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坚守,只为守护林海那片绿

2022-04-16 02:14羊冉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攀枝花支队
消防界(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目比武执勤

羊冉 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攀枝花支队

对于森林消防员来说,每一次接警出动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每一次警笛骤响都是血与火的较量。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攀枝花支队仁和大队教导员刘培学在坚守初心和使命中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刘培学的梦想,就是森林消防救援事业的发展与兴旺。2001年12月,刘培学怀着满腔热血,毅然参军入伍,离开家乡,走在守护青山绿水的路上,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将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森林消防事业。

扑火作战 勇当先锋

近十年来,四川省各地火灾频发高发,森林消防队伍处置任务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作为国家队主力军,刘培学屡次受命于危难之际,参与辖区与跨区增援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以来,刘培学组织、参与了国内影响较大的2002年“7·20”满 归、2006年“3·25”山西五台山、2020年“3·30”西昌经久乡等重大森林火灾扑救,累计扑救森林火灾180余次。特别是2021年4月20日,凉山冕宁县马安村扑救森林火灾中,刘培学第一时间集结队伍,带领大队65名消防救援人员奔赴火场。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危急关头走在最前面,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指战员”,这是他在奔赴火场前动员时所说的话。自作战以来,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7天6夜的灭火战斗中,刘培学带领消防救援人员攀高山、打火头、攻险段,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克服山高坡陡、夜间视线差、林间植被乱、火行为不稳定等困难,在连续转战多个火场作战中,时时处处冲在先、干在前,结合自身所学采取有利灭火战法,科学指挥,与大队全体消防救援人员同心协力,对抗火魔。

刘培学不仅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站排头、敢打头阵,更是在危急关头处变不惊、果敢决策。23日晚,因火场瞬时风力达8级以上,西线南侧突发飞火,超出控制范围,引发直线距离2.53公里外另一山头起火,形成新的火场。在支队前指的命令下,刘培学迅速集结消防救援人员,踏着月光奔赴新的火场一线。

当时火场地形复杂,风力大,火势猛,蔓延迅速,部分地段已经形成火旋风。面对熊熊的大火,刘培学临危不乱,沉着冷静,在对火场情况进行分析后,果断采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的战法,将大队消防救援人员分成两路,一路由中队干部带领扑打一侧火线,一路由自己带领扑打火势较大的火线,其余消防救援人员随后进行清理。部署完毕后,他率先拿起水枪头打开突破口,沿着火线迅速扑打清理。

一句“跟我上”就如猛虎下山一般直冲向火头,与大火展开了生与死的较量。大火把消防救援人员的耳朵烤得爆起皮,头发燎焦,手烤出水泡,但他们毫不畏惧。

连续奋战了五个多小时,火势依旧没有减弱,大火借助风势狂呼着、咆哮着向前拥去。在巨大的火势面前,刘培学带领消防救援人员没有半点退缩,丝毫不让火线再前行一分。

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火势在减弱,火线在缩短。他带领消防救援人员整整战斗了一天,从早到晚从未停歇,最终火线被扑灭。而这时的刘培学一头栽倒在一旁,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经过队员们的再三追问,他才道出了实情。

原来刘培学探查接近火场的路线时不慎摔倒,腿上被树杈拉出了一个大口,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简单处理了一下,就匆匆上了火线,并始终战斗在火场一线。一面与火魔鏖战,一面忍受伤痛的折磨,直到火场告捷,消防救援人员才知道这件事。以后的几天里,他和全体消防救援人员逆火而行,冲锋陷阵,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使命担当。

比武竞技 彰显本色

防火宣传、执勤巡护、组织训练、季度考核,秋天的到来,刘培学的每一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忙碌。2021年8月,刘培学又接到支队通知,他将和支队的尖子备战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火焰蓝”灭火尖子比武。

刘培学深知,比武就是要拿名次,就是要争先进。在集训期间,他经常给自己“开小灶”,加练上肢和腰腹部力量,别人跑五公里,他就跑八公里,每次负重训练都多放五斤重的哑铃片,每晚睡觉前到训练馆多做一组单双杠和负重深蹲,每周把比武科目自测一遍。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健全教育宣传机制,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广泛认同、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参与、生态文明成果广泛共享的良好局面。

刘培学和集训的队员们为备战总队比武一直准备着。无疑,大家对这次比武都很重视,全队每天早上六点就要起来负重,每天花费十多个小时训练野外水泵架设与撤收、特殊烟点处理、专业综合竞技……从磨合到训练,变化只能依靠每天周而复始的训练,一点点地适应环境,提高成绩。

