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面·拓路·建模 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大思政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22-04-09 16:48张洪王靓
职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

张洪 王靓

摘 要:在当前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结合专业群实际情况,分“立‘面’:大思政德育体系的内容厘定、拓‘路’:大思政德育体系实施下的五个典型场景、建‘模’:大思政德育体系实施的运行机制”三步构建和实施大思政德育体系,对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    大思政德育体系    职业教育

在当前大思政教育背景下,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亦应结合专业群实际情况,洞察专业本质特征,深度提炼与萃取思政元素和德育因子,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分层分级、清晰合理;德育过程循序渐进、同向同行;德育效果可圈可点、可视可鉴,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立“面”:大思政德育体系的内容厘定

笔者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根据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的职业特性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大思政德育体系提炼为思想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质三大模块,明晰大思政德育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以确保德育工作的具体性、操作性和有效性。

(一)思想道德素养模块

结合业界权威的界定,笔者将思想道德素养分解为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两部分内容。思想政治素养包括政治素质、法制观念等,是理想信念、爱国情感、遵纪守法、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等思想觉悟表现;道德素养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如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奉献社会等,是个体是否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以上通常通过记录学生日常操行、学生课业学习、社团活动、学校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等相关内容进行考量。

(二)职业素养模块

结合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的本质内涵和专业特色,笔者将职业素养分解为艺术素养、职业关键能力、职业精神三个部分。其中,艺术素养指的是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日常自主学习、参加培训讲座、参加技能竞赛、参加社团活动等浸润学生心灵;职业关键能力指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训场所、企业实习三个场景下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征;职业精神指的是学生在职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责任心等个性能力与素养特征,通过记录学生参与日常课程学习,参加企业实践、学校活动、社团活动、技能大赛等相关内容进行呈现。

(三)身心素质模块

一般说来,身心素质模块包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项内容。身体素质指的是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技巧,学会体育锻炼的方法,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心理素质指的是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正常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能接纳他人的缺点与不足,并在交往中保持自尊、自信、自爱;有较强的情绪协调和控制能力,面对挫折与压力,善于协调和控制心理情绪;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有积极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能享受人生乐趣,争取成功。

二、拓“路”:大思政德育体系实施下的五个典型场景

实施大思政德育体系需要找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入点、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融通点,树立一体化育人意识,采取立体化德育策略,对德育工作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设计。总体来说,大思政育人主要涉及以下五个典型场景。

(一)深度:发挥思政课程的德育“主阵地”功能

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的要求设计思政课教育内容,增强思政课程的体系性和覆盖性,发挥思政课程的“主阵地”功能。思政课程内容模块如下图所示。

(二)温度:发挥课程思政的德育“主动脉”功能

基于课程类型和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回应课程思政构建的理论逻辑(为什么)、内容特质(融什么)、方法路径(怎么做)、评价体系(做得怎么样)四个维度的问题,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避免课程思政“冷冰冰”“硬融入”“表面化”,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元素之间的自然融合,如盐在水,使思政元素为专业课程“铸魂”、专业课程为思政教育“输血”。

(三)广度:发挥课外活动的德育“主渠道”功能

通过组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讲座宣传活动、技能竞赛、社会实践、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型活动,以体验感悟为中介,促进学生品德自我建构,多方联动、有机更新与强效推进德育工作,营造环境育人的文化氛围,使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各个渠道的德育主题活动和实践,成为育人的主渠道。

(四)浓度:发挥顶岗实习的德育“主战场”功能

企业工作现场是进行“德育学徒制”,培育学生的道德习惯、道德思维、道德意志和道德能力的最佳“战场”,能让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的不仅是包含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价值取向的教育,更是通过适应新环境、扮演新角色,完成工作任务、处理人际关系、进行自我管理、调整职业认知等工作实战场景的磨砺,以培养自身的职业认同、敬业精神、劳动精神、职业道德、责任担当等职业素养的教育。

(五)热度:发挥融合媒体的德育“主平台”功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 10.07 亿,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对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应用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10~19 岁年龄段的网民对在线教育等软件的使用率在各年龄段中最高。因此,大思政育人要抓住“00后”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心理特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拓宽德育工作的话語领域。以融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信息需求、表达欲望和参与心理为导向,通过“微”媒体,设计“微”对话,引导“微”实践,打造“微”思政,利用新媒体的热点、焦点话题与素材,因势利导,在德育内容、德育资源、方法手段上进行拓展,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即时的沟通交流。以贴近师生实际且弘扬正能量的媒体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从一元“独白”到多元“对话”,从高大上的理性包装到生活化的有效疏导,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文化共鸣、价值认同,筑牢有时代热度、情感温度、人文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

三、建“模”:大思政德育体系实施的运行机制

大思政德育体系的实施除了厘定育人内容与特色,挖掘高质量、高效果育人的典型场景之外,还需要理顺大思政育人一体化实施的运行机制。具体来说,需要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目标为统领,建立起教师、学生、班主任全员参与,专业资源、课程资源、环境资源同步建设,课程评价、实践评价、活动评价等全过程评价,运行机制、管理制度全面保障的视听媒体艺术专业群“一体化、立体化”大思政德育体系,突出价值引领、顶层设计、专业特色的运行基本原则。

(一)形成德育“同心圆”,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加強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建立个人—班级—系部—学校四级德育网络,将所有部门、所有师生纳入德育教育的总范畴,实现全员育人;在专业学习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实现全过程育人;将学生在学校中的所有活动都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整体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使之成为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教育合力、提升德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建立德育“共同体”,激发德育的内生动力

搭建全体教师交流沟通平台,融合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三支队伍,目标同向、功能互补、各展所长,实现教师间的协同共育机制。通过培训、研磨等渠道,打造政治强、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思维新,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德育工作队伍,为德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三)筑牢管理“承重墙”,建立德育运行与监督保障机制

学校、系部、班级联动,强化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确保立德树人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足;制定和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优化、精简工作流程;构建动态评估机制,形成科学评估体系,监督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效果,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和保障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大思政德育体系将德育要素融通、德育实践协同,发挥每一个德育要素的有效功能,实现专业群各培养层级、各培养学段德育工作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层层深入、有机衔接。通过内部驱动、外部推动、内外联动,发挥教师内驱力、课程辐射力、专业影响力,实现专业群内各专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联动,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的互融共促,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德育活动紧密融合的育人效应。

(作者单位: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轻工分院)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
法律视野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浅谈职业学校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分层导学提高解剖生理学复习的有效性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