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优化:高校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改革研究

2022-04-13 13:03张建伟张琬悦
文化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估美术学人物画

张建伟 张琬悦

高校的写意人物画教学承担着培养艺术创作领域高层次人才的使命与重任,意义重大。不可否认的是高校在培养高等美术教育师资人才上所做的改革努力,在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初见成效。但审视我国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实施现状,其依然存在部分不完备之处,有着可提升的空间。

在新时期,重新反思高校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评估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探讨其提升优化的具体路径与方略,以期为提升写意人物画的整体教学水平提供相关参考。

教学理念的优化

重新重视借鉴西方艺术体系

任何艺术门类都不能独自发展,写意人物画及美术教育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艺术传入中国,中国传统艺术受到冲击。中西艺术差异明显,在美术领域方面尤为突出。中西差异带来矛盾,如何正确借鉴西方艺术为“我”所用成为首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力排众议,将中西合并的美术造型方式提倡、推广至美术教育中。这一举措不但使得近现代西方技法与造型体系传入中国,也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先辈们将西方的素描引入中国美术的教育领域,使具象造型逐渐替代了过去以线为主的意象造型方式,也使传统写意人物画“不求形似”的造型品评观开始动摇。经过不断发展后,西方写实主义造型观念和创作在中国画坛不断被认可,直至被推崇。

单一的具象造型独大也带来了弊端,徐悲鸿在借鉴西方艺术素描时,并未充分了解到中国画白描与西方光影素描之间的微妙联系,在中国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写实理念与素描造型,轻视了传统笔墨语言的继承和融汇。

这种素描为主的美术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如蒋兆和、李斛等,大多使用素描炭条“擦暗面”的方式来创作水墨人物画。虽然人物造型准确,也如雕塑般结构准确,但人物面部略显僵硬。这条唯“素描”的改造之路显然带来了不小的争议,水墨画画面中少了水墨韵味与笔墨涵养是画坛争论的焦点。

西方绘画,特别是西方写实素描,虽然是改良人物画的主要工具,但也要进行审慎选择。但如何审慎选择呢?要做到几点:一是,应选择那些真正适合中国画改良的西方艺术作品,那些能够与写意人物画达到美术语言转换的作品。比如在西方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一些素描作品中,其衣纹的表现很接近中国绘画中白描的表现手法,画家通过这些作品能够对写意人物画表现方式进行灵活迁移,又能够学习安格尔超绝的造型技法。二是,学习西方经典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比如文艺复兴“三杰”的代表作品,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莫奈、高更、梵·高的代表作品,巴洛克藝术家鲁本斯的代表作品,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香的一些经典作品。借鉴作品的优劣体现了画家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为,只有将西方著名画家的经典作品作为借鉴的依据,才能真正有所学习与突破。

内化本体美术语言

在借鉴西方艺术的基础上,还要做到内化运用。

在1962年12月浙江美术学院召开的“素描教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中,潘天寿提出:“中国画捉形,却是用线勾大轮廓而不用明暗,这是中西不同之处。”浙派写意人物画代表画家方增先先生也论述了关于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引入人物画的弊端,其认为写意人物画应按照物体的内在结构进行表现,以线造型,明暗为辅。但潘天寿并不是完全否定素描,而是以深刻的洞察力与思考力察觉到西方写实绘画体系引入中国画的局限性,他认为应该对西方素描进行改造,使其更加适应中国画的造型体系语言。之后,聘请埃乌琴·博巴来浙江美院任教,博巴的素描与造型更加偏重于线性语言与画面的表现性生成,颠覆了西方传统素描的造型体系,为素描语言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时至今日,何种素描体系能够适应人物画创作仍旧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中央美院唐勇力教授提出了“线性素描”理念,无疑是对博巴和潘天寿艺术思想的继承和创造。

写意人物画的造型体系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形成内化,但内化的基础是汲取西方艺术精髓之处的营养,并进行创造性转化,真正做到“西为中用”。吸收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也是丰富写意人物画语言的过程。

融合创新写生创作途径

创新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写生及创作中要彰显创新意识,活化创造思想。写生一方面是对临摹的反馈,另一方面是借助现实实物表达创新思想与个人情感的主要形式。写生的关键词是“融合”。“融合”有两重深意。第一,应是对外来艺术的辩证借鉴与吸收。这些美术形式既可以是西方写实绘画语言体系下的产物,如古典油画、写实素描;也可以是西方“大美术”范畴下所产生的优秀艺术思想与艺术作品。“融合”的第二重深意为对本国优秀艺术文化创作思想和艺术作品的发掘和继承。面对本国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和古今丰富的艺术创作思想,写意人物画家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既要将文化的时代性、地域性、优越性作为衡量标准,还要考虑自身的艺术创作特点,使适宜的艺术文化基因融合在艺术家的创作血脉中。

