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中美关系破冰之旅的前前后后

2022-04-16 11:06金庭碧
湘潮 2022年2期
关键词:基辛格尼克松外交

金庭碧

1971年10月到1972年9月,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发生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恢复邦交三件大事。其中,尤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实现关系破冰之旅最为震惊世界。尽管这一外交杰作的主角是毛泽东,但是周恩来作为主要执行者,在其中所作的独特贡献,仍然让人充满无尽的思念和感慨。

研判形势造环境

对国际形势的正确估计与研判是党制定外交方针和战略的基础。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意图,把研究国际问题的任务交给当时所谓“靠边站”的陈毅、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由他们组成“国际问题研究小组”。

周恩来向他们说明任务时说:“主席交给你们这个任务,是因为主席认为还有继续研究的必要。主席的一贯思想是,主观认识应力求符合客观实际,客观实际不断发展变化,主观认识也应随着发展变化,对原来的看法和结论要及时作出部分的甚至全部的修改。所以你们不要被框住。现在国际斗争尖锐复杂……你们可以不受行政事务的干扰,每星期有几天时间专心考虑国际形势。你们都是元帅,都有战略眼光,可以协助主席掌握战略动向,供主席参考。这个任务很重要,不要看轻了。” 1969年6月2日,周恩来在陈毅6月1日关于“国际问题研究小组”活动安排情况的报告上批注,强调毛泽东交给他们的三项任务。接着还从外交部选派熊向晖、姚广帮助四位元帅开展此项工作。

不久以后,四位元帅撰写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报告详尽分析了中、美、苏三大力量之间的斗争,勾勒出三方相互制衡的国际战略格局,认为针对中国的战争目前还不会轻易发生。周恩来在收到报告的第二天便批告外交部:有关外交类的文件,“应发研究国际问题的四位老同志:叶剑英,陈毅,徐向前,聂荣臻”,以供他们研读参考。很快,四位元帅就国内外大势提出多篇分析报告,事实证明,这些客观的有远见的看法,为毛泽东和周恩来掌握战略动向和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中国外交新局面的打开做了重要的准备。

与此同时,周恩来还着力营造和改善周边关系。如:1969年秋天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机场举行特别会晤。1970年1月,周恩来致信毛泽东,建议由郭沫若作特使赴尼泊尔参加比兰德拉王太子婚礼。3月19日,周恩来亲自到机场迎接被军事政变废黜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4月上旬应邀访问朝鲜。11月中旬接待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来华访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同周边绝大多数国家恢复了友好关系或正常往来,为打开外交新格局营造了有利条件。

明辨信号节奏清

1969年12月3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文化宫举办的南斯拉夫时装表演会上,美国驻波兰大使看到中国外交人员有事离席,便随之跟出,而后双方进行了谨慎接触。第二天,世界各大通讯社竞相报道了这一重大新闻。要点是美国驻波兰大使向中国外交官转达了尼克松总统说要和中国进行重大的、具体的会谈的讯息。周恩来迅速组织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此前,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打出“我们陷入战争,需要和平”的口号,竞选大获全胜。大选前一年,尼克松曾在美国权威杂志《外交季刊》发表的文章中写到:“这个小小的星球上还不足以容纳十亿可能最有能力的人生活在愤怒和与世隔绝之中。”毛泽东对转发在《参考资料》的此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转给周恩来,提醒周恩来密切关注尼克松及美方对华政策走向。

1970年2月10日中美进行第136次大使级会谈。周恩来亲笔修改中国驻波兰使馆代办的发言稿,提出:“如果美国政府愿意派部长级的代表或美国总统特使到北京进一步探讨中美关系中的根本原则问题,中国政府愿予接待。”这样,双方均收悉对方欲改善关系的信号,只是进一步接触时意外发生了。由于美国中央情报局成功操纵了柬埔寨政变,中国不得不暂停接触进程。后来,美国不想因此刺激中国,并于1970年6月从柬埔寨撤军,且委托巴基斯坦和罗马利亚的总统向中国传话,表示希望与中国政府对话。与此同时,中国也释放了善意。1970年国庆节当日,毛泽东和美国记者斯诺夫妇共同在观礼台的正中央检阅游行队伍。按外交礼仪,这对夫妇受此礼遇是极为反常的,但这是毛泽东有意为之。当《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和斯诺夫妇的合影照片后,中国的善意也传递出去了。周恩来担心美方体会不到毛泽东的“有意而为之”的意图,还专门在《人民日报》头版配了一句话:“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

