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茯苓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4-15 00:42李灿辉董丽
南方农业·上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茯苓现状问题

李灿辉 董丽

摘 要 茯苓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以云南省产的“云茯苓”质量最优。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为云茯苓的主产县之一,为促进双柏县茯苓产业的发展,分析双柏县4个主产区及龙头企业茯苓生产现状,指出双柏县在茯苓菌种生产、规范化栽培、加工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提出应在选育菌种、规范栽培技术、优化加工工艺及加大茯苓地方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加强规范和引导。

关键词 茯苓;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省双柏县

中图分类号:S567.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5.038

双柏县地处云南省楚雄州南部,土地总面积4 045 km2,常住人口133 884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为33人·km-2,人均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双柏县海拔556~2 946 m,山区面积占99.7%,森林覆盖率达84%,居楚雄州第1位。2020年,双柏县林地总面积34.166万hm2,人均拥有林地2.187 hm2,其中7.166万hm2的国有林场中,云南松面积高达4.031万hm2,生产茯苓的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双柏县年平均降水量972 mm,年平均气温15.1 ℃,年平均相对湿度71%,生态环境良好,2009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首批“云药之乡”。双柏县2021年第一季度实现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11.8亿元。

通过对双柏县妥甸镇、爱尼山乡、大庄镇和独田乡4个规模化连片主产区的茯苓生产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以及对云南彝双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爱尼山乡地道中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园、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双柏文峰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调研,听取企业负责人介绍茯苓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及销售等情况,查看企业的茯苓加工厂、生产线、种植基地,针对茯苓菌种培育、茯苓加工、购销等情况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双柏县的茯苓生产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双柏县不同地方采集5组鲜茯苓样本,经楚雄州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所有样本农药残留均为零。

1  现状

1.1生产现状

作为传统中药材,茯苓在我國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将药材分为上品、中品、下品,茯苓位列上品。双柏县有着悠久的彝族医药历史传承,1979年双柏县发掘出了彝文医药典籍《齐苏书》,据考证成书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记载彝药231种、单方226个,书中多处涉及茯苓的使用[1]。双柏县地广人稀,森林覆盖率高达84%,连片的云南松遍布山野且松脂含量非常高,为茯苓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16年,双柏县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云南彝双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双柏县金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鹤岚中草药种植有限公司及双柏燚天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和一些专业合作社,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双柏县的茯苓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量迅速增长,品质稳步提高,“双柏茯苓”在中药材市场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为当地居民增加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2]。

目前,双柏县已成为云南省重要的中药产区,2020年双柏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87万hm2,占楚雄州药材种植面积的1/3,其中仅爱尼山乡茯苓种植面积就达到0.2万hm2。双柏县药材种植品种达63个,涉及双柏县所有乡镇的2.13万农户及8个国有林场。除茯苓外,白扁豆、黄精、重楼、龙胆草、续断、砂仁及佛手等中药材产量也比较大;其中,茯苓年产量1.5万t左右,产品销往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云南新世纪中药饮片厂等药企及四川省、湖南省等地的中药材市场。

一些龙头企业,如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及种植大户技术水平较高,在自己基地种植的同时,向农户收购茯苓,完成初加工后规模化地向云南省药厂及四川省、湖南省等地的中药材市场供货,并且自己繁育菌种向外销售。近2年茯苓价格不断走高,目前处于历史高位,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如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其在妥甸镇茨菇坝基地的茯苓种植每667 m2产量在1.5~4.0 t,产值接近3万元。而小规模种植户都是村民分散种植、独立管理,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且存在菌种来源混乱的情况,导致菌种培育和销售缺乏有效管理,茯苓菌种接种成功率低。

1.2  技术模式

1.2.1  松木段栽培

爱尼山乡、妥甸镇、大庄镇和独田乡的茯苓栽培主产区已形成了广为农户接受的茯苓松木段栽培技术,采取“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松林下的空地和每年废弃的松木枝干开展茯苓种植。

售卖菌种的企业或合作社大多与种植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松散合作模式,企业或合作社能对农户从种植场地选择、菌种销售、松树段木备料、菌种接种及种植管理等环节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大多数种植户选用长30 cm左右加工好的松木段,采用“肉引”“木引”等传统技术进行松木茯苓菌的接种,并在接种处覆膜以防积水,基本上都是在3月底至4月开始栽种、秋收,8—9月栽种,次年3—4月采收。茯苓生长期一般为6~7个月。

