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及节水灌溉技术初探

2022-04-11 07:14李婷婷
黑龙江粮食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管护节水

□ 李婷婷

(甘肃省庄浪县水务局,甘肃 庄浪 744600)

关键字:节水灌溉技术;小型水利;管理要点;工程管理

水利工程是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力度,可以促进农业灌溉水平的提升,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应用,为智慧农业打下基础,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活所需,更好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概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被称为“小农水”[1]。该工程主要利用塘坝、堤坝、水井、引水工程、灌溉工程、灌排工程、小型灌区建设、水窖、小型水库、抗旱水源工程等,满足农业经营和生产发展的需要,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将储水、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相结合,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本文主要以节水灌溉工程为例,相关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利用低压管道灌溉技术以及管道灌溉工程、喷灌、滴管等技术,加强水资源运输管理,实现渠道的衬砌和防渗,最终提升灌水质量。正确认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性,适当调整农业用水,优化生产结构,在农业种植生产方面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注意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属于公共产品的一种,因此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特征,使用者为最大化自己的效益,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搭便车”行为,直接出现“易用难管”的低效局面。其次,从管理层面来讲,部分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特别是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器材更新不到位、设备老化、节水灌溉工程稳定性不能持续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用水和工程水利项目的健康发展。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和施工建设者为了避免水资源浪费行为,应该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从技术和管理这两个维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要点

(一)农田水利工程应该“重建重管”

在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建设工作通常受到高度的重视,工程建成之后的项目管理环节落实却并不到位,这种现象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比较普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监管主体、管理经费、管理人员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水利管理过于随意。在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必须坚持“谁使用、谁监督”的原则,针对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完善相应管理和工作机制,加强后期管护工作,从而促进农田水利设施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农田水利工程应该“管养相融”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部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比如水利养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养护模式逐渐发展,因此,具体的养护措施也应相应创新。但是在管理阶段,各方利益者在义务履行和权利分配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体制改革中遇到了难题,工程管理力量不足,管理单位定位不清晰,监督不到位,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分配和利用,水利工程管理的分工不合理,管理、维护、运营的职能相分离。在今后工作中,管理者和相关部门应该创新水利工程养护模式,始终坚持“管养相融”,改变以往分工不明、权责不清的现象,创造良好的竞争机制,管理单位和养护企业之间构建完善的工作模式,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提高对小型农田的养护重视程度,最终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

(三)农田水利工程应该“节水用水并重”

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从本质上讲,就是通过跨区域、跨流域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利用节水灌溉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避免水资源在水资源调取过程中出现浪费和蒸发、渗漏损失,将节水与用水并重。因此,在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时,要深入实际调查[2]。施工建设者和管理者应该构建节水灌溉体系,针对实际作物及用水情况,做到节水与保灌的良性循环,积极利用管道引水技术、喷灌技术、膜下灌水技术等技术,避免在输水过程中造成水的渗漏与蒸发,提高小型水利工程运行效率,通过喷灌技术不断创新与优化,有效保温与滋润农田土壤,提高节水及增产效果,最终实现农作物的稳产增收。

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技术——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为例

探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措施,可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为例,从技术和管理这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工程设计和管理维护,满足日常农业用水所需,发挥灌溉系统在节水中的作用,合理设计支渠和干渠的引水流量,加强施工建设的质量管理,检查监督施工现场,科学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工程设计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要想保证工程质量,首先,设计人员必须遵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灌溉工程[3]。本文主要以滴灌工程为例,该工程主要采取的是全管道输水+局部微量灌溉的方式,种植人员可以根据作物根部需水量,实施调整灌溉周期和灌溉容量,进行适时适当的供应,通过该种方法,将灌溉水的损失量降至最低水平,不存在外围水损失的问题。也可以将该技术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利用容器提前将化肥溶解,将已经溶解之后的溶液注放到灌溉系统中,通过水肥的同步,将肥料均匀施加在植株根部,降低水肥渗漏现象,实现劳力的节约。在滴灌系统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水源,如果选择河水作为滴灌系统的初始水源,种植户为了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设计者应该就近取材,通过干渠、支渠将水资源引入滴灌系统,合理设计支渠和干渠的引水流量(其中滴灌系统关键参数见表1)。

表1 滴灌系统关键参数

土壤含水率上、下限(%) 90、65

在确定滴灌系统参数之后,进行管材选取,由于管材长年埋设在地下,因此,管材质量必须符合压力等级要求,性能必须良好,才可以为后续的使用提供稳定,为设备运行提供保障。一般选择PE管、PVC-U管、球墨铸铁管、玻璃钢管等[4]。每种管材的特点和性能不同,因此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选择材质,比如球墨铸铁管,硬度高、抗腐蚀性能较强、延展性好、抗冲击性、抗拉性较强,安全可靠,但造价较高;PE管无毒、不结垢、使用寿命长(最高可达50年),不会滋生有害细菌,还能避免水资源受到二次污染,建材柔韧性好,重量轻;玻璃钢管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磨,抗低温性能强,内壁光滑结垢少,但小管径比较少;PVC-U管使用寿命与PE管相同,便于安装,水密性高。但是,在小型水利农田滴管建设中,更为常见的是PVC-U管和PE管[5]。此外,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但是在工程建设中也存在一定复杂性,主要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各级输配水管道和滴头等部分组成,其中,首部枢纽主要包括肥液注入装置、水泵、动力系统、测量控制仪表、过滤系统等设备,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水由毛管流进灌水器,它是滴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土壤中向四周扩散(以非饱和流的形式),水流在滴头下方的工作压力下注入土壤,如果是水肥一体灌溉,化肥的注入方式有三种,分别为射流注入、肥液压入、肥液注入干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滴灌技术不适于结冻期灌溉,不能调节田间小气候,在铺设滴灌带时压紧压实地膜,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地膜和滴灌带之间不要产生空间,防止水滴聚焦造成水汽,在地膜下积水之后形成透镜效应,灼伤滴灌带。

