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约性隐性否定载体的辖域、焦点探究

2022-04-07 05:06王蕾
语文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谓词焦点实性

○ 王蕾

(复旦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433)

一、引 言

否定词有显性及隐性之分,对于前者,专指涵盖“不”“没”“别”“勿”和“甭”等的封闭系统,后者如袁毓林等提出,如动词“防止”,隐含“让……别发生”的否定含义,因无需常规的“不”等显性标记配合达义,故归属否定隐入用法,可较为稳定地承载隐含否定意味,视之为规约性隐性否定载体,同样的用法另有副词“只”、叹词“哼”等,数量众多,为开放性系统[1-2]。若将否定视为一个范畴,显性及隐性否定词属基本成员,据标记论的组合、频率及分布原则[3]32-33,隐性词构成语素较多、出现频率和分布较少,应属有标记的语项。

否定辖域与焦点是否定词的基本特性,也是判断否定成分的依据之一。显性否定词的辖域及焦点在学界已有普遍共识,而隐性否定载体词的相关探讨则基本未见,隐性词在辖域及焦点角度是否也表现出有标记的一面呢?下文将围绕这一问题,结合具体语例展开讨论。本文语例大部分取自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和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部分为自拟或网络语料。

二、否定辖域和焦点的特性

(一)否定辖域及焦点的常规判定

否定辖域和焦点一般为显性否定词的作用范围和强调对象,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颇多,但于语序及焦点界定的判断有所差异,结合前人研究[4-6],笔者将判定标准概括为:

一是,辖域位于否定词前后皆可,具非连续性,可涵盖表层至深层语义;二是,焦点f在辖域内,统制(c-command)VP中的真正对象。例如:

(1)a.我没[去过北京f]。

b.[北京]f我没[去过]。(自拟)

a式为常规的“Neg+Pred”语序,“没”否定后续成分,“北京”为焦点,而b式的辖域和焦点与a式一致,但“北京”“去过”构成否定范围的非连续组合,焦点“北京”为逆序回溯[7],总体而言,无论语序如何,显性否定词一般都直接作用于所关联的行为或情状。

(二)隐性否定词辖域及焦点的分类解读

对于隐性否定的相关探讨几近于无,仅有何春燕基于元语言视角的分析,但她所谓的隐性否定多为无形式标记的非规约类,属话语含义的语用否定[8],如:

(2)甲:你能陪我去看病吗?

乙:我今天有点事。(自拟)

答句无任何否定词,但可表委婉的拒绝,这一否定源于语境,并非本文所述的规约载体类现象。笔者认为,结合规约否定载体的隐性否定式更有研究价值,隐性否定词亦具有特定的辖域和焦点,且与词类息息相关,以下拟结合具体类型讨论。

1.谓词类。隐性否定即Implicit Negation,为便于表述,下文将隐性否定载体词简称为Neg(I)。隐性否定动词的意义类型与叙实平面相关,辖域与焦点的差异取决于不同的叙实性,即命题的真假赋值,分为非叙实性、叙实性、半叙实性和逆叙实性四类[2][9]。具体如下:

非叙实性。言者主语(S1)认为句法主语(S2)支配事件的真假无定,如“认为”“相信”等:

(3)一些同学离席而去,他认为这是故意伤他的面子。

(《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

“故意伤面子”对于S1无法判定真假,这一类型对应的Neg(I)如贬损义谓词“讨厌”等,例如:

(4)a.我以前最[讨厌f有人在电影院里嘁嘁喳喳]。

(1994年《报刊精选》)

?没[有人在电影院里嘁嘁喳喳]

b.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

(《中华上下五千年》)

“讨论”类与“认为”类同属心理认知加工类动词,后接述谓结构“有人在电影院里嘁嘁喳喳”具非叙实性,无从判断实现的肯否。因此,句内的否定取值并非行为,而为Neg(I)的负面评断,否定辖域范围应为本身及所嫁接的事件,即“讨厌+VP”,而焦点f则为Neg(I)自身。其焦点归属的判断依据在于:一是否定词可自成否焦f[10][11]36-67,如“我不知道,确实不知道”。“不”为否定强调的对象,即否焦f。“讨厌”本身蕴含的情态否定就是信息传递的重心,有成为焦点的必要。二是否焦是否定词的运算对象,逻辑真值应可操作。VP事件非叙实,发生与否不受制约,显然非否定对象,此外,Neg(I)还有类似(4)b等连接NP的现象,名物性NP更无谓肯否取向。因此,Neg(I)的真正否定对象是蕴含的主观情感,而非VP事件。

叙实性。肯否表述都无法改变所涉事件的已然,此处的肯否表述专指所在式显性否定标记的出现与否,如(5)a为肯定表述,b为否定表述,与显性、隐性否定是两个概念。具体语例如“后悔”“责怪”等:

