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城建类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影响的研究

2022-04-09 16:53杜小杰赵军民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

杜小杰 赵军民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核心技术,并以个性化、智能化、即时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呈现给用户。社会人才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核心机构,在新时代的冲击、政策的驱动及社会企业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下,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都要进行全面变革。该文主要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城建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分析城建类高校当前的现状、人工智能的内涵及特征,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城建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6-012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目前,在新时代下,国家政策及规划指引高校要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如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2017年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计划及2018年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等都在不断要求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构建数字化智能智慧城市,实现人工智能+“制造业”“能源”“农业”“交通”“服务”“家居”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一个个政策及规范都对我国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下,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有哪些影响、高校应该如何改革是高等学习目前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1 城建类高校现状分析

在人工智能时代,“互联网+”的规格提出了新要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人数越来越多,高校学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一直探索的新问题。

以城建學院为例,为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河南城建学院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调研社会需求,分析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及河南城建学院哪些专业能够与人工智能融合,来进行课程群建设及改革;另一方面,河南城建学院根据时代的发展,针对河南城建学院目前专业结构进行了合并和改革,不断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研究中心,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支撑。以河南城建学院情况看,目前,大部分城建类高校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专业融合度有待提高:各类专业不清楚如何有机地融合或者没有体系机制来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融合度偏低。

(2) 人工智能应用范围有限:从目前的情况看,对人工智能概念有所了解的专业主要是计算机类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物联网工程、机器人等专业,其他专业对人工智能基本上没有多少涉及。若让更多的学生都能把人工智能与各自专业很好地匹配并应用,采用学科交叉融合、交叉教学团队是最好的方法。

(3) 产教融合深度合作不够:目前很多高校都进行了产教融合项目,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地方性高校不占地理优势,很多产教融合项目合作期短,产品成果转化率低,很多产教融合属于短期效应,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及产品研发。

(4) 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全国高校都需要专业优化,城建类院校也不例外,与人工智能相近专业,如计算机类专业、物联网专业等在城建类高校中处于劣势专业,加强该类专业建设是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首要任务,以此来实现人工智能与其他城建特色专业有机融合,跨专业跨学科专业团队建设等是城建类高校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必须考虑的问题。

(5)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优化:目前各类高校都在逐渐实现本科生导师制,但绝大部分都是专业对口带学生,没有导师制团队,也限制了人工智能应用范围。

人工智能的冲击及社会综合型复合人才的需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如何将现有城建类特色专业与人工智能专业有机结合,并能设计、开发人工智能应用产品,或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城建特色的专业中是一个难点。

2 人工智能内涵及特征

“人工智能”一词是在20世纪50年代达特斯会议上被提出,历经多年变革,成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面广,创新性强。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即是通过人工智能理论、算法、思想等将多个专业融合,构建一个智能化平台或产品。通俗来说,人工智能分两类,一类是能够根据大数据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推理、预算、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强智能机器人,这里人工智能属于逼真的,是有知觉、有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应用在更为特殊的领域;另一类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比较广的,只是解决某一领域或特定问题的人工智能,即人工智能在家庭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工作和就业等多个领域应用[2],称之为“人工智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成为第四次技术革命核心技术,高校能够受其严重的影响,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还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征:

(1) 个性化:人工智能产品没有固定性,每种产品的开发都是针对个性需求,构建模型,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不断结合学习情况、数据积累,能够不断优化模型参数,智能服务。比如河南城建学院计算机学院与土木工程学院合作研发的工程检测机器人,根据不同的工程环境,构建模型不同,不同环境机器人的设计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每个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采用线上、线下学习,根据个人的研究领域设计开发人工智能型产品。

(2) 智能化:与传统教育相比,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永久记忆,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不断地优化和完善系统,自我成长。另外在不同的领域,环境的变化,数据的更新,智能数据平台可以依据人工智能算法自主更新,能够根据需求智能推理判断,不用人的参与。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工智能时代会使各个领域工作变得更高效、更智能。

(3) 即时性:人工智能的出现,其即时性主要体现在不受地点、时间、内容的限制,各类学习资源在不断地更新、优化,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4) 开放性: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和各个领域的知识库,人工智能采用相应的算法,通过互联网智能推荐优质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手段给各个学习者;高校老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学,将在线优质资源、课程思政元素、优秀的教学案例分析等推送给学生,实现了素质教育下少课时大容量、开眼界精专业、敢创新有方向等新教学局面,从而实现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3 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目前高校处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新的技术革命时代,与此同时“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引领高校师生走向人工智能的方向盘。随着智能产品的涌现,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学习系统平台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探索。以城建学院目前情况看,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一是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三是对高校专业结构及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等。在这开放的学习空间中,高校师生不仅有了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也对教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新要求

