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载体创新

2022-04-15 07:54陈开冉珑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习强国

陈开 冉珑

摘  要: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塑造性、行为自发性等特点,面对全媒体时代下网络话语体系的泛娱乐化、低俗化等问题,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方式方法亟须改进,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培育载体也需有所创新。“学习强国”平台以其旗帜鲜明的政治属性、内容丰富的板块主题教育和灵活多样的学习积分规则,与当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需求相契合。具体而言,这一网络载体的创新之处在于其聚合的优质资源为政治认同培育指明方向、平台化发展为优质资源聚合提供阵地保障、网络化管理模式为吸引大学生群体集聚增强引擎。“学习强国”平台的成功对今后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学习强国”;大学生政治认同;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8-0005-05

进入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面临着与传统媒体时代差异极大的情势,为切实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实效性,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培育的网络载体。“学习强国”是一个以新媒体技术、大数据应用和智能推送技术为基础的学习平台,它把握了全媒体时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专注于深耕政治理论和传播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了可靠的网络载体,也为今后创新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网络载体提供了良好范式。

一、运用“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必要性

面临网络时代发展和主体新特征显现,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载体由显性走向隐性,由线下步入线上成为必然。

(一)网络话语体系泛娱乐化低俗化的迫切需要

网络话语体系泛娱乐化的问题由来已久,其危害之处在于:对电视、短视频这些传播范围较广的大众传媒,泛娱乐化会降低受众的文化品位,长此以往会削弱受众的基本判断能力;大众媒体为标新立异吸引观众眼球会对诸多问题的是非曲直重新定义,很可能使得受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异化为一种反传统的带有娱乐性质的错误观点。例如在2016年人民网舆情检测室发布的《2015年网络语象报告》中就明显指出:网络话语低俗化已经在向传统媒体渗透,不良报刊频频使用网络低俗语言作为标题以博取关注谋取利益,失范之势不容小觑。换言之,网络话语体系泛娱乐化、低俗化易造成公众对于鄙俗用语被官方话语体系接纳并赋权传播的误解,长此以往会对社会文化建设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媒体内容和特征作出了高度概括,“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無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对媒体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要“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1]。在此之前,“学习强国”平台早已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体中试行,赞誉良多,该平台的根本属性就是坚持党性,平台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基逐渐扩展,创建多个特色鲜明、多而有序、重点突出的板块主题教育,设置灵活多样的学习积分规则。在2019年1月正式版上线之后,“学习强国”App便强势登上软件下载榜单前列,成为遏制网络话语体系泛娱乐化低俗化趋势的有力抓手。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特殊性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政治认同的构建与维系事关民族国家和谐稳定和未来人才战略发展布局[2]。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敏感性,一方面,大学生个体思想、意志、情感还未完全成熟,价值判断会因外界声音而产生变化,在网络中极易被网络意见裹挟,甚至产生极端化行为;另一方面,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个体意识、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在网络媒体平台中获知政治信息时也更敏感。二是行为自发性,大学生在价值判断和选择上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但受到自身局限,他们面临政治问题时感性与理性因素交织,会有不自觉的行为产生。三是可塑性,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实现知识提升、技能锻炼和能力素质培育的最好时期,其内在政治观念也是如此,通过体系化的政治认同培育,大学生会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把好思想龙头。

从当前学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政治认同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重境遇:一方面,信息的“去中心化”趋向已成为全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这易导致大学生在政治认知上陷入混沌;信息内容传播的即时性和复杂性加大了政府部门信息与舆情处理的难度,也对新媒体自身内容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泛娱乐化内容、碎片化信息接受方式削弱了大学生系统深入思考能力,不利于培育正确的政治思维。另一方面,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等优势为大学生实现政治认知的自主丰富提供了可能,也为大学生表达自身的政治需求和政治观点提供了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简言之,大学生政治认同在全媒体时代需要多方协作,积极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扎实推进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提质提效。“学习强国”平台由政府部门牵头,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是一个融合平台化、党性、网络化等亮点的创新载体,契合了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状及要求。