(5)a.她[后悔f自己搞时装表演队]了。

(高绪仑《罗曼律师》)

?没[搞时装表演队]

b.不后悔搞时装表演队

c.不应该搞时装表演队

无论S2“后悔”与否,a、b表达式中“搞时装表演队”都已成事实,即Neg(I)“后悔”对“搞……”事件无否定运算功能,其辖域为包括自身在内的后续句,焦点则为蕴含负面情感趋向的Neg(I)本身。

非叙实和叙实性Neg(I)的辖域和焦点类同,但指向的否定语义有本质差别:“讨厌”可描述为“Neg+反义积极成分”(“不+喜欢”),真正的否定对象为S2所发出的客观实在的情感表征,属句子的表层否定;而“后悔”并无对应的反义命题表述,近似于(5)c“不应该+……”的语义式,我们将该否定视为对Neg(I)词汇预设的否定,缘由为:预设是句法成立和语境推导的前提条件[12]74[13]167-225,当X presupposes Y 时,则有:

Y→X/~X,~Y→Ø

以“后悔”为例,X=“后悔”,Y=“搞时装表演队”,X的真假,无碍Y的成立,Y是X的先决条件,即Y事件是X情感的语义预设;此外,X更多涵盖的是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即对事件“适宜”性的否定判断,S1、S2的可能世界被打通,形成的共识为:VP事件既成事实,但在意象世界中不期待、未发生,即:

VP事件已然+追溯否定(意象图式)

因此,Neg(I)的否定对象不是事件本身,也不是态度本身,而是蕴含其中的事后对已然事件的主观评价,属深层的语用否定。

半叙实性。事件在肯定表述中已然与否不定,而在否定表述中则为真性赋值[9],如“否认”:

(6)a.令人棘手的是,李萌极口[否认f用农药毒死丈夫]。

(胡霜、辽洋《夜半哭喊声》)

?没[用农药毒死丈夫]

b.不否认用农药毒死丈夫

c.承认用农药毒死丈夫

(6)a中,对S1(言者)、S2(“李萌”)来说,事件“用农药毒死丈夫”均为无定,而(6)b中,事件的成立则为双方所确定,为半叙实性。Neg(I)“否认”对其后VP是否有运算功能呢?从VP事件的确认度来看,显然并不受Neg(I)的操作,(6)b的否定表述之所以构成事件的已然,是因为“不+否认”相当于“承认”的语义所致。袁毓林指出,该“半叙实性”接近但又未及叙实,与叙实相似,但层级较低[2],这种弱叙实性的否定辖域为“Neg(I)+VP”,焦点为Neg(I)本身。当然,它与叙实性载体的差异也很明显,所关注的是S2对事件的客观情态,而非主观评判,近似于下文的逆叙实类。

逆叙实性。Neg(I)可对VP事件做假性判断,如“避免”“小心”等:

(7)a.陈最良要上场门上,避免[二人擦肩而过f]。

(徐凌云《昆剧表演一得(第3集)》)

没擦肩而过……

b.没避免……

(8)a.小心[绕花f眼睛]!

(张贤亮《绿化树》)

没绕花眼睛

上例中,Neg(I)对其后VP有实质的否定运算功能,即“擦肩而过”“绕花眼睛”均未发生,否定辖域为VP,焦点则为后接述谓结构的中心谓词V0,但也需注意,如(8)a的“小心”式,VP并非行为事件而为消极结果本身,因而否定焦点指向的应为后果“花”。

当然,该未然性的发生时间不定,如为将来时体,则更多反映言者意象中的未然假设,例如“小心”式常表否定的提醒预判功能,更为特殊的是,由于该类句式多为直面听话对象的言者话语,致使与S1的黏着程度较强,因此,载体“小心”的否定体现客观结果与主观情态的双重叠加,即一方面,S2所支配的VP事件为客观未然;另一方面,S1与S2的可能世界相通,均有“不要疏忽,注意”的主观规避色彩。

2.副词类。范围副词。该类副词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如限定副词“就”及总括副词“全部”,例如:

(9)就他能行。

小王不行、小李不行……(其他人)

(10)把人全部赶走。(自拟)

就命题意义的逻辑赋值而言,范围副词对后续VP的实现与否不具操作性,V0并非被否定的对象。此外,Neg(I)除具隐含否定的功能外,也为强调焦点的敏感算子[14],可前后凸显“他”“人”等自然焦点,因此,范围副词的否定辖域为除主语外的“Neg(I)+VP”,否定焦点则为上述自然焦点的补集,即“他以外的其他人”“余下的人”,该否定意义仍属客观平面的命题否定。

他类副词。包括否定、描摹、评注、频率和程度副词,其否定意义的层面为何、否定辖域与焦点如何判定,应结合语料分析,如:

