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

2022-04-14 02:02谭正龙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7期
关键词:分包商承包商设计方案

谭正龙

(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在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建设项目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常见,该模式的应用主要是由总承包方实现对于建设项目的全面负责,尤其是在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关键环节,更是可以形成良好的协调控制,进而明显降低了业主的工作压力,有助于确保项目得以优化建设。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虽然发挥着明显优势,但是作为总承包商,同样也需要切实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尤其是针对当前工程造价面临的各个风险因素,更是应该予以针对性防控,确保建设项目可以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避免自身蒙受较大经济损失。

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1)当前建设工程项目中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越来越常见,该模式的应用主要就是将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交由总承包商负责,重点表现在设计(Engineering)、采购(Procurement)以及施工(Construction)等三个方面。相对于传统建设工程项目中采取的施工总承包模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明显扩大了承包商负责的范围,其不仅仅需要切实做好施工任务,还需要重点围绕着设计以及采购这两个环节予以负责,具体如下图1所示。

图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

2)建设工程项目中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应用虽然可以明显降低业主负担,在绝大部分建设工程项目任务交由单个承包商负责后,更加不容易出现混乱问题,也不会因为设计、施工以及采购方面的冲突问题带来影响;但是对于相应总承包商却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难度同样也比较大,要求能够切实围绕着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环节予以全过程把关,解决任何一环失控出现的不利影响和危害。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其中比较关键的管理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分析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不同环节中存在的造价风险和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采取相匹配的策略予以防控,以便更大程度上规避经济损失,确保自身在承建项目中获利更多。

2 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

2.1 设计阶段风险

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下,总承包商在工程造价控制中面临的风险首先表现在设计阶段,因为设计方案不合理,不仅仅会影响到后续材料采购以及施工方案,还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状况,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风险来源。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的通常由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表现为总承包商选择的设计团队不具备相应的资质或经验不足,进而也就必然难以胜任于建设项目设计任务,极容易在设计方案中出现明显偏差问题,无法促使相应设计方案形成理想的指导作用,随之给后续工程造价控制带来危害。其次,设计人员不具备经济意识,在设计工作开展中没有能够形成造价控制意识,同时也没有相匹配的设计方案造价管控机制,随意将不符合造价管控要求的设计方案予以应用,同样也会严重影响到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控效果,成为设计阶段中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另外,设计方案的标注不详细,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参数的标注不清晰,则很可能导致后续物资采购以及施工建设出现明显偏差问题,随之影响到工程项目造价状况。

2.2 采购阶段风险

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下,采购阶段同样也存在着较多的工程造价影响因素,该方面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且产生的危害性更大,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更多,应该引起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采购阶段存在的工程造价失控风险进行分析,主要表现为相应供应商管理不协调,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遗漏或者缺陷,很可能造成物资采购所需费用超出预算,成为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比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没有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程序或货比三家,难以做到选择报价相对较低供应商,很可能导致相应物资采购单价过高,无法形成较为理想的造价控制效果。其次,在物资采购需求的分析以及计划制定方面存在明显混乱现象,准确度不足,不仅仅会影响到后续施工环节的有序性,同时还会造成相应物资严重浪费,采购的不需要物资较多则必然会干扰造价控制效果,出现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另外,对于各个分包的施工单位零星采购方面的费用难以形成良好控制,同样也会造成该方面的资金支出较多,成为不容忽视的工程造价失控风险。

2.3 施工阶段风险

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应用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还表现在施工环节中,因为施工效率低下或者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明显混乱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工程造价控制效果。具体到施工阶段存在的造价失控风险进行分析,首先表现为相应分包商的选择不当,所选分包商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或者是信誉不高,在合同签订方面又遗留明显隐患,进而也就必然容易和分包商出现纠纷问题,最终导致建设项目难以优化施工落实,由此形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其次,施工阶段存在的造价风险还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因为各个施工单位不具备经济控制意识,对于施工物资的应用不够节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浪费现象,同时还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甚至难以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延期问题,导致项目的造价失控。另外,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也是影响造价的重要因素,因为工程变更方案没有得到合理优化,工程变更过程缺乏必要的实时管控,对于现场签证缺乏规范化控制,没有针对工程变更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损失,随之很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造价失控问题,给总承包商带来损失。

