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及实践

2022-04-11 06:48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幼儿园包翠翠
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彩笔幼儿教师幼儿园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幼儿园 包翠翠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到:幼儿教师要全方位考虑幼儿的身心规律和认知水平,寓教育于生活、活动以及游戏中。这就充分说明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就现阶段教学情况来看,可以发现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不是忽视游戏的价值,就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这些都影响了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成效。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要想全面发挥课程游戏化的作用,就要让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喜好进行有机融合,努力为幼儿构建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实现新知和技能的获取。本文将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足、意义和原则展开分析,提出具体组织策略。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不足

就现阶段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情况来看,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课程游戏化认知不清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但一些幼儿园仍然有不了解课程游戏化的问题,这就使幼儿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难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也无法使幼儿获得实质性的提升。并且,有的幼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认识不足,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尚有欠缺,导致部分幼儿没有参与游戏活动,幼儿参与度不够,最终的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其次,幼儿参与自主性和积极性不高。幼儿对活动未形成清晰的认知,难以有效参与课程游戏化活动,这不仅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还使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一些幼儿已经养成依赖幼儿教师的习惯,往往是等待幼儿教师“发号施令”,或依靠幼儿教师的指挥完成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另外,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一旦幼儿教师脱离课程游戏化活动,幼儿就会“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这些都致使课程游戏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幼儿也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知识、技能;再次,活动环境创设和实际需求不符。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没有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装饰游戏环境,这就使游戏环境和幼儿实际需求相悖。实际上,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根据幼儿的综合情况(包括年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环境契合幼儿的需求,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最后,缺乏整体性。从整体来看,课程游戏化是一项系统、完整的工程,幼儿园应将其纳入教学流程,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进步和成长。但是,一些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内涵把握不充分,未能健全、完善课程游戏化的体系,造成课程游戏化流于形式,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幼儿很难从课程游戏化中获得好处,也难以习得知识、获取快乐。以上种种都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中的不足,亟待改进。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意义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对幼儿园新时期的课程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以下主要从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以及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有利于幼儿的思维发展。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需积极完善、优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强化对幼儿思维方面的培养。而通过课程游戏化的组织,能为幼儿的全方位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主动、积极,并保持思维的活跃性,在完成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如此一来,幼儿不仅可以从游戏活动中获得进步,其思维能力还能获得良好的提升;其次,有利于提高的幼儿实践能力。可以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与幼儿成长规律十分契合,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极为有益。具体而言,在课程游戏化组织过程中,不需幼儿教师督促、约束,幼儿就会自觉地参与,利用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究完成游戏任务的思路和方法,并在此期间积极操作、摸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逐步形成良好的创造力;最后,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创新发展。为了有效改善、解决当今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问题,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新、优化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游戏化的落实,提升幼儿教育的改革发展层次,并给幼儿创设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从中获得进步。在促进幼儿教育改革进程的过程中,游戏化课程建设可以为幼儿教师带来全新的思路,也有助于解决现阶段的教育难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原则

在幼儿教育中,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游戏化的作用,就必须严格遵循相关原则,具体来说,包括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传统性与潮流性相结合原则。首先,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幼儿年龄不大,极易对新奇事物萌生兴趣。基于这一特点,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就要保证趣味性,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促使幼儿积极投入游戏活动,释放天性、展现自我、找回自信,与此同时,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欢乐和友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主要是为了助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游戏活动中,不管是室内还是户外,基本上都有“追”“跑”“跳”等环节,这些都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但更为关键的是塑造幼儿的品格,培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懂得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亲身实践中积累经验。这也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注重目的性和教育性,使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归纳、总结,有所得、有所获;其次,传统性与潮流性相结合。如今,形形色色的电子游戏大肆流行,这就对传统的游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电子游戏在人类社会发展方面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此,幼儿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认可电子游戏的正面影响,再通过互联网渠道搜集一些适合幼儿且易于落实的游戏。在幼儿园领域,一些幼儿可能较为了解游戏规则,幼儿教师可以鼓励这部分幼儿带领其他不熟悉的幼儿参与游戏,这样就能迅速地开展游戏活动,同时使幼儿的组织、学习能力获得锻炼。

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提供丰富游戏素材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事实上就是要促进课程环境、资源等的游戏化,彰显系统、动态化的游戏过程。在具体实践中,幼儿教师要善于挖掘、开发资源,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保证课程游戏化的顺利组织。当然,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幼儿教师都可以加以利用,将其转变为课程游戏化的素材,带领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帮助。例如,在美术创作类课程中,幼儿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完善教学设计。首先,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元素入手,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周边的事物,让幼儿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其次,组织幼儿开展创作类游戏活动,提供多种自然材料,如树木的枝叶、废旧报纸、废旧塑料瓶等,鼓励幼儿废物利用,参与创作类游戏。当完成上述操作后,让幼儿展示成果,并将自己的作品渗透生活实际,用于美化教室环境。在上述过程中,幼儿教师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普遍的物品利用起来,不论是创作的整体还是材料,都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这既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还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一举多得。

