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质千枚岩地层铁路隧道进洞施工技术

2022-04-10 12:48马育中
铁路技术创新 2022年5期
关键词:千枚岩进洞护壁

马育中

(甘肃信达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1 工程概况

新建天水—陇南铁路(简称天陇铁路)的铁路等级为国铁Ⅰ级,设计速度160 km/h,单线,正线全长215 km。杜家沟隧道为天陇铁路先期标,位于陇南市武都区,隧道全长2 046 m,最大埋深271.2 m、最小埋深12.0 m,设计围岩全部为Ⅴ级。

杜家沟隧道地处千枚岩地层,岩石强度低、完整性差、揉皱、节理极发育,千枚岩岩性松软,遇水易泥化、软化,有涨缩性,工程地质较差,开挖后岩体变形量大。该隧道所处岩体抗风化能力差,易风化形成岩屑,产生碎落现象,实测探孔最大水平地应力7.4 MPa,岩石强度与地应力比为0.13,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地层应力释放快、围岩瞬时变形大;围岩稳定时间长、累计变形量大;围岩支护强度不足导致围岩变形范围不断扩大,以塑流型为主,同一断面支护变形数据差别较大。隧道开挖面易发生坍塌、初支开裂、掉块、初支侵线、二次衬砌厚度不足等施工危害[1-8]。通过对千枚岩地层隧道进洞加固措施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控制进洞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危害,对保障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及预防后期病害具有重要意义[9-10]。该隧道软岩大变形段落总长约1 000 m(其中:Ⅰ级段落530 m、Ⅱ级段落210 m、Ⅲ级段落260 m)。设计为一级高风险隧道。

杜家沟隧道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龙门山地震带,舟曲—武都逆冲推覆体,围岩扭曲破碎,工程性质差。该地区夏秋季降雨集中、暴雨多发,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017、2020 年,甘肃陇南发生2 次暴洪、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较大损失。

该项目作为天陇铁路先期开工试验段,以研究软岩大变形高风险隧道工程为目的,开展技术攻关,总结施工工艺,为全线隧道施工积累经验。进洞施工是项目主要技术课题之一。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地质复杂,受地震灾害影响,周边山体边坡松动、滑坡,道路破坏情况严重(见图1);加上雨水较多、雨量集中,对隧道进洞施工边仰坡稳定十分不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进洞施工安全和施工期、运营期洞口稳定。

图1 千枚岩地层边坡垮塌

2 方案比选与优化

2.1 设计参数

杜家沟隧道进口设计采用柱式洞门,明洞8.45 m,明暗分界里程DK226+038,暗洞进洞超前支护设计为30 mφ108 m管棚,内插φ42 m超前小导管。初期支护为全断面16工字钢,间距0.8 m。进洞开挖方法为短台阶预留核心土。临时边仰坡采取砂浆锚杆,挂网喷锚。洞口上方设置3道被动防护网。

2.2 前期施工情况

隧道进口连接沟坝河大桥,桥隧相连。进口边坡较陡,约56°,边坡高度>120 m。洞口基岩外露,灰色薄层千枚岩,节理发育,风化程度高。薄层千枚岩层间黏结差,边仰坡及周边岩体松散,扰动后易滑塌。进洞施工地形、地质条件较差。隧道进洞前完成边仰坡刷坡、加固,被动网防护,天沟及排水系统等施工准备,完成导向墙和管棚施工。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进洞掘进施工。进洞采取短台阶预留核心土工法,上台阶2.5 m、中台阶3.5 m、下台阶3.0 m,每循环开挖1 榀。上台阶进尺7 m 后,在洞口段开挖导向墙右侧中台阶,进尺1 榀0.8 m,开挖台阶深度3.5 m。开挖后,导向墙底部侧壁岩层开始掉块,侧壁土体坍塌较多,导向墙底部分悬空,现场采用湿喷混凝土将底部坍塌空间填充,及时封闭。前期施工情况示意见图2。

图2 前期施工情况示意图

根据监控数据,12 h 内导向墙顶部沉降85.0 mm;36 h 后稳定,导向墙拱顶累计沉降16.2 cm。仰坡顶部天沟上方缓坡、陡坡交接位置,出现垂直线路方向地表裂纹。因进口沉降预留量25.0 cm,导向墙和已施工初支没有侵限,初支未出现开裂情况。由于洞口出现较大变形沉降,考虑洞口边坡陡、千枚岩地层稳定性差、雨水多等不利条件,为防范和降低施工过程及后期运营期间安全隐患,进行方案调整,停止掘进施工,对洞口进行加固。

