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实入虚 由动入静
——习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

2022-04-13 11:25张光燄
少林与太极 2022年1期
关键词:核心理念无极动静

◎张光燄

由实入虚,由动入静,是习练太极拳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无极而太极,太极而阴阳,阴阳而虚实,虚实而动静,动静而刚柔。

一、无极而太极

道家认为,宇宙的初始阶段是混沌迷离状态,即《千字文》所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种状态虽然包罗万象,但却纷乱杂陈。道家将这种现象称作“虚”,即“无有”之意。从初始本原的整体理念讲,就称之为“无极”。见图1

图1 无极图。示意鸿蒙未判,乱象杂陈,宇宙呈无极状态。道家曰“虚”,即“无”之意。数字表示为“○”。

呈无极状态的宇宙,在运动中一分为二,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便出现了阴阳两极。上升至高空的清气为天曰“阳”,下降的浊气成地曰“阴”。阴之极与阳之极曰“太”,故阴阳的两极称为“太极”。

图2 太极图。示意无极生太极,太极而阴阳。太极蕴含着阴阳。道家曰“实”,即“有”之意。数字表示为“1而2”“2而1”。

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是无中生有、虚中立极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反相成的。太极生成之后的乾坤变转,就构成了天体的运动。

在天与地的两极之间还有“人”。道家将人称为“中”极。中极的人之行为就要遵循着天与地的运行规律即太极的理念。于是道家创制了“物本原”说。因此,无极而太极(虚无生实有)的思想便成为太极拳的核心理念之一。

二、太极而阴阳

王宗岳宗师在《太极拳经》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也。”何谓“阴阳之母”?就是太极包孕着阴阳两个单元。无极与太极的关系是“0”与“1”的关系。无极是0,太极是1。因为太极包孕着阴阳两个单元,所以是“1而2”“2而1”。

这个太极的“1”而“2”、“2”而“1”,就表明了阴与阳是相依互根而又相互变转,相融相合而又相分相斥。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变化态势被道家捕捉到了,于是便依据这个理念编制了太极拳。因此,阴阳互根、虚实变转的理念便融进了太极拳,成为太极拳的核心理念之二。

三、阴阳而虚实

阴阳两极的位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按照盈虚消长的规律来运行的,即阳盈而亏、阴亏而盈。但是,这种盈亏消长的进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依照渐进的方式来完成的。阳极盈满之时,即是阳极亏消之始;同样道理,阴极亏消之尽,也是阴极盈长之始。

阳极盈满是“实”,阴极亏尽是“虚”。阳极的“实”通过渐消的方式变转成了“虚”,此时的阳极就成了“阴”极;而阴极的“虚”,通过渐长的方式变转成了“实”,此时的阴极也就成了“阳”极。这就是事物变化的自然法则。见图3。

图3 阴阳示意图:阴阳互根,虚实变转,动静相寓,刚柔相济。

处于“中”级的人是以自然为法则的。道家自然地要把这种阴阳互根、虚实变转的阴阳观点也融进太极拳,成为太极拳的核心理念之三。

四、虚实而动静

宗岳宗师在《太极拳经》中除了阐明太极是“阴阳之母”外,还给太极概念下了“动静之机”的定义。“机”者,机关、枢纽之谓也。所谓“动静之机”,就是阴阳变化的枢纽、根柢之意。这个枢纽、根柢是怎么发生的呢?是通过虚实变转的运动方式来进行的。

阴阳虚实的变转是以动静间的相互运动来实现的。阴极的实往阳极的虚去变化,是靠动势去完成的;阳极的虚往阴极的实去变化,也是靠动势去完成的。阴极的实完成了虚的变转之后,便呈现静势;阳极的虚完成了实的变转之后,也呈现出静势。这样一来,随着阴阳虚实的变转,便呈现出动势与静势之间的相互运动局面。

虚实之间的变转为什么要呈现静态呢?因为一个事物发展到极点之后便往自己相反方向运动。变转的时候,动势便出现折叠。这个折叠,就是静势。这个静势,便是太极的枢纽,或者称为动势的根柢。有了这个枢纽或根柢,动势与静势之间便有了相寓的机缘,即:动中寓静、静中寓动。