二、“学习强国”作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载体的创新之处

“学习强国”何以成为当下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载体的一大创新并广受大学生认可的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优质资源聚合为政治认同培育指明方向

政治认同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能够将拥有同种政治立场、观点的人们组织凝聚在一起。在社会主义中国,增强公民政治认同有利于树立共同目标,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热情和信心。如果不对政治认同培育内容进行详细筛选,很容易产生反作用,“阿拉伯之春”、东欧剧变就是前车之鉴。问题的关键在于优质的政治理论和学习资源从何而来。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即“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3]

全媒体时代,海量信息资源在网络空间泛滥,左右公众价值选择的客观因素不断增加,相对于“知乎”“得到”“慕课”等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平台由中宣部组织牵头研发,无须对资本、市场等主体负责,从其性质上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调一致,在内容和导向上更强调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弘扬,能够有力保证政治方向坚定不移。

在传统“灌输式”的政治认同培育方式主导下,学习资源主要来源于主流媒体和学术领域,获取方式包括课本、传统大众传媒、学术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泛式搜索,其弊端在于信息难以收集完整,比如由于知识版权归属不同,在A处的文章无法在B网站阅读,C网站的视频无法在D媒体平台播放。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既消耗了时间,还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强国”平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主流媒体、教育相关部门、各行政单位、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等等都可以在平台上传内容,经后台审核后方可在全平台发布,根本上保证了学习资源的政治性和质量。鉴于舆论宣传对象的广泛性和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学习强国”更注重语言文字表述的规范性,更关注内容的可读性、科学性和丰富性,可支持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平台还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功能、拓宽技术支持路径、提升界面渲染性能,有效提升了平台亲和力,进而激发了广大用户群体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平台化发展为优质资源聚合提供阵地保障

在大众传媒时代,政治传播与政治认同培育主要由党媒党报党刊主导,由主流媒体负责将政治文本传达给公众,在这样单向信息输送中,主流媒体处于绝对中心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到了全媒体时代,公众拥有对接收信息的选择权和决定权,传输内容的分发权被拆解,对分发平台的依赖比重逐渐加大,必然导致政治传播势能弱化。为使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必然要打造新型传播平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其代表作《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在全媒体时代被充分印证。近年来平台化的大众传媒如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纷纷涌现,热度也一直不减,但都是传统媒体建立的自主平台,在内容上也通常是以人民日报等传统媒体为主体自主生产的内容,在影响力上或许有了一定提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媒体的藩篱。从问题根源上来讲,我国传播和社会化的政治认同培育从来不缺乏单一的渠道,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平台的建立并没有真正将优质资源聚合起来,“学习强国”平台化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平台以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作为技术后盾,集中了数以亿计的文本和视频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学习强国”涵括“新思想”“实播中国”“农民丰收”“慕课”等多个板块;各行政单位逐级建立分平台,分级自主输出内容;人民日报、央视网、新华社等强势主流媒体集体背书……在最终呈现上,“学习强国”平台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得以充分保障。

聚焦到用户个体,“学习强国”平台可通过设置标签实现个性化定制。“学习强国”平台内容为王,所有重要的信息均在平台首页推送,全天滚动并及时更新,保证用户获取信息的即时性。通过大数据算法,平台能够汇集用户最新关注的热点信息,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保证用户获取信息的独特性和吸引力。总之,“学习强国”平台以加强平台资源建设为重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内容丰富,科学规划,适时创设新的内容板块,以动人的叙述方式、大众化的传播手段、游戏攻关式的积分制度吸引广大大學生群体用户,为大学生自主进行政治认同培育提供了可靠阵地。

(三)网络化管理模式为吸引大学生群体集聚增强引擎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本质上讲,任何网络平台都是人与人、人与组织、甚至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再现或缔结,“学习强国”也不例外,它将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充分引入,将群组制度、积分规则、用户交互分享机制与原本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为吸引大学生群体自觉主动接受政治认同培育增强引擎。