2.3 方案优化

根据现场情况,洞顶天沟上方陡坡部分山体稳定性较好,围岩产状主要为竖向,薄层千枚岩结构较紧密。山体前部缓坡,千枚岩产状混乱,风化程度高,靠近陡坡坡脚地表开裂,前端坡体有前倾下滑趋势,主要对前端坡体进行加固。

2.3.1 地表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

通过地表打设钢管注浆进行加固(见图3):

图3 地表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

(1)加固宽度。隧道轮廓线外5.0 m。

(2)加固深度。隧道轮廓范围内:至轮廓线外0.5 m;隧道轮廓范围外:加固至仰拱底部。

(3)地表设25 cm喷射混凝土C25止浆层。

(4)注浆采用76 mm 钢花管,尾部1.5 m 不设注浆孔。

2.3.2 钢筋混凝土方桩加固方案

为增加陡坡前端风化千枚岩坡体稳定性,在洞口两侧边坡设置2 m×3 m(横×纵)加固方桩,桩长23 m。右侧2 根,桩顶高程1 117 m;左侧1 根,桩顶高程1 114 m。右侧桩中心里程为DK226+039.5,左侧桩中心里程为DK226+041.5,隧道中心线与左右两侧桩中心距为7.2 m,右侧第2 根桩与第1 根桩中心间距4.0 m。钢筋混凝土加固桩方案见图4。

图4 钢筋混凝土方桩加固方案

2.3.3 方案对比

对以上2种方案进行对比:

(1)地表钢管桩注浆加固方案。根据前期施工情况,千枚岩注浆量较小,注浆加固效果不明显。地表注浆在坡面搭设支架施工,施工相对方便。

(2)钢筋混凝土方桩加固方案。坡体加固受力明确、可靠,需要采取人工挖孔桩施工,如坡面已有变形,有一定施工难度,施工安全措施要求较高。

考虑陇南地区暴雨、地质灾害多发,为确保进洞安全,选择钢筋混凝土方桩加固方案。加固桩采取人工挖孔,采取反压平衡稳定作业面,制定详细的安全专项方案和安全预案,严格按规范作业。

3 加固桩施工

3.1 主要技术参数

加固方桩截面2 m×3 m,桩长最长23 m,桩体为C30 钢筋混凝土,护壁为30 cm 厚C20 钢筋混凝土。锁口总高度为1 m,高处地面50 cm,壁厚50 c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护壁结构采用逆作法分节施工,每节1 m,护壁壁厚30 c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上2节纵向钢筋搭接长度25 cm。桩身截面为2 m×3 m,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桩身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每次开挖深度1 m,侧壁土软弱、易塌方适当缩短开挖深度。加固桩配筋示意见图5。

图5 加固桩配筋示意图

3.2 主要施工工艺

(1)施工作业平台填筑。由于洞口坡面较陡,为提供施工工作面,填筑施工作业平台,增加边坡稳定性效果。施工作业平台填筑高度高出挖孔桩桩顶,平台宽度边缘距挖孔桩外侧>3.5 m,材料采用砂砾石土,测量放线从原山体坡脚处逐层填筑密实,采用小型压路机碾压,坡度≤1∶1,确保边坡稳定。边缘安装防护栏杆及警示标志。挖孔桩施工完成后挖除平台至隧道底板标高(非关键工艺)。加固桩施工作业平台示意见图6。

图6 加固桩施工作业平台示意图

(2)锁口施工。测量放样锁口平面,人工开挖锁口基槽,安装锁口模板,浇筑混凝土。

(3)开挖施工。由于桩体地层为软弱破碎状千枚岩(见图7),桩体采用人工风镐配合开挖、电动提升装置出土。挖孔至一定深度,孔内设置12 V 安全电压照明系统。孔深超过5 m 时,应向孔内连续送风、送氧。起吊吊绳采用8 mm 钢丝绳,手动和电动葫芦均应有可靠制动措施。提料时,孔内人员站在防护板下,桩孔开挖连续施工,避免围岩长时间暴露,及时完成护壁混凝土浇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对桩基中心线,发现偏差应及时纠正。

图7 软弱破碎状千枚岩

从挖孔桩开挖揭示围岩情况,上层2~5 m围岩走向较乱,较松散,下层围岩以竖向千枚岩为主。围岩内部有边坡变形产生的破碎面(见图8)。在反压平台保证边坡整体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减少开挖深度,破碎地段采取每50 cm分层开挖,及时支护,对护壁钢筋进行加密。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要求进行监测,保证施工安全。

