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

2022-04-08 11:04张玲ZHANGLing
价值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脚手架建筑质量

张玲 ZHANG Ling

(甘肃省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平凉 743400)

0 引言

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物质生活更加充沛,对自身生活品质有了较高要求。高层建筑作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主要建筑类型,其施工质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同时也关乎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特点,考虑到种种因素对施工质量造成的影响。在具体施工中把握施工技术要点,构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控体系,推动城市高层建筑发展,为人们创造出更加舒适、安全、功能齐全的建筑条件。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高层建筑应运而生。但高层建筑自身特殊性,在具体施工环节中,必须能够把握每一个环节施工技术要点,切实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本文就从高层建筑特点入手,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1 高层建筑施工相关理论

1.1 高层建筑

根据我国高层建筑行业相关规定,10层及以上或高度在28米以上的住宅建筑被称为高层建筑,同时,高度在24米以上的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也被纳入高层建筑行列中。高层建筑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由于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区域中,通过高层建筑,利用建筑内容横向纵向交通,提高建筑面积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较为紧张,通过高层建筑发展能够大幅度减少城市用地面积。同时,高层建筑行业发展,在减少市政建设投资、缩短市政建设工期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

1.2 高层建筑特点

1.2.1 高层建筑具有更高的高度

根据建筑行业的规定,高层建筑指的是超过一定层数或一定高度的建筑,其施工作业中具有较高的危险系数,要求施工中必须能够对高空设备质量进行控制,避免设备问题带来安全风险。高层建筑层高较高,还需要增强建筑自身稳定性,综合考虑建筑抗侧拉、防火以及抗震性能,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施工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1]。随着建筑层数增加,高空作业环节也持续增多,无论是施工人员技术,还是施工机械设备,都具有更高的要求,高空运输材料也会成为施工难点。

1.2.2 基础埋置深度更深

高层建筑是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地基基础是否稳固。根据建筑相关规定,高层建筑地基埋置深度应该超过5米,建筑越高,其地基埋置深度应该更大。当前一些超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深度甚至超过20米,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建筑地基稳定性,满足建筑质量标准。

1.2.3 施工环境更加复杂

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具有密集性特点。在建筑群密集区域环境中进行施工中,必须对施工现场设备、施工材料等数量进行控制,同时需要根据工程周围实际情况、施工环境等,优选施工机械。当然,施工中需要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施工条件更加恶劣,需要对周围建筑进行有效保护。例如,在基坑开挖、降水等施工环节中,必须对施工各环节进行密切观察,观察是否出现裂缝,保证施工质量。

1.2.4 对施工设备、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建筑层数越高,且现代化建筑具有丰富功能性要求,要求有较高的施工技术。例如,在高空作业环节中,对设备、人员以及材料,都具有严格要求,必须做好相关调配工作,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妥善安排好防火、防水、通讯等各种问题,才能为高层建筑项目奠定基础。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无论是功能布局,还是外观、造型等,都需要不断创新发展,这无疑会增加对施工设备与技术的要求。

2 工程概述

2.1 建筑概况

某工程项目为Ⅱ类建筑,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耐火等级等均为二级,竖向构建耐火等级限三小时。整体建筑以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为主,总建筑面积为25161.19m2,包括第三18层住宅楼,地下建筑总面积为5624.57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达到60.12m,在地下舍友一层停车库人防工程,建设76个标准的停车位,二层为商业楼,三层及以上作为住宅楼。

2.2 基础结构

该工程项目通过柱下独立基础,根据对施工现场地质勘察的结果,基础埋置在天然地基上,持力层主要为残积土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为160kN/m2,柱下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等级选择C30,基础之间设置拉梁。

2.3 当地气候条件

该施工区域位于压带海洋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酷寒,且常年雨量充足。全年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其中,1月气温最低,平均温度为15摄氏度,7月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30摄氏度。雨季集中在3~10月,持续200多天,且在7~9月容易受到台风雨的影响。

3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

3.1 施工现场准备技术要点

在施工现场准备环节中:①在施工前就需要安排好施工场地,设置材料堆放区域、施工道路、排水渠道、供水供电等,同时完善施工现场各项生活设施。所有施工设备、材料应该采用分类整理方式,放在指定区域中。②根据施工设计方案以及施工标准,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对施工工序进行妥善安排,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③正确选择施工设备,本工程采用喷砼机、钢管桩钻孔机各一台。④在施工用电方面,利用计量表具,引出五线制供电线路。同时,为了能够满足现场用电,还准备了200kW的发电机组一台,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置。⑤现场临时供水系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埋设管道,为现场提供必要的生活、消防以及施工用水。当然,对于不能提供临时供水的问题,则需要通过购买方式解决。⑥借助于全站仪等测量一起,结合测绘提供的轴线控制点,对工程相关坐标点进行复核,在桩位中标上红漆,并钉上钢筋钉,在确保验收合格之后进行护筒设置。⑦选择好商品混凝土供应商,做好一切协调准备工作。⑧对施工材料进场计划进行制定,对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前检查、保养工作,为具体施工奠定基础。

3.2 深基坑施工技术要点

深基坑施工作为高层建筑最重要的施工环节,是建筑重要基础。同时,深基坑施工也是高层建筑施工难点所在,尤其是基坑开挖环节,更是涉及到土木工程技术、力学、支护体系等问题,同时还必须考虑周边环境问题,需要对施工工序进行合理安排。如果深基坑施工中对土方开挖、地下降水等安排不够合理,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则容易对周边建筑物、城市地下管线等造成影响,甚至会酿成严重后果。具体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高层建筑深基坑极限承载能力,结合正常极限状态等,优选支护方案,做好基坑降水,科学设计止水帷幕,提升基坑抗渗能力[2]。基坑变形监控值如表1所示。

