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容器苗不同栽植方法造林成活率对比研究

2022-04-07 15:03李建慧
山西林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苗樟子松人造

李建慧

(山西省桑干河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山西 大同 037006)

1 背景和目的

1.1 选题背景

同朔地区(大同市、朔州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内外长城之间,是典型的缺水地区,十年九旱。该区域可用于国土绿化的乔木树种十分有限,而樟子松作为主要造林树种,经过40 多年实践,区域适应性良好,但从裸根苗造林到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始终是制约成效的瓶颈。

1.2 研究目的

通过“三水保苗、人造小阴坡、钵体覆盖”栽植方法与传统栽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3 种造林技术应用对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探求同朔地区樟子松造林的最佳技术方法,以提高该地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

2 试验地点及时间

2.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大同市云州区瓜园乡西沙窝村北,属九梁洼林场经营范围,是该场2020 年度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所属小班;土壤为栗钙土,土层厚度60cm~100cm。

2.2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2020 年3 月-2021 年5 月。造林在2020 年3 月进行,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后,于2021年5 月进行造林成活率测定。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苗木准备

试验所用苗木全部来源于九梁洼林场梁营苗圃,根系土坨完整,顶芽饱满,色泽正常,而且没有机械损伤,栽植时全部脱钵。其中2+3 营养钵苗木高80cm ~100cm,地径 1.0cm ~1.50cm,容器规格为30cm×30cm;2+2 营养钵苗木高 50cm~60cm,地径0.80cm~1.20cm,容器规格 18cm×25cm;2+1 营养钵苗木高20cm~40cm,地径0.50cm~1.0cm,容器规格10cm×18cm。

3.2 造林前整地

试验所用整地方式全部为人工穴状整地,即在栽植前利用铁锹挖出栽植穴,整地时捡净石块和其他杂物,若遇到钙结层(即群众所说的“白干土”),要穿透白干土层。整地时间在栽植当季进行,即2020年春季,整地密度为每公顷1 110 穴,栽植穴的规格为长50cm×宽40cm×深45cm。

3.3 试验方法

3.3.1 “三水”保苗栽植法

在起苗前应用大水漫灌方式浇足底水,待水分充分渗透后,再进行人工起苗;苗木上车后利用水管喷洒的方式进行第二次洒水,最后用遮阳篷布覆盖;苗木进入造林地后,进行第三次包装容器浇水。

3.3.2 人造小阴坡栽植法

人造小阴坡栽植法就是应用人造小背阴造林技术进行栽植,即苗木栽植完成后,在栽植坑南边用湿土作埂,起到遮阳作用。遮阳埂高度25cm~30cm,宽度根据栽植坑大小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土墩难于踩实的实际情况,笔者制作了长50cm、下边宽30cm、上边宽15cm、高25cm 的铁皮模具。用铁锹将湿土置于模具内,人工夯实后取走模具,形成遮阳埂。

3.3.3 钵体覆盖栽植法

造林时将营养钵脱体后,将脱下的钵体撕开平铺于栽植坑上,再用浮土覆盖,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此方法是针对同朔地区有效降水量少的实际,覆盖时要做到外高内低呈马蹄形状,能将降水引到苗木根部,同时减少栽植坑水分散失。

3.4 樟子松造林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分为A、B、C 共计3 个小班,每个小班分为4 个细班,每个细班0.20hm2,栽植密度为每公顷 1 110 株。每个细班栽植樟子松 222 株,其中 1、2、3号细班分别采用浇3 水保苗、人造小阴坡、钵体覆盖方式进行造林;4 号细班为对照地块,采用传统栽植方式造林。具体为:

A 小班:全部采用2+3 樟子松营养钵苗造林,其中A1 细班应用浇3 水保苗抗旱造林技术栽植;A2细班应用人造小背阴抗旱造林技术栽植;A3 细班应用钵体覆盖抗旱造林技术栽植;A4 细班采用传统造林方式栽植。

B 小班:全部采用2+1 樟子松营养钵苗造林,其中B1 细班应用浇3 水保苗抗旱造林技术栽植;B2细班应用人造小背阴抗旱造林技术栽植;B3 细班应用钵体覆盖抗旱造林技术栽植;B4 细班采用传统造林方式栽植。

C 小班:全部采用2+2 樟子松营养钵苗造林,其中C1 细班应用浇3 水保苗抗旱造林技术栽植;C2细班应用人造小背阴抗旱造林技术栽植;C3 细班应用钵体覆盖抗旱造林技术栽植;C4 细班采用传统造林方式栽植。

3.5 造林后管护

造林后雇用专人进行看护,禁止牛羊群进入践踏,秋季防止野兔啃食枝干基部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人畜活动。同时,加强林地火灾排查和预防,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4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个完整生长季后,于2021 年5 月,对每个细班进行全面验收,详细调查细班栽植、成活和死亡株数,进行统计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

4.1 浇3 水保苗栽植与传统栽植法成活率对比分析

A1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212 株,成活率 95.50%;

A4 细班栽植222 株,成活180 株,成活率81.10%;

B1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91 株,成活率 86%;

B4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60 株,成活率 72.10%;

C1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203 株,成活率 91.40%;

C4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86 株,成活率 83.80%。

4.2 人造小阴坡栽植与传统栽植法成活率对比分析

A2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204 株,成活率 91.90%;

A4 细班栽植222 株,成活180 株,成活率81.10%;

B2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88 株,成活率 84.70%;

B4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60 株,成活率 72.10%;

C2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99 株,成活率 89.60%;

C4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86 株,成活率 83.80%。

4.3 钵体覆盖栽植与传统栽植法成活率对比试验分析

A3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208 株,成活率 93.70%;

A4 细班栽植222 株,成活 180 株,成活率81.10%;

B3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90 株,成活率85.60%;

B4 细班栽植222 株,成活 160 株,成活率72.10%;

C3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206 株,成活率 92.80%;

C4 细班栽植 222 株,成活 186 株,成活率 83.80%。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A.通过1 号细班与4 号细班对比可以得出:浇3水保苗技术应用比传统栽植方法造林成活率提高11.90%,说明浇3 水保苗技术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

B. 通过2 号细班与4 号细班对比可以得出:人造小阴坡造林技术应用比传统栽植方法造林成活率提高9.70%,说明人造小阴坡造林技术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

C.通过3 号细班与4 号细班对比得出:钵体覆盖造林技术应用比传统栽植方法造林成活率提高11.70%,说明钵体覆盖造林技术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5.2 建议

人造小阴坡确实能提高造林成活率,但随着造林苗木质量的逐年提高,苗木抗性不断提高,人造小阴坡技术对造林成活率提高的影响逐渐减小,而且其操作不便,生产成本较高,所以生产实践中不建议为了工程形象设置过高的土墩。

钵体覆盖不仅能提高造林质量成活率,在覆盖的钵体下边常有蚯蚓、蚰蜒、蛐螋等小昆虫活动,能够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同时在牛、羊等动物触动小树时,地下昆虫也会及时爬上树梢恐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幼苗幼树的作用。

采用营养钵大苗造林,苗木生长健壮,抗性较好,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而且能够极大地促进成林,所以建议使用2+2 以上的良种壮苗造林。

猜你喜欢
保苗樟子松人造
无中生有人造木
人造太原
农业农村部部署冬小麦抗旱保苗工作
扇贝保苗池水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上)
那些令人捧腹的雷人造句
凌海市创建玉米高产示范区技术措施
疯狂编辑部之人造惊魂夜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