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媒介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中的应用实践

2022-04-14 06:54赵琛
新闻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音频媒体融合

赵琛

【摘    要】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上,语音播报、音频新闻、音频交互等多种基于声音介质的产品已经出现。随着5G技术的普及、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的发展,音频媒介有望被应用于更多新的传播场景。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来说,音频媒介被“激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传统媒体需保持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敏感,精准挖掘用户需求,找准移动传播趋势下音频叙事的规律,让音频媒介为媒体转型、融合所用。

【关键词】音频;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媒体融合

一、媒体融合:音频媒介进入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背景

声音,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传播介质之一。音频新闻是指以语音播报为核心特征的新闻报道方式,涵盖了所有利用声音报道新闻、传递信息的形式,其主要技术载体是“播客”,即利用RSS(简易信息聚合)播放的一种数字广播技术。[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音频新闻可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伴随使用。包括音频新闻在内的音频媒介已经成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打造融媒产品的重要元素。

在技术的强力驱动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习惯发生了改变。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体的传统媒体突破创新,与新媒体融合后打造出更具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两微一端”成为传统媒体的标配,其中,新闻客户端以自主可控、内容海量、传播迅速等优势,成为传统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21年在非传统渠道中,78.7%的党报建设了自有新闻客户端。在考察的全国366家党报中,共自建了325个安卓客户端,294个苹果客户端。综合各级党报客户端,下载量达百万级以上党报客户端总计达到70个,占比22%,比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2]

对广播来说,发布于新闻客户端的音频新闻是媒体的延伸,既是产品的再分发,也是平台的再拓展。对非广播类传统媒体来说,拥有了新闻客户端,便能播发音频产品,这无疑是新的机遇。

媒体融合是近年来传媒领域发生的一场革命。[3]在“读者”“听众”“观众”向“用户”的转变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从“相加”到“融合”,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行了诸多尝试。未来,还需要朝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目标奋进。

新闻客户端成为传统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音频媒介作为重要的传播形态,可以成为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为传统媒体推进深度融合提供思路。从目前的新闻实践来看,在大多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上,音频媒介产品的数量不多、种类不丰富、产品质量还有待提升。随着未来新技术、新设备的涌现,音频媒介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音频媒介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呈现形式

与以往传统的音频新闻相比,移动端的音频产品出现了更多新特征,包括:产品形态更丰富,有语音播报、音频新闻、音频交互等形式;时效性、交互性更强,在打通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连接后,媒介产品的播发更迅速,互动更畅通;碎片化、伴随性特征明显,借助越来越智能的移动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听”产品。目前,呈现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音频媒介产品,主要分为语音播报(新闻阅读)、音频新闻和音频交互等几类。

语音播报:语音播报产品能够快速地将文本转换为声音,用户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生活场景下,以“听”的方式高效地获取信息。2006年,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了智能语音播报功能。到现在,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已上线语音播报功能。

音频新闻:音频新闻发端于广播,在传统媒体深度“触网”的当下,新闻要素齐全、现场感强的音频新闻是音频媒介产品中最具新闻特征的产品。以前,只有广播电台能播发音频新闻,在搭建新闻客户端后,报刊、电视等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媒体都拥有了利用音频媒介、播发音频新闻的可能。例如,2017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了《封面女郎》栏目,便可收听新闻。浙江《共产党员》杂志在“浙江新闻”也推出音频产品《我在之江读“新语”》。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不仅有语音播报,还有“新闻早班车”“夜读”“全天热点梳理”等音频栏目。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可以收听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闻晚高峰”和“资讯非常道”等节目。

音频交互:音频交互功能是移动互联网下,新闻客户端的新尝试。例如,“海报新闻”客户端在跟评区增加了语音输入功能。用户可用语音的方式发表评论,AI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能将语音自动转成文字,线上互动更加智能、便捷。

三、音频媒介落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5G技术的普及,播客、智能音箱等媒介形式和智能设备的发展,音频媒介未来可能被应用于更多的传播场景。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来说,声音被“激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音频媒介的机遇

