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火灾成因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

2022-04-17 19:03侯赛军
消防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防范对策

侯赛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活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成为城乡居民近距离生活出行的便利交通工具。文章主要从电动自行车火灾成因以及防控难点的实际出发,围绕降低电动自行车火灾风险,提升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这一目标,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原因和影响制约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完善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对策。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火灾成因;防范对策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成为大多数城乡居民的重要代步工具之一,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接近3亿辆,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然而,由电动自行车充电或使用不当所引发的火灾事故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仅2021年由于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达到1万多起,给人们日常生活、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威胁。在此背景下,如何生产、使用和管理好电动自行车,重视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有针对性地采取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措施,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电动自行车的火灾成因及风险危害

(一)电动自行车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不高

现阶段,由于电动自行车市场准入门槛低,生产设施成本低,产品需求量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出厂技术标准不健全,个别厂家并没有把电动自行车产品重点放在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上,安全质量控制标准不严格。甚至部分电动自行车产品电气系统设计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主要表现为:第一,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材料主要为塑料、橡胶以及聚氨酯等,个别厂家为降低成本在原材料进货检验、生产工艺控制和产品出厂检验等方面制度不完善且把关不严格,所使用的材料不达标,使用回收料代替质量好的添加阻燃剂的正规原料或车身塑料未经过阻燃处理,一定程度上导致电动自行车存在着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第二,蓄电池与充电器故障。因为零部件设计不合理,增加了发生火灾的概率。第三,安装过程是产品质量的关键,个别厂家电动自行车产品装配工艺不达标、线路装配布置混乱或安装不规范、装配不专业,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第四,大多数消费者缺乏辨识假冒伪劣电器产品的方法和手段,也是劣质电动自行车流入市场的重要原因。

(二)电动自行车车主日常使用维护不当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的用户基数变大,但是电动自行车用户的消防安全风险意识缺失,不按产品手册操作,充电时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电动车随意停放充电、堵塞疏散通道等现象极为普遍。一方面,由于公共充电线路的设置有限,导致充电线路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有些车主可能会私自搭接电线,或者把电池拆卸带回家充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火灾的发生。有的会选择在晚上进行充电,甚至把电动自行车放在房间内进行充电。充电器输入电压过高、充电时间过长、充电器插头老化、蓄电池组年限过长但没有及时更换等原因,为火灾的发生埋下隐患。电动自行车电气故障自燃是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的重要原因,其燃烧时自身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燃烧时的高温容易造成人员灼伤;二是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剧毒的气体,一旦吸入容易造成人员中毒身亡;三是燃烧时产生浓烈的黑烟,严重影响室内光线,给被困人员疏散带来很大困难。特别在夜间电动自行车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的初期,人们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并不能察觉火灾的发生,导致火势浓烟变大,等发现火灾时,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三)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数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目前,部分较发达城市或地区的居民小区都设置了专门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场所,但大多数小区的电动自行车棚为临时搭建的简易车棚,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消防设施等硬件条件不符合标准规范;有的小区开发商为了将土地面积利用最大化,变相地将安全通道或消防车道变成充电车棚;还有一些公共充电场所与住户的距离较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动自行车缺乏防控和管理。电动自行车棚内集中充电的设施设备也大多不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这些场所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履职不到位,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部分使用电动自行车小区居民由于没有充电点,有的就随意在疏散通道、楼梯间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自行车并为其充电等,存在较大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四)电动自行车日常使用管理不到位

电动自行车管理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支持,管理的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较少,有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责任主体不明确,或由于治理难、见效小等原因,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难度大,其中居民自用电动自行车使用是監管的难点,涉及居民电动自行车产品使用领域,特别是在私人住宅内充电消防安全管理十分困难。属地政府、行业部门针对电动自行车在生产、销售、流通、使用、停放、维修等环节的监管和具体消防安全管理协调配合上还缺乏工作举措。有的小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或消防安全制度不完善,部分物业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不同程度存在消防管理混乱,未有效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未定期开展灭火疏散演练,小区内部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不熟悉,也难以对设备进行很好的维护和保养。有的小区未建立电气火灾防范制度和工作机制,社区或物业工作人员也未针对电动自行车做到定期检查、排查电动自行车充电或停放火灾隐患,不能做到隐患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早预防。

(五)电动自行车使用者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电动自行车使用者中物流配送、快递小哥、外卖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等占有较大比重,大多数车主没有经过正规或岗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消防安全知识匮乏。其中大多数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受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工作作息时间等因素制约,主动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意识不强、机会不多,火灾防范与火场逃生的宣传教育基本空白,并缺乏对电动自行车火灾危险性知识的了解,加之有的人员长期在出租屋居住生活,为了工作生活方便,有的将电动自行车放在房间内充电,形成“人车同屋”的现象,有的将电动自行车充电线路私拉乱接或将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充电、疏散通道堵塞等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城市群租房或“九小场所”的出租房内的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