表1 基坑变形监控值

3.3 支护结构选型要点

高层建筑支护结构施工环节中,按照支护原理可以分为不同类型。第一,深层搅拌水泥土围护墙,主要是借助深层搅拌机现场进行强制搅拌,形成连续的水泥土挡墙[3]。在水泥土围护墙施工中,按照12~14%的水泥掺入比,保证水泥土围墙的整体强度、抗压能力。在水泥土围护墙强度未达到设计标准前,不能进行基坑开挖,这种支护体系优点在于在基坑内部不用进行支撑,能够实现机械化挖土作业,同时还能够具有挡水、挡土能力,整体成本也相对较低。但这种支护体系对于埋置深度有一定的限制,且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通常适用深度在6米以内的基坑。第二,高压旋喷桩围护墙。这种支护结构是利用高压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到土层中,形成水泥和土体的加固体结构,在相互搭接处理后形成桩排,能够起到止水、挡土的效果[4]。这种施工方式适用范围更广,但施工成本相对较高。根据事先勘察的结果,科学地设计施工支护方案,为施工队伍施工奠定基础。同时,在施工方案设置完成后,应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审核,包括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业主方等。具体施工期间,施工方需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内容,不能随意更改施工方案中支护类型、方位、长度等指标。当然,施工中一旦发现和施工设计方案不同的情况,需要对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邀请相关专家对方案进行彻底地检查,不能擅自更改。另外,必须加强对深基坑支护体系做好相应的检测,尤其是支护变形检测,能够根据支护变形数据做好相应的调整,切实保证深基坑支护效果。

3.4 脚手架施工技术要点

脚手架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工具,如何正确选用脚手架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安全与进度,同时也对施工成本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常见的脚手架包括门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附着式升降机脚手架、插口式脚手架等[5]。其中,钢管扣件脚手架与多层脚手架相比,在搭设拆除、材料性能等方面有很高的相似度,搭设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脚手架搭设要求

通常情况下,钢管扣件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如果高度超过30米,则需要设置钢制可调节连接杆,确保其具有6.8kN的承受拉力,能够和高层建筑物连接起来。具体施工过程中,在垂直方向中,每隔3.6米设置一道连墙杆,保证脚手架的稳定性。

4 强化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4.1 做好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控制

对于高层建筑项目来说,往往对整体性具有较高要求,施工中不能留施工缝,要求混凝土连续浇筑。因为高层建筑结构较大,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由于水泥水热化作用,导致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积聚了大量的水化热量,会导致其内部温度持续升高,继而容易出现温度应力,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超过一定数值,则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对整体质量造成影响[6]。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切实提升混凝土结构抗裂、抗渗性能,保证高层建筑基础施工质量。

4.2 强化建筑施工管理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施工管理水平基础上,结合影响高层建筑施工品质的相关因素,从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体制,明确施工队伍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切实提升施工管理水平[7]。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学会总结经验,在具体施工中做好相关调节、管理工作。具体来说,应该确保给排水与建筑结构之间的协调;保证土建与电气施工的协调;保证建筑功能与外表之间的协调性;促进高层建筑各个辅助专业的协调。

4.3 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创新

市场经济模式不断深入和优化环境背景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需要从制度创新、机构创新两个方面入手,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很多陈旧的管理制度限制了人员创造性,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环境需求,强化制度与机构改革刻不容缓。针对传统模式中,项目经理具有过高的权利,不仅能够对工作人员岗位、设备进行调配,同时能够分配财务[8]。但与权利相比,其不用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导致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意外问题,难以追责,很容易导致工程整体质量受损,也会造成工期延误。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制定更加针对性的管理制度,能够对工程施工各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保证各项工程项目有序开展[9]。施工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现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从人员方面入手,引入一批高质量的监管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一旦出现损坏的设备,则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避免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现场施工监督工作的开展,能够对施工人员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力,保证其能够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落实,避免随意行为。例如,对于施工设备的使用,要求操作人员根据设备说明,做好设备维护,避免资源浪费,全面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4.4 落实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是保证质量的前提,在高层建筑施工环节,施工技术管理中还应该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精简施工人员,保证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中,做好施工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工作,确保员工能够在专业领域工作,掌握安全施工技能。在施工现场中,必须设置有效的安全标志,进一步明确各阶段施工目标,能够按照施工图纸内容进行施工。必须将安全管理纳入到施工管理范畴中,做好相应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提升其施工技术水平,为工程提供安全与质量保障。同时,必须严格执行持证上岗政策,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保证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具体施工中,还需要做好各个阶段施工现场监测,时刻检测现场水位变化,根据实时检测效果调整施工方案,保证后续施工能够稳定实施,提升整体施工的质量。

5 控制施工技术要点,实施质量控制的效果

高层建筑具有工程量大、涉及项目工序较多等特点,同时对施工安全性、延续性具有较高要求,必须强化施工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设计更加科学的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本工程项目按期完工,顺利通过验收,且各项目都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施工过程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施工,无违反强制性条文行为。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文件施工。2019年验收通过并投入使用,建筑功能完善,受到广大业主的一致好评。

6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层建筑作为当前城市化建设中主要建筑模式,随着城市化建设深入,高层建筑项目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高层建筑质量、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能够把握施工技术要点,能够做好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全面保证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脚手架建筑质量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的“芯”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质量投诉超六成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