这个动静相寓的思想是事物发展的自然法则之一,道家当然要把它融进太极拳,成为太极拳的核心理念之四。

五、动静而刚柔

动势是分,静势是合。动势的分,是阴阳往两极去分;静势的合,是阴阳从两极而合。阴阳往两极而分,是太极;阴阳从两极而合,是混元状态的中极。

混元状态的中级是阴阳两极变转的过渡状态。它不是乱象杂陈、鸿蒙未判的无极,而是太极已分、阴阳回归的天体。就像四时中的秋分、春分,成为寒来暑往的枢纽一样。中级虽然不是无极,但也处于虚无状态,是比无极层级更高的混元实体。

在太极与中级的相互关系上,有必要做一下辨析,以利于澄清太极理念上的谬误。近现代许多太极拳家都混淆了中极与太极的实体概念,把中极视作太极,给后代的太极拳习练者带来错觉和困惑。最典型的提法是这个太极拳俚语:

“昨日转圈十分好,未若此圈自然好。前所转圈尤嫌大,此圈越转就越小。转圈转到无圈时,方归太极真神妙!”

这里说的圈是太极,转的圈越自然太极的层级就越高。这无疑是对的。而小到无圈时的点,那是混元的中极,怎么成了太极了呢?而且还“神妙”得很?中极,是不分阴阳,处于混元状态。混元状态分出阴阳来才是太极。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还有的拳家给自己编制的拳定名为“混元太极拳”。既然是“混元”,那就是中极,根本就不是太极。元,是单位,是整体,是阴或者是阳。太极,是二元,不是单元。如果是混元拳,要不要出拳踢腿?只要出拳踢腿就不是混元拳。真要练混元拳就要抱头蜷腿像球一样地去滚、去撞、去击。

说完太极与中级的区别,再谈太极的运势性质。

太极的运势,表现在动静势的分合上,就呈现刚性与柔性。动势是阴阳的分,是异性相分、互斥,充盈着离劲儿和断劲儿,当然呈刚性;静势的合,是阴阳的合,是异性相吸、相融、相谐,表现出亲和力,自然呈柔性。所以,动静生刚柔的理念合乎事理,是自然之道。道家当然把它融入太极拳,成为太极拳的核心理念之五。

上述五大理念的核心是“虚、静”。而虚静恰恰是太极拳的指导思想。这是因为:万物皆以虚而受,以静而成;天地从虚中立极、静中运机。道家认为,大道之原,功于虚静。

这个虚静理念既可以涵盖从中极转太极,也可以涵盖从太极转中极。而太极拳的阴阳互根、虚实变转的理法恰恰由虚静的理念展现出来,指导着如何习练太极拳,或者说习练太极拳该走什么途径。

习练太极拳该走什么途径呢?该走由实入虚、由动入静的正确途径 。这是习练太极拳的根本大法。

虚无是太极的本原,实有是太极的本体。虚无往实有方向运动,必有动静的契机;相反的,实有往虚无方向变转,也要动静的契机启动。道家认为,坤在静中求动,无为始有为终;乾则动中求静,有为先而无为了,只要还虚,万物之理都是从虚静中来,虚则无所不受,静则无所不应。

太极拳是道法自然之拳,自然要遵循道家的“物本原”说。但是,道家的“道者,反也”(事物的发展法则是朝着自己的相反方向运动)思想又在指导着太极拳的盘架走势,所以,“物归原”说又在起着终极作用。这就是太极拳“由实入虚”“由动入静”的根本练法和康庄途径。也就是中极的虚经动静之机衍生太极的实,太极的实经动静之机回归中极的虚的完整过程。它的形态就像个立体的圜,总是阴阳无始、动静无端地在循环变转。

太极拳习练者在盘拳走架之时,应该遵循上述核心理念和根本大法:周身放松,中心泰然;抱元守一,虚受静应;由实入虚,虚无为本;由动入静,静中触动;虚实变转,以意领气;节节贯穿,以气催形;返神还虚,蓄发内劲;松沉、轻灵、虚无,劲道开合随心!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无极动静
初探雨林
微·视界
动静之间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教学改革路径之研究
基于人才成长的职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球场揽胜 原汁原味 动静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