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22-04-16 21:30张新平魏开宏
社科纵横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

张新平 魏开宏

(1.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共永登县委党校〈永登县行政学院〉甘肃 永登 73030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神经末梢”,“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1]。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要设立5年过渡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3]。2022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依靠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4]。为此,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也要相应作出战略调整,由“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转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立足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略定位,清醒认识其面临的现实境遇,深入探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进路,对顺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时代价值。

一、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略定位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指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本文探讨的主要对象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即村级党组织。目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仍然是“三农”工作的“一线指挥部”,其战略定位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担当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决定的先锋队角色。

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担当好宣传贯彻党的主张决定的先锋队角色。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农民群众既对党和国家未来的远景目标、发展规划有宏观感知,又对事关“三农”具体工作有微观了解。另一方面,“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只有通过落实才能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并产生实际效用。党的主张、决定是否有效贯彻落实,关键看基层党组织这个“神经末梢”的执行力是否彻底,“最后一棒”是否交接圆满,“最后一公里”是否坚持到底。归根到底来讲,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衔接过渡期内党中央和省、市、县相关政策、意见、举措与本村具体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并有效转化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振兴乡村的实际行动,才能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真正开花结果、落地见效,让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力量,担当推动改革发展的领路人角色

农村各项事业,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到教育、卫生、医保、养老等具体事务的全面推进,都需要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实施。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在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路人角色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政治引领。村级党组织带头人一般应是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农村党员,要比普通群众在学习贯彻党中央方针政策方面先行一步、走在前列,并能有效发挥政治引领力,把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到党中央周围,时刻与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二是思想引领。乡村基层党组织“要以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这个‘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用老百姓‘一听就懂’的语言、‘一看就会’的范式和‘一做就行’的方法”,不断提升“思想创造力、思想传播力、思想疏导力和思想转化力”[5]。具体而言,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变“等政策、靠项目、要资金”的落后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带动农村群众发家致富,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脱贫群众的思想教育,以“扶志”“扶智”方式引导带动全体村民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中。三是实践引领。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要保持状态不变、节奏不慢、力度不减的精气神,发挥“致富能手”“创业先锋”作用,勇于克服种种发展困难,带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致富之道。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担当团结动员群众的主心骨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村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6]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与农民群众存在天然的亲密关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桥梁纽带广泛深入地宣传到农民群众中。同时,农民群众的美好愿景、生活诉求,以及急难愁盼的问题也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反馈到上级甚至中央,为上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修订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村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担当好团结动员群众干事创业的主心骨。在衔接过渡期,基层党组织要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牢记初心使命不动摇。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二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动摇。充分彰显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根本权益,始终将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正做群众生产生活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三是坚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奋斗目标不动摇。基层党组织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主业,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主责,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为乡村建设出点子、想办法、谋发展,为乡村振兴凝聚广泛的群众力量。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维护农村社会安定有序的组织保障,担当基层治理的稳定器角色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社会总体上保持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这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稳定器”发挥作用密不可分。“党组织在农村的根基最为深厚,公信力也最强,有着基层政权的强大背书,是组织、整合、带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关键力量。同时,基层党组织还承担着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等重要职责。”[7]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面对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群体上访等方面工作若能有效回应并迅速解决,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那么许多潜在的隐患、风险、矛盾就可以被化解;反之,如果基层党组织对群众的正当权益未能维护、群众的正义诉求未能满足、群众的矛盾纠纷未能解决,久而久之则容易酿成祸患,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衔接过渡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行乡村治理方面要坚持“三种作为”:一是坚持有作为而非不作为。要克服因怕出问题、怕犯错误而不作为的不良心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真抓实干,用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解决矛盾。二是坚持善作为而非乱作为。要发扬民主集中制,遇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调查研究、民主协商,最后形成决策,坚决遏制“一刀切”“一言堂”“一支笔”等官僚主义做派。三是坚持勇作为而非慢作为。“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8]。要紧紧抓住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好历史机遇,主动作为、勇于作为,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安定有序来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成效。

二、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的现实境遇

目前,我国正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要“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9]。从“摆脱贫困”到“振兴乡村”的历史飞跃,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时代转型,意味着衔接过渡期“三农”工作也发生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征。农村基层党组织也随之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与诸多挑战困难。

