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022-04-13 03:10曲云皋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22年2期
关键词:情感化工学本能

曲云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 100176)

0 引言

设计的实施者是人,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人。因此,产品设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因素。

以色列科学家诺姆·特拉金斯基曾做过一次实验比较:对于按键排列位置和屏幕形状不同但功能完全相同的自动取款机,人们的普遍反映是,按钮位置合理、屏幕设计美观的ATM机会更好用。由此,设计师得出结论:美会影响使用物体的难度。“美”的概念取决于我们大脑的认知结构和情感认同。因此,好的设计必须有“感情”的设计。

1 情感化设计的定义

情感化设计的诞生时间是设计的主流方向回归“以人为本”的时代。在产品严重同化的背景下,产品只有满足消费者更深层次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才能脱颖而出。它建立在产品的形式与功能基础之上[1],提倡注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传达的交互体验和感受,通过加深用户对产品的理解与认知,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精神愉悦。情感化因素在设计中往往体现在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来深度挖掘用户的内心情感趋向。其设计目标是实现产品形态的情感化、操作的情感化、以及产品特质的情感化。

“情感化设计”一词在日本被称为“感性工学”。在中国,工程学术界与日本学者一致[2],采用了“感性工学”的概念,但在艺术设计学院,学者们与美国学者保持一致,采用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

2 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理论

在《情感化设计》中,唐纳德·A·诺曼提出将人的情感分为三个层次: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这三个层面对应以下产品特征:本能层面的设计体现在外观上,行为层面的设计体现在使用的乐趣和效率上,反思层面的设计体现在自我形象、个人满意度和记忆上。无论是什么层次的设计,都离不开人们的情感,见图1。

图1 情感化设计的三层次

“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万事万物皆应遵循自然之规律。本能的设计是大自然所做的。当我们感觉到某种东西“美丽”时,这种判断直接来自本能层面。判断的基础是我们的视觉、触觉和听觉。尽管人们有不同的肤色、民族、文化和宗教,但人类的本能总是有一些共同点,这为我们在本能层面上对某些产品设计的评估达成一致提供了基础。通过感官,我们发现设计中的美,然后判断设计是否成功,这是本能的反应。诸如众多的案例:孩子们的玩具和衣服总是鲜艳的,商场里的饮料基本上是甜的,名胜的建筑几乎是对称的,因为它们遵循人的本能需求和自然规律。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产品的形态和色彩是整个产品设计的重要元素,其好坏有时甚至对消费者的购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事物的形态与内涵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辩证关系。“埏埴”和“户牖”都是事物的外籍。应该说,它们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但没有它们,我们就无法完成“器”和“室”。当应用到产品设计中时,我们可以理解产品本能层次的设计是一个载体或平台,行为层次的设计才是主体。

行为层面的设计注重产品的效用和性能。它是整个设计环节的核心和支柱。产品的功能应该是设计师在开始时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设计完成后初始功能无法实现,即使本能设计非常优秀,设计也只能失败。优秀的行为级设计要求设计师了解人们如何使用产品。众多的案例证明,如果设计师使用自己设计的产品,其设计往往是成本效益和人性化的,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如何使用它是方便的。相反,如果只是销售给消费者的产品,很有可能虽实现功能,但操作复杂、笨拙,或者没有辅助部件。

譬如,睿餐设计的具有自动识别有意识运动和无意识震颤功能[3]的勺子能使帕金森病患者有效地克服因肢体抖动而导致的进食困境。使用者在进食时,可有效抵消手部震颤,以便满足正常进食的需要。同时,无需处理手部运动,操作简单。产品见图3,为确保用户的安全,粗把手设计也方便用户掌握,使用体验更加舒适,解决了行为层面在情感设计中的作用。

图2 本能层次情感在设计中的应用

图3 睿餐勺子

反思性设计与情感的关系更为密切。它关注产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文化。它的理想效果是,当人们看到或使用产品时,他们通常不会关注产品本身,而是关注产品背后的东西。比如,一款罕见的形状奇特的手表,虽然在行为层面的设计上“不尽如人意”,但由于其独特的解读技巧,它往往成为你在人们面前炫耀的资本。印有明星头像的产品比同等质量和规格的产品贵几倍。人们通常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为追星所买的单。另一个更明显的例子:旅游纪念品。人们之所以纷纷购买旅游纪念品,是因为几年后他们很容易“睹物思情”。当人们购买它们时,他们的心理通常是这样的:这种东西只在这个地方生产。我把它买回来作为纪念品,当我看到它时,就会想起曾来过此地。这一心理功能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留下“到此一游”的心理功能相同,但“到此一游”只能留在当地,但纪念品被买了回来,可经常玩味。

感性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各种层次有时候是相互交织并不单独存在于每一个产品中,见图4,所以,我们在使用分析时要全面把握。

