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视域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探究

2022-04-14 13:24张振飞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播融媒体技术

摘要:文章以融媒体时代为背景,以央视为研究对象,以综艺节目个案《典籍里的中国》为中心,总结融媒体视域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经验与启示。从转型、发展、升级三方面入手,分析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媒体是如何抓住新兴的消费群体,坚持以传统文化内容为导向,发挥“金字塔”顶尖的媒体传播力的。探索台网一体化融合模式下节目制作用技术包装生产、破除圈层受众文化差异、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制作优势。协调好多屏之间的资源传播、线上线下联动、“1+N”模式多屏共享等实操实现传播样态升级,从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综合运用高新技术,顺应电视媒体转型制作传播趋势,成为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革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关键词:融媒体;央视文化类综艺;《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技术;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176-03

一、引言

“融媒体”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08年刘平的《融媒体时代——广播发展新阶段》,文章指出由于信息来源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广播形象传播、广播形象推展依托现代传播技术发展,使广播融媒体成为现实。此后“融媒体”一词开始在各项研究中陆续出现。2014年8月国家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后,关于“融媒体”的各项研究开始逐年递增。

“融媒体”一词是我国学者结合当下媒体发展趋势而提出的概念。美国著名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三圆交叠”说,各种媒体走向融合并创造出新的媒体形式。我国学者基于“媒体融合”的概念,结合当下媒体发展趋势,提出了“融媒体”一詞。融媒体指充分利用媒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文章以主流媒体央视为研究对象,以综艺节目个案《典籍里的中国》为例,研究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是如何抓住契机,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的。

二、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

在“互联网+”的时代语境下,融媒体构建是贯彻媒体融合战略的必然产物。2014年被称为“融媒体元年”,传统媒体开始探索不同的产业模式,央视也积极寻求转型与突破,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升级与革新。从早期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到后来的《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等一大批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经过早期的积淀与探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社会核心价值,传递人文关怀,真正实现了荧幕上的百花争艳。

(一)坚持内容导向,促进文化传承

以移动互联网为中心线索的新媒体浪潮,的确将媒介杠杆作用发挥到了人类迄今为止全部媒介经验的极致,文化产业的消费主体和消费主力的结构性变迁,是时代大变局的真正根源。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电视媒体人的当务之急。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既顺应了时代发展,也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同时还抓住了文化产业变革下的消费主体。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媒介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而纵观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始终坚持以传统文化内容为导向,唤醒大众对文化的认知,促进文化的传承。《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对“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个舞台空间的展演,对典籍里的故事进行戏剧化呈现,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传播古人的智慧,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将经典搬上荧屏,让在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典籍故事活了起来[1]。

(二)整合平台优势,牢守主流阵地

从1983年“四级办台”体制的确立到融媒体的改革浪潮,我国电视媒体自上而下形成了特殊的金字塔式结构[2]。而央视作为国家级媒体,处于“金字塔”顶尖,覆盖超15亿人,构成了强大的传播力。1952年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对各种概念和定义的评判性评论》一书中指出,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定义,就是将文化的内涵,用综艺的外壳进行包装表达,从而输出一定的核心价值观,传达文化,普及教育。

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要求各级电视台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开创原创类文化节目。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传承的直接载体,纷纷开始在文化类综艺节目试水。

而央视整合平台资源,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顺应融媒体发展的趋势,考虑大众传播的文化语境,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以中华五千年历史为抓手,用电视媒体进行视语化包装,让文化类综艺节目扛起传承发展文化的大旗,借电视综艺表达主流价值观。以央视为代表推出的一系列优质文化类综艺节目,也直接推动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市场的兴盛。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制作革新

结合我国当下的融媒体发展建设来看,高新技术的充分运用在电视节目制作革新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技术为支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运用,将受众市场的多种形态资源进行汇总整理,从而推出了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电视媒体产品。节目制作大胆革新,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受众需求为先,用技术核心包装,打破圈层受众话题,融入互联网思维,创新节目形式[3]。

(一)技术驱动制作,创新节目样态

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曾指出,“人们有着再现现实的永恒冲动”,而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这一“再现”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表达。在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环节,以丰富的视听语言包装带给人们一场酣畅淋漓的综艺盛宴,从而完成技术的转型与升级。爱奇艺负责人陈伟表示,当下综艺节目的制作离不开技术的推动。随着AI、VR、5G、大小屏交互等的不断革新,技术对内容生产的影响也将越来越明显。以央视文化类综艺《典籍里的中国》为代表,节目组在内容表达上大胆利用高新技术,顺应时代发展,为观众营造沉浸式观感体验。节目采用“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在对历史典籍里的故事进行还原时,在内容制作上采用了AR全景演播室,在12平方米的舞台空间内集多角度屏幕三维缝合、红外跟踪定位、三维实时PBR渲染、多通道渲染同步显示、小间距LED屏显等众多高新技术应用于一体,根据节目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场景,为受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观感体验[4]。

(二)迎合圈层受众,打造圈层文化

圈层文化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被逐渐凸显出来的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形态。它是指具有相同属性的社会阶层,在其圈层内部具有较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属性。信息共享的即时化与普遍化,为圈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5]。而面对如今开放多元的信息网络,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也需要积极迎合圈层受众。圈层受众主要依靠共同特性实现内部圈子的划分,而若想打破圈层,打破人们对文化类节目的固有认知,就要及时满足人们对节目的个性化、差异化、分众化等需求。而要破除综艺节目制作圈层受众的差异,就要用主流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审美。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充分挖掘我们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无意识,营造话题性选择,从受众感兴趣的诗词、衣饰、诗歌、典籍、故事出发,以小物件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典籍里的中国》从典籍《史记》《论语》《本草纲目》等入手,以“戏剧+影视化”的手法表达和讲述典籍故事,邀请行业内专家学者补充讲解历史典故,用年轻化的话语表达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实现主流媒体与主流文化的精准对接。同时,利用口碑发酵,使圈层效应不断扩大,不同圈层间的壁垒逐渐消除,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打造出主流文化圈层。