(一)面临的历史机遇

从国情方面看,总体向好的国内经济形势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的外部环境。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新自由主义、伪多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甚嚣尘上的复杂国际局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10]。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没有改变。就农村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物流、电商、快递等新兴产业模式发展迅猛。《2021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返乡入乡创业项目中,55%运用信息技术,开办网店、直播直销、无接触配送等,打造了“网红产品”[11]。此外,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特色种植养殖等日益成为近年来农村发展新的增长极。这些新业态、新形势将为衔接过渡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党情方面看,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党的领导,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党上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极大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而言,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等文件法规,为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基本遵循,指明工作方向;党中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通过选拔、招考、调动、任命等途径,强化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并对贫困村选派驻村书记、工作队员,进行常态化帮扶;规范入党程序、党员管理、党费收缴等内容,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党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投入资金新建、扩建、改建农村党建活动中心,下拨党建活动经费,不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上述种种举措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从民情方面看,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共同富裕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目的。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和供给保持稳定,农业贸易与投资稳中有进,农村农业创新全面开花,一系列惠农政策陆续出台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据统计,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比上年增长8.8%[12]。“相对落后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比重从2015年的90.4%提高至2019年的96.1%”,“居住钢筋混凝土和砖混材料结构住房的农户比重从2015年的52.5%提高至2019年的70%”[13]。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向往、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步入更高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更高目标的社会形态。从低层次共同富裕到高层次共同富裕,从局部富裕到整体共同富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量变到质变,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共同富裕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变革过程与美好图景。”[14]在衔接过渡期,解决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振兴、农民生活幸福安康等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大有可为。

(二)存在的挑战与困难

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工作重点、战略目标、任务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脱贫攻坚瞄准的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贫困地区,解决的是绝对贫困问题,实施阶段是2013年至2020年”,而“乡村振兴战略瞄准的对象是全部农村人口或农村地区,要解决的是相对贫困问题,实施阶段是2018年至2050年”[15]。因此,衔接过渡期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两方面工作统筹兼顾,其难度不言而喻。

从客观因素分析,一方面,尽管目前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低收入群体在农村比重高、“相对贫困”、农村“空心化”等现实问题和挑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居住在乡村的人口约为5097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6.11%[16]。我国“90%的相对贫困人口长期以来都分布在农村”,“除了生产性基础设施的‘硬件’落后,农村社会生产发展所需要的‘软件’也极为缺乏”,“农村‘劳力’和‘脑力’两项人力资本都存在不足,也成为‘空心化’的表象”[17]。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继续破解脱贫群众收入不高、内生动力不强、重新返贫等许多已知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又要面对如何拓展农村实体经济、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有效治理、推动共同富裕以及许多未知或潜在的困难挑战。由此可见,衔接过渡期工作的叠加性、问题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无疑又是一次“大考”。

从主观因素分析,其一,基层党组织队伍力量薄弱,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村级党组织队伍一般由村党支部领导班子队伍、党组织干部队伍以及农村广大党员队伍三部分群体构成。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乡村社会结构急剧转型,村级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党组织队伍力量还显薄弱。一是领导班子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尽管中央和组织部门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方面出台不少政策和举措,但一些基层党组织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带头人队伍老化、班子成员作用发挥不突出,或学历高、能历低的“倒挂”等现象。二是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除村党支部外,还包括驻村工作队、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等,但是不同行政村的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存在较大差别。以驻村工作队为例,有些部门将驻村帮扶视为确保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和考察锻炼年轻干部的良好平台,有意选派一些年轻党员干部下乡锻炼,真正发挥了驻村帮扶作用;而一些部门则将驻村帮扶视为年轻干部镀金的捷径、临近退休人员休闲的场所,派出的干部队伍素质与“三农”工作队伍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三是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等社会问题在农村党员结构上体现较为明显,具体呈现“一高三低”的失衡特征:“一高”指农村党员老龄化比例高。据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61岁及以上党员2693.0万名[18],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28.3%。而一些中西部偏远农村的老党员甚至占到该村党员人数一半以上,其中部分党员是低保人员或脱贫人员。“三低”指农村女性党员比例低、年轻党员比例低、党员文化程度低。上述问题制约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战斗力和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示范性。

