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MT的芒柄花素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侵袭及其机制的研究

2022-04-13 02:00贾绍华金诗鹏孙萌遥丁海鑫
食品与药品 2022年2期
关键词:孔板培养箱通路

贾绍华,金诗鹏,孙萌遥,丁海鑫,杨 波,叶 超

(哈尔滨商业大学 药学院(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胚胎发育、细胞纤维化及肿瘤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1]。在EMT过程中,下调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过量表达间波形蛋白(vimentin)能导致细胞之间的黏附性降低,细胞的运动能力增强,同时为侵袭提供了必要条件。药物可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抑制EMT过程,进一步影响肿瘤的迁移和侵袭,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芒柄花素(formononetin,FMN)是从黄芪、甘草、葛根的根中分离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菌、解痉挛等多种药理活性[2-3]。据报道,芒柄花素可抑制卵巢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4-6]。本文以肿瘤细胞转移过程EMT为切入点,在确定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黏附和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的基础上,研究芒柄花素对EMT过程中E-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TGF-β1、基质金属蛋白激酶2/9(MMP-2/9)及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2(p-ERK1/2)、磷酸化p38蛋白(pp38)表达的影响,揭示芒柄花素抑制肿瘤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芒柄花素抗肿瘤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ECO-170P-230 CO2培养箱(美国NBS公司);iMark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CKX-41-32型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Image Quant LAS 500凝胶成像系统(美国GE公司)。

1.2 药品与试剂

芒柄花素(批号:MUST-20041602,质量分数>99.03 %,成都曼思特);胎牛血清(批号:1910050,浙江天杭);RPMI 1640溶液(批号:MA0215),CCK-8(批号:MA0218-5-aprolf,大连美仑);牛血清白蛋白(BSA,批号:EZ2811E172,广州赛国);纤连蛋白(FN,批号:F8180,北京索宝来);RIPA裂解液(批号:P0013C,碧云天);Matrigel(批号:0097011,美国BD公司);盐酸表阿霉素(批号:17110102,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鼠抗GAPDH抗体,鼠抗E-cadherin抗体,鼠抗p38抗体,鼠抗p-p38抗体(碧云天);兔抗MMP-2抗体,兔抗MMP-9抗体,兔抗TGF-β1抗体(博奥森);鼠抗vimentin抗体,鼠抗ERK抗体,鼠抗p-ERK抗体(沈阳万类)。

1.3 细胞株

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由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

2 方法

2.1 CCK-8法检测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调节细胞浓度至3×104个细胞/ml,按每孔200 μl接种于96孔板中,放入37 ℃、5 % CO2培养箱培养24 h后,给药组分别加入浓度为6,12,24,48,96 μmol/L的芒柄花素。阳性对照组加盐酸表阿霉素,阴性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空白培养液。继续培养2 d。各组均设置6个重复组。48 h后,向每个孔中加入CCK-8。反应3 h后,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抑制率(%)=[(对照孔吸光度-试验孔吸光度)/(对照孔吸光度-空白孔吸光度)]×100。

2.2 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并调节细胞密度至6×105个细胞/ml,取1.6 ml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混匀,置于37 ℃、5 %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取出6孔板,显微镜下观察,待细胞完全贴壁后在单层细胞上划痕致伤,吸出培养液,每孔用PBS清洗2次。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各孔加盐酸表阿霉素溶液1.6 ml,使其终浓度为0.50 μmol/L,阴性对照组加空白培养液1.6 ml,实验组各孔分别加芒柄花素溶液1.6 ml,使其终浓度为18.75,37.50,75.00 μmol/l,拍照记录后移入培养箱,24 h后取出6孔板再次拍照,计算伤口愈合率。伤口愈合率(%)=(迁移前划痕面积-迁移后划痕面积)/迁移前划痕面积×100。

