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绿化方针 构建平原生态新格局

2022-04-08 06:10撰文供图常雪郭喜军
山东绿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聊城市新格局古树

撰文·供图|常雪 郭喜军

▲ 黄河沿岸沉沙池湿地修复工程

近年来,聊城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按照山东省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有关要求,立足平原农区林业建设特点,坚持以科学绿化为方针,以森林质量提升为主线,以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提升碳汇增量为目标,调方向、抓重点、提质量,着力提升农田防护林、城乡绿化美化、林下经济等建设质量,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努力构建平原农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新格局,发挥科学绿化在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增绿,推进生态修复优化新格局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拓展增绿空间。在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背景下,聊城市发挥国土、规划、林业“三合一”机构改革管理机制优势,依法合理规划生产空间、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发展布局,制定了林地、园地、草地、村庄用地、城镇用地、水域用地、农田防护林用地等10 种科学绿化空间分布类型,明确了科学绿化空间重点范围,确保新增造林用地科学、合规、合法。2021—2022年,聊城市完成绿化9389 亩,完成退化林修复13461 亩,在绿化用地上形成了耕地保护与生态保护的统筹推进机制,拓展了有效增绿空间,超额完成了造林绿化任务。

二是固沙降尘,构建绿洲防护林体系。聊城市三条黄河故道沙化面积近150 万亩,且有黄河位山引水干渠三条,灌溉覆盖面积540 万亩,面临较大风沙隐患,因此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以植绿固沙措施系统抑制沙尘危害,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在沙区重点推进农田防护林建设,提高沿沟、河、路、渠绿化的连通性和林草覆盖度,对主要河流沿岸、道路路肩进行乔灌草立体绿化,补植乔木、加植灌木、撒播草花,实现河流沿岸、道路路肩全覆盖。2021—2022年,新增和完善沙区农田林网面积18 万亩,路肩植绿种草全覆盖长度663.7 公里,起到了防风固沙的良好效果。同时,重点加强沙化源头生态治理,对3.5 万亩的黄河位山沉沙区进行植被补植,提高固沙效果,昔日“黄沙遍地”逐渐变成今日的“绿水青山”。

三是见缝插绿,推进乡村绿化美化。顺应科学绿化和质量提升要求,聊城市绿化工作重点从大田转向村庄,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利用农村边角地、闲散宅基地、庭院等开展乡村绿化美化。2020—2021年,推进村庄绿化2309 个,3459 亩农村闲散地得到绿化美化,建成国家、省、市各级森林村居381 个。创新苗木统筹调拨机制,协调国有苗圃、国有林场、苗木合作社无偿调拨苗木,助力农村绿化美化工作,有效缓解乡村绿化资金短缺问题。2020—2022年,共无偿调拨12.7 万余株苗木,扶持210 个村庄开展乡村绿化美化。

四是创新形式,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聊城市在义务植树工作中着力解放思想、拓展形式、创新方法,深入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线上与线下同步推进、直接尽责与间接尽责相结合,以“情满黄河向未来”为思想引领主线,打造全体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义务植树尽责新格局。

精准提绿,构建生态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是强化群落导向,提高森林质量。聊城市创新绿化形式,改变纯林栽培模式,以构建森林群落为导向,推进复层混交林建设,打造多树种多龄林近自然森林生态模式。2020—2021年,通过增植蜜源植物、食源植物吸引鸟类栖息,提升改造森林公园11 处、湿地公园16 处、森林康养基地3 处,显著提高了森林生物多样性,其中,高唐县清平林场灾后重建全部营造混交林4000 余亩,奠定国有林场提质增效发展模式。同时,在城区提升改造460 余亩的周公河湿地公园、2000 亩的月季主题公园、5000 余亩的凤凰苑植物园等一系列森林群落建设工程。

▲ 高唐县清平林场质量提升

▲ 凤凰苑植物园

二是注重提质增效,发展林下经济。为提高林业生态综合效益,聊城市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一项重点生产任务来抓。2021年首次将林下经济列入林业生产年度任务下达到各县(市、区),引导发展壮大林下经济。聊城市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1.6 万亩,其中茌平区菜屯镇林下栽植大头盖菇800 余亩,东昌府区新发展林下蒲公英1000 亩,冠县建设林下110 亩的灵芝产业园,国有林场新发展林下经济4500 亩,林下养殖鸡鸭鹅2.5 万余只、养猪3700 余头,莘县国有马西林场成立林下菌类合作社,新建400 余个林下大棚栽植菌类等,林下经济突破性发展态势明显。

创新护绿,构建生态有效保护新格局

一是创新机制,保护发展资源。聊城市全面贯彻林长制,探索创新实行分级民间林长,即市级主要聘用有影响力的林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县级主要聘用长期居住在乡镇农村、对生态建设有强烈责任感的爱心人士,激发了社会创新活力,形成一条保护林业和发展林业相得益彰的有效机制。其中高唐县在全省首创聘请20 名“树经纪”担任民间林长,民间林长义务巡林800 余次,督促群众办理采伐证9 次,报告森林病虫害2 次,有力推进了“管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工作责任落实。

二是创新保护,探索古树公园建设。2022年,聊城市对20 株古树,统一采集了照片、胸径、冠幅、树高等指标,调查栽培历史和人文资料,录入国家古树名木管理系统,实现了“一树一档”,并对每株古树编制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在此基础上,聊城市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开展古树“一树一景”“一树一园”行动,取得了初步效果。2022年3月,启动古树名木保护创新示范项目,将古树周围打造成以古树文化为主的“口袋公园”,让古树文化与乡愁有机融合。莘县还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养活动,除根据贡献颁发“绿色小卫士”证书外,认养人还可以申请一定时期的古树署名权、冠名权,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爱绿护绿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聊城市新格局古树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聊城市夏秋季大气VOCs特征及OFP分析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山东聊城市西梭堤遗址发掘简报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