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观的指导实践探讨

2022-04-07 12:03■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生态

■方 燕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建设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生态文明校园的主要途径。生态文明教育根本在于提升大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保意识,使大学生能够树立生态、绿色、环保的就业和创业观念。因此,要加大生态文明教育,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大学生选择就业、创业方向时,要将“绿色、生态、低碳、循环、可持续”作为重要指导思想,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调研现状

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长远性、根本性意义,生态文明,更是育人工作的价值追求。党的十九大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本研究共做两项调查,一项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三大板块。调查时段为2021年4月12日至16日,选取衡阳市三所本地高校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86.0%。另一项为“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情况”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40所样本高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开设情况、课程类型、师资配置、教学方式、社团活动等项目。

(一)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结果

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研中,总体而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认同度高,知晓度次之,践行度不足[2]。知晓度方面,对国家生态文明相关政策、法规、战略及环境问题的了解程度,有70%的学生表示了解,有20%的学生表示知晓一些概念,有1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但相关法律、法规,有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在调查中,对于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竟然有5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另外,在垃圾减量化调研中,有74%的学生表示不了解,仅有5%的学生表示了解。显然,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知识,学生知晓度较低。在认同度方面,97%的大学生对环境生态状况表示“担忧”,说明大学生具有很高的生态文明认同度。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调查,有80%的学生表示“政府是建设主体”,仅有20%的学生认为“公民是责任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政府的地位、作用是重大的,但对于广大社会公民,更有责任去维护生态环境来保护我们的家园环境。在践行度方面,在“是否会一水多用”调研中,有66%的学生表示“偶尔会”,有28%的学生表示“一定会”,竟然还有6%的学生表示“不会”。针对废旧电池的处理调查中,有55%的学生表示会减少一次性电池的使用,有25%的学生表示会将废旧电池直接扔进垃圾箱。针对外卖行业中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调查,有65%的学生表示“会需要一次性餐具”,有31%的学生表示“对之不关心”。在出行方式选择上,选择公交、共享单车、步行等绿色方式的学生不足50%。可见,有很多大学生在生态文明行为上缺乏实践意识。

(二)生态文明课程教学状况调查

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中,相关课程的开设与教学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在所选择的40所样本高校中,有80%的高校开设有相关课程。说明高校生态文明课程实施整体上有所提升。在课程内容上,很多院校课程单一,以公选课为主。在师资方面,相关专业师资欠缺,一些院校通过在线慕课方式,向学生推送生态文明相关内容,宣讲和推广生态文明科普活动[3]。另外,主题性讲座、校内外生态文明实践主题活动较少,特别是相关课题研究不足,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培训活动、社团活动较少。总体来看,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还有待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普遍较低,相关学科课程结构单一,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匮乏,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在就业创业实践领域,生态文明教育落实不到位。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观的内在一致性

习近平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论述中可知,自然生态环境是统一的、相互紧密联系的链条[4]。生态文明教育,就是要让大学生正确看到生态环境,坚持从自我择业、自我创业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理念。

(一)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大学生生态历史观的形成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要通过现实写照,让学生体会生态文明的人文关怀,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维度,树立生态历史观。生态好比文明之舟,生态破坏了,文明之舟就会倾覆。爱护我们的环境,与环境友好相处,违背环境保护,环境会毫不留情地惩罚人类。大学生在择业、创业中,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要顺应生态文明发展需要,明确绿色就业、创业观,共建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二)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大学生科学自然观的塑造

生态文明教育,通过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大学生明白“协同共生”的道理。人类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的共生,人类的行为,要尊重、保护和顺应自然[5]。自然资源,要合理、循环利用,不能粗暴抢夺资源,更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大学生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要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在工作中,要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合起来,将环境保护置于首位,多做与环保有关的事业,多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事业,构建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大学生绿色发展观的获得

面对现代化建设,要确立绿色发展观。绿色发展观,就是要将良好的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要构建美丽、文明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更好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择业、创业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作为重要衡量条件。“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6]大学生在就业、创业中,要树立长远规划,要将“创新、绿色、开放、共享”作为指导理念,找准就业方向,拓宽创业思路,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用绿色发展观来服务社会。

(四)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大学生践行生态民生观

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内容,要求广大学生能够践行“服务民生福祉”这一伟大壮举。美丽的环境,才能保障人民良好的生活。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就业创业使命,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而努力奋斗。生态民生观,与每位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推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要从自我做起,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大学生绿色就业创业观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将生态文明教育思想融入到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培养中,倡导绿色就业创业,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为大学生搭建绿色、协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7]。但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绿色就业创业意识欠缺

