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域的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2022-04-13 19:03张志河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语文

张志河

摘 要:深度学习能够较好地提升学习层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经历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自由经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经历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学生视域;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高度重视深度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是我们站在教师的角度,深掘文本的微言大义,过深地解读课文,忽视学生的真实起点,学习经验、阅读需求和思维起点。只有回归学生视角,真正的深度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一、基本知识——让学生自己经历对话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对话,运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完成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3课《寒号鸟》,一上课直接板书课题“寒号鸟”,并且将“号”字注音第二声,再齐读课题。而后读课文或者回答问题时,总有学生将“号”的第二声读成第四声,教师反反复复纠正,但最终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

这样的基本知识我想可以让学生在对话中建构理解。不妨这样进行重构教学:“上课之前老师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现视频:“大家好,我是课文中的主人公“寒号háo鸟。注意不要叫错我的名字,我是寒号háo鸟,是一种哺乳动物,现在,谁能再和我打声招呼呢?”这样通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拼音,并且引导学生与寒号鸟对话,帮助记忆寒号鸟的名字。

“寒号鸟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教师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感受这样的叫声就叫“哀鸣”“哀号”。理解读“háo”就是拖长声音呼叫,进一步组词“哀号”“嚎啕大哭”等理解还有大声哭的意思。而后链接之前学过的读四声的语意,与名称、标志有关的时候读“hào”,如口号、年号等,完成“号”的意义建构,此后学生就不容易出错了。

二、必需能力——让学生自由经历发现过程

老师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疑问,同样的阅读题讲了很多次,总还有好几个学生理解出现偏差,以为自己教过了,学生就应该完全理解掌握,这是误区。

(一)理解:经历发现的过程

教学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笔者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设计以下板块:

1.读题质疑: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从哪儿看出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文是如何介绍的?

2.读文质疑: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圈出科技术语,多读几遍。思考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你能解决哪些,自己尝试解决。读了课文,你又有了哪些新疑问,用问号标出来。

3.闯关解疑:第一关:判断是非,理解感悟;第二关:梳理要点,学会概括;第三关:火眼金睛,发现语言形式。先出示判断题1,学生自主阅读,独立判断,并找到判断的理由。

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

学生判断“√”,然后学生引用原文中“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说出纳米确实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原来,联系上下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板书:联系上下文)

示范解决第一题后,教师出示余下三题,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判断,自主寻找依据理由。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理解感悟也便在阅读发现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也落实了本课的语文要素。

(二)积累:经历建构的过程

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6段。

1.朗读:还原情境,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第2段:“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看见什么了?谁接着往下读?学生接着朗读课文第2-4段,第一位学生朗读后,教师示范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圆乎乎的东西‘缓慢地往树上爬。”第二位学生很自然地把“缓慢地”读得特别轻、特别慢,把“暗暗地推测”也凸显出来。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第二、第三位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引导全体学生读进入了课文描写的神秘的情境中。

以上环节,教师通过引读帮助学生进入文本描述的画面,展开想象建构画面,获得意义理解,避免了枯燥冗长的分析讲解。学生在自主朗读中理解体会了课文的词语、句段、输入了自己的语言仓库。

2.积累:搭好支架,主动建构

承接以上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对于句段的理解积累,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地爬、( )地爬。有的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缓慢地爬”“诡秘地爬”填空,有的调动原有的积累填写:“神秘地爬、慢慢地爬”等。而后指导学生拓展( )地注视,( )地猜测,指导学生积累了这一段落描写生动的语句,完成了对优美词句的主动积累,在思考重表达,拓展中积累,主动学习。

3.复述:内化语言,建构提升

“谁能用上刚才积累的词语和句子来说一说课文第2-6段的内容?”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评价,教师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检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程度,又通过复述内化语言,提升了語言建构的层次,为充分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方法——让学生自主经历学习过程

阅读方法策略指导同样要基于学生的视角,教学四年级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笔者紧扣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引导学生及时学习,梳理,概括总结。

回顾上学期新授策略单元,总结《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课文做批注的方法:在有疑问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疑问,在关键词句写下自然段的大意,记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发现“生动的词句”“写得好的地方”做批注。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实践,运用多角度做批注的方法,读到哪里有疑问,就在哪里做一个标注,把问题简单地写下来,例如,什么是猎食性恐龙?为什么猎食性恐龙会越来越像鸟类?反复在实践中多次重构并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方法策略。

阅读教学要有机融合基本知识,必需能力和学习策略,站在学生视角引导学生亲历过程,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真实有效。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立项批号:FJJKXB20-87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戚爱华.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A].教育理论研究(第三辑).2018.

[2]袁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A].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2017.

猜你喜欢
语文
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