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写古都新篇章 醉美开封入画来
——河南省开封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绩斐然

2022-04-15 03:06王书明李书明宋长新
国土绿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开封市廊道黄河

王书明 李书明 宋长新

Forest City

森林城市

这是一座有着4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这里是河南省开封市。

近年来,河南省开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森林河南”生态建设部署的重大举措,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重大机遇的现实需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和抓手,深入开展市区城市绿化、县城和城市居住区绿化、乡村绿化、生态廊道绿化、河湖渠绿化、林业生态建设、单位庭院绿化、全民义务植树等八大国土绿化工程,推进城、乡、路、河全面增绿,总体生态水平获得明显提升。

2018年,开封市正式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围绕“清明上河图”这一开封市最具影响力的要素,开封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定位为“绿”写古都新篇章,再现“清明上河图”,力争建设具有浓郁古都风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森林城市。

城乡生态绿地系统基本成形

国土绿化行动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生态修复步伐、促进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开封市坚持以森林河南生态建设规划为依据,以“全域植绿、绿满开封”为目标,大力实施八大工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气魄,扎实有序开展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努力打造天更蓝、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建设绿意满满、生机盎然的生态宜居家园。

生机盎然的六月,穿行在绿树葱茏的国道、省道、县乡道,人在景中游、车在绿中行,一路繁花相送,绿树成荫。到过或路过的游客,无不对开封的绿化成就赞不绝口。

开封市坚持狠抓全域植绿、局部补绿、拆墙透绿、点面提绿、线带厚绿、精细养绿的原则,对城区实现绿化全覆盖。

坚持国土绿化与脱贫攻坚相结合,通过土地流转、分红、吸纳贫困户就业等方式,不仅实现村庄绿化,而且帮带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国土绿化71.14 万亩。其中,主城区和各县建成区新增绿化3.3 万亩,城市面貌和环境质量提升明显。完成乡村居住区绿化提升6 万亩。在全市所有乡镇新建了面积不小于15亩的乡镇休闲公园,对2000 余个行政村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65 个,省森林乡村示范村80 个,森林特色小镇10 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取得显著进步。完成道路绿化2440 公里、19 万亩,县级以上公路(含高速公路)绿化率达95%,基本建成了市县乡村互联互通的廊道网络。完成21 条骨干河流堤岸绿化近300 余公里、3 万亩,河流堤岸绿化率达95%。新建、更新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28 万亩,在黄河滩区以草压沙发展优质牧草和万寿菊等12 万亩。目前,点、线、面相结合的市域森林体系和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乡生态绿地系统基本成形,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大美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

开封市将沿黄生态廊道建设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抓手,使得黄河开封段愈加漂亮,多姿多彩。

在谋划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建设中,坚持“绿为底、水为带、文为珠、业为基、人为本”,建设内容包括绿化提升、园路建设、小品建设、驿站和节点建设等。总体布局是“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示范带总长21 公里,面积3876亩,总投资13 个亿。其中,示范区段长度7.5 公里,面积约为1650 亩,投资为5 个亿;黄河大堤段长度13.5 公里,面积约为2226 亩,投资8 个亿。目前,示范带建设绿化提升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水城胜景 张振兴摄

示范带规划建设凸显“生态修复、保护为先”的理念,注重保留原有的林田湿地坑塘,主要种植泡桐、柳树、国槐等乡土树种,以特色小乔木、花灌木、景观草等作为点缀和补充,营造自然式生态景观;凸显复合型廊道功能,带动高质量发展,将生态廊道建设和文旅研学、高效农业、群众增收融为一体,沿途增设旅游休闲配套、研学基地、湿地公园、现代农业等设施,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凸显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以黄河文化、宋文化、悬河文化展示为主线,打造“黄河之殇”文化展示区、“黄河之魂”文化传承区、“黄河之光”文化弘扬区,用生态绿廊串起一个个散落的历史文化遗迹,尽显“黄河明珠、八朝古都”开封的文化内涵。目前,全市87.5 公里沿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65 公里慢行系统全部建成,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见成效,“大美”生态格局加快形成。