从音频媒介的特征来看,相比于图片和文字,在以声音为主要表现元素的媒介产品里,人物原声、现场同期声等音效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现场感的不足。声音具有特殊的温度和感染力,相较于视频,音频产品能够适配更多场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音频媒介产品能够适应用户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快节奏的生活。根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国内网络音频用户规模达2.82亿,各大在线音频头部平台流量都有普遍上涨。[4]对传统媒体来说,网络音频用户也是潜在的目标受众。

未来,随着技术发展,传媒业还将面临新变革,这将为音频媒介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对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来说,可以打造更多优质音频产品、率先抢占发展的新“蓝海”。

(二)傳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音频媒介的挑战

从新闻实践来看,对于音频媒介落地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效果,尚未有较为全备的分析。在大多数新闻客户端上,音频媒介作为重要的传播介质,还有待更多探索与创新。目前,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仍面临专业人才不足、内容定位不清晰、分发渠道局限等困境。

1.专业人才不足

对很多传统媒体来说,音频媒介的发展仍面临内容人才与技术人才双匮乏的情况。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但现阶段,很多传统媒体缺乏专业人才,还无法为音频产品的制作组建专业的团队。没有专业、优质的策划与制作团队,音频媒介产品很难突破原有的模式与形态,难以在互联网信息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在此背景下,很多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上的音频媒介产品仍停留在语音播报阶段,音频新闻等产品较少,能体现出深度融合创意与趋势的音频产品更少。

2.内容定位不清晰

“内容为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不过时。当下,传统媒体自建的新闻客户端百花齐放,但是原创的、优质的、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产品仍然是各平台、各端口的稀缺资源。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音频产品还停留在从原媒体到新渠道的简单流通阶段。一些音频新闻作品篇幅较长,难以跟上用户快节奏的生活,不适应在特定场景下用户对信息碎片化的需求。同时,对音频新闻来说,还存在内容定位不清晰、内容同质化等现实困境。

3.存在分发渠道困境

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有着海量、即时、开放等优势,为媒体转型和深度融合开辟出了新阵地。但很多新闻客户端面临着下载量不高、用户黏性不足、商业模式尚不明晰等发展瓶颈,在信息传播、用户服务等方面有待完善。播发于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音频产品的传播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台的影响力。如果平台影响力不足,会使音频产品的传播效果打折扣。

四、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打造音频产品的对策

在传统媒体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技术是先驱、内容是关键、渠道是保证。面对音频媒介发展的“蓝海”,传统媒体可以基于新闻客户端,立足人才优势,尊重传播规律,打造精品内容,拓展传播渠道,做出更多探索和尝试。

(一)立足媒体优势,打造精品内容

信息海量,实用不足;内容泛滥,精品不多;贪大求全,特色不强。近年来,互联网内容同质化的“三不”现象越演越烈。[5]真实、权威的新闻是传统媒体突围的“法宝”,也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对新闻媒体来说,优质内容永远不会过剩,“内容为王”永远不会过时。

步入媒体融合的深水区,传统媒体“单兵作战”不可行,团队协作才能争取到更好的发展。目前,虽然还没有为音频传播组建专业团队,但不少传统媒体都建设了视频团队。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已有团队,有针对性地制作音频产品。在技术层面,需要保持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敏感,科学、精准地挖掘用户的信息需求,让音频产品的传播更加高效和智能。

就音频新闻来说,在信息海量的压力下,更应该突出“抓活鱼”,抓核心事件、核心人物、核心现场,突出产品的新闻要素,满足用户对鲜活信息的需求。

在新闻理论和实践层面,传统媒体积累了丰富的资源与经验,有着专业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和运作、管理机制。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好现有的资源,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用户需求,打造更有创意的新闻客户端音频媒介产品。例如,对地方媒体来说,可以利用本地资源,提供具有本地特色的音频产品;对行业媒体来说,可以立足自身特色,做垂直类音频产品。