1. 群组制度构建政治社交生态网络

传统的传播媒介对公众政治引领呈线性单向度的“灌输”,早已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构建平等、双向互动的新型传播模式势在必行。“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等政府工作部门逐渐在微博“安家落户”就是政治引领网络系统化的初步探索。到目前为止,该政府部门官微粉丝已过百万。但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不仅限于对国家重大事件的关注,还需设置学习情境(包括学习内容的优化和系统化、学习动力的设置以及学习成果的检验等)。“学习强国”平台的群组制度做到了这一点。新用户注册时,界面就有“学习组织认证”的选项,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建立群组或获邀加入群组;在群组内部,用户可发起会话、参与小组讨论,实现有效沟通。如此,一个以理论学习、参政议政为核心的线上社交生态网络便得以构建,与线下政治理论学习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2. 积分规则激发大学生在线学习动力

“学习强国”为用户创设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情境,用户评价和用户黏性较高,其“学习积分制度”可谓功不可没。通过理论学习、观看视频、评论分享等多元化形式,用户可以获取相应积分,还可通过参与答题活动、专题考试等项目获得额外积分奖励,平台自动生成每日学习报表,直接参与组内排名和全国排名,并评选出学习标兵。这一规则实际上在以量化的形式帮助用户检验自我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简单直接、科学有效,积分实时更新清算、学习标兵的自动评定及公示容易激发小组成员的好胜心和成就感,游戏攻关式的学习过程变枯燥政治信息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将政治理论不断内化为深层次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最终生成从主观意志到外在行为的强大政治认同场域,充分调动起大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3. 分享机制助力打下良好的政治认同基础

早在1940年,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就发现,观念信息首先经由大众传播媒介传达给“意见领袖”,再由“意见领袖”进一步扩散到一般受众,形成两级传播或多级传播,传播速度和内容影响力都得到增强。在继承传统大众传媒政治传播功能的基础之上,“学习强国”还引入新媒体的分享机制和社交属性,可以实现视频、文字全内容一键分享至各大办公、社交平台,用户活跃指数高的钉钉、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热门App都在其列。在运用“学习强国”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过程中,一批批年轻的大学生“意见领袖”源源不断地产生,通过分享互助机制,“意见领袖”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一方面,能让国家听到基层群众的心声,畅通政治诉求上升渠道;另一方面,基层群众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更为深入,长此以往,将会在全社会打下风清气正、和谐共生的良好政治认同基础。

三、“学习强国”作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载体创新的启示

全媒体时代,网络环境去中心、去本质的特征日益凸显,虚拟空间内群体间的观念冲突与对立此起彼伏,给新一代带来了新的认同危机,这也成为国家面临的新的重大问题。“学习强国”通过官方搭建平台、整合优质信息资源、建立社交化管理模式,在内容上层层把关,筑牢了政治认同的底线,夯实了政治认同的培育根基,强化了政治传播效果,吸引了大学生自觉自发涌入平台,对今后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一)打造综合学习智库,丰富政治认同培育内容

传统大众传媒由于技术相对落后,在信息处理能力上不及新兴媒体,自主建立的平台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上不及互联网公司,因此,在政治传播内容上一直有局限性[4]。目前,傳统大众传媒正在逐步走向媒体融合的转型新路,尝试通过自主搭建平台、聚焦社会热点话题来实现流量集聚,从而把准并引导大众口味,这不但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更需要丰富的优质内容,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要求更甚。因此,作为政治传播载体,必须力求技术领先、确保内容丰富优质。

整体上看,用智能技术、大数据算法作为技术支撑的“学习强国”平台筛选整合了数以亿计的文字、视频,用海量学习资源打造了一个去低俗化、娱乐化的政治学习智库。以“文化广场”子栏目为例,每日都会推送如王安石、傅抱石、赵树理等历史文化巨匠等相关内容,从“人民伦理和底层经验的艺术表达”“中国哲学的主要论题与核心范畴”这类高屋建瓴的文章,到“窗台上的小斑鸠”“有橘有柿”一类的寻常生活小事,用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正能量,塑造了文明大国的伟岸形象和家国自信。将“学习强国”作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第二课堂,成功证明了同时具备信息综合性、内容完整性和知识系统性的学习平台建设的重要作用,换言之,在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网络化载体在内容上既要做到能够在重大新闻报道或者主题宣传上与主流媒体深度融合,也要注意面向不同群体分类构建,实现差异化融合[5],唯有如此,才能让政治认同培育提高覆盖面和影响力,让主流权威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建立平等互动机制,激发政治认同培育主体活力

