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电影就看尼莱坞、加莱坞和乌干坞

2022-04-13 20:25邓晨
看世界 2022年7期
关键词:巫术吸血鬼金钱

邓晨

今天的观众看到电影中的吸血鬼或狼人,很少会想到过去曾有一个年代,社会上普遍把吸血鬼及狼人当成真实的存在。

在18世纪的欧洲,社会上就常常有吸血鬼谣言风暴。后来虽然这种迷信在各界努力下被逐渐消除,但19世纪末还曾在美国新英格兰等地发生恐慌,当地人把怀疑是吸血鬼的死人坟墓扒开,把“吸血鬼的心脏”烧成灰烬。

即使到了今天,世界上许多地方仍然因为迷信而引发各种恐慌。数年前,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及马拉维传出,有民众相信吸人血可以致富,于是成为了新型“吸血魔人”。陷入恐惧的马拉维民众开始四处搜寻疑犯,私刑杀死了八名疑似“吸血鬼”后,警方逮捕了140多名暴民。这一私刑事件,其实是所谓“金钱仪式”(money ritual)犯罪的副产品,非法的巫医指示顾客设陷阱杀死受害者,据说通过牺牲仪式就可以让任何人摆脱贫困。

“金钱仪式”,除了成为社会生活中惨痛的犯罪现象—许多妻子、儿女、朋友因此不幸遭到杀害,也强烈地反映在文化记忆里。今年是尼日利亚“尼莱坞”电影产业起飞的30周年,尼国电影从1992年的《生活在枷锁中》一片开始兴盛至今,在生产数量上已经居于世界前几位。而这部电影的情节就是描写主人翁渴望体面的生活,于是听从巫医指示杀死自己的妻子,以这种不义的方式获得财富,导致了之后的一连串祸事。

不只是《生活在枷锁中》在尼国影坛具有这样里程碑式的地位,以迷信犯罪为主题的电影在加纳的“加莱坞”也很重要。该国电影业大佬苏格拉特·萨佛拍了100多部片子,题材常围绕从事诈骗的犯罪分子,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迷信行为。

乌干达也有发展相对迟缓的“乌干坞”电影业,在2017年时大获成功的《灵魂之战》被认为是乌国电影的破圈之始,内容同样是描述“金钱仪式”的邪教。

尼日利亚的网络诈骗近几十年来闻名世界。在殖民地时期就出现的“传统诈骗”,多半来自较早接受外来影响的海岸地带。他们兜售灵丹妙药、能创造好运的巫术、壮阳药品等等。骗术在独立建国早期的变化也不大,可是当1970年代油价下跌重创尼国经济之后,大批青年长期失业,网络诈骗犯罪就成了解决生计问题的手段。至于“金钱仪式”,虽然表面是宗教迷信,近年来其实已结合了器官买卖。

诈骗在加纳的版本是跨國的杀猪盘。2018年的纪录片《萨卡瓦》呈现了诈骗集团的生活方式:大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电子垃圾被送到当地处理,他们从硬盘中取出私人信息,和西方人谈感情并榨取其金钱。尽管受害者显然不一定是欧美霸权的支持者,但诈骗者觉得这也是一种对于西方的反抗。这类诈骗集团也十分依赖巫术,他们希求各种仪式能让他们的行动更有效力。

人们曾经相信吸血鬼是真实的存在,但现在吸血鬼只是小说与电影里的形象与符号,甚至是好玩的拼贴趣味。今天,巫术仪式或许在某些非洲电影里已经是无厘头的荒诞,但在更多作品中则是仍在发生的恐怖现实—透过荒诞牢牢攫取着的现实。

猜你喜欢
巫术吸血鬼金钱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危险的小小“吸血鬼”
语丝画痕
二则
吸血鬼——蚊子
“讨厌”来自巫术用语
邪恶的吸血鬼
善良的德哈吉
神秘的地索拉诺“巫术市场”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