(11)那你可真是枉自活了这一辈子啦。(否定副词)

(金庸《神雕侠侣》)

(12)许庆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舍身营救战友。(描摹副词)

(1995年《人民日报》)

(13)她在这样繁忙紧张的事务之余,竟然还能挤出时间来写作。(评注副词)

(1994年《报刊精选》)

(14)宗教曾一度拥有强大的势力。(频率副词)

(《生物进化的新探索》)

(15)一些西方国家过分强调发展以国家为主的社会政策。(程度副词)

(彭华民《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

副词一般用作状语,前置修饰谓语的方式、状态等,在句法上形成对谓语的支配,否定操作的范围和对象仍需结合事件的运算赋值。经考量,上例若无Neg(I)加入,命题语义基本未变,事件的已然与否并不受限,如:(11)-(15)活一辈子/营救战友/挤出时间写作/拥有势力/强调政策。

图1 Neg(I)副词类的否定对象

副词类Neg(I)的否定操作范围及特性涵盖三方面:其一,以Neg(I)为算子,否定的操作平面有客观命题否定与语用负面评断之分,这与谓词类算子相近。其二,客观命题否定有内涵与外延之分。与谓词类的差异在于:谓词类是对VP事件实现与否的计算,如逆叙实类“避免”,将VP直接定性为未然命题,是作用于命题内涵的真值函数;而副词类则涉及VP事件的外延,如范围副词对VP补集的全面否定[1],比如例(9)“他”是对属同一上位外延的其他人选项的排他性否定,又如例(14)“一度”,否定的对象是相对“过去”时体的外延范畴“现在”。其三,客观命题外延的否定与“语义充实”相关,即受否定的命题内容也可为原义“充填”和“迁移”的新意义,而非表层的真值或深层的主观语用义[15-16]。

3.他类词。连词、叹词类等的辖域和焦点,可分析如下。

(16)尽量遮挡一下,免得[被人认出来f]。

(1994年《报刊精选》)

(17)他们在等候染发时总是把报纸举得高高的,以免[被人看见f]。

(1993年《人民日报》)

(18)唉,人活着真难。

(《鲁豫有约·开心果》)

(19)——嘿嘿,还得鞠仨躬。——(鞠三个躬?)

(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隐含否定含义的连词数量有限,多包括具体的否定语素,与谓词相似,如例(16)中,连词“免得”含否定义素,相当于“避免+……”结果,有明显的规避意味,近似于逆叙实性谓词的用法,辖域为后接VP事件,焦点则是嫁接VP的中心谓词V0“认出来”,例(17)的“以免”也可同理解释。例(18)中,叹词“唉”显然无法改变事件的已然与否,为深层的语气情态否定,表无奈、遗憾意味,因其可独立成句,故否定辖域与焦点均为其本身,例(19)中,“嘿嘿”本为形容笑声的象声词,但随着在网络应答语中的广泛使用,渐而发展出了嘲讽、无奈等负面义,对其后“鞠仨躬”无否定运算功能,否定辖域与焦点也为其本身。

三、Neg(I)否定对象的“歧义”及“回声”解释

隐性否定句中,Neg(I)指向的否定可位于多个层面,可单用或叠加,那这一否定机制是如何发生的?前人并无针对性论述,多笼统地将其处理为元语否定(metalinguistic negation)用法。笔者认为,何春燕等将隐性否定作为元语否定的子类并不适宜[8],本文赞同赵旻燕的观点,二者为紧密联系,但切分视角不同的特殊否定,既存在一定联系,但也有明显差异[18],现借用元语否定理论进行说明。

(一)元语否定“歧义论”“回声论”的解释

元语否定的对象常为“适宜性”,而非命题真值[3],如:

(20)我不是喜欢你,是爱你。(I don’t like you ,I love you.)

(21)我没有见过王小明。

见过王小明的事件没有发生。(逻辑否定)

没有王小明这个人。(元语否定)

元语否定可借助显性否定词“不/没”等来表达,辖域及焦点不同于常规否定,如例(20)“不是”(not) 的否定对象并非“喜欢”情态,而为“喜欢”的量级上限,不可转化为常规逻辑等式“我讨厌你”。区别于英语,汉语常以“是”等标记该特殊否定类型。又如例(21),“没有”通常表其后VP,即“见过王小明”事件的未然,而元语否定则为句子预设的否认,即不存在“王小明”这个人。

对以上否定辖域和焦点的判定,学界集中围绕“歧义论”和“回声论”展开,前者认为,Neg可同步真值否定与评断否定,否定范围可覆盖命题或言语[19],如“不是喜欢你”即可作客观与元语否定两解,产生所谓的“歧义”;后者则一概而论为命题的逻辑否定,元语否定的否定对象是回声内容,“语用意义”实质上是语义迁移而致的新的命题意义,如例(21)中,“没有王小明这个人”实则是预设条件作为命题内容的逻辑否定,“王小明”的存在与否仍属真值函数的判定范围。

