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分析

2022-04-15 16:24任晓荣曹玉贵姜春宇黄艳侠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圈套消化道息肉

任晓荣 曹玉贵 姜春宇 黄艳侠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因为其癌变风险较高,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内镜下微创治疗是对该病进行治疗的常见方式,随着无痛内镜技术的开展,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因其有着患者无痛苦、操作便捷、创伤小以及疗效显著等优势,在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价值[1]。高频电凝电切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高频电流对人体所产生的热效应凝固组织,实现止血、切除息肉的治疗方式。本文旨在对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1 年4 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2 例消化道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1 例;年龄最大73 岁,最小20 岁,平均年龄(49.35±9.79)岁。观察组男26 例,女20 例;年龄最大70 岁,最小21 岁,平均年龄(49.84±9.6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均详细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常规做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慢性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梅毒等化验检查。经病理排除息肉恶变后进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者。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为消化道息肉;知情同意本次研究;不存在其他疾病;可以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证以及药物过敏史患者;排除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排除意识模糊、交流困难以及精神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行普通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先通过内镜检查观察到息肉位置后调整镜子角度,使息肉完全暴露,对于有蒂息肉以及亚蒂息肉患者,使用圈套器从息肉底部稍上部位进行圈套,收紧后将其提起并展开电凝电切处理。而对于无蒂或者是蒂部较小患者,先在病灶基部边缘黏膜下注射1∶10000 肾上腺素盐水,使之与黏膜下层分离并充分隆起,再用圈套器进行电凝电切治疗。对于较小息肉可直接展开电凝烧灼处理,注意内镜头端和息肉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息肉切除过程中,最好不要触碰到周围黏膜。切除结束后要对其出血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存在出血倾向,则要及时展开内镜止血治疗,如创面大、出血多,使用肽夹夹闭创面止血。术后根据情况嘱患者卧床休息,禁食24~48 h,并给予补液、止血等治疗,胃部息肉治疗后还可服用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若术后发现发热、腹痛、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则要及时就诊。

1.3.2观察组 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以便于麻醉过程中随时观察生命体征情况。术前给予盐酸纳布啡10 mg 静脉注射,再用丙泊酚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进行内镜下检查及治疗,过程同普通内镜。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以及灼伤)发生情况、治疗效果。

1.5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配合好,治疗顺利,治疗过程中无明显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患者配合尚可,能坚持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有轻中度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生命体征虽有波动但仍在正常范围。无效:患者配合差,未能坚持完成治疗,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血压心率有短暂异常[2]。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30.24±5.18)min 短于对照组的(36.51±6.98)min,术中出血量(5.52±2.16)ml 少于对照组的(9.71±3.0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胃肠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消化道息肉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前者主要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混合型腺瘤,和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称为癌前病变;后者为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淋巴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癌变可能性较低。不论何种息肉都存在一定的恶化趋势,一经确诊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以前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损伤大、痛苦大、恢复慢。近年来随着无痛技术和微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无痛胃肠镜检查补偿了普通胃肠镜检查下患者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大大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可产生电凝、电切、凝切混合三种电流,电凝可促使局部组织蛋白变性凝固,电切可促使局部组织达到高温,使组织水分蒸发、坏死,进而起到切口效果[3]。电凝波和电切波均有着较高的电流密度,可以及时对息肉组织进行切除,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出血进行有效预防;电流不存在神经效应,不会对患者的神经肌肉带来强烈刺激,也不会对患者内脏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安全性[4]。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手术,其适应证相对较多,并且有着安全有效、操作便捷、痛苦小以及治疗效果明显等优势,还可以对息肉组织标本进行回收活检。在治疗中可根据息肉大小、形态、有无蒂以及数量等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等,其中电凝热活检钳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相对较少,高频电凝灼除法通常在直径<0.5 cm息肉中应用,而对于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其在临床中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主要是在有蒂息肉的治疗中应用[5]。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虽然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但是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①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药物过敏史,排除内镜检查禁忌证,常规做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四项等化验检查,结肠息肉治疗要做好肠道准备工作[6]。②要准备好机器设备并进行校试,和皮肤相接触的电极板要有足够的面积,避免灼伤皮肤[7],手术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熟练掌握仪器使用方法,合理选择电凝电切指数,电凝结束后再进行电切,保持手术操作轻柔,减小圈套器收缩幅度。③术前可使用肾上腺素氯化钠溶液对息肉根部进行注射,肾上腺素可促进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对息肉的血液供应,降低出血风险;同时肾上腺素还可以对患者胃肠道内深层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对穿孔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8-10]。④根据息肉大小、形态等对切除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对于直径<0.5 cm 息肉,可进行电凝灼除;对于直径为0.5~2 cm 的无蒂息肉以及亚蒂息肉,可先在病灶基部边缘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盐水,使之与黏膜下层分离并充分隆起,再用圈套器进行电凝电切治疗[11-13];而对于有蒂息肉以及较大亚蒂,则需先暴露息肉,使用圈套器将息肉底部上方进行圈套,逐渐收紧后将其提起使其呈天幕状,电凝充分后进行电切治疗;若为长蒂息肉,可以先对蒂中央进行圈套,注意保留1 cm 残蒂,降低术后穿孔风险[9]。⑤术后要告知患者充分卧床休息,对日常饮食进行控制,并使用制酸以及止血类药物进行治疗[14]。

在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存在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30.24±5.18)min 短于对照组的(36.51±6.98)min,术中出血量(5.52±2.16)ml 少于对照组的(9.71±3.0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的21.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消化道息肉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术中出血量,对于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极为有利[10]。

综上所述,在普通内镜下进行消化道息肉的电凝电切治疗,患者痛苦明显,有明显的烦躁情绪以及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影响医生手术过程中手术区域的清晰度,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切除残留、出血量增加甚至可能因患者不能耐受而中断治疗。在无痛内镜下治疗,因麻醉后患者无痛苦,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息肉治愈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圈套消化道息肉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狼的圈套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小小数迷泽西之时间圈套
篮球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
谷氨酰胺在消化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