9月,总队“火焰蓝”灭火尖子比武正式拉开帷幕,而这次比武场地设置在连续多年发生过森林火灾的凉山冕宁的森林里。刘培学对此地很熟悉,特别是密林搜索课目场地就是2021年和消防救援人员一起灭火的“4·20”冕宁火灾的火窝子。看着熟悉的陡坡密林,刘培学记忆犹新,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密林搜索作为比武课目已经存续了很多年,以前每次都是赛前没收参赛选手所有的现代化通信工具,只给参赛选手提供平面坐标、铅笔、尺子、地图等简易工具寻找预设点位。但这次比武打破常规,评判人员在密林里预设三处起火烟点,最后由各参赛队采用远程观察和入林搜索的方式找到烟点,确保真正把每位消防救援人员、每个战斗单元、每个器材训到位。

虽说集训期间刘培学和其他队员已经对密林搜索课目做了很多次训练,但在实际比武过程中,却困难重重,错误频出。从1000米的低海拔到接近3000米高海拔,气候寒冷和呼吸不畅都无时无刻在制约着刘培学和其他队员们。

经过比武前的简单商议,刘培学和另一名消防救援人员合理分工合作,一人使用望远镜判断人员与烟点距离,一人测算具体位置,随后通过对讲机引导搜索人员寻找目标点。

最终,刘培学和他所在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在密林搜索课目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这几天的比武也让他们直呼过瘾,紧贴实战的课目设置,竞技性、实战性更足。简短休息以后,刘培学和他的队友又紧锣密鼓地筹备下个课目的比武。

比武结束以后,刘培学和参赛队员们回到大队,机具该加油的加油,该检修的检修。面对森林火灾发生的不确定性,刘培学常常要求消防救援人员,不管是人员还是装备,都要做到引而待发的战备状态。接下来,刘培学和他的队员们也迎来了游客高峰期的中秋、国庆执勤任务,虽然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刘培学还是跟队员们强调,要打起一百二十分精神。

防火执勤 严阵以待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处,有著名景点阿署达、普达阳光、大黑山自然保护区、苏铁自然保护区、迤沙拉彝族文化村等,每到防火期和清明、国庆、春节等特别时段,刘培学都会带领大队消防救援人员深入各景区、群众密集区及重点防火期,配合景区工作人员维护秩序、服务群众,随时做好灭火和应急救援准备。

国庆节第一天,刘培学和其他消防救援人员就赶赴攀枝花南端金沙江畔大山深处的迤沙拉村。村寨是由彝族人依山聚居建起来的,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天下彝家第一村”之称。迤沙拉村至今约有600来年历史,是汉族与彝族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群体,既传承了古老彝族的民族特性,又融入了汉族的文化元素。

村里修建着相似风格的苏皖民居木瓦房,错落有序,高墙深巷,仿佛置身于江南小镇。节日的到来,这样的美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这种依山而建的村寨,这个时候,森林防火和村寨防火也成了刘培学和消防救援人员心中的重中之重。

走进村里,挂在墙上的防火横幅、贴在巷内的“森林防火公告书”,都能感受到浓厚的防火气氛。在此背景下,刘培学与大队消防救援人员结合村寨特点,采取携装巡护、定点宣传、走村入户等媒介载体向游客和群众普及森林防火灭火常识及有关法律法规,为彝族村防灭火筑起最坚实的“橙色”屏障。

作为指挥员,刘培学都会在执勤之前检查消防救援人员的着装是否严整,物品是否带齐,同时也会告知消防救援人员在执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迤沙拉村家家有院,院院相邻;门前有巷,巷巷相通。这些村道小巷像蜘蛛网一样交织在一起,一般来说,不走过两三次,都会迷路的。”刘培学给消防救援人员说道。多次的执勤让他对迤沙拉的情况非常了解。

执勤中,刘培学就和消防救援人员背着斯蒂尔风力灭火机穿梭在巷内,橘红色的防火服在红墙的映照下更为显眼。不远处的广场中央,定点宣传、村内巡护、走村进户也运转了起来。

刘培学先后拦下了几名抽烟的游客,“同志您好,在村寨抽烟极易引发火灾,请您熄灭烟头。”游客们也通情达理,不太好意思地掐灭烟头离开了,没有不听劝的。

今年,如同往年一样,刘培学会在工作岗位上过节,等到有时间休息时,他再回家看看家人。执勤间歇,刘培学给自己妻子打了个电话,没说几句,消防救援人员又找到他处理执勤上的事情,他只能简短地问几句,然后嘱咐妻子带着孩子出去玩玩,“人多嘛,热闹,孩子就不会那么想我了。”

刘培学就是这样,在灭火作战一线,书写着森林消防人的忠诚;在平凡岗位中,践行着“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名基层指挥员立足本职、临危不惧、勇冲一线的奉献之歌、创业之歌。

猜你喜欢
课目比武执勤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小学生踮脚为雨中执勤交警撑伞
比武
唐河人大“摆擂” 三级代表“比武”
为你撑伞
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