徽派元素在城市街巷景观改造中的运用
——以合肥市庐阳区小街巷改造为例

2022-04-07 09:08
工程与建设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头墙徽派街巷

陆 静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0 引 言

城市街巷是当今城市快速发展形成的城市基本元素,承载着城市内最为细腻、深厚的城市文化,街巷的改造提升逐渐成为城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陈旧的街巷不仅影响城市整体风貌,也是当今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提升需要克服的重难点。合肥作为安徽的省会,其城市文化深受古徽州的影响,因此将徽州元素融入城市街巷建设,既是守住历史传统的根脉,也是打开面向世界的展示门窗。

1 徽派元素分类及特点

徽州是我国重要的地域文化发源地之一,其内容广博、深邃,极具东方特色。徽州不仅仅是安徽省之“徽”,也是徽派建筑之“徽”、徽商之“徽”、徽菜之“徽”和徽派园林之“徽”。徽派元素涉及城市文化、社会、文学、艺术、建筑等方方面面,而徽派建筑与徽派园林则是对徽派元素最为集中的展示。在对徽派元素研究中,“粉墙黛瓦”“马头墙”“三雕”“天人合一”等都是其代表性的展示符号。

1.1 马头墙

随着历史的演进,不论是在徽派建筑还是在徽派园林中,白色和灰色都是其最主要的色彩,白墙灰瓦也成为徽州独具特色的元素,马头墙则是其代表产物。马头墙最早是为了防止火势蔓延而诞生的,同时也是防盗墙。随着历史的演进,徽派建筑中逐渐形成统一的、具有规划性的马头墙建筑,整体和谐流畅、错落有致。马头墙是以建筑两边砖石砌成的山墙为基础,墙体随着坡屋顶形成叠层式,一般有三叠、五叠、七叠的形式。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运用其装饰功能,增添了建筑的生动性和层次感,使得这种传统徽派元素在现今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

1.2 三雕

徽州“三雕”是徽派雕刻的总称,主要包括木雕、砖雕和石雕,通常作为主要的徽派元素运用在徽州住宅、园林、庙宇、祠堂以及家具中,从而形成精美的徽派风格装饰。“三雕”的雕刻题材多种多样,历史、民俗、山水、动植物都是常用的题材。现代建筑、园林中也常运用徽派雕刻作为重要装饰,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和艺术处理方法,将装饰石雕、木雕运用在建筑立面、门窗、景墙或铺装上,常常产生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赋予了建筑、园林美好的象征意义。

1.3 “天人合一”自然造园的手法

徽派园林中,“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其最高追求,即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园林根据规模和位置布局,可大致分为私家园林、水口园林、书院园林、寺庙园林等。徽派园林多为宅院内的私家园林,由于空间的限制,少有用外来饰物做点缀的,多以梅、竹、松、石为基本元素进行建园,一方面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致力于园林景观中如何以小见大、如何以静见远、天人合一。

2 背景概况

现今合肥市老城区内大部分的街巷都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建房和早期开发的商品住宅为主。小街巷大多处于市中心,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外观陈旧,但却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街巷在城市中的位置已然从交通功能转向历史人文展示。本次在对合肥市庐阳区开展街巷改造设计时,着重点就是从提升交通功能转向如何体现街巷本身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本次提升改造将徽派元素融入设计中,针对街巷的景观环境进行提升改造,主要包括对于围墙、灯具、铺装、建筑立面、零星绿化等进行了徽派风格设计,充分体现庐阳区的徽风皖韵,打造精品街巷,形成集功能性、景观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城市新型街巷。

3 改造目标

3.1 文化的街道

通过街巷内的徽派元素展现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的美感。通过改造,构建舒适的车行感受与亲人的人行尺度,使慢行系统与周边用地自然融合。在改造的同时,保留和维护街道风貌,以特色构筑和文化设施发挥道路功能,通过徽派文化元素展示地方特色。

3.2 活力的街道

统一划分人行和车行通行区,增加街巷内商业前空间的活力。建筑立面统一改造,大气而富有变化,道路与商业融为一体。同时注重空间开放的层级,结合景观铺地、人性尺度打造活力空间。

3.3 品质的街道

对街巷内的街角进行精品化设计,统一规划附属设施,统一标识系统。利用街角空间打造特色植物景观,注意种植的空间组合效果。通过对整体景观品质的提升,最终期望城市街巷环境的总体提升,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能合理配置,提高城市居民的归属感。

4 徽派元素在庐阳区街巷改造中的运用

4.1 围墙改造

老旧街巷运用的材料多为裸露的砖墙、白墙和简易铁艺栏杆墙,墙面材料单一。本次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徽派元素马头墙作为围墙主体结构,搭配仿真木雕花窗、石质花池座椅、竹子等其他徽派元素,如图1所示,一虚一实,围合边界的同时又对街巷进行植物景观的补充。通过照片、3D浮雕、情景再现等方式体现街巷历史文化之美。徽派风格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能更好地展现城市街巷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展示城市发展历史,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拓展街巷文化展示空间。

图1 围墙改造前后对比图

4.2 建筑立面改造

街巷内主要以早期开发的小区为主,部分路段仍保留着商业业态,空间狭窄,市井气息浓厚,建筑形态杂乱,店招等色彩混乱。本次改造利用白墙灰瓦重构立面格局,花格圆窗镶嵌在改造后的白墙中,如图2所示,再加上点缀古风路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改造后的商业门面整体统一且更具有浓厚的徽风皖韵,在保持原有生活气息的同时,提升街巷的景观功能,增加街巷的交通功能,沟通道路及周边配套设施,打造城市微循环系统。

图2 建筑立面改造前后对比图

4.3 转角空间改造

老旧街巷内绿化较少,空间紧凑,在改造中利用转角空间增加绿化区域,丰富街巷内景观气息。本次改造拆除违章建筑,延续徽派风格,增设花格窗、金属栅栏,转角植物空间在延续色彩上的统一的同时,运用竹子、红枫、草花、景石等,如图3所示,以墙为景,以石为意,形成简洁清新的视觉氛围,体现徽派中竹林精舍的居住文化,烘托街巷整体环境的历史氛围。街巷内采用灰色花岗岩为主要铺装材料,零星点缀具有历史文化的条石或地刻。与周边自然衔接,打造舒适的街巷“慢生活”空间,为人们诉说合肥记忆与合肥故事。

图3 转交空间改造前后对比图

5 结束语

街巷是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单元,也是分散在百姓身边最直接的城市展示窗口。街巷的提升不仅仅是景观的提升,也是对城市街巷经济、文化、城市特色的提升。街巷改造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优化提升,完全地弃之不顾和简单修饰都不是最优选择,而全部拆除重建更不符合当今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立足于城市环境特点和要求之上,结合现状要求,合理改造提升,才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尊重。我们可以通过对街道的空间、周边居民的需求进行分析规划,整体以人为先,优化街巷交通结构,保障人行在街道内获得最大的自由。针对建筑立面进行必要的改造,统一元素,提升整个街道的空间界面。同时整合街道内的设施布置,合理规划,利用零星空间复原绿地,丰富道路景观空间,从而创立街巷与景观的新互动,丰富街巷空间,编制城市新面貌。

猜你喜欢
马头墙徽派街巷
徽派园林与城市景观的融入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边走边唱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青砖小瓦马头墙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马头墙上的徽州“ 一府六县”的水墨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