(二)Neg(I)的关联解释

1.“歧义”与否定双向叠加。与元语否定相比,隐性否定更强调否定意义的双向性,即Neg(I)的否定内涵应包括:表层的客观命题逻辑否定、深层的主观情感语用否定。

勿论歧义与否,这两种含义均普遍存在隐性否定范畴内,且频率相当,见表1,甚至可有复合叠加的用法,如:

表1 Neg(I)的辖域及焦点分布

(22)a. 韩非子时代只有三种人。

(《梁冬对话王东岳》)

b.我出于党和大局的考虑,只有忍耐和服从。

(林思云、马悲鸣《对话中国近代史》)

上例中,“只有”为典型的范围副词,如前所述,一般表对相关内容的客观否定,但在如(22b)句中,“只有”除客观排他的否定性外,还兼有表无奈的主观情感否定意味,但与元语否定的差别在于,隐性否定一般不会呈现如例(21)所谓“一式两解”的歧义,而为择一或叠加的用法。另外,元语否定可指向对预设条件的否定,而在隐性否定中,甚少出现该情形,如:

(23)后悔搞时装表演队/枉自活一辈子

Neg(I)的否定与语义预设“搞时装表演队”“活一辈子”相关,但预设事实的成立不受动摇,仅表达S1、S2相通的意象世界中,VP事件有被阻止的主观需求,但现实无法达成而转向意念中的负面定性。

2.“回声论”的适配性。回声(echo)材料是语言形式、音节记号及非语言形式的组合[20],可对应先行性言语,如:

(24)甲:昨天找王经理了吗?

乙:找了。他不会再跟我碰面了。

(自拟)

“找了”是对话轮中发问句的引用表述,在发问者的意象中,“王经理”与答问者应有未来碰面的机会,而答问者则直接加以否定驳斥,表示这一可能不存在。对应“非形式材料”[18]的情形则如例(21),“预设”实则为社会场景的否定,即“王小明”这一社会人是不存在的,更无谈与之相关事件的发生。

“回声论”的本质在于,言者与听者在回声性材料提供的语言事实以外的内容上达成信息的传递,对应隐性否定的分析如下。

回声材料类型及联接点。绝大多数隐性否定式都存在“回声”,且“回声”的阐释性内容与命题的描述性内容存在共有属性的逻辑关联[20],如:

(25)后悔搞时装表演队/就他行/枉自活一辈子/一度拥有势力

上例的否定对象分别是预设、补集、情感和时体(现在),与描述事实有内在逻辑关联,如“就”的实际否定对象与合格选项“他”为互补关系,共同组成上位范畴“所有人”。又如“一度”否定的“现在”时体与表层描述时间“过去”,可通过“对照时间”构成连接。

言语重点和意图。隐性否定的句法符号传达了描述性和阐述性信息,后者涵盖回声性内容,当有听取“回声”的必要时,交际双方将信息交换重点确定为:对客观描述性事实外延以外内容的关注,即不限于句法表层的限制,传达并接收借助Neg(I)真正被否定的对象和内容,如“一度”对应的“现在不VP”,“只”对应的“其他都不……”等。

由此可见,隐性否定词Neg(I)的否定运算范围和焦点不限于句子表层和常规的语义限定对象,“回声性”材料亦可落入否定辖域内,成为否定中心,这与显性否定词所在的元语否定相似。

四、结 语

汉语隐性否定载体Neg(I)的辖域及焦点判定,可借助于常规显性词的解读模式。对应不同词类,否定的范围和对象存在差异:谓词类的辖域为Neg(I)+VP或VP;焦点有Neg(I)本身、中心谓词V0和VP相关的消极性结果,与谓词的叙实类相关;副词类可在Neg(I)+VP或VP范围内否定客观外延或情感趋向;连词、助词可在Neg(I)+VP范围内否定V0和补集高量选项;叹词的算子、辖域和焦点重合。

沿用元语否定理论,Neg(I)的运算功能与其相似但不会产生“歧义”,其回声材料的内容也可纳入辖域而成为否定中心。

Neg(I)究竟是否已获得否定词平面的语法地位,仍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根据语料,隐性否定载体除词类成分外,还可覆盖部分固化结构和句式,但以词为绝对优势类型[21]。因此,就词类载体而言,本文承认它的独立地位,否定辖域和焦点的判定过程有助于厘清否定义的产生和作用模式,强化它的语法地位。至于否定特性的其他方面,比如极项允准等,将留待他文考察。

猜你喜欢
谓词焦点实性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焦点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焦点
也谈“语言是存在的家”——从语言的主词与谓词看存在的殊相与共相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