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绘本助力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友善品质培养

2022-04-12 09:12张娜吕贻莉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

张娜 吕贻莉

摘要: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德与法治》学科真、善、美价值追求的表现。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绘本以形象性、故事性、思想性见长,对于友善品质的培养颇有助力。

关键词:绘本;道德与法治;友善品质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联结社会与个人的综合性学科,努力突显真、善、美的价值引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友善”教育广泛地分布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但要将这种美德传达给低年级孩子,引导孩子自觉内化成行为,难度较大。在这个过程中,童趣盎然、内涵深刻的绘本却可发挥奇效。

一、“友善”的内涵

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民层面的要求,是中华儿女血脉中流淌的道德基因,内涵丰富且深厚。友善引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亲近和睦,是塑造公民良好生活环境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推动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支撑。

而《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与友善相关,最紧密的应该“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因此,此文所提的“友善”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心诚意与人为善,礼让不争利人积善,帮助他人达人乐善。

二、“绘本”的特点

“绘本(Picture Books)”有被称作是“图画书”,通过简洁的文字与精美的图画互助交织来阐述故事,让儿童在获得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的同时,激发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儿童认识世界,表达情感。

绘本极具形象性及思想性,看似简单明了的故事,其内核往往是深层的文化与生活体验。正如绘本作家河合隼雄所坚持的——绘本是与人类心灵联系最为深入的,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故事链接着我们的生活,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和丰富的阅读体验,诱发我们对生命的探寻,对成长的。

三、绘本助力《道德与法治》友善品质培养的表现及方式

绘本蕴含丰富的德育内涵,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助力道德与法治课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和行为,促进学生友善的道德成长。

(一)落实课程目标

目前,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标准尚未出台,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编写依据便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课标和大纲的表达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始终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坚持目标。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在此大前提之下根据单元主题选择渗透友善品质的绘本,确立友善品行培养内容和课时教学目标,选取恰当的形式,创造性地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进入绘本”,联系生活,通过丰富的道德体验,真切获得道德情感的提升。如此逐渐内化并达成“友善”情感教学目标的过程,无疑是“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的。

(二)呈现教学内容

绘本一般短小精简,引人思考,适用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绘本故事的触动和教材内容的碰撞中擦出火花。

1.激趣导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绘本精美的画图,简洁的文字,抓人眼球,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配以多媒体技术,效果更佳。所以,不少教师选择用绘本导入课堂,如二年级下册《做个“开心果”》一课的执教中,教师上课伊始,便播放绘本《班上的开心果》,画面上笑得前仰后合的人们一下子就吸引孩子,边听故事,孩子也跟着情不自禁地笑起来,气氛轻松愉悦,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2.贯穿情节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学活动也要注重连贯性。《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中指出:绘本故事可以作为贯穿课堂的组织线索。我们可以借助绘本调整教学节奏。教师在执教二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中,以《红狐狸和蓝狐狸》绘本导入,引出分享的话题,让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分享。故事讲到这便从绘本过渡到学生现实生活,引導学生回顾分享体验,感受分享的多样和魅力。接着继续听绘本故事结局,引导学生体会分享不仅能给他人带来快乐,更能增进朋友间的友情。接下来便通过“快乐分享会”和“感恩互谢”活动来实践分享,最后鼓励大家课后继续和他人分享。就这样,导入绘本情境——代入情境角色——回顾交流体验——激发道德情感——鼓励拓展实践,教学流程简明,模式清晰,将绘本作为贯穿课堂的线索,随着情节的发展,联系学生生活,渗透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认可“分享”的价值观,拉近了与同伴的距离。

3.突破重难点

道德教育是最难的,抽象的语言,固化的说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效果甚微。而绘本却能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唤起儿童的有意注意,投入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将重难点作为绘本故事中聚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实际上看,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比如二年级下册《温暖的接力棒》一课的教学引入了绘本《孤独的小猪》,故事将校园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再现,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小兔、和小熊都不愿意跟小猪玩的原因,认识到与同伴的交往要懂得尊重,互相帮助。

4.拓展延伸

教育家罗素认为,品格教育在孩子6岁前就已基本完成,6岁后只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巩固。可见低年级孩子道德品质培养以及道德行为指导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掘绘本中的榜样,学习其言行并延伸到生活中。《做个“开心果”》的另一位执教者选择了《开心娃娃复活记》,绘本中的主人公小猴,通过主动问好,认真听讲以及帮助老师等积极的表现,成功复活了开心娃娃。当学生们沉浸在大团圆的欢喜情境中时,教师相机引导续编绘本:小猴还可能做了什么让开心娃娃复活?学生纷纷列举。教师借此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的爱。

(三)丰富活动形式

绘本的引入,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动。教师巧借绘本用多元形式挖掘道德元素,加深亲恩友善的情感体验,润泽道德成长。

1.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是道德与法治课常用的教学方式,教师依托绘本丰富的题材,运用形象动人的语言引入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升华情感。比如,二年级上册《我爱我们班》一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回顾了班级生活片段后,迎来了《新同学阿尔法》,开启了陪伴阿尔法熟悉校园、认识同学之旅,在阿尔法和同学们成为好朋友之后,顺势让孩子们向阿尔法介绍自己的同学、好朋友,大家喜笑颜开,沉浸在和同伴朝夕相处,共同进步的快乐中。

2.角色代入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在阅读故事时,会不自觉地浸入故事情境,将自我投射到主人公身上,与故事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代入角色体验。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拉拉手 交朋友》一课时,听完绘本故事《好朋友》后,便进行角色扮演:现在我就是不开心的小狸猫(戴头饰),哪只小动物愿意来帮助我呢?大家纷纷给小狸猫出主意。通过角色扮演,启发孩子,可以主动邀请小伙伴一起玩,真诚友善,乐于助人的人最受欢迎。

3.故事演绎

故事对于人类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以在故事中获取人生的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教育者来说,故事能够打开直接教育无法企及的领域,用故事教育,自然是无声的润泽。这也与美国教育家吉姆·科因的观点不谋而合。绘本故事以短小精炼见长,便于课堂演绎。教师演绎绘本故事,能引人入胜,与故事展开对话。学生表演故事,更有助于亲身感悟道德法治教育的意义。教授一年级下册《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时,教师课前引导学生阅读《我有友情要出租》并鼓励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在演绎的过程中,将自己和角色的情感融为一体,逐渐明白友情的可贵,同时懂得珍惜朋友,友善待人。

4.链接生活

生活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绘本故事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尤其是绘本中的一些细节,一定要引导学生对接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表现,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和成长。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的教学中,教师播放绘本《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后,让学生思考:除了可以像尼古拉一样玩游戏以外,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课间生活,尤其注重引导学生游戏时要谦让,洗手、喝水要排队等细节,学会礼让不争,友好相处。

好的绘本如同一粒幸福的种子,为孩子播下满心喜悦,伴其茁壮成长(松居直说)。绘本在《道德与法治》情感教育中的助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尽情享受道德情感的浸润,自然而然地将道德目标逐步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形成健全品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红.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解读[J].福建教育,2017(17):3.

[3]王喆琼.“三维共生”: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策略建构[J].中小學德育,2019(02).

[4]张英.巧用绘本教材 提升教学品质——浅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2.

[5]温聪慧.运用绘本优化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5):2..

[6]王晓香.开启温馨的小学之旅——《道德与法治》绘本课程助力幼小衔接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8(7):2.

[7]郭海燕,李芳.“绘本课程”促多元发展,学生感悟生命美好[J].教育家,2021(23):4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