其二,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不够严肃规范,以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理论学习表面化。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虽然在理论学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召开会议、辅导党课、征订书籍报刊、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等,也留下大量学习“痕迹”,但学习实效性有待提高。一些基层党组织成员对党章党规和基本党建常识性问题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是思想认识不深刻,理论学习未能真正入脑入心。二是党内组织生活形式化。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将党建活动视为搞形式、走过场,致使党内组织生活出现活动内容以传达文件为主、活动形式以会议报告为主、活动人员以支部党员为主的消极应付局面。三是党组织工作“内卷化”。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为基层“减负”,但是有些地区形式主义之风还未有效遏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自然成为形式主义泛滥的重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党组织既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各类党建活动,还要动员群众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劳动技能培训等具体工作。此外,还要抽出有限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工作和业余时间及时应对处理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表册、检查、考核等工作。长此以往,难免会“陷入‘走过场’的形式主义窠臼,甚至沦落为‘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农村基层党建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的内卷化趋势”[19]。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表面化、形式化、“内卷化”危害巨大,导致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出现“两张皮”现象,“抓党建促发展”沦为空谈,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其三,农村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存在宽松软现象,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作用发挥不充分。现实工作中,基层党组织成员由于工作环境、思想素质、文化程度等因素制约,在纪律、作风、党风廉政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纪律意识不强。个别基层党组织成员丧失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忘记初心使命和根本宗旨,将党组织视为自己攫取私利的平台,将“书记”“主任”头衔作为自己日后晋升的资本。这种不良思想的驱动,必然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纪违规问题。二是工作作风不正。有些基层党组织成员长期主持村党务村务工作,还带有以往的惯性思维和工作作风。诸如,民主集中制缺失而“家长制”领导作风盛行,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而吃拿卡要的工作作风弥漫,党纪党规意识模糊而慵懒散漫的生活作风普遍,严重疏离了党群、干群联系。三是“微腐败”现象频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20]有些村级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拉票贿选”现象;有些村党支部沦为“家族式”“帮派式”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与当地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强行霸占村集体经济;有些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串通、达成默契,在村级财务账目数据上编造作假,在利益分配上优亲厚友,虚报冒领低保金,并利用职务之便截留、挪用、侵吞村集体资产或扶贫互助资金等,严重侵害了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据纪律检查机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8万个,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2.4万个[21]。由此可见,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任重而道远。

