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章江慢行桥接线方案设计简介

2022-04-15 11:33颜路梦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接线方案设计

颜路梦

摘要 低碳理念的不断推进,慢行交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其中慢行过江桥梁的建设已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亮点。慢行过江交通与两侧接线的衔接方式也成为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结合赣州章江慢行桥的设计,通过对现状交通进行分析,针对慢行交通特点,对城市慢行过江通道的形式和选线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选选择最合理的接线设计方案,并对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慢行;接线;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U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7-0038-03

0 引言

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低碳的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完善和提升城市空间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如何合理设置慢行过江通道与两侧道路交通的衔接方式,减少交通流冲突、提高出行体验感成为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2]。

1 项目概况

章江慢行桥位于章江大桥上游470 m处,武龙大桥下游1 050 m处,跨越章江,是章江新区和河套老城区最为便捷的联系通道,是赣州慢行系统的跨江重要节点。

赣州中心城区快速路规划为“四横六纵”,赣南大道快速路是快速路系统核心,是赣州交通格局中重要的组成之一,它的建成为快速路成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章江大桥是赣南大道重要节点,是章江新区与老城区以及赣县区连接的核心节点。赣南大道快速路建设,将章江大桥慢行系统调整为车行系统,不再承担慢行越江交通功能。为弥补章江大桥慢行缺失,赣州市明确提出建设于都路慢行越江通道,以进一步补充区域慢行交通组织,加强两岸之间联系,推进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章江慢行桥位于章江大桥和武龙大桥之间,距离上游武龙大桥1.05 km,距离下游章江大桥0.47 km,与章江慢行桥相关的桥梁主要为章江大桥和武龙大桥。

慢行桥梁北端采用T行互通接五洲大道,匝道与五洲大道慢行交通容量相匹配,人行通过两侧分流,北侧人行通过人行天桥过街,南侧人行接入现状人行道;南端与章江南大道平交,并设置信控交叉口。章江慢性桥交通功能疏解示意图见图1。

章江慢行桥承担了赣县区、老城区与章江新区之间的慢行越江交通功能,东侧接入五洲大道,通过五洲大道向周边疏解,西侧接于都路,并通过章江南大道、瑞金路向周边疏解。章江慢性桥总体平面布置见图2。

2 方案主体设计

2.1 桥梁线位设计

章江慢行桥西起章江南大道,东至五洲大道,除主线A外还分别设计了匝道B、匝道C、匝道D、匝道E、匝道F与人行道G。

A线为章江慢行桥主線,与五洲大道设计分界里程为K0+575.686,设计车速20 km/h,双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度4.5 m,北侧人行道宽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度575.686 m;B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章江南大道非机动车由B线进入慢行桥,是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4.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107.382 m;C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C匝道进入五洲大道北侧,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3.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298.389 m;D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五洲大道南侧进入D匝道上慢行桥,路面宽3.5 m,设计范围内道路长385.919 m;E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五洲大道西侧进入E匝道上慢行桥,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3.5 m;F线为章江慢行桥匝道,非机动车由F匝道进入五洲大道西侧,单向非机动车道,路面宽3.5 m;G线为章江慢行桥人行道,路面宽3 m,行人可通过此线进出慢性桥,设计范围内道路长111.305 m。

2.2 两侧接线设计

章江慢行桥东侧接五洲大道,五洲大道是东西向重要的交通性主干道。目前赣南大道章江大桥以东段、八一四大道地道已建成通车。推荐慢行桥与五洲大道采用立体交叉方式,详见图3东侧接线布置图。

慢行桥西侧接线道路为于都路、章江南大道,于都路和章江南大道均为城市次干路。考虑对交通的影响以及工程实施难度,推荐与章江南大道采用平接方案,人行道单侧布置,非机动车道结合交叉口两侧布置,详见图4西侧接线布置图。

3 东侧接线方案分析

3.1 方案1:慢行桥上跨五洲大道

采用半定向匝道跨越五洲大道形成T形互通方案,分离上下桥骑行交通,并尽可能早接地,提高五洲大道东侧非机动车越江服务水平。步行交通通过增设人行天桥过街,确保了五洲大道交通主干道交通功能,同时与滨江慢行系统相衔接,进一步丰富滨水慢行空间。

匝道设计车速10 km/h,最小曲线半径20 m,最大纵坡3.5%,不满足坡长的设置不小于20 m的缓坡的要求。匝道距离东侧房屋大于15 m,对周边的影响不大。上下匝道最大纵坡采用3.5%,其中上匝道(D线)两段爬坡长度约200 m,下匝道(C线)最大纵坡爬坡长度132 m,爬坡距离较大。E线和F线接五洲大道西侧非机动车道,五洲大道西侧慢行可经由E线进慢行桥,经由F线驶离慢行桥。C线和D线接五洲大道东侧非机动车道,五洲大道东侧慢行越江可经由D线进慢行桥,也可以经由C线驶离慢行桥。