图4 情感化层次交织关系

图5(a)椅背的设计线条感和重心向下显现出稳固让人容易产生信任感,属于本能层次设计;而极具中国风的造型和材质又属于反思水平设计。图5(b)线条感极强的造型,竹制材料、原木色彩也给人亲近自然的感觉,属于本能层次设计;这款椅子的造型给人一种“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既视感,给人怀旧而情切温暖的感觉,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均兼顾到。图5(c)这款椅子从造型、色彩、材质上整体给人坚固刚硬的感觉,属于本能层次设计;但是又让人感到很有趣味,具有王者的霸气属于反思水平设计。图5(d)该款椅子设计灵感来自于一个碗里的液体倒在地上的瞬间,这种强烈的动感造型,很吸引人的眼球,同时强烈的色彩对比加剧了视觉冲击力,突出体现了本能水平设计。图5(e)鸟巢式的造型让人看了就想躺进去,并让人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兼具本能水平与行为水平的设计。图5(f)本款茶壶与传统的茶壶不一样,既可以分成两个独立的小茶壶,又可以合二为一。在造型上采用了太极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兼具行为层面与反思层面的设计。

图5 多层次情感在设计中的应用

人们在设计产品时过于注重情感。他们将把自己的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并希望在看到或制作作品时与他们交流。在所有产品中,机器人最能寄托人的感受并与人交流。诚然,今天的机器人设计远高于本能和行为层面的反映水平,但我们惊讶地看到,一些设计师已经开始关注如何设计机器人的情感反馈,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久以前,伟大的科学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向我们描述了人类和机器人在未来世界共存的场景。他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或者当人受到伤害时没有反应。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它们违反了第一条定律。第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只要这种保护不违反第一和第二条定律。这三部定律划定了作为设计师的“人”和作为产品的“机器人”之间的界限,并规定了“机器人”必须对“人”履行的义务,但是想象一下,当你日夜与与自己有相同身体结构并具有相同想法和相同情感反馈的伴侣相处时,你是否仍然将其视为一种没有任何情感痕迹的产品?

3 产品设计中感性因素的表达方法

“感性工学”是一门起源于日本的学科。它将消费者的感性情感与工程相关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因此,感性工学也属于工程学科。

感性工学考虑了感知技术和工程技术。它主要从人的心理感知层面探讨影响因素[4],并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感官和心理评价进行产品设计。其实质是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感性认知来设计产品的外观、形状和颜色。顾客在选择产品时,会对产品有一种感性的理解,如豪华的风格、强烈的运动感、严肃性和现代性。感性工学是设计师在考虑产品设计时,将产品的感性期望转化为设计元素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翻译”技术,用于人们的感受和期望与产品形式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互转换。

感性工学一般是通过相关实验收集用户对事物的感性需求和情感需求数据,然后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分析人们的情感需求,并对产品设计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引入感性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方法将用户的情感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这与当前产品设计师通过自身的软实力在产品设计中强化用户感性需求的推测有很大不同。感性工学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它给出了产品设计的实际过程,它依靠自身的经验、科学理论和时间方法的支持,可以帮助设计师的软实力更好地把握用户的感性需求。

感性工学中的“感性”与“理性”相对应,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直接和准确地捕捉和测量变得困难,因此定量研究更加困难。通过各国学者的不断研究,感性工学可以利用医疗设备和感知测量来研究人的基本感知过程,从而帮助研究者测量、量化和分析情感。感性工学的核心思想是将难以准确把握的各种感知要素转化为可测量的设计项目。感性工学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方法,也为研究者提供了评价方法[5]。首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通过研究事物与用户情感之间的关系,将用户的情感需求转化为视觉设计方案;其次,作为一种评价方法,它利用已开发的医疗设备来测量用户的感知情绪,从而得到用户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需求;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感性工学的相关方法是通过研究产品属性与用户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建立产品设计元素与用户感知形象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将用户的内在感知需求转化为视觉设计方案,呈现在用户面前,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

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感性认知,感性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主要包括:①以适当的方式获得顾客对产品的感性认知;②根据顾客对产品的感知形象识别设计要素;③建立感性设计体系,使之成为感性产品研发技术;④根据公众对产品偏好的变化趋势,调整产品设计策略。

4 结束语

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和情感就像跷跷板的两面。人们总是在寻求平衡,在设计领域亦是如此。为了保证功能的实现,设计者必须考虑材料的性质、形状的几何规律和结构的力定律。此外,设计师希望表达他们对产品的感受,将他们的感受放在这里,并希望得到他们的反馈。无论承认与否,每一位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将自己的作品人格化。

从狭义上讲,设计师是一种职业。从广义上说,它可以说是解决人们对生活的各种需求。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解决方案,甚至不同的人对同一需求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的要求。从表面上看,设计师的责任是关注消费者的产品需求,而深层次应该是对人的情感关怀。了解这一点对提高设计师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情感化工学本能
盐工学人
——宋辉
儿童玩具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乡村儿童玩教具情感化设计研究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的艺术玩具设计方法研究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逆本能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