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

2022-04-07 16:55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话语体系

马 宁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450000 )

2020 年12 月份,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对思政育人的重视度。顺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潮流,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为信息交流与传播提供了良好路径,也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倾向,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更为多元化,如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构,成为教育者急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其教育效果会受到时代语境、大环境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则是其核心内容,会对学生思维模式、思维流向等产生影响,所以在全媒体融合视域下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

一、全媒体融合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赋予新特征

全媒体融合优化了信息传播渠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对传统的语境进行了改变。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逐渐被改变,且价值观表现出多元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也被赋予了新特征。

(一)多次性特征更为凸显

思想政治学科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学科,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一部分,具备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这也体现出其具有鲜明的一元性特征,即为国家整体利益服务,代表国家和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在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话语体系受到影响,一方面新媒体逐渐开始发挥思想政治话语传播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发生了转变,思想多元化、诉求多样化,且各个群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已不适应时代需求,应当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仅要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扬,还要对各个群体的需求、利益等予以反映,从更多层面、更多角度入手来开展思想引导,凸显出多层次性特征。

(二)交互性需求更为强烈

传统话语体系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整个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特征:教育者掌握着话语阵地,受教育者单方听教育者的讲解,被动对知识进行理解。而全媒体融合则打破了这种“单一霸权”的局面,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能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更为强大的话语权力,并且话语空间也更为自由。[1]他们不仅是信息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传播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对各个层面的信息进行搜寻和了解,甚至可以与多人进行多渠道交流与沟通。如实践中,很多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内容展开评论,或者参与探究、自主发表信息等,并对身边的同学带来影响。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教育主体应当遵循接受主体的交互性需求,积极对话语体系进行重构,并以自由、自愿、开放的方式与接受主体进行对话,实现观点和意见的梳理与深度融合,达到教育效果提升的目的。

(三)个性化需求与群体性特征更为明显

在全媒体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一对多”方式已经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这种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固化、内容单一,难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与创新性。[2]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教育者有了明显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在思想政治学习的内容、方式以及传播渠道等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需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全媒体融合解决思想政治话语与接受者个体契合的问题,将不同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学习倾向以及知识背景等为话语编码,根据不同编码设计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另外,在全媒体融合视域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频繁,有相同兴趣爱好、需求的人员更紧密地聚集起来,使得人们之间的小组群更为明显,团体性聚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要具有显著的群体性特征。教育者应当通过各种新媒体途径了解不同群体的现实需求,并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具备包容性、契合性特征的话语体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全媒体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构之困境

全媒体融合视域下,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更为多元化,信息传播途径更为广泛,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却面临着多方面冲击,且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这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困境。

(一)多元价值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

全媒体是新时代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加强了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为全球话语体系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广泛受众。在全媒体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话语体系的影响力也更为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全球话语体系中,同时很多西方国家开始借助新媒体、互联网等在我国输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很多不良价值观开始渗透到国人生活中。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也受到了较大的侵蚀,这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话语体系被解构,权威性受到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快速提升,大学生对互联网的使用与日俱增,多种多样的信息迷失了他们的眼睛,也影响着他们内心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断被淡化,教育者的话语重构压力剧增,如何探索良好的解决方法困扰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二)全媒体融合降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黏性

随着全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话语表达也呈现出多载体、多渠道、多内容等特征,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理念、内容等方面变得无所适从。首先,传统的文本话语、政治话语等形式加剧了话语环境的封闭性,与新时代下的多渠道、多层次话语传播极不契合。其次,在传统思想政治话语体系中,缺乏共享与沟通环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是简单的传播与接受地位。而在新时代下,共享性、契合性、对话性等话语逐渐涌现出来,为大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学习营造了有利环境。再次,全媒体融合为思想政治话语体系构建明确了方向,但很多高校并没有找到双方的契合点,传统话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难以与全媒体紧密结合,导致固有的话语黏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构亟待开展。从这三方面来看,全媒体融合导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黏性降低,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当顺应这一趋势,主动向新媒体靠拢,将传统媒体“失去”的黏性在新媒体上弥补回来。