二、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措施

(一)提高准入门槛,落实电动自行车产品源头主体责任

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电动自行车管理相关法规规章,不断建立和完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在规范技术层面,生产销售领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标准。行业部门要提高电动自行车行业准入门槛,特别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材料、电气线路、电气元件等产品质量的把关,如果有不合格的地方,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查,从而有效提升电动自行车的质量。现阶段,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需要进行严格的受理、审查、批准、发证,这些流程都需要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实际管理。建立健全从上到下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责任产品厂家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相关产品质量制度体系,从而有效提升电动自行车电气系统各种零部件的可靠性和整车电气线路的安全性。工信、市场监管、公安、应急、消防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强化日常的监督与管理。

(二)规范停车充电,提高电动自行车充电点技术标准

各地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并实施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停放场所、充电设施等基础设施规划,鼓励在不占用消防车通道、建筑防火间距和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前提下将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场所设置在室外地上,修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棚或使用敞开式车棚。商场、市场、步行街等公共场所和新建住宅小区应当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配套规划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和充换电设施设备。鼓励已建住宅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设置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故障报警等功能的智能充电控制设施。有条件的城市或地区应当逐步改造、完善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点相应的消防设施,可以将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到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中,广泛安装应用智能充电系统、有条件的集中停放点应设置独立式火灾报警探测器、互联网火灾报警器及简易喷淋系统、超细干粉灭火系统,推进先进技术在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中的应用,实现智能管理化新模式。其次,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实现物联网,推进消防智能化线路的安装,一旦发现消防安全隐患就及时解决,从而规避火灾事故,提升管理工作成效。人员密集场所和住宅小区的管理者应当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区域内电动自行车停放秩序和充电安全管理,及时劝阻和制止违规停放、充电的行为。

(三)疏堵结合治理,形成电动自行车综合监管合力

各地工信、市场监管、住建、公安、应急管理、消防等部门应建立针对电动车生产、营销、维修改装和使用管理的联合工作机制,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住宅小区等开展电动车停放综合整治,重点对电动自行车车主在禁止停放区域充电行为进行清理。要在禁停区域醒目位置张贴电动自行车禁停标识,定时开展检查巡查,及时劝阻、制止居民私接乱搭充电线路,以及乱停放、私接电线等不安全行为,对发现的违规情况要及时清理。要加强楼道安全管理,禁止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住宅建筑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楼层楼道和电梯前室内;禁止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群租房和人员密集场所内;禁止将电动自行车放在住宅房屋内和阳台部位充电。电力部门可以在电网改造工程中增设电力线路负荷,提升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电气火灾事故预防能力,从源头上杜绝电动车火灾事故的发生。

(四)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电动自行车全方位管理

现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国家及地方标准对电动自行车产品生产、销售、施工、检测以及用电安全有了相应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操作举措,建议通过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和约束。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的市场准入后,行业部门应加强电气产品在生产、流通、使用领域的监督抽查、执法。例如,住建部门加强指导建设单位规划配建电动自行车棚,对已投入使用的居民住宅小区、单位宿舍区、村(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单位,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快修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棚。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划组织落实电动自行车道路停放点的设置工作,加强电动自行车道路停放点的日常管理。物业服务企业作为住宅小区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建设室外集中充电桩、安装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监控停运装置、劝导违规停放在疏散通道的车辆等方法进行治理和管控。街道、社区应明确隐患反馈机制,实行综合执法、消防、公安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对小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包保责任工作机制和消防工作奖惩评价机制调动社区、村委会发动各级网络力量、消防志愿者和公安派出所民警,加强对居民楼院、群租房、“九小场所”的消防检查巡查和入户宣传,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严防电动自行车等火灾事故发生。

(五)提升宣传质效,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和现代媒介,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消防安全常识。通过典型电动自行车火灾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开展针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消防安全提示性宣传,使消防安全意识深入群众心中,逐步培养电动自行车车主维护自身消防安全的自觉性。通过印发消防安全宣传手册、设置固定宣传栏,在安置点形成浓厚的消防宣传氛围。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宣传,着重对物流配送、快递小哥、外卖和城市外来务工等群体开展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并以此带动整个社会,让每一名群众了解消防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对于不具备建设固定充电车棚条件的小区,要发动街镇、居委会、村委会、物业企业等力量开展流动宣传,向居民宣传消防安全须知,开展消防安全知识、逃生自救知识、消防法律法规等知识宣传,讲解初期电动自行车火灾的扑救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普及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和火灾报警、逃生自救常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火灾防控既要做好顶层设计、立足源头管理,明确法规标准,也要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拓宽物防、技防手段,提升自防自救能力,走出有效预防和应对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風险的新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郑一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监管症结及火灾防范对策[J].今日消防,2019,04(10):20-21.

[2]王华伟.高层住宅建筑内电动自行车火灾烟气模拟[J].消防科学与技术(增刊),2021,40(04):31-34.

[3]蔡锐.遏制“小火亡人”火灾事故对策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7,33(10):51-54.

猜你喜欢
电动自行车防范对策
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的消防检查
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检测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无信号T型交叉口左转电动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研究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难题以及应对之策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现象统计研究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