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糜子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2022-04-13 06:03王小锋
南方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糜子平凉市生育期

王小锋

(平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甘肃平凉 744000)

糜子(Panicum miliaceumL.)又名黍、稷,为禾本科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古老的粮食作物,其抗旱、早熟、耐热、耐瘠等优良特点受农民青睐[1-3]。糜子是甘肃省平凉市传统小杂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7 万hm2左右,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5%,年均总产量约2万t,占粮食总产量的1.8%。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在土地有效利用、种植业结构调整、抗灾救灾、满足居民健康消费和产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平凉市糜子栽培技术落后,管理比较粗放,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品种更新慢,新技术应用少,严重制约了生产发展。探索糜子抗旱特性,提高糜子产量和品质,对增进糜子产区农民收入,助推农业结构调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搜集整理到的陇东地区传统种植的糜子品种和从周边区域引进的糜子品种资源进行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促进优良糜子品种的推广普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崆峒区草峰镇夏寨村旱塬地进行,前茬冬小麦,黑垆土,中等肥力。地处东经106°47′46″,北纬35°39′03″,海拔1 453 m。属大陆性气候,冬冷干燥,夏热丰雨,年降水量500~600 mm,7—9 月雨量占全年的60%。年平均气温7.9~10 ℃,年日照时数2 180~2 440 h,其中≥10 ℃活跃生长温区日照时数1 060~1 240 h,无霜期155~185 d。年地面蒸发量450~600 mm,干燥度1.5~2.0,春秋旱发生率13%~30%,夏旱发生率24%~69%。该区糜子传统方式为撒播种植,品种退化严重。

1.2 参试材料

参试12个糜子品种(系)及本地对照品种见表1。

表1 参试13个糜子品种(系)及其供种单位

1.3 试验方法

按品种设13 个处理,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 m2(2 m×5 m),小区之间筑梗隔开,各重复之间留0.5 m 宽步道,试验地四周种植宽度2 m 以上糜子示范田作保护带。试验于2019 年7 月7 日冬小麦收获后种植。播种前旋耕整地,破碎小麦根茬,种植行距33 cm,播量1.5 kg/667 m2。出苗后视情况对各小区进行间苗、定苗,并定期人工清除杂草。其余管理同当地大田。各品种成熟后按小区单收计产。晾晒干后入袋单存,并做好品种名称标签。

1.4 数据统计

记录各品种的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生育天数等生理指标及株高、主穗长、千粒重、粒色及产量等生产性指标。采用Excel 汇总数据,SPSS19.0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表现

从表2 可以看出,13 个糜子品种中,出苗最快的是陇糜5 号,播后7 d 出苗;其次是其他陇糜品种、2个宁糜品种,播后8 d 出苗;宁县黄梗糜播后10 d 才出苗。抽穗期最早的是宁糜17 号,8 月9 日就开始抽穗;其次是陇糜5 号和宁糜14 号,分别于8 月12 日、8 月13 日开始抽穗;抽穗期最迟的是陇糜9 号和宁县黄硬糜,8 月20 日才开始抽穗。各品种的成熟期差异较大,成熟较早的有陇糜5 号、宁糜14 号、宁糜17号、本地红糜、陇糜14 号、泾川黑糜,成熟期9 月20—23日,生育期75~78 d;成熟较晚的有陇糜8号、陇糜10号、陇糜10号、宁县黄梗糜,成熟期10月4—9日,生育期89~94 d。生育期最短的是陇糜5号、宁糜14 号,生育天数均为75 d;生育期最长的是陇糜9号、宁县黄梗糜,生育天数均达到了94 d。

表2 13个糜子品种的生育期

2.2 生物学性状

从表3 可以看出,株高以陇糜13 号、宁县黄硬糜最高,分别达到154、152 cm;株高较低的有陇糜14号、宁糜17 号、本地红糜、宁糜14 号,分别为119、117、115、109 cm。主穗较长的有陇糜10 号、陇糜5号、陇糜13 号,分别为38、36、36 cm;主穗最短的是宁糜14 号、本地红糜,仅为27 cm。陇糜9 号、宁县黄硬糜为散穗型,陇糜5号、陇糜8号、陇糜10号、陇糜13 号、宁糜14 号、平凉狗尾糜、泾川黑糜、本地红糜为侧穗型,陇糜12 号、陇糜14 号、宁糜17 号为密穗型。粒色陇糜5 号、陇糜8 号、陇糜10 号、陇糜12 号、陇糜13 号、陇糜14 号为黄色,宁糜14 号、宁糜17 号、本地红糜为淡红色,陇糜9 号、平凉狗尾糜、泾川黑米为黑红色。

表3 13个糜子品种的生物学性状

2.3 产量表现

由图1 可见,单位面积产量排序为陇糜9 号>宁糜17 号>本地红糜>陇糜14 号>宁糜14 号>陇糜8号>陇糜5号>陇糜13号>陇糜12号>陇糜10号>平凉狗尾糜>泾川黑糜>宁县黄梗糜。陇糜9 号、宁糜17号、本地红糜、陇糜14号的产量均在200 kg/667 m2以上,泾川黑糜、宁县黄梗糜产量在100 kg/667 m2以下。

图1 13个糜子品种的产量

统计分析显示,除陇糜5 号、陇糜8 号、陇糜13号、宁糜14号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之外,其他品种之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陇糜9 号产量最高,667 m2折合产量达到256.46 kg,较产量第二高的宁糜17 号高17.16%,较产量最低的宁县黄梗糜高251.85%;其次为宁糜17号,667 m2折合产量为218.90 kg。

从产量表现来看,泾川黑糜、宁县黄梗糜这2 个品种不适宜该试区种植;陇糜9 号、宁糜17 号、本地红糜、陇糜14 号可作为该试区种植品种进行推广,尤其是陇糜9 号、宁糜17 号可作为主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3 小结与讨论

有研究表明,玉米生育期的延长,增加了作物光合作用时间,有助于作物在营养生长阶段积累营养物质,到作物生殖生长阶段,干物质逐渐转化为籽粒[4]。本试验中陇糜9 号的生育期较长,产量达到256.46 kg/667 m2,宁县黄梗糜的生育期和陇糜9 号一样,均为94 d,株高、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但是宁县黄梗糜的产量却最低,仅为72.89 kg/667 m2,表明虽然延长作物光合时间,有利于作物形成高产,但是产量的形成要受多种因素(如株高、667 m2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相互影响和协调[5-6],因此一两个指标的协调发展并不一定能形成高产。陇糜9 号、宁糜17 号、本地红糜、陇糜14 号的产量表现优,均在200 kg/667 m2以上,可作为该试区推广品种进行推广,尤其是陇糜9 号、宁糜17 号可作为主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糜子平凉市生育期
糜子品种理化特性与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大豆生育期组鉴定分组方法的比较研究
吉林水稻关键生育期延迟型/障碍型冷害时空变化*
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氮素积累特性研究
中国大豆生育期组零点标识落成仪式在黑河举行
控释氮肥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马瑜婕作品
马瑜婕作品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