3.2 方案2:慢行骑行下穿五洲大道

受周边条件限制,人行采用天桥过街,两轮车通过地道下穿五洲大道过街。

考虑到方案1桥距离章江北大道仅50 m,为避免两轮车地道敞开段进入章江北大道,慢行桥接五洲大道向东偏移40 m,新建两轮车地道采用双向行驶,地道净宽7 m,总宽9 m,南侧敞开段最大纵坡3.5%。考虑到北侧设置了东西方向的出口,人行若于地道过街,须穿越两轮车出口,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故推荐人行采用天桥方式过街,既满足人行过街要求,同时也为人行过街提供了较为舒适的环境和视野。

地道主线双向布置,总宽9 m(含结构),五洲大道北侧东西出入口均为单向布置总宽5 m(含结构),最大纵坡3.5%,其中地道主线全长约156 m,其中暗埋段约60 m,东西向出入口全长278.5 m,其中暗埋段17 m,敞开段261.5 m。施工期间须注意对燃气管道的保护。另外,两侧地道位置涉及的管线均需迁改,包括强弱电、给水管等。

交通方面:五洲大道机动车保持原交通组织不变;人行通过人行天桥向五洲大道两侧疏解;骑行交通通过地道进出慢行桥,转弯半径10 m,基本可满足10 km/h速度的骑行要求,南向北下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南侧非机动车道向南疏解。北向南上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地道向南上桥,五洲大道南侧骑行交通右进右出组织交通。五洲大道东向西骑行交通可通过地道敞开段南侧非机动车车道进入慢行桥,也可通过敞开段北侧非机动车道直行。

该方案对车行交通影响最小,人行过街同方案1,慢行通过地道过街基本可满足慢行交通功能要求,但该方案在地道内流线冲突,从赣州两轮车实际情况看,地道内交通管理难度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地道运营费用高。

3.3 方案3:慢行与五洲大道辅路平交

慢行桥与五洲大道辅路平交方案,五洲大道通过地道或桥梁分离主线直行交通的方案。

将八一四地道继续南延下穿慢行桥,慢行桥与五洲大道地面道路形成平面交叉,慢行交通通过平面交叉口过街。需对八一四地道进行局部改造,改造长度90 m,下穿慢行桥位置地道断面与八一四地道相同,双向4车道布置,全长约336 m,其中敞开段309 m,暗埋段27 m。

管线方面,根据管线测量资料,地道300 m的中压燃气管道冲突,可局部调整雨水管管位以及局部下压燃气管道避让地道,施工期间须注意对燃气管道的保护。

五洲大道辅路与慢行桥形成地面交叉口,设置信控,其中五洲大道保持原交通组织不变,主线直行交通从地道分离,辅路与慢行桥平交,并通过平交口实现慢行交通的转换;人行通过交叉口向五洲大道兩侧疏解,并通过交叉口过街;骑行交通通过交叉口进出慢行桥,南向北下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南侧辅路向东疏解,通过交叉口五洲大道北侧辅路疏解。北向南上桥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北辅道、交叉口向南上桥,西向南交通通过五洲大道南侧辅路右转上桥。

该方案有助于减少章江北大道慢行过五洲大道的绕行距离。

3.4 综合比选

慢行桥上跨五洲大道:减少对五洲大道的影响,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同时考虑到赣州两轮车以电动车为主,电动车爬坡能力较大,且匝道交通顺畅,无冲突点,具有较好的服务水平,但存在长大坡段爬坡和周边沿线居民慢行越江绕行距离远的问题,人性化程度不高。

慢行骑行下穿五洲大道:骑行交通下穿五洲大道,人行交通利用天桥过街,对五洲大道影响较小,造价适中,但地道后期运营维护费用较高,地道内骑行交通管理困难,且地道内存在流线冲突点,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慢行与五洲大道辅路平交:需增设五洲大道下穿慢行桥地道,并需改造建成通车的八一四地道,社会影响较大,工程投资较多,但该方案采用地面组织慢行交通,人性化程度高,服务桥位周边慢行越江水平高。三种接线方案比选表见表1。

从减少社会影响,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并充分考虑赣州两轮车以电动车为主的实际情况,推荐匝道上跨五洲大道方案。

4 结语

章江慢行桥慢行交通与两侧道路接线方案研究过程中需考虑出行者舒适度、对现状交通的影响、工程投资费用及景观性,在工程设计中具有典型性,从中可以总结出慢行过江通道接线设计的相关经验。

慢行交通作为低碳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建设慢行交通系统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一个重点。对于过江慢性通道的工程设计,须结合出行需求、现状交通、工程投资科学布置,实现与周边交通的合理衔接。

慢性过江通道与两侧接线交通的衔接方式应结合现状交通的具体情况考虑设置形式,使其既有自身的特色,又能与城市交通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孙洪涛. 低碳理念下的西安城市慢行交通组织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2]徐辰.宁波民安路过江通道方案设计简介[J]. 交通与运输, 2020(S1): 6.

猜你喜欢
接线方案设计
烂脸了急救方案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BUBA台灯设计
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主接线设计研究
分析220kV变电站电气一次主接线设计
10kV配电网典型接线及适应性分析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浅议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方式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