3 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控策略

3.1 设计阶段控制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为了形成较为理想的工程造价管控效果,总承包商应该首先高度关注设计阶段的把关控制,以便促使设计方案较为合理可行,能够在有序指导后续项目施工任务执行的同时,体现出理想的造价控制效益。基于该方面风险因素的防控,总承包商应该首先注重恰当选择设计团队,结合自身承接项目的基本状况,选择具备相匹配设计能力的团队。如果是自身存在相应设计部门,则同样也需要针对参与人员进行把关控制,促使相应设计团队提高胜任力,避免因为人员方面的问题影响到设计工作的执行效果,创设出较为理想的设计条件。在设计工作执行中,为了确保最终形成的设计方案可以具备较为理想的经济可行性效果,往往还需要提升相应设计人员的造价控制意识,做好事前培训和教育工作,解决设计人员意识欠缺出现的造价失控风险。当然,为了更好督促设计人员可以在工作执行中形成良好的造价控制意识,往往还可以采取限额设计方式,提前给设计人员规定好相应限额标准,依托投资状况,促使设计人员该该范围内进行设计,对于设计方案完成后出现的明显超出投资的现象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直到相应设计方案满足投资需求为止。对于设计方案进行必要审查同样具备造价控制作用,总承包商造价控制人员应该注重围绕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结合建设项目现场实际状况,尽量规避在后续项目施工阶段出现设计变更的几率,规避该方面造价风险。在针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优化时,往往还需要重点考虑到设计方案的精细化程度,对于各个信息参数以及关键节点予以分析,一旦出现明显异常或者是不清晰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由此更好实现设计环节的造价管控,同时提升了设计方案的应用价值。当然,借助于BIM技术予以优化设计可以进一步提升其精细化效果,如下图2所示。

图2 BIM设计方案示例

3.2 采购阶段控制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还应该从采购阶段入手,确保因为物资采购形成的支出可以得到良好控制,由此规避该方面出现的资金损耗问题。基于建设项目采购环节的造价控制工作优化而言,首先应该重点围绕着供应商进行管控,确保供应商的管理较为系统全面,避免因为合作的供应商不合理,或者是存在明显偏差问题,最终导致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状况较为混乱。为了形成较为理想的供应商管理效果,总承包商可以按照下图3予以优化管理,尤其是在面临大宗物资采购需求时,更是需要严格管控供应商,避免因为不合理供应商的选择出现资金方面的损失。在供应商的选择时,公开招投标方式的应用往往具备明显优势,总承包商可以向符合资质的一些供应商进行公开招标,然后根据其投标状况选择最为适宜合理的供货单位,以求在确保各类物资可以保时保量供应的同时,报价相对较低,由此符合工程造价管控诉求。针对各类需要采购的物资还需要进行合理规划,结合施工方案,确定好相应物资的采购需求,制定好准确可行的采购计划,进而也就可以协同供应商顺利完成各类物资的采购任务,避免出现物资采购混乱带来的浪费问题。对于采购到的所有物资同样也需要进行实时动态把关,要求确保相应物资可以得到充分运用,一旦发现质量缺损物资,则需要及时联系供应商予以替换,避免自身承担相应损失。如果在建设项目施工中需要各个分包施工单位自行零星采购,则需要重点关注于零星采购价格的审查,同时结合施工所用数量,控制好该方面的资金支出,避免被分包施工单位钻空子。一般而言,总承包商在针对各个分包施工单位零星采购费用予以审查时,除了要审查采购合同以及发票,往往还需要关注市场行情,结合当地造价管理部门的价格信息予以对比,避免出现严重的虚高问题。

图3 供应商管理模式

3.3 施工阶段控制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还应该重点关注于施工阶段的把关控制,要求确保整个施工流程较为高效顺畅,避免该长期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资金损耗问题。基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控任务进行优化落实,首先应该重点考虑到各个分包商的恰当选择,确保相应分包商不仅仅需要具备相匹配的施工资质,还应该关注其以往信誉以及社会形象,避免随意选择一些信誉不佳的施工单位参与该项目。在分包商选择确定后,还需要切实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要求确保所有合同签订较为规范可靠,能够对于双方权责予以明确,由此指导各个分包商顺利参与后续施工项目,尽量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针对各个分包商参与项目中的施工流程也需要进行必要管控,尤其是需要切实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要求其能够具备较高的造价控制意识,无论是分包商的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施工人员,都需要引导其意识到工程造价控制的必要性,并且可以促使其结合自身具体工作予以落实,确保相应工程造价得以优化控制。比如对于所有施工物资的使用就需要严格把关,确保所有物资均可以得到充分利用,避免出现严重浪费问题。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果分包商面临着工程变更现象,则需要及时沟通协调总承包商,在总承包商审核通过后,再按照工程变更方案予以执行,避免擅作主张出现经济纠纷。在工程变更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签证管理,以此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避免因为工程变更而出现严重混乱风险。施工现场签证单可以按照下图4使用。

图4 施工现场签证单

4 结语

综上所述,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难度较大,要求总承包商能够切实围绕着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三个环节予以严格把关,重点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策略予以防控,最终更好保障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效果,避免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分包商承包商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ECC设计方案研究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浅析国际EPC项目分包商结算的精细化管理
高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方案探讨
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做好施工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
某轻卡线束设计方案
聚类分析法在国际工程分包商选择中的应用
基于最小工期的施工分包商选择方法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