森林产业体系特色鲜明

当年,焦裕禄书记为了防风固沙在兰考培植的泡桐,因得益于黄河故道得天独厚的土质,生就了“会呼吸”的特质,成为民族乐器最佳的音板原材。如今,泡桐成就了兰考年产值超亿元的民族乐器制作产业,也成就了兰考中国民乐之乡的美誉。

1 群芳簇拥 谢惠摄

2 采摘的喜悦 蒋振福摄

3 黄河廊道 李书明摄

4 苜蓿产业 张越纲摄

开封市林业产业立足开封地域、气候特点,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

特色木制品加工形成支柱产业。古典乐器、家具制造、板材加工已成为兰考县、尉氏县等县区的支柱产业,仅兰考县木制品加工业年产值就达200 亿元,成为县三大经济支柱之一。杞县坤深木业为豫东地区最大的杨木聚合板加工企业。

特色林业产业基地稳步发展。2019年以来,新建花卉苗木基地6.2 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5.5 万亩,已逐步形成了尉氏县张市、沙沃万亩大桃基地,通许县优质早熟苹果基地,杞县团城柿树基地,祥符区、兰考县优质葡萄、石榴等特色产业基地,全市果品种植面积稳定在30 万亩左右。对不宜种植树木的黄河滩区,结合生态治理、脱贫增收要求,引导农民退耕还草、还湿,以草压沙积极发展种植菌草、万寿菊、紫花苜蓿等优质草本12 万亩,不仅有效治理了风沙危害,还带动了畜牧、加工、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预计生态草场将发展至20 万亩以上。

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逐渐形成品牌。林粮、林养、林蜂、林药、林菌等林下经济面积达25.1 万亩,形成稳定规模。生态旅游发展迅速,开封万岁山国家森林公园、祥符区西姜寨生态科普大棚、兰考县泡桐花节、尉氏张市桃花节等特色生态旅游品牌享誉省内外。

森林服务和文化体系不断完备

1 金牛湖 张中利摄

稳步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全市新建公共游园、小微绿地等200 余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6 平方米,基本实现了“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为市民提供了方便的休闲游憩场所。

科学布局大型生态场所建设。启动兰考县省级森林公园、尉氏县贾鲁河省级森林公园和杞县国储林森林公园3 个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全市森林公园总数达到10 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1 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其他6 个。谋划通许县岳家湖、龙亭区柳园口、兰考县金牛湖、兰考县凤鸣湖4 个省级湿地公园建设,已全部通过了规划评审,进入建设期。目前,开封市每个县均至少拥有一处大型生态休闲场所(300亩以上),大型休闲场所20 公里服务半径覆盖市域面积70%以上。

休闲绿道初步成网。新建集游憩、健身、绿色出行功能为一体的休闲绿道197 公里,全市绿道总里程达到319 公里,黄河生态廊道、汴西湖、环城墙公园、一渠六河等主要休闲场所基本实现绿道连通。

持续完善生态科普场所。启动开封市百木园林木科普基地暨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面向社会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态科普和义务植树服务保障,是全市首个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标志着开封市生态科普和义务植树尽责体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全市共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1 个,近年来约 5 万人到基地义务植树40 余万株。各县区依托大型生态场所,配备完善生态标识系统,增设科普宣传设施,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每个县区至少有一处参与式、体验式生态教育基地。

2 庭院绿化 王舒静摄

3 农田林网 赵玉祥摄

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和制度更加完备。开展了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普查。共普查到古树名木2097 株,后续资源25657 株,已全部进行登记。《开封市绿化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保护管理的意见》印发实施,进一步明确了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保护主体等,对林业、城管、住建、规划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清楚划分。

一系列有力措施,开启了开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新篇章,也让越来越多的开封人感受到鲜花与绿荫常伴身旁的美好。一座生态良好、环境宜人、宋文化彰显的魅力城市,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开封市廊道黄河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河南省地图院优质测绘服务获肯定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河南开封市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成立
『黄河』
开封市祥符区开展“消夏义诊送关爱”活动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