图8 围岩开裂

(4)护壁施工。护壁采用内齿式护壁,高1 m,厚≥30 cm,采用C20混凝土。开挖过程中,发现侧壁土塌方严重,在上节护壁底部施作临时支撑,保证安全。护壁模板采用竹胶板,加型钢肋板,保证足够承载力和刚度。加固完成后,浇筑护壁、振捣密实。为提高护壁早期强度,混凝土掺加早强剂。当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70%设计值,进行下一层护壁开挖。

(5)挖孔桩桩身钢筋安装。钢筋笼质量较大,如按每节长5 m、质量2.2 t,受场地限制,吊车吊桩非常困难,根据施工规范,采取孔内绑扎方式。在孔口上方加工龙门架,先在桩基四角安装吊筋,下放箍筋,从下至上绑扎箍筋,箍筋绑扎达到1节主筋长度(9 m),在卷扬机配合下放安装主筋,绑扎主筋和箍筋形成整体。继续绑扎箍筋,下放安装主筋,循环完成钢筋绑扎。钢筋每根长9 m,用卷扬机送料入孔,孔内工人逐根连接安装。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JGJ 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规定,并按要求进行质量检查。

4 导向墙加固

为防止导向墙进一步前移,在导向墙两侧正面各设2根φ1 m钻孔桩,单侧2根桩平行于线路布置,2根桩之间、桩与导向墙之间,均灌注混凝土刚性连接,限制导向墙进一步前移,提高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加固桩桩径φ1 m,为钢筋混凝土钻孔桩,桩长17.3 m,高度高于导向墙根部以上2 m。

钻孔桩采用220型旋挖钻机施工,由于施工地层内无地下水,为千枚岩质地层,宜采用干孔作业。为防止塌孔,孔口段采取8 m长护筒跟进。旋挖钻机成孔效率高,约2 h 完成单根桩基钻孔,成孔后立即采用吊车安装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减少暴露放置时间,避免塌孔。混凝土灌注采用套管至孔底引流,不得直接从孔口倒入。导向墙钻孔桩加固示意见图9。

图9 导向墙钻孔桩加固示意图

5 进洞施工

完成洞口挖孔桩、导向墙加固后,施作洞顶边坡截排水系统,清理填筑作业平台,完善沉降观测系统后,组织进洞施工。进洞开挖采用挖掘机、破碎锤、铣挖机配合作业;在机械开挖困难地段,采用弱爆破松动再进行开挖。开挖工法采用隧道施工常用的短台阶法、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台阶长度控制在5~8 m。上台阶开挖进洞至约20 m,下台阶已落底,应及时施作洞口处仰拱初支及仰拱衬砌,封闭成环,确保稳定。然后,按正洞正常隧道开挖作业工序进行正常施工。

在实际开挖中,揭示情况与设计基本相符。洞口段千枚岩围岩破碎,产状凌乱,岩层走向变化快,风化程度高,开挖易滑塌掉块。开挖进洞14 m 时,掌子面揭示有1处斜岩石面,表面较平整,表面破碎后可见竖向千枚岩,灰黑色薄层状。斜岩面地表植物根系分布,推测斜岩面位置为原山体界面,之前洞口范围为山体崩塌堆积体。以斜岩面为界限,进入斜岩面前岩层走向变化快,围岩破碎,稳定性差。进入斜岩面后,岩石走向逐步稳定,呈竖向薄层状,挤压密实,上台阶开挖后能自稳成拱,施工中监控量测数据正常,围岩稳定,正常掘进。

6 结论

(1)隧道洞口采用钢筋混凝土方桩加固措施,可控制边仰坡开挖范围,减少对围岩扰动,隧道洞口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隧道开挖面发生坍塌、初支开裂、掉块、初支侵线、二次衬砌厚度不足等施工危害。

(2)千枚岩隧道洞口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不断发生蠕变,围岩塑性区不断扩大,岩体松动范围也逐渐增大,千枚岩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只能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千枚岩围岩变形问题。

(3)钢筋混凝土方桩加固措施在杜家沟隧道进洞工程的成功应用,将千枚岩的变形速率、变形量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保证了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作用。天陇铁路杜家沟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地表调查、测量监控和岩层揭示分析,及时发现进洞时的不良地质、变形问题和潜在风险,通过加固桩等措施,保证了边仰坡整体稳定,虽然开挖中有局部变形,但整体安全可控,开挖顺利通过进口软弱地段,保证了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千枚岩进洞护壁
千枚岩填方路堤变形特性及防水防渗处治研究
勇气掉进洞里了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施工要点分析与质量控制
洞柱法地铁车站导洞人工挖孔桩护壁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勇气掉进洞里了
千枚岩路基填料级配对路基性能研究
小球进洞了
郭家沟铅锌矿大断面硐室在千枚岩地段施工技术探讨
振动压实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质*
深基坑喷锚护壁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