1971年4月7日,外交部就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一事请示周恩来,周恩来认为此事极为重要,当日请示毛泽东,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启“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佳话。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引用“有朋自遠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语对客人表示欢迎。此后,中美接触日趋频繁。7月9日,周恩来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48小时内双方进行了6次会谈。周恩来强调,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必须限期撤走驻台美军,必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例”。基辛格表示,美国承认台湾属于中国,希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并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逐步减少驻台美军,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例”。双方商定,尼克松于1972年5月前访华。

巧理分歧护利益

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双方商定将同时发表尼克松将应邀访华的《公告》:“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获悉”(Knowing of)两字避开了“谁主动”的问题,双方面子都好看,这是周总理的智慧。基辛格则投桃报李,在尼克松总统“接受了这一邀请”之前加上了“愉快地”这一副词。

1971年10月20日至26日,周恩来同第二次访华的基辛格进行了十次会谈,当时主要分歧在于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词。周恩来认为美方提供的公报稿掩盖分歧,回避实质性问题,表示不能接受的同时也没有否认草案的可取之处。周恩来提议,可以“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分歧和共同点。随后,中方起草出一份“各说各的”公报稿。起初,基辛格认为中方用词尖锐,使用了最不妥协的词句,觉得难以接受,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发现这种独出心裁的方式,或许能解决各自的难题。经反复会谈,26日双方达成初步协议。遵循“各说各的”原则,创造出来的这种奇特的“过去没有过的”外交公报草案,基辛格对此也感到不虚此行。在讨论尼克松访华技术安排时,周恩来表示,原则同意美方提出的通过卫星实况转播的要求,并决定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信卫星,然后租给美方使用。美方则建议:自带通信设备,不要中方付费。周恩来坚持认为,我们是主权国家,我们买过来,然后租给美方用,这一方面维护了中国主权,另一方面,在给美方使用时,我们总能学到一点技术。

1972年2月28日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发布前分歧极为严重。发表的公报声明:“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后来,周恩来对《中美联合公报》进行了详细介绍。周恩来说,台湾问题“是中美会谈中争论最多的一段。从北京到杭州,从杭州争到上海,一直到27日下午三时半才达成协议。这段第一句话是基辛格贡献的,我们挖空心思也没有想出来。这样人民的意见也表达出来了,所以博士还有博士的好处。我们原来提‘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蒋介石也是这么说的,但美方坚持要改成‘一部分,因为他们国内有人反对。我们同意了,因为‘一个省和‘一部分s是一样的。‘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一句中的‘立场二字,也是美方提出的。争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要使他尽可能明确地承认台湾问题是中国人之间的问题。他们提出种种方案,要我们承担和平解放台湾的义务,我们说不行,你这样希望可以。”还有人问周恩来,废除“美蒋条约”为什么不写上?周恩来解释道:“你写上废除‘美蒋条约,他就要写上保持‘美蒋条约义务,这就不利了。军事设施都撤走了还有什么‘条约?所以抓问题要抓关键性的,有些关键性措辞要巧妙,使他们陷入被动,我们处于主动。”

鞠躬尽瘁待客诚

在中美关系史上,第一次美國总统来华访问是举世瞩目的,在接待工作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在国际上产生不利影响。1971年12月2日,周恩来对参加接待尼克松来华准备工作会议有关负责人强调说,我们是主权国家,凡事不能触犯我国主权,对尼克松总统的接待一定要反映出无产阶级的原则、作风和严格的纪律,一切有条不紊,实事求是,行不通的就改正,行得通的就认真做好。对外宣传上要注意,不夸大,不要过头。经周恩来确定的接待工作总方针是: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

1972年2月21日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宴会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宴会进行中,尼克松惊喜地听到军乐团演奏的《美丽的阿美利坚》《牧场上的家》和《火鸡在草堆里》等乐曲,十分高兴,因为这些作品都是尼克松家乡的音乐,也是他竞选胜利时使用过的乐曲。他为中国方面的精心安排而感动,同时也为中国音乐家如此精湛的演奏技艺赞叹不已。周恩来总理见此情景,让秘书送给乐队一张他亲笔书写的纸条:“请乐队把三首美国乐曲再演奏一遍。”

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在主席那里决定了大政方针后,回来总理又同我们一起研究、安排。事无巨细,总理都一一过问,一一想到。他常说:‘外交授权有限,‘外交无小事。这时他已是74岁的高龄,并已查明身患癌症。他就是这样带病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这种情况,当时几乎毫不为人所知,这是一种何等的忘我的献身精神。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基辛格尼克松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基辛格的道歉
基辛格的策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25美分欠款
基辛格:这是白宫来的电话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