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材料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路径探析

2022-04-08 15:57赵春霞,李荃
高教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三全育人

赵春霞,李荃

摘  要:专业认同感反映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和情感,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大学生是否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度和专注度,体现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上,关系到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分析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意义、现阶段材料类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的现状及高校育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认同感;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7-0142-04

Abstract: Professional identity reflects the recognition and e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ir major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centuries of history, whether college students agree with their majors directly affects their devotion and concentration in learning. The students' interest and internal drive in learning are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overall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terials major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way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 Three Education.

Keywords: All Thre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path analysis

專业认同感为个体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或者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专业的积极情感[1]。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决定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未来职业规划和就业情况,对于大学生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那么,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全育人”理念,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内驱力、增强其专业满意度,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是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意义

专业认同感是双向的,一方面学生能够认同所学专业,另一方面感到自己被所学专业师生所接纳、尊重,处于良性互动状态[2]。专业认同感不只是心理上的认同,还包括在认同基础上的认同,为学好专业而采取积极努力的行为。这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知识架构、未来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特色规划好大学的学习计划,每个阶段都要努力达成目标,储备好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对未来的社会需求和纷繁复杂的变革,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专业认同感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归属

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意味着对自己所学专业充满信心,了解专业的发展历程及专业特色,从内心悦纳自己的专业,从而有了积极的心理。对材料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是传统专业,很多人在入学前对其并不十分了解,还有的同学是调剂进来的,所以开展专业认知教育非常必要。

(二)专业认同感影响学生专业学习的努力程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若对自己所学专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其内在会对专业产生好奇心并主动探索与研究专业知识,意识到自身应对专业发展贡献力量,进而调动各方因素,对学好本专业采取积极的行为,全身心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专业认同感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着较强的认同感,自身会主动学习,努力获取专业知识,专业会形成良好学风,学习中你追我赶,势必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和能力,无形之中提升了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良性育人氛围,提升本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材料类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的现状

(一)学生专业认知不全面

教育部先后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双万”计划,学院和专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课程教材开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摸索与创新,专业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学生并不了解,不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深厚底蕴与历史地位,缺乏应有的尊重与期待。

(二)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定位不明确

现阶段学生中存在随大流现象,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认真研读专业培养方案并了解整个知识体系的构成,不清楚专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和培养标准。由于尚未涉足社会,学生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了解不够,不清楚在校四年内需要储备哪些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学生对自身特点思考不深入,自身定位不明确,不知道专业学习中自身的优势,不确定未来选择继续深造还是就业。

(三)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现实情况是教室前排的同学跟老师存在良性互动,中间和后排的学生课堂上抬头率不高,上课玩手机现象普遍;部分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不了解课程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得过且过,存在考前突击复习现象,并没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储备;面对就业压力部分学生缺乏主动作为,选择逃课和玩游戏,课余时间宅在宿舍,生活迷茫懈怠。

(四)转专业过程中优质生源流失

近年来,高校为吸引优质生源纷纷放宽了转专业的条件,学生入校学习一年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转入自己理想的专业,新兴的大数据等热门专业很受欢迎。材料类专业作为“难学”“冷门”专业,对优质生源的吸引程度不高,优秀学生达到了转入专业的门槛就纷纷涌向计算机、自动化以及经济管理等热门专业,造成了传统专业优质生源流失。

三、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高校普遍重视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目前教育的系统性和深度性还不够,三全育人视域下我们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教育出现的问题,而应从整体上探讨教育各因素之间的互动。

1. 当前高校的管理部门和人员各司其职,育人过程中管理部门、学生、教师和教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分散性,缺乏一个良性互动的协作平台,协同育人不够充分。目前辅导员、专任教师直接参与学生教育,专业负责人以及教学秘书虽是学生培养全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但在“三全育人”的大潮中缺少应有的地位,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专业教育过程中缺少耦合和有效的协同。

2. 全过程育人要求学校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随年级渐进式开展专业认同教育工作,目前专业普遍重视新生入学教育以及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对二、三年级的专业教育关注较少,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年级大学生专业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淡化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定位,缺乏育人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3. 全方位育人涉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以及学校和学生等多个领域,不同环节可以解决的专业认同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策略、效果都不尽相同。专业对于拓宽专业认同教育所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所能拓展的协同教育资源和平台不一、开展专业认同教育师生的参与度不一,学校部门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确定,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办好高质量教育,是当前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路径

三全育人理念在全员方面体现为学校各级管理人员以及教师的整合,在全过程方面体现为学生成长各个环节的实现与融合,在全方位方面体现为育人领域的梳理与融通[3]。这就要求教育的各要素在现有“生态位”上各尽其能、协同工作,学生成长各阶段目标明确,合理分配育人资源,使整体效应最大化[4]。教育主体从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等多个维度聚焦学生专业认同感,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多方联动的专业认知教育工作格局[5]。南京工业大学N学院调动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专业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秘书等力量,整合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育人资源,全程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规划,构建一个目标明确、要求一致、管理严密的教学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多方协同开展本科生学业指导,提升专业管理育人水平

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中多样化教育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专业负责人、系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教学秘书要同向而行、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共同价值认同、强烈归属感的互动共同体,一同参与到学生学业指导过程中,打造多维指导平台。帮助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解决学业的困惑、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专业开设专业导学课程,介绍本专业前沿发展、教师们所从事的科研方向,解读专业培养方案,概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毕业时所要达到的能力、进入大学后学生角色转变以及学习方法的调整,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科学调整学习方法并规划大学生活,帮助学生迈好大学生活第一步。

辅导员宣读学校学籍管理规定、专业对学分的要求、学生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条件,向学生传达和解释学分制及学校教学管理文件精神,告诉学生专业学习的门槛和要求,有利于学生入学后调整好学习状态,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主动选课并规划个人学习进程。