2.3 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调整细胞密度为2.5×105个细胞/ml,取1.6 ml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放入37 ℃、5 %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24 h后,阳性对照组各孔加盐酸表阿霉素溶液1.6 ml,使其终浓度为0.50 μmol/L,阴性对照组加空白培养液1.6 ml,实验组各孔分别加芒柄花素溶液1.6 ml,使其终浓度为18.75,37.50,75.00 μmol/L。稀释Matrigel胶,将稀释后的Matrigel胶铺在96孔板里,每孔35 μl。置于37 ℃、5 % CO2培养箱24 h。取出6孔板,胰蛋白酶消化后离心,除去含血清的培养基,用RP1640溶液稀释,将细胞密度调整为2.5×105个细胞/ml。取96孔板,用2 % BSA封闭30 min,按每孔150 μl接种于96孔板中,置于37 ℃、5 % CO2培养箱中培养1 h,取出,用PBS轻轻洗一次,加入噻唑蓝(MTT),4 h后每孔加入DMSO,测OD值,计算黏附率。黏附率(%)=实验组吸光度/对照组吸光度×100。

2.4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调整细胞密度为2.5×105个细胞/ml,取1.6 ml细胞悬液接种于6孔板中,放入37 ℃、5 %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24 h后,阳性对照组各孔加盐酸表阿霉素溶液1.6 ml,使其终浓度为0.50 μmol/L,阴性对照组加空白培养液1.6 ml,实验组各孔分别加芒柄花素溶液1.6 ml,使其终浓度为18.75,37.50,75.00 μmol/L。Matrigel胶用无酚红RPMI1640按1:6稀释,然后铺在Tranwell上室,每孔60 μl。置于37 ℃、5 % CO2培养箱培养24 h。取出Tranwell小 室,将配制好的FN均匀涂在小室下室,置于超净台中干燥30 min,再在下室加入0.1 %BSA 200 μl,置培养箱孵育30 min。取出6孔板,加胰蛋白酶消化细胞,1500 r/min离心5 min,除去含血清的培养基,用无酚红RP1640稀释,将细胞调整为2.5×105个细胞/ml,从培养箱中取出Transwell小室并置于超净台中,向下室加入含10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上室吸去培养基,并加入细胞悬浮液200 μl,置于37 ℃、5 % CO2培养箱中24 h。最后,弃去上室细胞液,将上室、下室的细胞固定染色,取棉签将上室未侵袭过去的细胞擦去,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计算侵袭率。侵袭率(%)=实验组的细胞数/对照组细胞数×100。

2.5 Western Blot检测芒柄花素对TGF-β1、E-cadherin、vimentin、MMP-2、MMP-9、ERK1/2、p-ERK1/2、P38、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收集经18.75 μmol/L、37.50 μmol/L和75.00 μmol/L芒柄花素作用48 h后的MCF-7细胞,经RIPA裂解液法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TGF-β1、E-cadherin、vimentin、MMP-2、MMP-9、ERK1/2、p-ERK1/2、P38、p-p38蛋白的表达量变化,以β-actin为内参,1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转至硝酸纤维素(NC)膜上,室温下脱脂奶粉封闭2 h,加入相应的一抗抗体,4 ℃孵育过夜,Tris-HCl缓冲盐溶液洗涤后加入二抗,室温孵育2 h。洗涤后增强型化学发光(ECL)显色,Image Quant LAS 500凝胶成像仪分析。

2.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各组实验数据均值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均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随芒柄花素给药浓度的上升,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逐渐增加,说明不同剂量的芒柄花素处理MCF-7细胞48 h,对MCF-7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芒柄花素的IC50值为(74.61±0.03)μmol/L,根据IC50值确定后期给药浓度分别为18.75,37.50,75.00 μmol/L。见表1。

表1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n=6)

3.2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面积随芒柄花素给药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组的迁移率分别为:阴性对照组63.987 %±0.019 %,阳性对照组29.490 %±0.004 %,芒柄花素低剂量组56.537 %±0.008 %,中剂量组29.253 %±0.004 %,高剂量组14.880 %±0.001 %,芒柄花素各剂量给药组的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芒柄花素具有抑制MCF-7细胞迁移的作用。见图1。

