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是“树人”的关键

2022-04-13 17:53宋鸿沄
家长 2022年3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道德品质家国

宋鸿沄

立法看立德

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国家教育的首要问题。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国家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新认识、新要求。基于新要求,2021年立法并于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具体地规定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促进法》同时明确指出了“立德树人”的六个重要方面:一是培养家国情怀,二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三是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四是促进身体健康,五是促进心理健康,六是培养劳动习惯。以立法的精神探索描绘出上面六点规定,形成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原则,这样家庭教育中的“立德树人”就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行动指南。结合教育部的“双减”政策,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把家庭教育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无疑是家庭、学校、社会都要共同努力的着力点。“立德树人”从此有法可依。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下,“立德树人”已经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成为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支撑,民族进步有赖于文明提升,家庭兴旺取决于立德树人。一个人及其教育水准决定着家庭、民族、国家的兴衰。家庭教育的风貌又常发于细微,以此可以品读出一个家庭“立德”的全部状况。换言之,一个家庭立什么样的“德”,就会相应施行什么样的教育,自然就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就会为社会输送什么样的人。由此,执行“立德树人”的最小社会载体就是家庭及其施行的教育。那么,“德”对于一个家庭就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精神品质。

立德看树人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从广义上讲,“树人”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既包含育才,也包含育人。而“育人”是根本、是前提,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育才”是“育人”之中和之后的结果,是要解决我们培养的“人”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发展能有什么用的问题。这就很好地诠释了“人无德不立”的命题。所以,立什么德、树什么人不仅是家庭教育范围之内的话题,更是关乎一个国家、民族未来发展大计的重要课题。

“人”是发展的核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逐一落实。从《家庭教育促进法》来看,学校教育需回归本位,家庭教育需回归生活。“树人”是“立德”的结果,也是“立德”的过程。学校“树人”的本位该是“育才”的同时“育人”,二者兼而有之,相辅相成;家庭“树人”的重点是在实际生活中“育人”和“立德”,而不仅仅是“育才”,更不是“育分”。仅以“育分”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忽略“立德树人”的长期教育,则是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具体而言,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开展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要求,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需通过“五育并举”,即道德品质的教育、身体素质的教育、生活技能的教育、文化修养的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以达到“树人”而非“育分”的目标。

树人看举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德树人”绝非一朝一夕的,而是慢功夫,如同小火慢炖。既然是“树人”,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在措施方面,《家庭教育促进法》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和措施安排。比如,“培养家国情怀”,《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了“家国情怀”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庭教育促进法》讲得很清楚,先有国,后有家。“家国情怀”就是在家庭生活的点滴中,要教育子女眼里既要有“小家”,更要有“大家”。“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就是爱这个“大家”,这是政治思想之“立德”,同时也是“树人”过程中的根本性指导。不爱“大家”,只谈“小家”显然不符合“家国情怀”,也不符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我们还应看到,这份要求中也包含着措施。该爱什么,该树立什么,该维护什么,就是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和实施方针。

再比如,《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还提到“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这是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下的个人道德品质之“德”。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在哪些方面悉心培养子女的个人道德品质呢?《家庭教育促进法》也给出了具体执行的策略,“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很详实具体,它明确了“个人道德品质”的诸多重要方面,也就为家长在生活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指导。“崇德向善”具体该怎么引导,“尊老爱幼”该怎么实施,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家长有时真的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难免会有一些疏漏和偏颇。

家长们以《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导原则,同时,还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切忌生硬使蛮力。在生活中,“树人”的办法千千万。首先,父母应该树好榜样,以身作则。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毕竟上行下效不可低估。从实际生活来看,父母的“立德”至关重要。只有家长“立德”才能把优良家风传承下去,也才能真正在“树人”的实施中发挥正面引领作用。所以,《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整体要求不能仅视为是针对子女教育,应该以整个家庭作为综合考量。以此来看,“树人”的举措首在父母德行的塑造和传承。

“立德树人”要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实现,品德培养的生动素材在生活里俯拾皆是。父母要注意把教育,尤其是品德教育融入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着眼,从细微处观察。这样,家长的“立德”才更明確,“树人”才更有的放矢。

知行合一

弘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构筑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使全社会“立德树人”的氛围如空气般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家国同构”的社会传统下,把家庭教育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把子女发展同国家发展结合起来。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由国家而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社会价值逻辑。在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中,既有花木兰勤奋、孝亲的个人道德品质,也有保家卫国、奋战沙场的家国情怀。花木兰的“知行合一”在于把对待家庭父母的“小孝”与对待国家的“大孝”结合起来,全小义而不忘大义。其立德的同时,也把自己“树”成了完整光辉的“人”。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道德品质家国
薛济萍:坚守实业 彰显家国情怀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好奇”的代价
谁咬得更厉害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发挥基层一线党代表作用是关系执政党建设的根本性任务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