进入21世纪初,主体间性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基于对双方主体身份的认同,与共同客体教育资料形成主客关系。由于主体间交往的不确定性,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适得其反,但是,其将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一确有可取之处。当代大学生有着前所未有的求新求变之心,也有着强烈的表达欲,在全媒体时代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反馈更加及时精准,就必须加强其载体的互动功能。

“学习强国”平台的平等互动机制值得广泛推广。从平台技术支持来看,“学习强国”结合了“钉钉”的用户即时交流和资源共享功能,在每条新闻末端都设有评论区,用户不仅可以发表个人观点,还可以借助评论功能实现与他人、作者甚至平台方的意见交流,促进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良性互动。因此,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载体互动功能应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建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对话机制,在双方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推进教育者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身份转变;其二,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摒弃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说教性,受教育者可以就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向教育者即时反馈,确保教育者能有针对性地输出内容,提高培育实效性。

(三)搭建量化管理体系,强化政治认同培育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方式无外乎两种:课堂学习和宣传,采用自上而下式的传播路径,在效果评价上缺乏科学性。进入全媒体时代,各式社交媒体平台极大便利了大学生政治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积极开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1]。这为深化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指出了方向。原有的政治培育方式需要因时而变,政治认同培育效果的评估也应顺势而变。

“学习强国”平台引入学习积分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形式,构建了一套可量化、可视化的管理激励体系,从而实现平台学习有组织指导、学习组织有管理服务。全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效果评估应做到:一要敦促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在用户个人终端要能够设置学习重点和日程提醒,帮助大学生实现计划安排和自我规划;二要实现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效果可视化。政治认同培育绝不是学学而已,要注重学习管理,将近期大学生学习积分或成绩评估以分值形式呈现,形成直观的柱状图和线形图,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三是要保证组织管理服务的切实有效。上级组织对下不仅要能够提供学习资源、发布通知,也要能够实时掌握下级学习情况,并据此开展学习安排和评估考核,实现学习成体系、过程可督促、成绩可量化。

四、结语

如今,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上不断涌现,师生都需要抵御多元主义的侵蚀,抵制泛娱乐化倾向,整合多种优势力量,专注于深耕政治理论和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政治认同培育能力,这并非一日之功。“学习强国”深谙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流量运营的逻辑,为探索多元化政治认同培育路径提供了新的借鉴,也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创建了新的载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也需注意到,现行网络学习平台技术尚未能完全规避隐私侵权风险和系统漏洞,用户的学习态度存在惰性,要警惕学习形式主义、刷分外挂等问题。今后,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仍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群体本身等诸多方面共同努力,在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指引下,通过平台化建设、网络化管理、智能化手段传递政治信息,加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对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中国梦的实现打造积极正面的舆论阵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03):5-6.

[2] 曾玲.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 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8.

[3]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 实践(思想理论版),2013(09):4.

[4] 强月新,刘亚. 从“学习强国”看媒体融合时代政治传播的新路径[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6):29-33.

[5] 王冠华. “学习强国”融媒体平台的功能优化与价值重构[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02):91-96.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学习强国
“学习强国”成为学习新“神器”
江苏建湖 淮剧微党课登上“学习强国”
例谈“学习强国”在培养初中学生政治认同中的运用
结构功能主义视阈下学习强国功能探析
“学习强国”照亮精准扶贫生活
新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的全新表达
运用“学习强国”平台解决“本领恐慌”
以“学习强国”为平台,对建设“学习大国”的思考
海安市高新区侨联积极推进侨眷侨属安装使用“学习强国”APP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党支部掀起“学习强国”平台学习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