(三)多媒体互通运行消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控制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媒体技术不断融合,信息流通更为便捷,海量信息已经成为社会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校的物质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有限,难以应对多媒体共同运行的压力和挑战,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控制力存在下降的趋势。[3]在全媒体融合时代下,人人都可以传播信息,高校大学生有更大的话语自由权,也加大了教育者信息传播与输出管理的压力。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全媒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被动性、滞后性特征变得更为凸显,且在解决突发事件的时候,往往采用事后引导的方式,难以将解决程序提前,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控制力不断降低。这一现象的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如何适应多媒体互通运行环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控制力,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全媒体融合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一)提升主体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先导就是提升主体能力,只有主体能力得以提升,才可以在全媒体融合中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向阳而生”“向前而行”。要想做好这一点,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新教育理念。理念创新是行动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自身的理念,才能够更好地指导思想政治教育行动。具体而言,要充分分析全媒体融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挑战,从全媒体融合的大视角入手对理念进行创新。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受教育者的心理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切实依据他们的需求和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其次,要坚持统筹兼顾。全媒体视域下,受教育者出现了分化的现象,不同受教育者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接受度等,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到统筹兼顾。其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新话语思维。全媒体实现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融合,拉近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距离,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带来了契机,教育主体应当将传统的单向思维改变为多向思维,通过多向思维运用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形势、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等,以从更高层面创新话语体系。

(二)做好内容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内容创新是核心,要以内容创新引导话语体系的重构,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好转。[4]首先,要做好文本话语内容的创新。文本话语内容与理论话语内容之间存在深入联系,有较大的共通性。文本话语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内容。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原有的文本内容已经较为落后,难以与新时代相协调,因此应当对文本话语进行创新。高校应当按照不同年龄段受教育者的需求对教材话语进行改革,设定对应的文本话语体系,在文本中融入贴近生活的内容,用新时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思想政治内容。其次,要创新实践话语。思想政治理论内容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实践过程的总结和反映,是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的,所以全媒体融合下对思想政治话语体系进行重构必然要注重实践话语的创新。这要求教育者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和个性特征开展实践活动,并在讲述理论内容的同时引入丰富多样、新颖、有趣味性的实践案例,通过多层面、多渠道的实践活动推动实践话语的转变。对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创新,使更多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乐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黏性,打造出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话语体系。

(三)融入“习式”语言风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语言风格的运用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话语体系转变的成效,并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控制力的提升。因为全媒体互通融合为大学生的价值转变带来了契机,大学生价值的多元化更为明显,加剧了话语体系转变的难度,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当从语言风格转变入手,循序渐进渗透话语体系转变内容,带动话语体系转变效果的提升。“习式”语言风格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独有风格,他善于运用通俗话、大白话、有趣的话为群众解答问题和疑惑,善于运用说故事、举典故的形式凝聚共识,善于运用关怀式、谈心式的形式与百姓碰触心灵,深入交流。[5]如在表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运用“软骨病”“缺钙”来表达;在解决“四风”问题的时候,他强调要找准穴位、对准焦距,不能散光、不能走神。其独有的风格语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好地创新话语体系提供了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推动话语体系重构的同时也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通过采用接地气、符合学生需求的语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用“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来表达,使学生通过这样的话语明确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了解价值观对后续生活带来的影响等,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只有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力度”“高度”和“温度”,有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精准度”,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解释力和感召力,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学生的获得感、亲切感和认同感。

(四)优化传播系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传播系统优化是关键,要通过合理话语传播网络的构建来提升话语体系构建的有效性。在当前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多媒体的融合无疑为思想政治话语传播提供了路径。[6]与此同时,大众传媒时代已经到来,全球网络互通,各国之间的信息流通日益频繁,一个多层次、立体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在利用全球平台共享信息、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网络话语仅仅是实践的反映和体现,有技术优势未必有话语优势,应当认识到全媒体融合的机遇,在深入分析互联网媒介与传统媒介的同时构建新的话语载体,形成全覆盖、结构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网络。另外,还要提升话语信息转换的敏捷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教育者只有敏捷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转化加工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污染,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7]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国际化、全国化的发展大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分类、整合、研究等,并结合教材内容对其进行系统转化。而在转化之后,还要构建良好的传播体系,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对契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传播,使学生多方位、全方面接收信息并进行学习。

四、结语

全媒体融合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原有的吸引力和黏性,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带来了机遇。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更新,提升自身的主体能力,并对思想政治话语内容进行创新,在教育过程中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变,同时还要优化传播系统,充分发挥全媒体融合的优势,紧抓机遇推动话语体系的重构。通过详细分析发现,不管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层面来看,还是从教育效果层面来看,全媒体融合都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分析全媒体融合的现实情况,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改革,对话语体系进行创新。只有顺应时代的大趋势,积极主动对思想政治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育者话语体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