写生的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艺术思想的创新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中国绘画产生于中国文化体系之中,艺术思想只有植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背景下,并审慎地借鉴外来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推陈出新。二是艺术思想决定艺术外在形式,而创新的本质是从无到有,打破常规,于寻常中追求变化。

教学评估机制的现状分析与提升举措

现行教学评估机制的总结

高校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评估机制是以师生为主体,在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考勤、平时测验以及期末系统考核对学生进行的一个整体评估。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具体表现为是否对老师所讲的课程内容有所理解与融会贯通,对理论课程是否理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写一篇完整的论文来完整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写意人物画写生与创作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并能用具体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把素描造型语言和笔墨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是否能够使作品在素描造型和笔墨语言中寻求一个最切合的融汇点,以及融汇的优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评价依据。

对现行教学评估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

学生在攻读艺术硕士期间,所学习的内容大多以技能为主,对于理论知识不太重视。因此,写意人物画的研究生知识储备量往往不够充足,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绘画能力有很大的阻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因为理论知识的单薄给他们造成种种不便。教学工作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只有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所提高,理论知识才能有所发展,对艺术的认识才能有所提升。当然其不能脱离对传统笔墨语言的理解与掌握,对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不仅可以提高文化素养,还可以使其鉴赏能力大大增强。

要对高校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考核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课程形式不同,所进行的教学评估方式也不同。理论课的评估方法是开卷考试或闭卷考试,评估的内容是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以及是否能够开拓思维。这样的考试只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技法训练的评估有所减弱。对课堂内容的评估进行优化就是要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同步进行,既要对掌握的理论知识有所考核,也要对形成的艺术技能进行考核,既要考核基础性方面,也要考核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要使写意人物画教学课程达到多方法、多层次的交叉融合效果。对于写意人物画的技能方面,要利用展览方式来完善教学评估体系,艺术硕士应通过展览的方式来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亟待优化的评估措施

写意人物画教学评估机制具有诊断性功能、教学反馈功能、定向性功能和证明功能。目前高校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评估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着一些改进的空间。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现在大多数院校将写意人物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学术型、应用型两类;在培养目标上主要分为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两种。这几种类型的研究生,方向不同,所学习的内容自然也不同。学术型的写意人物画研究生以理论为主,以专业技能为辅,并进行多层次的探究,对写意人物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学术型的研究生在毕业以后大多可以从事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美术研究、文博艺术管理等工作。而专业型硕士则比较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该类学生需要加强专业技法能力,多欣赏和参加各种展览,以提升自己的眼界,最终成为实用型人才。

从教学内容来看,写意人物画的研究生需要增强自己的理论建设能力,跟上时代的潮流,学习新的知识,不能故步自封;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对写意人物画的各个方面有自己的态度,要学一门爱一门,不能半途而废;接着,要明白如何学好人物画,对于人物画的画面布置、笔墨语言、风格流派、气韵方面有深层次的了解;当然,要对学习过的课程内容做一个系统的归纳,对人物画专业形成自己的资料整理,这对于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教学方法来看,学生在最初的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以此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基础。实践方面则是以写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写意人物画教学整体来说还是从基础速写、线性素描、水墨人物临摹、水墨人物写生、水墨人物创作几个阶段进行。在写意人物画教学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学生除了要接受由教师进行的考核評价外,还必须学会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负有评价学生的学习及其结果的职责,而且也负有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职责。教师在教师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中,要注重两者的结合,将两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外部评价的教学是不真实的,因为现实情况表明,不定期进行测验或者考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有所下降。考试、测验、分数及教师的评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艺术硕士(美术学)写意人物画教学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美术创作人才,但认真反思其发展历程,其教学的针对性、当代性、灵活性与艺术性仍然需要坚守与强化,新时期对其在教学理念与评估机制两方面进行梳理,发现问题并进行改革与提升,对于今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悲鸿.徐悲鸿文集[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

[2]潘天寿.赏心只有三两枝——关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3]惠蓝.在写实与构成之间——方增先访谈[J].美术观察,2002(11):16-20.

[4]唐勇力.中国画基础素描教学研究——线描、线性素描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2010(07):94-101.

[5]周湧.进入当下,广东实验水墨30年[J].美术学报,2012(01):115-121+114.

[6]刁国强.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历史与现状浅析[J].美术观察,2020(02):74-75.

[7]潘鲁生,顾群业,董占军等.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5(07):28-33.

[8]林志军.中国水墨人物画造型艺术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综合院校美术学专业中国人物画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7-ZZJH-277)。

猜你喜欢
教学评估美术学人物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由“象”达“意”——唐代人物画设色方式探究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基于大数据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浅议网络自主学习的评估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五个度”见证我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