(二)组织领域游戏活动,促进课程目标达成

幼儿园教学主要包括五个领域的内容,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不同的领域分别具有不同的内容和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可以尝试从课程内容入手,对不同领域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游戏活动设计,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教学,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程教学的成效。例如,在小班阶段的健康教学中,幼儿教师需引导幼儿从小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让幼儿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了更加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幼儿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具体来说,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以“看看谁是优秀卫生员”为主题的游戏活动:提前要求幼儿自主准备一块小手帕,当进入幼儿园后,幼儿要用小手帕擦干净自己的桌子和凳子;当用完餐后,幼儿也要用小手帕清理桌子和凳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桌子和凳子清理得最干净的幼儿获得胜利,可以获得精美的小礼品。当然,只要是完成了这一任务的幼儿,幼儿教师都有必要予以认可、表扬。这样,长时间坚持这一做法,能让幼儿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让幼儿从小懂得自理、讲卫生。又如,在小班阶段的语言教学中,幼儿教师需使幼儿学会专心聆听他人说话,听明白日常用语,并作出回应。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以“彩笔归类”为主题的游戏活动:盒子里有各种颜色的彩笔,幼儿教师可以提前穿插摆放不同颜色的彩笔,并告知幼儿1号彩笔是红色,2号彩笔是绿色,3号彩笔是黄色……相同的位置摆放颜色一致的彩笔,让幼儿按照幼儿教师的指令寻找对应颜色的彩笔。如此一来,则能实现对幼儿专心倾听习惯的培养。

(三)组织户外游戏活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确切指出:“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幼儿的体质并非单纯地指其身体状态,还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反应能力、行为举动、耐力等。为了有效增强幼儿体质,幼儿教师可以对教学进行适当延伸,通过户外游戏活动进行落实。具体来说,户外活动可以摆脱场地的束缚,组织幼儿开展更加丰富、多元的游戏活动,且户外各种设施有利于活动幼儿身体,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强化极为关键。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充分发挥园内资源,开展户外游戏活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进行游戏活动,如较为常见的“老鹰抓小鸡”“捉迷藏”“123木头人”等,这些户外游戏活动形式不一,但最终都是强化幼儿主观能动性和体魄的“利器”;另一方面,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带领幼儿融入社会生活,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实践助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积极寻求第三方的配合,邀请交警参与其中,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将幼儿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各个小组承担“交通监督员”这一职责,在社区人行路口监督行人的交通行为,一旦发现不文明行为,需及时制止。这样一来,幼儿不但能对交通规则形成更加充分的认识,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实现口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身体耐力的锻炼,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组织常规教育游戏,积累丰富生活技能

幼儿园阶段的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初始阶段,年龄相对较小,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特别是刚进入幼儿园的儿童,他们第一次离开家长的视线,难以迅速适应园内生活。而随着年段的增长,幼儿需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但一个班级通常有几十名幼儿,仅凭幼儿教师一人之力,难以一对一完成对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这个时候,若可以将游戏渗透常规教育,想必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独立性,对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大致掌握,真正成为一个“小大人”。例如,上文提到的擦桌椅的游戏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正确生活习惯的形成,还能有效锻炼幼儿的独立能力,帮助幼儿掌握相关生活技能;在用餐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指令引导幼儿“用勺子”“端盘子”;在午休后,幼儿教师也可以通过指令引导幼儿“穿衣服”“整理床铺”;还可以开展“我是小小全能王”的游戏活动,如“看哪个小朋友穿鞋子最快”“看哪个小朋友穿衣服最整洁”“看哪个小朋友端盘子最稳”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良性竞争下,幼儿的积极性会更强,热情会更加高涨,全身心参与游戏活动。这不仅能帮助幼儿学到丰富的生活技能,还能有效促进幼儿独立意识的形成,这对幼儿今后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组织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启迪幼儿的思维,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大有裨益,值得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幼儿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幼儿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认识到课程游戏化的价值和优势,并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之间的契合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二者的融合。具体来说,可以从深入挖掘教育资源,提供丰富游戏素材;组织领域游戏活动,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组织户外游戏活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组织常规教育游戏,积累丰富生活技能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构建高效教学课堂,为幼儿全方位发展搭建良好平台。

猜你喜欢
彩笔幼儿教师幼儿园
书包载名著,彩笔绘公益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泳池派对
我有一盒彩笔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找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