1.2.2  树蔸栽培

受林木采伐政策的限制,农户不可能成片砍伐松树栽培茯苓。双柏县前几年松脂行情较好,农民上山采集松脂较为盛行,部分农户由于技术操作不当,导致少部分松树树势减弱,甚至枯死。目前茯苓栽培中,绝大多数是将松树砍伐后剩留的树桩刨蔸、削皮后作为茯苓种植原料,也有用快枯死的松树刨蔸种植的。树蔸方式栽培的茯苓密度非常稀疏,产量不高,基本上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开展林下种植,提高林地经济效益。例如,妥甸镇九旦村有一片面积近千亩(1亩=667 m2)的松林,每亩林地树蔸栽培的茯苓仅有10多个,在独田乡也有同样的情况。安徽省、湖南省等已有茯苓代料栽培,但在双柏县尚未出现[3]。

1.3  技术支持

在双柏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北京中医药大学派出专家团队多次赴双柏县研讨中药产业的发展路径,提供中药材育苗、种植、加工及深度开发等技术指导,指导编制了《双柏县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加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并且挂牌成立了教育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工程中心双柏试验站,建立了中药材质量可追溯系统,有效促进了双柏县中药材品牌效应的提高。1)双柏县政府与云南白药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双柏茯苓、重楼进入云南白药集团原料采购名录;2)双柏县政府协调引进昆药集团加盟双柏县中药产业发展,与昆药集团签订《道地中药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当地茯苓、白扁豆、滇龙胆3个中药品种挂牌成立“昆中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集团将从双柏县采购各类道地中药材;3)双柏县政府协调联络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在双柏县建立“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彝药种植示范基地”,为打造双柏县彝药品牌奠定基础;4)双柏县政府与云南省农科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中药材产业规划、共建中药材研究中心、设立专家工作站、“双柏茯苓”道地品种筛选及地标认证等工作[4];5)楚雄师范学院、楚雄技师学院分别与双柏县的茯苓生产龙头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了专家工作站。

2  存在的问题

2.1  茯苓菌种来源混乱

科学技术指导不到位、茯苓菌种质量无人把关及菌种来源混乱是双柏县茯苓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些专业合作社从省外科研单位或高校引进菌种,有的农户从电商平台购买菌种,一些农户自繁自用的同时向周边农户销售菌种,导致部分农户接种成功率低,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

2.2  森林保护与茯苓种植之间存在矛盾

双柏县属于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护区,森林保护执法严格。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偶有茯苓种植户违规砍伐云南松的情况,森林公安查处的力度也较大,茯苓种植与森林保护之间的矛盾在许多地方成为灰色地带,出现本地个别种植大户到楚雄州以外森林执法不太严格的地方去种植茯苓的情况。

2.3  缺乏统一的茯苓栽培技术规范,茯苓品质参差不齐

种植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的技术规范,茯苓种植分散,未形成品种特色和规模優势,不同地方在种植场地的选择、松木段的制备、松树兜的选择利用、接种技术及后期管理等各环节各不相同,导致成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农户生产的茯苓平均不足1.5 kg,种植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低,茯苓生产具有盲目性、自发性,且经营管理粗放,缺少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和信息传递,使种植户对市场的了解碎片化,因此产业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2.4加工企业力量薄弱,加工工艺杂乱

龙头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目前仅有云南妙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在双柏县收购茯苓800~900 t,加工茯苓约1 300 t,同时进行茯苓制种,而其他从事茯苓收购加工的企业、合作社或商贩,大多加工设备简陋、技术条件较差,加工工艺大多来自民间口耳相传,随意性较大,加工企业对最新科研成果的了解和使用比较欠缺,制约了茯苓产业发展。

2.5品牌培育力度小,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由于市场较好,双柏茯苓近几年发展迅猛,但是品牌培育滞后、力度不足,产品分散外销到四川省、湖南省等地的中药材市场和各家制药企业,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生产和销售随波逐流,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高。

2.6产业人才短缺,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双柏县茯苓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依然呈现无序化发展,产业化程度较低,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比较欠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处于开局良好、但介入不深状态,科技支撑欠缺,产业链不完善,比较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3对策建议