在大学生群体中,因缺乏必备的社会经验,在就业创业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比如,很多大学生在筛选就业岗位时,以薪酬待遇为首要条件,对行业是否绿色、环保并不关注。一些大学生,在创业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为了能够快速获得财富,对绿色领域、环保问题重视不够。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比如,在饮食上,存在较大的浪费倾向,在生活方面,追求潮流,很多衣服没穿过几次就被搁置或被丢弃。尽管很多高校也开展有不同形式的绿色、环保实践活动,但学生对生态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高校绿色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但与就业创业教育关联偏少。目前,在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体系中,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缺失,师资不足,教学体系不完善。一些高校对绿色就业创业观的培养不重视,也缺乏相关专业教师队伍的组建,绿色就业创业实践活动偏少,大学生对绿色就业创业观认识不够。在生态文明教育与就业、创业观培育中,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但很多院校没有相关的教研部门,多由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教师来担任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导致课程缺乏吸引力,也难以让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在就业创业实践领域,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欠缺。很多院校拥有专门的创业孵化器,但对绿色就业创业观停留于纸面,缺乏专门的实践教育。

(三)与绿色就业创业相关的保障政策不健全

生态文明教育与就业创业观培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缺失,难以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政策方面,多以就业指导、创业指导政策为主,对绿色就业、绿色创业相关政策匮乏,很多学生对绿色就业创业观教育缺乏了解。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扶贫政策,但在绿色创业领域还没有相关政策,导致绿色创业止步不前。绿色就业、绿色创业,国家相关政策不明朗,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具体实施方面,也没有绿色就业创业场地。

(四)缺乏与绿色就业创业相关的扶持资金

倡导绿色、环保、循环、低碳就业创业理念,对于广大大学生,缺资金是首要难题。单凭自筹资金,数量少,无法开展绿色创业项目。对于很多家境一般的家庭,很难承担大学生创业资金。很多有热情、有抱负的大学生,在绿色创业中因资金不足而中途放弃。国家在资金扶持方面,有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但贷款条件多、手续复杂,审批严格,覆盖面很小。一些院校与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大学生创业帮扶基金,但资金扶持力度小,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没有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绿色创业项目,往往周期长、技术经济可行性难以评估,在缺少信用担保条件下,很多商业银行、信贷机构不愿意放款,或者会选择风险更低的成熟项目,导致绿色创业项目无“钱”可施。

四、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观的实践路径

生态文明教育,除了推进节能、环保知识进课堂外,还要立足大学生就业创业观教育,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环保相关知识、理念融入到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就业创业观,使大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一)拓宽生态文明观教育视野,端正大学生就业、创业观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培养中,生态文明价值观念的渗透至关重要。要关注大学生身心成长需要,突出生态、环保、绿色、可持续理念的融入,引领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当前,大学生在校内学习时间最多,要抓住校园课程教学契机,以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为辅,将校园环境、课程建设、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综合起来[8]。在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环境方面,高校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美化校园景观,用生态理念来构建良好校园环境。如对道路、井盖、墙面融入绿色设计,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用校园网、微信群、广播、宿舍等载体,推送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内容,促进大学生自觉去尊重自然、爱好环境。通过校园微课教育途径,以生态文明多样化课程,让大学生从中体会“节约资源”的现实意义,获得敬畏自然、感恩土地的美好情感。

在课程拓展方面,围绕生态文明观,开设多样的生态教育课程体系。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观来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体会人类离不开自然,美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全社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将生态文明与生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紧密衔接,提高广大学生的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习中,渗透生态道德、生态法律知识。比如,学习《环境保护法》相关知识点,了解《巴黎气候协定》相关内容,特别是让大学生牢记《环境保护法》第五条中“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学习十九大生态文明教育相关政策,解读生态改革的具体办法和内容,促进大学生真正去践行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法律规范。

在社团活动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生态文明社团实践活动,将生态观、就业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探讨创业主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大学生心里扎根。社会实践,特别是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校外活动,更要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成果。在企业实习中,要学习岗位工作章程,了解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将岗位实践与自然、环境保护融合起来,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学生就业、创业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衔接,还要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一言一行上践行绿色、环保。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浪费,珍惜粮食;倡导环保,学会节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培养质量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要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立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绿色就业创业观的教育质量。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就业创业观的培养,要将绿色理念、环保意识融入其中,让大学生明白自身的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在就业创业观课程建设上,要将绿色就业创业教育置于首位。生态文明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课程、通识课程,让学生认识绿色、生态建设的现实意义[9]。结合学生不同学科专业,找准绿色生态观与就业课程、创业课程的契合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将生态文明教育与节能、节约、绿色生活观的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的生态道德和低碳生活意识。在大一、大二就业创业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特别是结合专业课程实践环节,融入科技创新,将绿色、生态作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重要方向,强化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在大三阶段,将生态文明教育理念,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相对接,利用生态理念知识讲座,开展生态文明进社团、进班级、进寝室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就业创业选择上,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科技创新”项目活动,结合校企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参观、学习、走访体验,促进生态文明观内化于心。

