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侨韵文化”育人体系 强化教师队伍全员培训

2022-04-12 01:37杨永邓黄绍权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特色发展队伍建设

杨永邓 黄绍权

【摘要】本文论述北海市华侨中学依托银海区“育品行动”项目技术,重新提炼特色办学主题,将“侨韵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学生德育、教学工作、课程建设等多个层面,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与城市发展同步的优质学校的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侨港 特色发展 侨韵文化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7-0045-03

进入新时代,许多学校都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自我,选择了内涵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品牌、创出特色。北海市华侨中学创建于1984年,是北海市银海区管辖的一所城镇中学。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学校面临从城镇普通学校向市区优质学校转型的问题。2019年以来,我校在银海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以广西教育学院陈向阳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指导下,依托银海区“育品行动”项目的技术支持,以创建品牌学校为目标,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逐步建成了一所与城市发展同步的优质学校。

一、立足区域实际,挖掘并明确学校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取向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的灵魂,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良好的学校文化对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道德品质、价值观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挖掘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色,我们发动广大教师和社区群众积极参与,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深挖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历史文化根脉。我校所在的银海区侨港镇历史悠久,有大量越南侨民涌入居住,形成了本土侨人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语言特色和精神文化等。通过纵向深挖、横向对比后我们认为,侨人刻苦担当、坚韧勤奋、合作互助、善思好学、融合适应、开放包容等优秀品质,可以成为学校的文化精神取向,是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弘扬和传承华侨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让学校教育具有“侨”的特质和韵味,形成独具特色的“侨韵文化”,成为我们拟定的特色办学主题。

面对新时代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育人总要求,我们在提炼“侨韵文化”特色内涵时认为,学校育人目标必须精准定位,“侨韵”这一独特的教育资源要转化为学校的独特品质,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特质。在专家团队的悉心指导下,我校“育品行动”项目团队反复斟酌,最终确定了如下办学目标:培养有善性之德(爱国爱家、自律尽责)、善学之品(善学善思、合作互助)、善做之能(身心健康、笃行创新)且拥有华侨品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华侨传人,建设一所有侨乡底蕴、有滨海气息、有国际视野的区域优质华侨中学。

二、基于技术分析,科学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并循序渐进实施

1.基于科学分析制定规划。依托银海区“育品行动”项目,我们从校园环境、学生德育、校园文化、教学工作、课程建设等多个层面,运用SWOT技术就学校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得出学校的基本情况: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班子凝聚力强等八大优势,存在教师办公设备落后、办事方式老套等六项劣势;面临社会认可度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等发展机遇和生源复杂、家长在家时间少等问题。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顺应国家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提出了抓住机遇、发扬优势的拓展型战略,先后制定了《北海市华侨中学发展战略规划書(2020—2030年)》《北海市华侨中学学校发展计划文本(2020—2030年)》《北海市华侨中学学校章程》《北海市华侨中学侨韵课程实施方案》《北海市华侨中学“和思课堂”模型》等制度与方案,形成了“融合德育”体系、“融合评价”体系等。

2.明确体系化办学理念。在以往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的各个育人功能未能做到有机结合,各部门之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未能深度融合,学校育人要素不够聚拢,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取得“1+1>2”的效果,导致学校发展比较缓慢。在专家团队的指导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找出了学校发展的短板,提出了“建立现代化办学模式”的策略,逐步建立、完善办学理念体系、文化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德育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融合,使学校教育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从而推动学校优质、可持续发展。

3.打造“侨韵文化”外显特色。在制定一系列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突显环境育人功能。为了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学校于2021年投入475万元资金对教学楼进行了改造,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围绕“侨韵文化”,结合平安校园建设、党建文化建设,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校园书吧、假山、侨兴广场、侨文化体验馆、侨史馆、学校历史文化发展长廊等,给师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三、聚焦队伍建设,坚持以优秀师资支撑办学品质提升

(一)明确师培理念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我校乘着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东风,以银海区实施的“四品行动”(创建品牌学校、培养品位校长、培育品学教师、打造品级成果)为契机,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如何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教师用高尚的品质魅力和学识吸引学生,成为我校转型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经过研究论证,我们提出了教师培养初步目标——引导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展课程资源,鼓励教师挑战自我、发挥潜能、超越极限。按照“侨韵文化”构建“和思课堂”,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和自主合作的理念,使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教师的精神、智慧和做人方法。同时,建立健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制度,发挥科研组、课题组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形成相关的评价与保障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二)抓好全员培训

