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对外翻译课程开发研究

2022-04-17 14:13鞠萍李宜伟
高教学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鞠萍 李宜伟

摘  要: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确定对外翻译课程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大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历史故事、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文学经典的形式转化为合适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翻译并进行印刷出版物、在線课程、新媒体传统文化集和外语类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来递级层进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中华文化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8-0062-04

Abstract: Through th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consulting referen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paper also tries to determine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syllabus of the course of external translation, and transform the contents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appropriate teaching contents in the form of historical stories, ancient myths, folklore and literary classics. The key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can be listed by order as follows: translation, printing publications, online courses, new media 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ction, foreign language traditional culture practice activities. These key aspects can gradually expand the scope and influence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hey can also realize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 the world, let the worl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inally contribute to the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Key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mmuni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地球村发展、经济一体化引起世界各国频繁交流,文化交流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引起各国文化的大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既要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更要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播到国外,在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世界各国的和谐和平、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作用。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和传播的研究综述

2014年4月2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各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力求做到教育人群全覆盖。在大学阶段要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在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整理学者的研究发现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部分学者提出跨文化交际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交际者对中国文化内容的陌生;二是部分学者通过调查问卷及分析研究提出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能力退化的原因,主要在对文化知识重视不够,以及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上;三是学者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过于强调英语学习,教材中西方文化占比过高等原因;四是有的学者提到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经济原因,以及英语文化长期过于强势的环境。此外有的学者也提到了课程思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英语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融合应用,很多学者看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也认识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虽然挖掘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多个原因,但并没有提出在高校外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具体路径,也没有结合当代的新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做到与时俱进。

对外翻译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翻译教学融为一体,在教授内容方面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在教授对象方面可以将学生们培养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使者,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上传播的直接有效方式。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典籍的翻译和对具体文化(如茶文化)等的推广,在对外翻译课程建设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概括来说国内外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缺乏成体系系统的研究,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某一“点”,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不统一。其中在“点”方面研究较多的是学者对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将中国的“茶文化”通过受众群体能够接受的方式翻译向国外传播,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其次,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也比较多,对此部分的研究主要是在区分汉语与英语不同的基础上,采用归化翻译法对中国传统服饰进行翻译,以灵活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主要特征,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外译和海外传播与交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第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有学者提出中华典籍外译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内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伴随着历史长河产生的优秀文化典籍更是数不胜数。通过对中华优秀典籍的研究,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并真正地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通过对带有浓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翻译进行文化传播。其一,学者会通过对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翻译研究价值的小说进行翻译研究,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东西方文化交流,给读者带来阅读乐趣。其二,学者会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出发,以中国几部具有广泛影响和观众口碑的电影为参考蓝本,分析其台词翻译的策略和效果对电影的影响,以及目的语群体对电影所传达的中国文化的接受度与认同度。中国电影作为展现其民族意识和文化信息的媒介,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促进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媒体进行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路径方面的研究不少,但结合新媒体进行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较少,只有个别的学者提出“太极拳”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并没有做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和传播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的具体方面,如“茶文化”“典籍”的翻译以及影视、文学作品的翻译,没有成系统的研究;此外,笔者通过资源库进行搜索,查询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开发方面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甚少,说明此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参考文献,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也以对外翻译作品的形式为主,并没有和当前流行的新媒体相结合。本课题基于以上几点不足,通过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介绍,同时结合当前的网络和新媒体,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的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能。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

在“互联网+”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应该建立在对学习者现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水平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开发符合当代需求的新课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首先,组建课程研发共同体。组建由传统文化专家、学校教师、翻译专家、学生代表和课程专家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代表组成的课程研发共同体,制定课程开发的具体方案。

其次,分析学生需求和发展水平,制定课程目标。分析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以及当前该课程开发的前期基础有哪些。通过充分的调研,分析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学习需求以及现有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需求和当前水平,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课程目标。

再次,遴选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精心挑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合适的历史故事、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和文学经典等内容作为教学素材,并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语教学资源库,使其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程内容。

然后,课程教学探索。课程教学的实施,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选取教学班级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授课,记录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并做好教学反思。

最后,评估教学效果,完善教學内容和教学目标。形成持续改进理念的课程评价体系,该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企业代表、翻译专家和社会人士;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实施的结果和教学评价体系收集的信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效能研究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可以分为纸质出版物(教材)、在线课程、新媒体和外语类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外语类的传统文化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几种类型。纸质出版物作为媒介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部分信息,是传播的基础与工具,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翻译和传播,教材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满足学习者为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离不开在线课程,在线课程以其大众化的传播效能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经典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为适用时代潮流我们还应该开发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打开了通向不同阶层读者的大门;外语类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使各国人民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普及。

其次,对受众群众进行调查分析。对受众群体的调查分析是做好对外翻译课程开发和进行有效传播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爬虫法收集不同传播方式下的传播效能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不同受众群体所喜好的传播方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反馈。

最后,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效能。其一,要针对性地、系统地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系列作品,有计划、有步骤地层层推进;其二,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华与现代新媒体融合创新,二者的结合既是对当代文化的丰富,又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传播效能;其三,要促进国际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发展,使时代精神和世界意识接轨,中华元素与外国文化融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四、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对外翻译课程开发的意义

首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翻译课程建设,提出对外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对翻译课程建设和教学有极大的促进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将丰富外语教学中翻译课程的内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体系;本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涉及到外国语言学、新闻传播学,在一定程度上能补充相关领域的文献;该课题的研究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新的内容、形式和载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发扬光大。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将丰富课程思政的育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为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途径,有利于促进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该课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发和新媒体结合,丰富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内容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媒体传播,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再次,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培养学生的基础素养、人文素养和个性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对外系统性传播;通过多元化的传播形式,递级层进地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增强世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

五、结束语

通过这种学生参与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的开发,当代大学生不仅自己了解传统文化,并且能够用外语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强跨文化的交际能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践行者,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英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翻译课程建设的成果也为高校外语思政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补充,为外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资源库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途径;组织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使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徐晓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翻译中建构文化自信的作用探析——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9,41(3):206-207.

[2]黃建华.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教学中的具体策略[J].语文建设,2013(11):73-74.

[3]董东谋.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9):278.

[4]任艳.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思想的英语翻译策略与传播价值[J].福建茶叶,2018,40(10):409.

[5]谷慧娟.《论语》英译与中国文化“走出去”[J].出版发行研究,2019(3):77-81.

[6]张天飞.国内典籍译介背景下“《论语》英译”学术活动调查研究[J].海外英语,2018(10):221.

[7]任凤伟.“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下提升中华典籍外译在异域文化语境传播中的受众认知度[J].科技与出版,2018(6):164-168.

[8]申丹.电影台词的翻译策略与文化认同[J].电影评介,2018(23):59-61.

[9]谢璐.论《台北人》中英对照版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传播[J].出版广角,2018(16):82-84.

[10]张璋.英语强势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失语及国际传播探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5):193-194.

[11]牛沈明.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2):20-24.

[12]肖龙福,肖笛,李岚,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7.

[13]刘平,冉永平.商务英语通用语交际中的交互文化语用能力[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4):8-16.

[14]张胜华.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研究综述[J].英语广场,2018(6):37-39.

[15]代芳芳.新儒学视角下的本土化外语教学研究[J].文教资料,2019(31):218-22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自筹课题“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对外翻译课程开发研究”(2020WBZC009)

作者简介:鞠萍(198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