高校就业创业观教育,要唤醒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大学生尊重自然、爱好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高校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者、引领者,要搭建“三位一体”育人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就业创业观教育的深度融合。依托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高校要将大学生行为教育、环境支撑和能耗定额管理配套体系结合起来,从行为教育中,关注学生生态品德、生态理念、生态责任感教育;在活动支撑方面,重视校园生态文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在节能管理方面,引入校园节能监管机制,通过节能改造与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实现高校能耗定额管理。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观,要促进绿色就业、绿色创业理论的课程化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绿色就业、绿色创业教学质量。师资匮乏是制约当前绿色就业创业观培养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立足就业创业教育,重视绿色、环保理念相关案例的导入。“OFO小黄车”发起人戴威,将移动物联网、无桩共享单车平台进行统合,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来解锁自行车,满足城市绿色环保骑行需要。再如,针对生活中一些不用的废弃物,大学生罗敬齐创立“淘吧精品屋”平台,对于闲置物品进行售卖,让“废物”变废为宝;另一方面,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的引进,与就业创业师资团队相结合,实现生态教育与就业创业观教育并进展开。另外,通过打造校外绿色就业、创业课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绿色环保节能类企业,利用假期对城市、乡村环保问题展开实践调研,将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生态文明教育就在身边。

(三)完善绿色就业创业政策法规体系,为就业创业实践提供保障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要从政策指导、法律法规完善中,为大学生绿色就业、绿色创业提供坚实保障。生态文明社会的创建,离不开具体政策的支撑和引导。在绿色就业创业观教育中,政府要通过教育资源整合,重视高校与企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绿色就业、绿色创业渠道。在师资团队打造中,指导大学生参与绿色创业实践活动。在公共服务领域,建议政府出台绿色就业、绿色创业服务机构,针对大学生绿色创业工作,给予监督与管理。政府要从政策协调上,鼓励一些企业提供绿色创业场地,鼓励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绿色创业活动,能够安心创业。大学生绿色就业、绿色创业工作的推进,要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构建生态文明社会,要从法律制度建设中,实现法律法规与政策的互补互促,为大学生绿色创业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10]。比如,政府通过出台《绿色采购法》,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对大学生绿色创新技术给予知识产权保护。

(四)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发展绿色金融

在大学生绿色就业、绿色创业观的培养中,国家通过出台财政、教育、公共服务等政策性文件,给予大学生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对大学生绿色创业活动,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放宽融资渠道,简化融资手续,提供多种融资模式,助力绿色创业活动。绿色创业项目的落实,资金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要加强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为大学生绿色项目提供资金保障[11]。一方面,依托政策性资金,就大学生绿色创业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如“大学生绿色创业基金”“大学生绿色创业项目融资服务”等,围绕具体的绿色创业项目,对大学生启动资金、运营资金进行评估,并协同相关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资金服务。另一方面,引入项目补偿资金制度。针对大学生绿色创业项目,一些项目建设风险大,但环保建设贡献高,可以给予金融补贴;一些绿色创业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大,政府通过财税方式,协调金融机构给予相应配套资金扶持。当然政府在资金扶持方面是有限的,通过组织更多金融机构组建“大学生绿色创业项目基金会”,对大学生绿色创业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给予专项基金扶持,并引入专款专用监督机制,确保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效用。绿色金融为大学生绿色创业项目的全面展开提供保障,针对绿色产业,国家要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为大学生绿色创业提供融资服务。比如,在银行方面,引入小额贷款服务,降低大学生绿色创业的成本;在证券方面,对于大学生绿色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票的发行方式,为大学生绿色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大学生就业创业观的培养,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其中,抓好生态文明通识课程、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教育,让大学生在就业创业实践中,明白和践行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理念。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展开全面融合,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践中,启迪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觉保护环境,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生态文明教育,要与“立德树人”相统一,从思想上、实践上关注课程、教师、资源的整合,校园的每一面墙、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角落,都是生态文明育人的良好载体。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要让大学生将生态文明思想、理论融入到现实生活实践中,让大学生看得见、用得到,才会自觉去学习、去践行生态文明观。就业创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撑。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习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绿色就业、绿色创业项目多、风险小,大学生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灵活、多样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绿色创业项目,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