1.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常规培训。近三年,我校累计有40多名教师参加了中西部乡村教师培训、乡村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培训等多个“国培计划”培训项目,同时有多名班主任参加了“区培计划”之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班暨集体备课会。针对“家门口”的市级、县(区)培训项目,我们给老师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总计参培人数达500人次以上。在校本培训方面,我校组织了许多校内专题培训,如班主任工作培训、电子白板学习培训、师德师风培训、阅卷平台使用培训等。通过参加各类常规培训,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2.组织教师参加“育品行动”项目培训。2019年银海区“育品行动”项目实施以来,学校领导小组和技术团队成员积极参加该项目的每一次培训,并向学校其他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介绍项目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操作方法,讲解学校育人体系的要素及建立完善学校育人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为提高全体教师的实操能力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育品行动”项目培训,我校第一次全面、明确地提出了符合本校实际的“侨韵文化”办学主题。如今,我校的“侨韵文化”体系越来越完善,学校“基于归侨文化背景下学校侨韵文化育人体系重构的实践与研究”成功立项为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1年度“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开创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新局面,使整个校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为了提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校深入开展“基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8个微能力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包括:组织开展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全员培训,使教师都能熟练运用演示文稿进行课堂教学;开展希沃技术全员培训,使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希沃交互式一体机优化授课内容;开展安全获取网络资源全员培训,使教师都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在数量庞大、来源复杂的网络中通过正规、安全的渠道获取资源;开展微课设计与制作全员培训,使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具有动画效果且背景音乐协调的微课;开展评价量规制作培训,使教师都能结合学科特点使用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并在活动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

(三)抓好骨干教师培养

1.银海名师工作室引领。2020年12月17日,首批银海区名师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全银海区共成立了6个名师工作室,有80名工作室成员,其中我校就有12名。成立名师工作室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教学骨干,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才。目前,我校进入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在主持人的带动引领下,制订了个人发展规划,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经过一年的工作室学习培养,我校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多次在市、县(区)教学比赛中取得佳绩,并逐步成长为学校的学科骨干,突显了名师工作室在培养骨干教师方面的作用。

2.做好“品学教师”培训。在银海区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的“育师行动”项目中,我校共有9名教师成为“品学教师”学员,获得了难得的培训机会。该培训以三年为周期,通过专业成长的递进式主题培训,从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教学风格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发展能力四个维度设置研修主题,以集中培训和跟岗观摩为主,强化名师带教作用,最终使“品学教师”学员达成各主题培训目标,成为专家型教师。目前,我校的9名“品学教师”学员经过培训后成长迅速,多人在市、县(区)教学比赛中获奖。为了发挥“品学教师”学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我校抓住契机,让他们回校后在教研组内进行二次培训,分享、传授他们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引领其他教师专业发展。

3.宣傳表彰优秀教师。注重典型引领,加强优秀教师宣传表彰,是抓好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目前,我校有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0多人,其中2人获北海市“拔尖人才”称号、3人获评北海市优秀教师、5人分别获“银海区名校长”“银海区名教师”“银海区名班主任”称号。优秀教师们有许多共同品质,如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等,在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带领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此,我校通过学校工作群、公众号和各班级群等媒介,对优秀教师进行宣传,并进行学年表彰,每个学期举办三次“优秀教师讲坛”,激励更多教师向榜样看齐,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四)抓好青年教师培养

抓好青年教师培养是一项紧迫的长期性工作。近三年,我校新招聘了许多青年教师,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如何让这批青年教师在工作上尽快上手并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成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师带徒、共促进。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由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师傅”,从各个方面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二是走出去、请进来。通过选派青年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学习,请专家到校给青年教师做讲座、面对面传授经验等方式,拓展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三是建制度、强管理。通过优先给青年教师安排宿舍、优先给青年教师安排导师、优先给青年教师安排培训等方式,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目前,我校青年教师入职后都能较快适应岗位工作,朝着优秀教师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得益于银海区实施的“育品行动”项目,我校发展局势喜人,朝着打造品牌优质城区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近年来,我校在办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获评为北海市先进集体、银海区绿色学校;中考成绩连续三年稳步提升;学生表演的“侨韵”特色舞蹈《渡江》《妞呀扭》荣获市级一等奖并上送自治区展演;学校男足、女足在县(区)、市级各项比赛中均获佳绩;多名青年教师在银海区赛课中获得一等奖;“侨韵”特色文化获得市侨联和市委统战部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陈向阳.体系的力量——学校育人体系的整体构建与运行[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20.

[2]黄河.关于学校侨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华夏教师,2017(4):21-22.

[3]李淑瑜.浅谈侨文化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特殊价值:以广西华侨学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33):137-138.

作者简介:杨永邓(1973— ),广西北海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课程领导力等;黄绍权(1964— ),广西天等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管理、物理教学等。该校项目组成员有杨永邓、黄绍权、曹卉、周壮莲、蔡连芳等。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特色发展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特色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加快以内画为特色的衡水文化产业发展设想
探究如何加强项目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学校特色发展视角下校长角色与素质探究
传承古城精神 打造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