(三)拥抱互联网思维,引领价值表达

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介形态转型与媒体模式重构趋势下,内容创新始终是媒体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随着融媒体背景下传播方式的改变,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也需协调好多屏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在节目制作前期充分拥抱互联网思维。融媒体传播时代的特点是借助互联网个性化、场景化、交互化的特点,突破单一的传播圈层,掀起二次传播,因此在节目制作前期就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思维。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力求打破传统综艺观念的桎梏,打造文化与娱乐的新型电视节目形态。

《典籍里的中国》喊出“开启古今对话”的口号,节目选择央视观众缘爆棚的撒贝宁担任主持人,让其以“穿越”的形式回到古代,这样的形式既符合当下受众所欢迎的穿越题材,又使这次“穿越”具有了历史的质感。以古今共读名著的形式,对经典古籍进行可视化解读。文化名词的反差、古人的“网红金句”、现代经典的诵读,实现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的平行叙事,用时空对话营造故事讲述,使荧幕前的受众更好地感受到了故事,充满了参与感[6]。

四、融媒体趋势下传播创新样态升级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多样化传播内容、多平台传播渠道的媒体环境。这样的媒体大环境则推动了传播技术多样化的融合。节目制作的技术、平台、内容破除了以往的独立制作,汇总成册的传统制作模式,三者技术融合为节目的传播创新提供了新选择[7]。因此,融媒体趋势下的电视综艺节目必须协调好多屏之间的资源传播,互利共享的关系。要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在传统制作模式的基础上,推出适应不同平台与APP播放的不同版本节目资源,满足个体需求,实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促进传播创新升级。

(一)线上线下联动,多样化传播发展?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呈现井喷趋势,内容营销成为竞争力的关键。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通过线上线下的双渠道联动,让用户从屏幕前的受众变成互动者,从一个旁观者变成节目的实际参与者。《典籍里的中国》节目首期视频播放量超1.4亿人次,微博相关话题量超7亿,节目一经播出,便成为现象级产品。

一方面,节目组打破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通过微博超话引导受众自由发表观点,安排节目嘉宾、学者开设直播间与受众实时互动,为受众答疑解惑;将节目内容的解析与看法以图文形式叙述并通过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推送,让受众感受文字的力量;通过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宣发等多种渠道适应当下受众的接受样态与市场传播;通过口碑优势发酵,形成典籍话题流量,吸引“自来水”受众转发,通力合作,实现精品化传播制作。另一方面,节目的播出也引发了线下的“典籍热”。

了解传统典籍故事,挖掘典籍背后的文化,传承古老核心价值观也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线上线下联动,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使这档节目一跃成为现象级文化类综艺节目。

(二)实现跨屏互动,打造碎片化传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市场营销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开始注重打造短视频内容市场,碎片化娱乐成为主流趋势。《典籍里的中国》在节目内容制作上,通过“1+N”的模式实现多屏联动,正片内容在央视一套与央视频播出,节目也与多视频平台合作,爱奇艺与咪咕视频也同步上线。节目组还利用多种平台进行宣传与推广,其节目内容也根据不同的媒体受众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整,从而增强节目黏性,给节目内容带来更多的话题度与曝光度。同时,节目组还提供了多款适合小屏传播的文化产品,观众扫描屏幕下方二维码便可了解典籍故事背后的史实。节目还制作了典籍文化IP,并在节目正片上映之前将节目排练花絮、彩排趣味小视频等发布到各短视频平台上,为正式播出“造势”。节目正式上线后,凭借口碑优势,获得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发文点赞和推广。

节目针对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开发,设计网络衍生综艺,新媒体互动产品等多种内容形式的产品,实现大小屏联动的叠加刷屏,促进融合发展,探索出总台IP开发新模式。

五、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判断,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实现这一目标要依托媒体发展,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创新文化类综艺节目表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新的载体。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演绎典籍里的经典名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综合运用高新技术,顺应电视媒体转型制作传播,成为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革新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坚守本心、匠心制作、技术引领、多元融合,打破固有的媒介圈层传播方式,成为创新传播的新样态,也是融媒体视域下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刘俊.衍生综艺:界定、价值与媒介变迁[J].中国电视,2021(9):27-32.

[2] 周逵,黄典林.从大喇叭、四级办台到县级融媒体中心:中国基层媒体制度建构的历史分析[J].新闻记者,2020(6):14-27.

[3] 刘嘉.融媒环境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创新发展探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5):59-60.

[4] 杨洁.融媒体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要义和传播策略[J].中国电视,2020(9):79-82.

[5] 王筱卉,龐雪芮.经典在文化类节目中的传承: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中国电视,2021(8):48-52.

[6] 王鑫.仪式建构·叙事转换·古今对话:论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对文化经典的创新呈现[J].中国电视,2021(8):106-109.

[7] 潘源.《典籍里的中国》:沉浸式电视文化节目的叙事特征与空间呈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8):49-51.

作者简介 张振飞,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影视传媒。

猜你喜欢
传播融媒体技术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