三、衔接过渡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进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22]。在衔接过渡期内,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多措并举、“四力”齐发,持续发挥其应有作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一)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通过夯实组织队伍增强政治领导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工作的领导力量,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村党支部为中心,以各党组织队伍力量为依托,以广大农村党员为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首先,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来源渠道不宽、理论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足、发展能力不强、思想因循守旧、预防风险的手段方法不多等‘本领恐慌’问题仍然存在”[23]。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要坚持“选贤任能”原则。在思想政治、业务能力、工作水平、廉洁纪律等方面认真考察、客观鉴定,切实选拔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村级党组织书记;要建立带头人队伍激励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物质待遇,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让带头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村经济发展事业中。通过评先选优、报道宣传、参政议政等方式增强带头人的政治荣誉感和政治责任感;要拓宽带头人队伍晋升渠道。在乡镇领导干部任命、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编制人员招考中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保留一定名额,拓宽其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其次,努力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一方面,注重从内部就地取“才”。树立“人才强村”意识,充分开掘本地人才资源,从本村的致富能手、技术带头人、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遴选优秀人才到基层党组织工作;另一方面,注重从外部广纳贤才。通过公开选拔、外调、兼职、任命等方式从外地选派大学生村官、党员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人才到乡村工作,不仅从数量上充实,还要从质量上提升,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最后,广泛调动广大农村党员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农村老党员的关怀帮扶和沟通交流,动员他们在摆脱贫困之后积极建言献策、率先垂范,继续为乡村振兴发挥余热;加强对年轻党员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使其端正入党动机,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事业建功立业;加强对“流动党员”多渠道联系和常态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党建”平台,对“流动党员”及时进行思想沟通与组织管理,通过交纳党费、开展线上党建活动等,唤醒其党员意识,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思想引领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4]党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是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指导思想。在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25],同时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在衔接过渡期,要充分发挥党的科学理论对“三农”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加强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宣传教育,就要明确谁来教育、教育谁、教育什么、怎样教育等基本问题,不断巩固乡村各类群体的思想文化基础。从教育主体看,思想宣传教育的主体既包括党委、政府、村级党组织、党校等党政机构,也包括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基层宣讲教师等党政工作人员;从教育客体看,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农村党员干部、广大农民群众、农村中小学生,是思想宣传教育的对象;从教育内容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与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各级党政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制度等都是思想宣传教育的重点内容。此外,还要针对农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因人施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工再就业、乡村电商人才服务、农村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农村党员冬训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着力提升乡村各类群体的思想文化素质。从教育形式看,要坚持“守正创新”教育原则。所谓“守正”,是指通过集中学习、开展党建活动、理论宣讲、培训辅导、发放图书音像资料等常态化教育方式将党的科学理论和最新政策及时宣传到乡村各类群体中;所谓“创新”,是指创新传播方式,增强思想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诸如,利用“学习强国”“全国党建云平台”“互联网+”等多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乡村振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交流、体验、互动;通过转变话语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言土语进行宣传教育,使高大上的理论政策经过华丽转身“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起到凝聚思想、启迪智慧的作用。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增强群众组织力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6]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衔接过渡期,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三农”工作实际,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动员群众,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共同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其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前,我国有近一亿人刚刚实现脱贫,但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自我“造血”功能还比较薄弱,尚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扶上马、送一程”。在自然人文资源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广泛挖掘本村生态旅游资源、乡风民俗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健康养生乡村、特色文化乡村,这样既可以促进乡村振兴,又可以推动当地群众就业致富,实现“双赢”预期目标;在人力资源方面,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做好脱贫人口的思想宣传教育,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鼓励他们积极寻求致富门路,坚决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4],逐渐摆脱相对贫困,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其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要注重对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将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将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在充分调研、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科学规划,不搞“一刀切”工程;要加强与驻村工作队、农村合作社、新型社会组织以及群团组织的密切联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盘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打造具有本村特色的“田园综合体”,让乡村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聚宝盆”“摇钱树”;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加大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逐步实现对农村垃圾、污水、旱厕、废弃物等的改造和回收,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其三,统筹做好其他工作。在衔接过渡期,村级党组织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坚持系统观念,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充分调度农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统筹安排、强力推进,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3]。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发展阶段还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数商兴农”工程,逐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正如《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2019)所指,要“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7]。

(四)坚持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抓手,通过持续正风肃纪增强社会号召力

对于一个执政党而言,社会号召力就是“执政党依据政治权威、政党文化、民意基础、民主制度、领导水平、执政绩效、意识形态、利益调控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对社会成员进行引导、动员、凝聚与感召,使得社会成员产生强烈的向心力、认同力、归属感和追随倾向,主要包括执政党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调控力、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引领统摄力、对社会资源的组织动员力、对社会成员斗志的激发力以及社会成员对执政党的认同响应”[28]。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社会号召力的必然要求。首先,不断强化纪律意识。基层党组织要坚定政治信仰,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坚定不移,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方面不打折扣,在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方面不搞变通,在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不走过场;始终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知敬畏、守底线、明得失;严肃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将党内政治生活当作精神的洗涤和思想的检修。其次,大力转变工作作风。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常讲“为官避事平生耻”的谆谆教诲,切实将初心牢记于心,将使命勇挑于肩。另一方面,上级党政部门也要真正为基层党组织“减负”,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够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持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再次,严惩基层贪污腐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增强不想腐的意识;在涉及农村重大项目、重要事项时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让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增强不能腐的自觉;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与基层纪律检查组织,尤其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衔接,强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方面的监督、审计、巡查,对出现苗头、问题的相关人员要及时约谈通报、督促整改,对违犯党纪国法的基层党组织人员要曝光、惩处,同时加大农村“微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增强不敢腐的震慑。最后,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将制度建设贯彻其中,用制度激励、约束党员干部。要“继续实行‘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机制,调整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制度”[29],进一步完善全村支部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党组织工作人员奖惩制度、村干部干事创业容错纠错制度、乡村振兴激励表彰制度,等等,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总而言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正风肃纪,才能增强农村社会号召力、公信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
清华党组织公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