教师班主任结合自身发展经历谈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以及老师的授课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班主任指导学生科学分配生活和学习的时间,介绍不同科目的侧重点及应对策略,帮助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更好地悦纳自己。

开展选课指导,教学秘书介绍培养方案的几大模块、选课系统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解读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框架结构,包括八个学期学分的分配及各阶段的侧重点,强调毕业学分要求、毕业证和学位证发放要求。系主任在第四学期末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重申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并给出专业选修建议课程。

(二)开展渐进式的专业认知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定位

研究表明学生专业认知程度对职业规划有较大的影响,专业认知程度越高,职业规划越明确[6]。因此,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并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

开学之初,要介绍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以及这些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建立专业的概念,同时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明确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达到的能力,介绍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以及继续深造的方向等,使学生们明白自己专业学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怎样学好专业,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

到了中高年级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给了学生和老师更多接触的时间,导师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指导其制定学习计划、安排课程进程以及改进学习方法等,在学业上给予精准指导。导师还能发挥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学术专长,引领学生熟悉了解学科专业涉及的国内外科技前沿和产业前沿,支持学生进入科研团队,为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导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学生的兴趣及潜力,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自我认知和定位,科学合理地指導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针对毕业班同学要进行分类指导,继续深造的学生可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项目的锻炼,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培养研究性思维,加快成果产出;对选择就业的同学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关注行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对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要求,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三)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拓宽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提高育人效果

一所大学最珍贵的是大师,一流的师资支撑一流的大学,教师的授课质量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产业升级改造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希望得到更全面、更前沿的专业指导,这需要教师高质量的授课。

专业以五类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吸纳线上优质课程资源,通过一系列课程设计,实现传统线下课程的升级改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大部分章节课程挑战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老师可创新学习的载体,仿真模拟工程现场的工艺流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寓教于乐。

改革评价方式[7],增加過程性考核和监控,根据章节安排给出讨论的主题,学生们带着问题和任务分工协作自主查阅资料,线下课堂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现场还有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建立线上试题库,增加章节测验,老师在后台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后辅导,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需求。

结合材料学科的特点,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增加典型案例分析,体现基础理论与前沿应用的结合,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有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原动力,提升专业认同感。任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开展专业情感教育[8],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教师依据自身专业优势推荐课程相关参考书籍,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加强阅读专业书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专业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强化专业意识

专业排名越靠前、社会声誉度越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专业可增进本科生与教师、学长和优秀校友的互动交流,在第二课堂开展专业教师讲专业前沿动向,优秀学长话成长故事,校友专家叙就业创业故事等活动,打造成学院的品牌特色活动,让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年轻人不断努力。

专业开展师生互动交流,专业负责人和系主任介绍专业历史沿革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以及专业在全国同类高校中的排名、行业和校友的评价,还有第三方大数据评价等都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概念;宣传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方向,可通过展板在学院公共区域展示教师的科研方向及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科研反哺人才培养。

定期开展优秀学长讲座,从在读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长介绍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如何分阶段设定目标、时间管理方法、采用的学习方法、储备了哪些知识并具备怎样的能力等。进入研究生阶段,如何借鉴科技文献并依托现有学科平台开展创新性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行业和社会进步增砖添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学长传帮带激励师弟师妹们潜心专业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

邀请优秀校友或者行业专家开展讲座,介绍专业社会需求和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优秀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素养及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还可以通过校友和行业专家为学生分享成长心路历程和求职经验,介绍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开展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激励大学生勇于追求人生梦想,成就人生目标。

(五)校内和校外资源联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校应重视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技创新大赛、学术论坛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承办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大赛,提高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金相大赛、陶艺设计大赛等特色活动,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拓宽专业视野,形成良好的专业实践氛围;在社会实践中将专业知识应用到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升级中,将创新理念实践于生产实际中,增加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

依托产学合作,积极搭建实践教育平台,整合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聘任本科专业产业教授为纽带,促进高校与产业的有机衔接。学生进入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体验,增加体验式学习过程,让学生置身于职业情景,体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更好地了解职业生活,在学业教育中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围绕专业内容开展课外实践体验项目,通过实际的工作场所以及工作经验来补充和完善理论学习[9]。南京工业大学N学院以陶吧为平台,给同学们提供陶艺作品的实践创作与劳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在实践中更深入理解和掌握陶瓷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专业知识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依托3D打印平台给同学们提供了接触3D打印技术的机会,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现场实验操作以及项目研究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多学科融合及综合实践运用能力。

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实践中长才干。现阶段,高校可在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认同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新时期,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关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我们要将此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各方力量和资源,实现高校和社会之间、高校各部门之间、各类人员之间的协同协作、互联互通。三全育人视域下,本文探索从学生学业指导、专业认知教育、教师高质量授课、第二课堂专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各方力量和资源相互交叉、相互耦合,同向而行,推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弘,曹大友.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探讨[J].网络财富,2010(14):4-5.

[2]陈培玲,贺荣繁.大学生专业归属感研究[J].理论观察,2015(2):137-139.

[3]余嘉云.“三全育人”的生态主义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探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30-138.

[4]赵娜,马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社科纵横,2019,34(1):131-136.

[5]张启钱.“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究[J].江苏高教,2021(3):109-112.

[6]刘辉亚,李炳煌,刘斌.“三全育人”视域下促进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实践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2):103-109.

[7]赵春霞,胡秀兰,李荃.高校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思考[J].教师,2021(17):123-125.

[8]高雷.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实施专业情感教育的路径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98-100.

[9]杨舒然,包崇许,杨洋.加拿大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1(2):60-65.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基于美国纽约与长三角地区比较视阈下的总部经济转型发展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