(二)尊重传播规律,改变固有范式

现阶段,很多音频媒介产品只是将原有产品搬运到了线上,没有“精加工”,产品时长较长、重点不突出,不适合用户对碎片化信息的收听需求,不符合快节奏下用户的阅读习惯。

因此,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在制作音频产品时,不仅要尊重新闻规律,还要尊重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探索新的叙事技巧,突出伴随性和现场感,使产品符合移动端用户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心理。例如央广网推出了“声漫”系列文章,用户可以扫码进入漫画页面,点击图片就能获取时政新闻的原声内容。这种独特的聆听方式打开了音频新闻创新发展的新样式。

另有媒体对客户端的定位做出了调整,不再局限于播发新闻。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推出了新媒体平台“云听”。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其界面打破了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的固有范式,主打“听精品”“听广播”“听电视”三大内容板块,界面活泼明朗,内容海量丰富,令人耳目一新。

在科学技术继续发展和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音频媒介的应用不应局限于音频新闻。从媒体实践来看,诸多新的尝试已经出现。例如,在没有获取到视频素材的情况下,音频可以嵌入到图片中,制作出可视化新闻;可以嵌入到可视化图表、漫画中,提升媒体融合产品的可读性;特殊的、稀缺的音频素材,可以与其他产品融合,制作出更富有创意的媒介产品;将种类繁多的音频媒介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打造出新的媒体产品形态甚至平台——这一切都有赖于尝试、突破与创新。

(三)拓展传播渠道,构建新影响力

目前,很多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用户黏性不足,单一的分发渠道难以让产品得到很好的传播。用户在哪儿,新闻就应该在哪儿。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除了“独立上阵”,传统媒体还需要继续“借船出海”。目前,大量的音频用户沉淀在商业化运作的音频分享平台,诸如“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等。除了在新闻客户端提供音频产品,传统媒体还可以尝试与商业媒体寻求合作,获得共赢。

1.入驻商业平台,扩大产品的传播力

通过入驻商业音频分享平台,传统媒体可以对新闻客户端上生产的原创音频产品进行再次传播,扩大产品的传播范围。经多渠道分发后,可以通过浏览数据、用户数据等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传播效果。经过更专业化、更市场化的推广,优质的音频媒介产品能高效传达到潜在的音频用户。很多媒体已经做出了尝试。例如,2015年1月,钱江晚報开始在网络电台“蜻蜓FM”构建专区,尝试将钱江晚报的热点专栏以音频的形式呈现。数据显示,经过 4 个月的运营,每天都有超过 25 万人收听来自钱江晚报专区的新闻节目,且平台收听留存率超过20%。[6]

2.寻求合作,共同打造创意音频产品

传统媒体拥有内容优势、专业积淀,而商业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技术、渠道、运营等方面积累下了经验与用户。主流媒体可以与商业媒体加强合作,在内容创作、传播模式、商业运作等方面取长补短,在合作中共赢。目前,已经有很多传统媒体与商业音频分享平台签约进行合作。例如,半月谈联合“喜马拉雅”推出了半月谈智能学习音箱,音箱拥有半月谈提供的央媒权威选编内容、半月谈精选高价值课程,而且拥有“喜马拉雅”上的超10000本精品有声书、超1000本严选好书等会员内容。

媒体融合,在破在立,久久为功。伴随传媒业的深刻变革,古老的声音有望插上移动互联网的翅膀,在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迸发出新火花、获得新发展。

注释:

[1]史安斌,薛瑾.播客的兴盛与传媒业的音频转向[J].中国广播,2018(10):95.

[2]彭琪月,鲁婧.《2021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DB/OL].人民网,2021-12-29.

[3]喻国明,姚飞.媒体融合: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J].青年记者,2014(24):26-28.

[4]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R].2021-06-02.

[5]张欣.互联网乱象调查:资讯多有用少 内容泛滥精品不多[J].人民日报,2016-06-16.

[6]钱彬.钱江晚报试水音频新闻[J].青年记者,2015(08).

(作者单位:工人日报社)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客户端音频媒体融合
On Doors
Egdon Heath (Extract from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Beethoven’s Centenary1 (Extract)
四方面发力,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如何后发制人
媒介融合下新闻客户端推广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
移动新闻客户端信息推送特点及问题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