3.1强化双柏茯苓地道性,加强菌种监管

茯苓是双柏县中药材种植品种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更要注重药材的地道性,不能盲目引进其他地区的菌种,要制定“监管有力、引导有度”的监管体系。建议双柏县政府指定农业农村局或林业草原局统一菌种繁育管理,开展“双柏茯苓”道地品种筛选,由政府部门牵头、科研部门主导、茯苓生产骨干企业参与,制定并实施双柏茯苓菌种生产标准,实施茯苓菌种生产许可证制度,禁止未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对外销售茯苓菌种,切实执行菌种监管制度。同时,需对生产企业、合作社、农户定期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

3.2多方协调,科学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茯苓松木段栽培需采伐松木枝干,过度采伐将对松木林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2010年,由于松脂价格攀升,双柏县出现了掠夺性违规采脂的情况,因此双柏县委、县政府发布实施了《双柏县松脂采割暂行办法》,但过度采脂仍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许多乡镇云南松生长量下降、长势差,导致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2019年,双柏县遭遇长期干旱和风灾,导致部分中低海拔地区大量云南松死亡,风灾致使林木被吹倒、折断,其原因就是灾害性天气及松脂采割使林木受到损害。

茯苓产业的发展不能以云南松的大面积采伐为代价,林业、农业各相关部门要多方协调,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不违反森林保护相关法规的前提下,制订确实可行的松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方案,林政管理部门僵化实行禁令固然不可取,但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也绝不允许出现。在有序开展茯苓人工栽培的同时,逐步推广茯苓代料栽培,科学合理扩大松树兜栽培,提高松木资源的利用率,走出一条茯苓产业和林业资源协调发展、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3.3规范茯苓人工栽培技术,确保茯苓品质

为确保茯苓稳定、高产、优质,需建立双柏茯苓人工栽培技术规范并推广使用,针对双柏县茯苓栽培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由农业和林政管理部门牵头、科研部门和茯苓生产龙头企业共同制定双柏茯苓人工栽培技术规范,从种植场地的选择、松木段的制备、松树兜的选择利用、菌种接种、后期管理及采收等技术环节明确技术规范,促进茯苓生产标准化,实现菌种供应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加工工艺统一,确保茯苓品质,树立道地药材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高效益。

3.4统一加工工艺,促进茯苓加工工業的发展

双柏县茯苓收购加工,除个别大企业外,种植大户、商贩自行加工也比较普遍,其设备大多简陋,场地卫生条件不达标,工艺操作随意性大,加工工艺比较混乱,个别商贩还存在用硫磺熏蒸的情况。因此,需对双柏县辖区内的茯苓收购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开展排查,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纳入管理,规范茯苓片、茯苓丁等不同规格产品的加工工艺,统一“双柏茯苓”商标管理使用。同时,引进并培育茯苓加工企业,促进茯苓加工工业的发展,完善产业链。

3.5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树立道地药材品牌

双柏茯苓年产量已达1.5万t,目前茯苓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效益显著,未来几年生产者将会增多。尽管受到松树林地资源的限制,不具备产量大幅增长的条件,但利益驱动导致产量增长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也在情理之中。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是推进双柏县茯苓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将有利于提高道地中药材的品牌竞争力,促进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使其在市场波动中占据有利条件,避免产业因为价格因素大起大落。

3.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及知名制药企业的合作,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开设培训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提高茯苓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培养本土人才。此外,可参考楚雄技师学院较为成熟的烤烟生产合同管理服务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购销合作关系,企业为种植户提供准确的生产、价格信息,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及配套服务,推进订单生产,促进茯苓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4结语

双柏县茯苓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当科学合理、依法依规利用好自然资源,规范化种植,从菌种、种植、加工及深度开发等技术环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树立双柏茯苓品牌,为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饶文举.彝族医药学源流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9):82-85.

[2] 陶昌武,邢贵龙.双柏茯苓走天下[N].黔西南日报,2019-08-01(6).

[3] 王克勤,黄鹤,付杰,等.湖北茯苓产地加工技术要点[J].中药材,2014,37(3):402-404.

[4] 新华网.云南双柏:“院县合作”打造“中国有机中药材第一县”[EB/OL].(2021-09-02)[2022-01-03].http://my-h5news.app.xinhuanet.com/xhh-pc/article/?id=e30ec7454a9ad9433985ce7f76e0ab40.

(责任编辑:张春雨  丁志祥)

猜你喜欢
茯苓现状问题
云茯苓
晨起痰多试试陈皮茯苓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吃到自然瘦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