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失配度及潜力分级的山东省医疗资源配置投入优先序研究

2022-04-16 02:09张若晨夏清涛武田艳
医学与社会 2022年4期
关键词:失配发展潜力潜力

张若晨,王 旭,陈 震,夏清涛,武田艳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上海,201400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类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硬实力,其配置的公平性也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要求,2016年国务院《“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制约了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提出根据各市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和区域差异,进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整和配置,如何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供给,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以现状调查、效率评价等作为医疗资源配置的依据[1],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卫生政策、问卷调查、描述统计等方式,实现医疗资源配置的均衡性及公平性[2-4],缺少对医疗资源失配程度的测算及发展潜力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引入健康距离模型构建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体系,将医疗资源失配度水平和综合潜力进行空间叠加,以期更加全面、合理地确定医疗资源配置投入的优先次序,为实现医疗资源公平供给,科学缩小区域间医疗资源配置差异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8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同期的各地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个别缺失的数据,利用历史数据回归分析代替。

1.2 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

1.2.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数据可获得性原则的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5],根据山东省实际情况,构建经费投入、医患结构两个子系统,包括人均财政医疗卫生支出、每万人医院床位数、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每万人妇幼保健院数、每万人妇幼保健院数、每万人疾病预控制机构数等5个二级指标,建立山东省医疗服务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山东省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

1.2.2 健康距离模型。健康距离模型最早由陈高提出并运用于生态系统的评估,通过引用系统集的思想,提出评价生态安全健康的新方法。本研究引入健康距离模型的思想对医疗资源失配度进行评价,由于政策干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结构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山东省十七地市医疗资源配置过程中可能会偏离最优配置状态,通过测算实际医疗资源配置状态与最优状态之间的相对综合距离来评估偏离程度,距离越大,则越偏离最优状态,医疗资源的失配情况越严重,反之亦然。

1.3 医疗服务发展潜力测算

1.3.1 构建医疗服务发展潜力指标体系。本研究参考其他产业相关指标体系,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实力,教育、科技、信息等要素的推动作用,居民收入及购买力水平,居住环境,构建医疗服务发展潜力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经济环境潜力、市场需求潜力、科教发展潜力及人居环境潜力,共选取13个单项指标。见表2。

表2 医疗服务发展潜力指标体系

1.3.2 熵权法。熵权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指标可变性的大小确定目标权值。如果一个目标的信息熵越小,变异程度越大,说明指标的价值越高,权重越大。反之,权重越小。本研究利用熵权法对医疗服务发展的经济环境潜力、市场需求潜力、科教发展潜力、人居环境潜力赋权,得到各地市医疗服务发展的综合潜力,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医疗服务发展潜力级别。

1.4 投入优先序划分

以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水平为基础,综合考虑各地市医疗服务发展潜力,适当调整划分医疗资源配置投入优先序,划分规则如下:①医疗资源配置失配度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其医疗资源发展水平较高,以平稳发展提高自身资源使用效率为主,均划分为投入紧缩区;②医疗资源失配度水平较高的地区,医疗资源基础薄弱,将其中医疗服务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划分为优先投入区,这些地区将作为国家投入资金的重点发展区域;③其他地区根据失配度水平及发展潜力相对大小依次划分为次优先投入区、一般投入区。见表3。

表3 医疗资源配置投入优先序划分原则

2 结果

2.1 医疗资源失配度空间差异分析

运用健康距离模型计算出山东省十七地市医疗资源失配度,将结果导入Mapinfo利用等自然划分法进行级别划定。见表4。

表4 山东省医疗资源失配度评价结果

由表4分析可得,山东省十七地市失配度平均值为0.31036,失配度最低值为东营(0.09215),失配度最高值为临沂(0.42737)。空间上来看,医疗资源高失配度地市主要集中于鲁西、鲁南区域,低失配度地市则分布在鲁中区域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鲁东区域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鲁中、鲁东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总体上,山东省十七地市医疗资源失配度呈现由西向东逐步递减的趋势,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主要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向外辐射,失配度水平逐步提高,地区间差异较大。

2.2 医疗服务发展潜力结果分析

利用熵权法得到医疗服务发展经济环境潜力、市场需求潜力、科教发展潜力、人居环境潜力的权重分别为0.22000 、0.21961、0.16227、0.39812,测算医疗服务发展综合潜力;运用MapInfo等自然划分法,划分4个潜力级别。各地市的医疗服务发展经济环境潜力、市场需求潜力、科教发展潜力、人居环境潜力、医疗资源发展综合潜力如表5所示。

表5 山东省各地市医疗资源发展潜力表

根据各项潜力分布情况,确定出医疗服务发展综合潜力分级,可以看出各地市的医疗服务发展经济环境潜力、市场需求潜力、科教发展潜力、人居环境潜力差别较大,但都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医疗资源发展综合潜力共分为4个级别:

Ⅰ级潜力区为莱芜,从经济环境潜力来看,该地级单元受行政区域面积制约,产业发展模式单一,发展环境潜力偏低。从市场需求潜力来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莱芜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较低,相应的医疗技术人员数、人均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妇幼保健院、人均疾病预控制机构市场供给又不足,因此,该地级单元市场需求潜力整体上低于山东省市场需求潜力的平均水平。从科教发展潜力来看,该地级单元教育、科技、信息化发展支出占GDP比重较小。从人居环境潜力来看,该地级单元公共交通便捷程度、基础设施完善度相对较低,因此人居环境潜力较低。

Ⅱ级潜力区包括日照、临沂、泰安、枣庄、菏泽、聊城、德州,滨州,集中于鲁西北及鲁南区域,受地形和交通的影响,这些地级单元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慢,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导致医疗资源发展环境、医疗、教育、科技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居环境发展潜力均为于中等及中下水平。