(二)施工建设

1.施工准备

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者和管理人员应该以设计图纸为基本遵循,不得随意更改设计,尤其是建材的使用和型号,如果要修改,则必须获得设计部门的同意,协商后方可实施,并对图纸及相关文件全面检查,结合工程特点,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明确安装规定,滴灌工程正式开工前,相关人员应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方案,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禁止不合格的材料入场,更不能在施工中使用,此外,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还应该拟定测量放样等施工顺序,调整施工工期,以免影响滴灌工程的质量和进程。

2.施工顺序

确定施工顺序,首先应该在施工现场进行滴管施工放线,在施工现场布设控制网,以实地管线纵断面固定桩作为控制,之后对枢纽、干管和支管进行测量放样,以原固定桩为控制点,由测量小组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基坑,以原固定桩为控制点做好标记,开挖宽度和深度应该与砌筑构筑物规格相符。回填基坑时,应该挖填管槽,使填料与砌体之间紧密连接,控制中心桩木桩间距,之后挖填管槽,并且在施工操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干管的管槽宽度,确保管槽底部的坡度均匀,宽度在60cm以上。地埋式管道的管槽开挖深度在80~100cm[6]。

然后,还应该了解设备性能,在安装滴灌设备前,掌握安装要求,开挖管槽之前,清理槽底杂物,不合格的设备或者不能满足施工设计要求的设备均不予使用,尤其应注意关键性设备,比如工具、仪器仪表的选择和应用,当管槽经过质地较大时,应该超挖粉碎较大粒径石块(挖掘宽度维持在0.6m左右,挖掘深度在0.8m左右),对产生的土料进行集中堆放。开挖作业时,需要始终保证桩号的完整性,可同步开挖管槽,使用细土回填并夯实槽底;在回填过程中,在无接缝的部位,开挖深度宜控制在耕作层之下,但是也不能超过冻土层之上,如果冲洗试压,则可以用覆土的方式,对干管及管件进行固定,质量合格后,避免出现大粒径砾石或土块(回填管壁四周20cm范围),应该严格控制每层厚度(回填要高出原地面10cm左右,厚度控制在20cm左右);在干管转弯的位置,管线及设备施工环节,施工人员应该进行现场测量放线,检查管槽看是否顺直,如果管径超过65mm,管沟纵坡达2%以上,可以增设一个固定墩,增设间距为180~200m。

在具体管道安装施工时,根据施工图纸对管材进行剪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工程桩号来施工,将地面和地下管道安装作为工程重点,分支的铺设主要采用冷接的连接方式,地下分支采用承插式连接方式,安装地面支管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种植作物行距进行毛管的安装,完成关键施工要点,比如三通、弯头、闸阀,还要做好出地的施工,之后在地面支管壁上打孔,合理控制孔距,接头管插入到毛管时,将毛管与三通及旁通进行连接。在安装枢纽设备时,确保采用的接地安装与电机安装相符,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安装电机与水泵,施工完毕后,对农田水利设备进行通电检查并试运行;在关键件安装过程中,法兰的中心线应与轴线重合,复查尺寸,保证紧固螺栓齐全,待管达到自由弯曲状态时方可打孔,管件连接部位不得存在污物,铺设24~48h后可以打孔。

滴灌工程施工操作过程中,水利工程项目负责人应该贯彻执行水利部下发的相关文件,坚持“三检”制度,全面控制滴灌施工过程。

(三)管护措施

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要想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的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维修,针对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特点和实际作物及用水情况,做到实现节水与保灌的良性循环。除了滴灌技术外,还可以利用喷灌技术、膜下灌溉技术、管道输水技术、膜上灌溉技术等,相关管理部门还要正确认识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各种现代化灌溉项目工程的施工要点,必要时,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做好节水灌溉技术的科研开发。定期开展管理知识培训活动,同时也应该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户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助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向纵深发展,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技术培训办进“田间地头”,提高管护技术,促农增收。此外,也应该强化和规范项目工程建设,以水务局为牵头责任部门,从源头杜绝,注重项目建后管护,确保灌溉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对各种不履行管护制度、违法管护行为实行问责追究制度,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率。最后,管护与建设同样重要,监管者和相应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比,结合巡回检查、指定检查等多种方式,将小型农田的管护单位分成县、乡镇、村和工程管理单位这四个层级,打好坚实基础,提升管护效益,从而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可持续应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农业种植生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今后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应该以设计图纸为主要依据,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利用干渠、支渠将水资源引入滴灌系统,优化灌溉技术,提升管护效率,助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护向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管护节水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