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河南公路发展新动能

2022-04-13 09:20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温胜强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
中国公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河南省公路道路

文 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温胜强 图 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河南省立足公路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构建了“河南省普通公路和水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按照“建设好是基础、管理好是手段、养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的总体目标,平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了全省普通公路及桥梁、隧道、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一张网”,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普通公路建、管、养、运全链条的在线管理和监测,着力提升河南省公路水路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加快交通强省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管理新模式 统揽路网全局

河南省集成数字化公路的全要素资产、公路建管养数据、路网运行监测等信息,并通过地图图层与数据的形式,透明化、全景式、直观化掌握河南省公路行业整体情况,主要分为两大维度。第一维度为业务维度,按照计划、工程、养护、安监等对公路行业日常工作进行业务细分;第二大维度以道路资产数字化为抓手,按照路、桥、隧、涵服务设施、设备和位置的不同类别,通过地图绘制的图层查看道路资产相关信息,为行业管理和指挥调度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平台纵向贯穿省、市、县三级,省级统筹行业全局,市与市、县与县之间数据信息公开、透明,可相互比照、借鉴,初步形成三级综合、立体式新型监管体系。

建管养运齐发力 统筹谋划发展

建好 建设是基础

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河南共有4.6 万个建制村、19.9万个自然村、17.9 万个20 户以上自然村,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2018 年,河南省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提出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截至目前,20 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99%。

为加强对“百县通村入组”工程的监管,以卫星遥感影像为底图,结合道路数字信息、自然村组空间点位信息,以及通路现场实景照片信息,全面核实通村道路的工程技术标准和通达通畅等情况,确保打通公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农民兄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了每个项目的规划、计划、招投标、进度、交竣工等全链条精细化监管体系。在计划阶段,县农管中心根据下达的资金计划编制项目,逐级上报,市、省两级完成审核和备案。计划下达之后,对项目招投标、工程进度及交竣工情况等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为实现“市市都有示范县、县县都有示范乡、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

管好 管理是手段

面对路网规模的持续增加,变革传统管理手段势在必行,而信息化则是变革的必由之路。河南省秉承创新驱动的理念,着力推进道路资产数字化及路长制管理、安全管理、路网监测信息化。

道路资产数量庞大、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数字化程度低,一直是制约公路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为摸清河南省公路资产底数,实现公路资产数字化、可视化,提升行业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和服务公众能力,河南省启动了道路资产数字化工程,综合利用激光点云、北斗定位、视频影像、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全省普通国省道和重点农村公路进行全景采集,数字化处理沿线设施资产,提取道路沿线标志、标牌、林木等43 类资产,形成了点云、实景、公路资产矢量、倾斜摄影三维模型四类数据,编制了路网级数据、路线级数据、单元级调查数据、点级数据四大类别的道路资产资源目录,初步建成河南省普通干线公路全要素资产数据库。

在2021 年暴雨灾害的水毁统计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利用道路资产数据,精准定位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高风险路段,为道路的抢通和救援工作提供了一手资料。在水毁发生后,通过前后资产对比,精准统计资产损失情况,为部、省级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省公路通过激光点云测量车和无人机等技术设施设备,对全省普通国省道和重点农村公路进行全景采集。

在“路长制”信息化管理方面,河南省施行了“县级总路长+县、乡、村三级路长”的管理体制。以兰考县为例,该县共有530 位路长,其中县道路长13 位、乡道路长63 位、村道路长454 位。平台能够实时查看县道、乡道、村道等道路的路长信息及负责的道路信息,严格监管各级路长工作开展情况,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进一步压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效能。目前,兰考县正在试点推行将交通执法、城管、公安、消防等人员下沉乡镇,组成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纳入路长制管理。

在安全管理方面,针对高风险路段,平台建立了风险识别、安全整改的闭环业务流程。日常巡查人员在高风险路段现场,通过手机App 现场采集高风险路段、位置信息、图像信息等,构建高风险路段数据库;计划、养护部门在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应用平台分析高风险数据,形成整改项目库。针对危桥改造,根据农村公路桥梁基础数据和技术状况评定数据,建立了危桥改造动态项目库,构建了危桥项目“一张图”。