与过去的人才培养规格相比,人工智能对就业结构做了新的要求,企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都做了新的要求,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因此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行快速的调整,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宽领域:与过去的术业有专攻相比,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的要求除了专业水平较高之外,还要宽知识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重在创新、融合,拓宽知识领域,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复合型高水平专业人才。

多层次:人的能力是不同的,高校很难将每个人都培养成为高水平专业人才,每位学生能力水平有限,因此对不同层次的人要给予不同引导,就像企业有技术核心人员,有产品测试人员,有产品使用安装人员一样,对于不同层次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培养方向,培养要求也不一样。

高素质:高校应该努力培养对社会讲究职业道德,愿意奉献;对工作尽职尽责,踏实、负责及敢于创新;能够扛得住压力,担负起责任的高素质人才。

(2) 人工智能对高校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在线一流课程、在线慕课平台的涌现,学生学习的平台越来越多,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如果高校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是课时无法完成,二是教学效果极差。学生综合实践水平极度受限,因此,隨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结合目前人工智能在线教学平台作为教辅平台,增加教学知识容量,拓宽知识面,同时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关注知识面,实现平台智能推荐学习,让学生实现即时学习,学习途径变得更多、更自由、更方便。

(3) 人工智能对高校专业结构及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专业结构有了很大的调整,部分专业智能化水平低,过于老旧,需要更新换代,部分专业需要加入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技术,还有部分专业可以跨学科交叉培养,因此高校学科交叉团队的建设也应有相应政策的支持。同时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类、电气自动化专业等在开设课程时要以建特色为载体,拓展学生多学科知识领域,主动联合相关专业进行交叉融合研究,为其他专业做好人工智能的技术支撑。

4 人工智能时代城建类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思考

在人工智能新时代下,各类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仍是高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以面向应用、依托学科、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并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以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模式等为基点,将人工智能与不同专业融合实现学科交叉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城建类高校,很多专业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比如能源专业如何实现能源智能节能、能源工程智能检测等,交通工程专业如何实现智能交通管理、交通工程探测、交通工程设计自动化等,土木工程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工程跟踪等。在城建类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是其他专业的智能化的基础技术支撑,如何加大计算机类专业的投入及发展等,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总之,在新时代下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目前导师制在各个高校都已经实施,本科导师制的目标是建立学业导师制。与辅导员不同,学业导师更注重专业水平、职业规划、研究方向、项目开发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引导,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拓宽学生领域,与企业接轨。为加强不同专业的联系,高校应建设交叉学科导师团队,实现对学生不同领域的指导,在人工智能时代,城建类高校应加强计算机类专业与其他专业导师团队建设,实现更好的不同专业智能化水平产品的研发。

(2) 调整课程体现及专业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各个学科都需要智能化,这对高校课程融合和专业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人工智能高校人才培养规格新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采用多层次性,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专业技能稍偏弱的学生,引导学生向产品测试、安装及销售上走,对人工智能技术以基础知识为准,会用、有概念即可,不要求开发写程序;针对专业技术水平较好的学生,引导学生向技术研发方向走,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学生专业深度,并拓宽学生领域;针对综合实践能力很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学生,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拓宽领域,加上人工智能的产品应用开发,如人工智能+自己专业或其他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跨专业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务实性和前沿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专业结构需要调整,对于部分专业不能跟上时代要求同时专业知识陈旧的,需要进行专业优化或者更新换代,对于部分对人工智能化要求强的专业,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实现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构建课程建设团队。

(3) 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高校若要与企业无缝接轨,产教融合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目前很多产教融合以项目、实习基地的形式呈现。产教融合度不够,项目覆盖面低,专业结合度不高。高校应结合当地经济,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平台上,除了有产教实习基地,企业还可以发布企业项目需求、企业项目竞赛、企业技术创新等,实现高校与企业更好地接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5 总结

总之,在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应响应政策,了解现状,理解人工智能内涵及特征,结合人工智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文章主要从河南城建学院目前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其他城建类高校也可结合各自高校情况做合理的改革,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阿里研究院.人工智能:未来制胜之道[J].杭州科技,2017(2):16-22.

[2] Stanford Universit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in 2030:Report of The 2015 Study Panel[EB/OL]. [2018-08-20] [2019-06-09] https://ai100.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ai_100_report_0831fnl.pdf.

[3] 梁迎丽,刘陈.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8(3):24-30.

[4] 任增元,刘军男.人工智能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19,10(4):114-121.

[5] 金东寒.秩序的重构: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

[6] 潘聪平,杜津威,于潇.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变革:空间与限度[J].北京教育(高教),2018(10):8-10.

[7] 余小波,张欢欢.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10(1):75-81.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