Ⅲ级潜力区包括济宁、淄博、东营、潍坊、威海,集中于鲁中地区,处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区,以省会城市为发展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是山东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区域,这些地级单元的医疗资源发展环境、医疗、教育、科技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居环境发展潜力均处于中等及中上发展潜力区。

而Ⅳ级潜力区为济南、青岛、烟台,济南是山东省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烟台及青岛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这三个城市的经济基础、医疗基础、科技信息化水平较其他城市发达,以及医疗资源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潜力值都达到了中高潜力,再加之其完善的健康医疗等配套设施和政府政策的扶持,是其综合潜力较高的主要原因。

2.3 医疗资源配置投入优先序划分

基于医疗资源失配度和综合潜力,依据投入优先序划分原则,确定医疗资源配置投入优先序,将山东省17地市划分为4个优先投入区,分别为聊城、菏泽、泰安、临沂;5个次优先投入区,分别为烟台、德州、潍坊、日照、枣庄;4个一般投入区,分别为济滨州、淄博、威海、济宁;4个投入紧缩区,为济南、东营、青岛、莱芜。见表6。

表6 山东省医疗资源配置投入优先序划分等级表

3 讨论

3.1 山东省医疗资源失配度水平整体较低,空间差异明显

从空间上来看,鲁南地区医疗资源失配度水平较高,主要包括聊城、菏泽、泰安、临沂等地市,聊城及菏泽位于鲁西经济隆起带,原因在于这些城市处于发展转型期,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传统优势正在减弱,与之相匹配的医疗资源转换发展需要一定过程[6]。研究表明鲁南山区的泰安与临沂,每万人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68.6人、61.3人,远低于全省95.7个/万人的平均水平,无法满足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要,以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7]。与此同时,鲁西北、鲁中及鲁东地区医疗资源失配度明显低于鲁南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居全省前列,各类医疗机构集中分布,这些地市以济南都市圈及半岛城市群为核心,包括北翼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内的诸多城市具有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3.2 经济与人居环境、市场需求、科教发展是影响医疗服务发展潜力的因素

通过对山东省各地市医疗服务发展潜力的测算发现,经济发展环境、人居环境、市场需求、科教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其医疗服务发展更有潜力,呈现出鲁东地区>鲁西北地区>鲁中南地区>鲁中地区的格局。李亦兵等人的研究表明,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为医疗服务发展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有限[8],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及科教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导致医疗服务发展空间有限,这与本研究中对鲁中南及鲁西北地区的潜力测算结果一致,而鲁中及鲁东地区属于山东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教育、科技信息化水平及人居环境发展潜力都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这些地市的医疗服务发展潜力均位于省内前列。

同时,多数研究发现增加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投入可以取得较明显的社会效果[9],基于此,在进行医疗资源配置时不仅要考虑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地市也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推动各地经济高质量均衡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及消费能力。同时加大科技资金的投入力度,运用高科技网络信息手段来提升医疗资源服务质量[10],推动医疗卫生领域信息资源与技术等各个要素的发展,为释放医疗服务发展潜力提供保障。

3.3 合理确定投入次序为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提供路径

研究结果显示,医疗资源优先投入区为聊城、菏泽、泰安、临沂,集中于失配度水平最高的鲁西及鲁南山区。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地区多受地形制约,经济与人居环境、科教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这些地市医疗资源配套设施发展薄弱,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因此,该区域在医疗资源配置时要保障其持续增长,结合鲁南地区扶贫政策,针对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建设规模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医疗技术人才队伍[11]。合理分配资金投入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等公共产品,逐步缩小区域差距。

次优先投入区位于失配度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潜力一般的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及鲁西北经济隆起带。具体分析来看,这些地市的经济基础、人均医疗卫生资源量居全省中等水平,科教发展及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有一定需求空间。鉴于此,次优先投入区应以促进发展为主,依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居民医疗服务需求量,适度增加卫生资源规模[12],盘活存量、补齐短板,提升资源总体质量及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一般投入区包括滨州、淄博、威海、济宁,主要位于鲁中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经研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人口流动大、床位利用率高、交通便利、省办(部门办)医疗机构比较集中,整体配置水平较高且发展潜力处于中上水平。基于此,建议对这些地市现有医疗资源进行调整,整合优质资源,优化结构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有序流动[13],加强已有医疗机构间的诊疗服务、学科建设等的联动,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14-15]。

投入紧缩区为济南、东营、青岛、莱芜市,经分析发现,这些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相对充足,失配度水平最低,经济基础、医疗基础、科技信息化水平较其他城市发达,以及医疗资源的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潜力值都达到了中高潜力。因此,在医疗资源配置投入时以平稳发展为主,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能[16],打造优势品牌,强化区域医疗中心作用,加强互联网医疗顶层设计和规范监管[17],进一步激发发展潜力,提高行业影响力。

基于以上分析,山东省各地市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在空间上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进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整和配置,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供给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时,要以各地市在医疗资源失配程度及医疗服务发展潜力为依据,综合考虑区域经济实力,教育、科技、信息等要素的推动作用,因地制宜确定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策略。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测算市场需求潜力时没有将居民选择的偏好作为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居民个体的就医选择存在差异性,其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未来研究可纳入居民在就医选择过程中的不确定信息和差异化偏好进行深层次分析。

猜你喜欢
失配发展潜力潜力
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PMSM电感失配研究
T2-FLAIR 失配征预测IDH 突变-无1p/19q 共缺失型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一款高性价比失配负载的设计与制作
艺术的纯真潜力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基于特征分解的方位向多通道SAR相位失配校正方法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PPP模式怎样发挥最大潜力?
学习潜力揭秘
12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