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量 保存量 提质量 泰安市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2-04-08 06:10撰文供图臧玉海
山东绿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树名绿化林业

撰文·供图|臧玉海

泰安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国之大者”,抢抓实施黄河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立足林业为民、生态惠民,深化林长制改革,持续推进增绿量、保存量、提质量,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为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林业力量。

突出精准增绿量

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突出抓好黄河、东平湖、大汶河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化推进科学绿化、精准绿化,划定年度重点攻坚任务区,带位置下达任务,实现“落地上图”。今年以来,营造水源涵养林8489亩,廊道绿化154.3 公里。投资7.4 亿元,实施东平湖环湖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成环东平湖廊道绿化74 公里;按照对氮、磷等污染物吸收降解的能力,选择栽植乔木、灌木150 余种10 万余株,以及各类地被、水生植物,并进行科学合理搭配,为鸟类和部分小型动物提供迁徙通道和觅食地,形成了“迎湖见水揽绿、背湖见溪成林”的生态防护长廊。投资1.2 亿元,实施东平湖西岸金山片区生态修复工程,修复治理金山片区裸露山体2100 亩,采取上层侧柏防护林、中层针阔混交防护林、下层经济林的修复模式,对重建坡体进行植被恢复,使恢复后的坡面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实现近自然的生态修复目标。投资3131 万元,在徂徕山林场内对流转的插花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完成荒山绿化2232 亩、疏林地补植1183 亩、低效林更新改造585 亩。投资790 万元,实施东平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工程,整理绿化用地180 亩,栽种旱柳、枫杨等乔木1400 余株,栽植地被植物等97.5亩,修复退化湿地面积705 亩。通过湿地保护修复,使鸟类有了恢复性的增长,由原来的190 余种增加到现在的300 余种。

夯实责任保存量

▲ 徂徕山山区绿化及森林质量提升

坚决扛牢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一是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严格落实全市4003 名林长的森林资源保护责任,科学编制森林、湿地等生态保护发展规划,健全森林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和依法治林水平。各级林长带头巡山护林,加快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二是加强森林防火。组建林业系统管理的7 支450 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护林员队伍3100 余名,按照每人500 亩的标准实时看护;建设巡查员队伍近2200 人,分包530多个进山路口、193 个瞭望哨。深入推进以“引水上山”“天眼护山”工程为重点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全覆盖的以水灭火体系和智慧化的数字监控体系,投资2.83 亿元,实施“引水上山”工程,新建改造供水主管道93 公里,分支管道25.7 公里,新建泵站17 个,改造泵站3 个、消防栓207 个。建设水库1 个,塘坝2 个,集雨窖、蓄水池258 个,简易水囊(罐)等78 个,蓄水达到200 万立方米,努力满足防灭火水源所需。投资1.4 亿元,在泰山、徂徕山等10 处山区国有林场,建设“天眼护山”预警高点视频监控前端217处、低点智能语音警示卡口387 处,监测覆盖率达85%以上。牢固树立“群众过节,干部过关”思想,在重要节假日和关键时段,全员上岗、全面布防,保持了泰山、徂徕山等重点林区森林防火安全稳定。三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投入2474 万元,完成美国白蛾等食叶害虫防治364 万亩;全力抓好松材线虫病点上精准除治和面上整体防控,完成松林普查面积36.7 万亩,打孔注射62.9 万支保护剂,清理枯死松树6144 株,处理率达100%,合格率达100%,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2月份全国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张涛市长代表泰安市作了典型发言。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代表地级市的发言。四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市委政法委、市农业农村局等9 个部门开展“2022 清风行动”,出动执法车56 辆次、执法人员156 人次,检查人工繁育场所17 家、经营利用场所20 家、野生动物栖息地55处;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活动,出动流动宣传车27 辆次,制作布设宣传海报、条幅113 个,发放宣传材料6000 余份,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实效。五是坚持依法治林。严格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强化林地监管保护,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加大湿地保护与修复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林地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今年以来,全市共依法查处涉林行政案件13 起,结案率100%,全力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 臧玉海到徂徕山林场指导科学绿化工作

坚持创新提质量

▲ 徂徕山新貌

一是加强森林抚育管理。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和森林质量提升等项目,科学制定实施森林经营方案和抚育作业设计,采取补植更新、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混交林培育等措施,对林分质量差、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森林景观差的林片,加大抚育管理力度,加快建设多彩森林、健康森林,提升森林景观和生态防护功能。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森林抚育面积8446 亩,退化林修复2642亩,人工更新2437 亩,低效林改造205 亩。二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对重要古树名木土壤、环境及长势等实施长年连续监测,对长势衰弱、生长环境差的古树名木采取复壮措施,每年投入30 万元专项资金,累计复壮古树6000 株次,有6 株古树入选全国古树名木抢救复壮第一批试点名单,入选株数位居全省首位。截至目前,全市有古树名木19483 株,其中“汉柏凌寒”“五大夫松”等23 株古树名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是深化改革创新。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面积达126.42 万亩,总保费规模468.26 万元,增强林农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创新发展林地立体多种复合经营模式的林下经济,全市林下经济总面积达31.16 万亩,总产值近10 亿元;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社达2591 家,其中国家级6 家、省级78 家。深入实施新型职业林农培训工程,完成林农技术培训41 场1270 人次,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2 项。在4月份全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市林业局作了典型发言,是全省林业系统唯一的发言单位。

猜你喜欢
古树名绿化林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保护好古树名木亦是文化传承
land produces
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实践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