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之下,光影千年

2022-04-13 19:03聂家玥
中国报道 2022年4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剧目

聂家玥

皮影戏源于陕西华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汉朝,兴于唐朝,盛于清朝,元代时期已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传。而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种中国古老技艺实际上在更早的13世纪时就已经漂洋过海,在东南亚地区开枝散叶。

马来西亚皮影戏最早出现在吉兰丹地区,吉兰丹皮影戏作为马来西亚重要艺术文化代表被保留传承至今。在传统的吉兰丹皮影戏中,舞台通常是两根香蕉树间拉起的白布搭建。皮影师于一臂之距离落座于幕布后,借着灯光的投射,配着各种鼓、木箫和锣镲奏出的声响,操纵人偶通过影子讲述传统民间故事,左右分别放置着还未登场的正面和反面人物。

在各类马来西亚皮影戏中,吉兰丹皮影戏最为流行,同时也将传统艺术风格保持得最好,演技最高,最具有经典性。其在历史起源、剧目选择、表演形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情和特点。除了受到中国皮影戏影响外,由于吉兰丹州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交界,受泰国和印尼文化影响深远,皮影戏中的用词和建筑、人物形象都略带有爪哇和泰国的元素。

在马来西亚,吉兰丹皮影戏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但多数东南亚国家都认为,最初的皮影戏属于一种宗教礼仪。随着历史发展,有着400多年历史的马来西亚皮影戏注入了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元素。古代印度著名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也成为吉兰丹皮影戏剧目的重要来源。

罗摩的故事在东南亚已经流传了数十个世纪,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使在伊斯兰教传入后,马来人也依然传颂着关于罗摩的神奇故事,其中最鲜活且具有生命力的便是吉兰丹皮影戏中表演的《摩诃罗阇·瓦那传》,其剧情与马来文版的《罗摩圣传》大致平行,剧目主干以罗摩和他的妻子弥提罗国公主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國之间的斗争,主要情节包括罗摩斗武、自愿流放、悉多被掳、罗摩寻妻等。

但由于吉兰丹皮影戏的传承方式大多为师徒间口耳相传,所以表演时没有固定剧本,每个皮影师的表演各有不同,有时还会把爪哇古典文学的班基故事杂糅其中。就这样,剧本不断被改写,同时也有新编,在这一过程中故事也会渐渐本地化。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个性创意,成就了吉兰丹皮影戏极为宝贵的艺术特质。

吉兰丹皮影戏表演由序幕和主剧目组成。序幕更多是礼仪性质和用来招揽客人之用。传统时长50分钟的序幕,一般开始是由学徒在乐手的配乐下念诵与故事主题没有太大关联的祈祷文章,随后则是半人半兽的人偶进行武斗表演,从而引出罗摩王子接受将士朝拜而讨观众的欢心。通常一场传统的吉兰丹皮影戏时长在3至4个小时,全剧演完要两个月。但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很难演完整场,因此现在大多上演的故事都是经过压缩的经典剧目片段。

操控皮影的皮影师无疑是皮影戏的灵魂。自从1834年一名木偶师将皮影戏从印尼爪哇引进到马来西亚后,皮影戏开始逐渐为民众所接受和喜爱,皮影师也颇受人尊敬。皮影师一个人不仅要使用30个不同的音阶来完成剧目中所有不同人物(一般在10个左右)的诵读、吟唱和道白(即中国前声行当),还要操作人物的神态动作,有时甚至可以指挥多达 45 个人偶(即中国签手行当),以及指挥乐队(乐队对应中国的后槽、上档和下档行当)。所以皮影师需要有高度敏感的辨音能力,熟知剧中每个人物性格,深刻体会人物情绪,完整掌握戏剧情节。

此外,皮影戏的道具是需要皮影师自己制作的,勾勒、描线、打孔、上色等精细而繁琐的制作过程背后,是每一个皮影师对皮影戏技艺的坚持。通常小人物使用羊皮制作,每个大概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是用牛皮或水牛皮制作的大人物,则需要2至3天的精心制作。所以很多皮影都是家传几代的宝贝,印刻着历史的积淀和传承的精神。

吉兰丹皮影戏所使用的语言是吉兰丹北部潘台地区的马来语,但与当地日常口语又有所不同,比如艺人们常常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观众不太熟悉的马来古典文学中的语言,让人物说起话来腔调各异,夸张化地突出各自的性格及身份,从而获得理想的演出效果。

《礼记中庸》言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各国文化虽存在差异,但总会于交流中融合,在碰撞中回响。

中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爪哇、泰国在皮影艺术上的亲缘关系,进一步说明文化没有国界。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皮影戏不仅仅是在表演故事,而是通过这种简明通俗的形式,记录下人们认真生活的图景、“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铭刻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

皮影绝不是一幅挂在墙上油墨已干、不容添改的画。它是一种生命,是国家间交流的纽带,连接古今,亦连接中外。而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态度,从而能更好地开放包容,海纳百川,博采众长。

近年来,吉兰丹皮影戏中大量编入非罗摩的故事,有的甚至是从电影中搬来现代的故事。吉兰丹皮影戏之所以如今仍在当地各个村庄为民众所喜爱,并不断地丰富发展,就是因为它依靠着地缘优势,广泛吸取多种文化的营养,不断改革和创新。但也正是因为极富有地方色彩,难以广为流传。加上现代科技的冲击,使得纵然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马来西亚皮影戏,如今境况一如很多传统文化和技艺,渐渐面临失传。

虽然现在演出传统剧目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但很多传统的皮影戏传承艺人依然在寻找新的路径,希望将其继续传承下去。毕竟纵观马来西亚皮影戏的历史,每个流光一瞬,都承载着光影千年。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剧目
我们来演皮影戏
舞台剧目
皮影戏
月光皮影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我爱皮影
不老的皮影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我发现了皮影戏的秘密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