图1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迁移的影响(4×10)

3.3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细胞黏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黏附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下降,各组的黏附率分别为:阳性对照组60.251 %±0.054 %、芒柄花素低剂量组99.320 %±0.130 %、中剂量组59.370 %±0.118 %、高剂量组34.443 %±0.038 %。芒柄花素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的MCF-7细胞黏附能力显著下降(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芒柄花素具有抑制MCF-7细胞黏附的作用。见表2。

表2 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n=3)

3.4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细胞侵袭实验的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芒柄花素处理MCF-7细胞48 h后,各组的侵袭率分别为:阳性对照组21.250 %±0.007 %,芒柄花素低剂量组47.458 %±0.006 %,中剂量组35.156 %±0.017 %,高剂量组14.881 %±0.001 %,细胞侵袭率随芒柄花素给药浓度的上升而下降(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提示芒柄花素有抑制MCF-7细胞侵袭的作用。见图2。

图2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10×10)

3.5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TGF-β1、E-cadherin、vimentin、MMP-2、MMP-9、ERK1/2、p-ERK1/2、P38、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芒柄花素给药剂量的增加,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上升,TGF-β1、vimentin、MMP-2、MMP-9、p-p38、p-ERK蛋白表达量下降,表明芒柄花素可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及TGF-β信号通路的TGF-β1、MMP-2、MMP-9表达和MAPK信号通路的p-ERK1/2、p-p38的表达水平,提示芒柄花素可能通过影响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迁移和黏附能力。见图3。

图3 芒柄花素对MCF-7细胞TGF-β1、E-cadherin、vimentin、MMP-2、MMP-9、ERK1/2、p-ERK1/2、P38、p-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E-cadherin是钙黏素家族中一个重要的细胞黏附因子,正常情况下E-cadherin的细胞质区结构域与一些链蛋白结合,这些链蛋白可连E-cadherin和肌动蛋白的骨架,当这些链蛋白发生突变或缺失的时候,就会导致其黏附性下降,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因此E-cadherin被认为是一种“侵袭抑制因子”[7]。Vimentin是细胞间丝蛋白家族成员,能构成细胞骨架,还被认为是EMT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vimentin表达的上调也与肿瘤的迁移、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8]。TGF-β是一种与恶性肿瘤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发生的早期TGF-β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但在晚期阶段能促进EMT进程,促进肿瘤迁移、黏附和侵袭[9]。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芒柄花素给药剂量的上升,E-cadherin的表达升高,vimentin、TGF-β的表达降低,提示芒柄花素对人乳腺癌MCF-7的转移和侵袭有抑制作用。

癌细胞转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通过蛋白酶,如MMP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MMP是一个含锌内肽酶家族,其中MMP-2和MMP-9在侵袭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并与临床预后较差有关,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是预防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10]。本研究结果表明,芒柄花素可呈剂量依赖性降低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提示芒柄花素可通过降低MMP-2和MMP-9的表达来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

MAPK通路是肿瘤转移、侵袭信号转导途径中研究最多的激酶通路,其中p38通路、ERK通路是两条重要的通路[11-12],且MAPK通路中内源性p38的活性与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密切相关。ERK1/2是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蛋白,p-ERK1/2参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13-14]。p-ERK1/2异常活化与乳腺癌转移和侵袭有关,其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及降解基底膜发挥促进乳腺癌进展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芒柄花素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p-ERK1/2、p-p38的表达,协同抑制肿瘤的迁移、黏附和侵袭。

综上,芒柄花素可通过抑制EMT过程及TGF-β通路和MAPK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侵袭过程,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孔板培养箱通路
核电厂高压安注系统再循环管线节流孔板的分析与改进
多孔孔板流场特性及消能率数值模拟研究
婴儿培养箱的质控办法及设计改良探讨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种典型的孔板流量计故障处理方式
婴儿培养箱温度指标的校准方法
孔板流量计误差分析*
浅探婴儿培养箱校准中存在问题及质量管控
SphK/S1P信号通路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