在路网监测方面,综合利用桥梁健康监测设备、边坡位移监测设备、智能监控、雨雾行车诱导设备、弯道会车预警设备、道路自动除冰设备、可变情报板等设施设备,实现路网运行状态感知分析及主动式道路安全服务,不断提升道路安全管理水平。

护好 养护是保障

通过对道路日常巡查、路况评价、桥梁检测、养护工程等全流程的管理,实现路面技术状况、桥隧技术状况等可视化监管;综合利用路面类型、养护评定、面层厚度和交通流量等数据,通过平台养护科学决策模型实现路面长期性能预测、路面养护需求分析、路面养护效益分析等,提升养护决策的科学性。

在养护工程方面,平台汇聚了全省自动化路况检测、市县日常巡查、交通流量、无人机巡查等数据,通过AI 智能算法,实现路面长期性能预测、路面养护需求分析、路面养护效益分析等,并生成包含道路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养护的决策建议库,省级养护部门据此制定相应的养护计划,市县组织项目实施,直至交竣工。

河南省构建了“河南省普通公路和水路管理平台”,提升了河南省公路水路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日常养护方面,制定了四级响应机制,实行巡检、上报、派发、处理、审核的动态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检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App 上报平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启动相应的响应等级,由道班、县、市、省分别处置,再由管理部门审核处置情况。针对逾期不处理的问题,超过一日信息标记变为黄色,超过一周信息标记变为红色,超过两周平台自动对责任单位下发督办通知,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道路的养护水平,保障农村公路高质量持续发展。

运营好 运营是目的

在建制村通客车监管方面,通过比对车载北斗系统和建制村的空间地理信息监管通车情况。在所有城乡客运班车上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实时定位城乡客运班车的运行情况,将车辆运行轨迹与平台建制村的位置进行匹配,实时监管各市县建制村每天、每周和每月的通客车情况。截至目前,河南省全部建制村已实现通客车目标。

在通邮方面,通过在每一个村邮站设置打卡点,邮递员通过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送达邮件时,需用手机打卡,平台可实时监管每个打卡点工作情况。截至目前,河南省建制村已全部实现通邮目标。

行业体系“四个一”统领提质增效

总结河南省普通公路管理平台的建设成果,可以用“四 个一”高度概况,即综合调度“一 张图”、运行监测“一张网”、行业监管“一体化”、数据应用“一中心”。

综合调度“一张图”

将公路全要素资产的数字化信息、涵盖公路建管养的业务数据统一汇入GIS 地理信息系统,全景式、直观性地呈现诸如养护路况、桥梁状况等信息,实现在建项目的实时可视化监督管理。同时,针对限高限宽设施、建制村自然村通硬化路、安全隐患路段排查治理等社会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综合利用高分遥感、互联网图商街景、道路快速扫描提取及定期上传实景照片等手段,切实提高信息获取和问题处置的及时性,提升行业管理及服务公众的能力水平。

运行监测“一张网”

综合利用交通运行监测、业务管理终端、应急调度终端、智能安全场景等各类设施设备,组成多网合一的综合性感知服务网络,有效提升路网管理智能化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的预测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行业监管“一体化”

坚持“顶层设计、统一建设”的原则,省、市、县三级人员通过“一个平台、一套数据”,串接起公路建管养运全寿命周期管理及项目全过程管理,加强不同业务间的有效衔接、协同,将传统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精细化、智慧化、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模式。

数据应用“一中心”

全省一个数据库,汇聚全行业各级部门采集生成的全部数据,根据不同业务需求,利用数据中心的人员技术力量进行专题性整合、管理、分析,提升数据质量和实用效能,辅助业务科学决策,实现靶向化、精准化、精细化管理。

河南省坚持以数字化赋能普通公路建设,为服务乡村振兴,建设交通强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谱写着新时代中原的绚丽新篇章。

猜你喜欢
河南省公路道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公路养护嵌固抗滑磨耗层应用研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公路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