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卓越工匠培养模式探究

2022-04-17 11:28谭焱良柴英博
教育与职业(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炎培五环模式

谭焱良 柴英博

[摘要]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面临培养卓越工匠的艰巨使命,而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精髓对新时代卓越工匠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有业乐业”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灵魂,“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是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特征。在黄炎培职教思想指导下,创新一套包括目标环、机制环、过程环、活动环、评价环卓越工匠培养的“五环”模式,是对当下职业教育中卓越工匠培养模式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黄炎培;职教思想;卓越工匠;“五环”模式

[作者简介]谭焱良(1972- ),男,湖南衡东人,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柴英博(1990- ),男,辽宁锦州人,湖南体育职业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体育高职院校产学研训赛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7,项目主持人:谭焱良)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07-0103-04

随着“云物大智移”技术的迭代,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技术革新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必须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其成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卓越工匠,而职业教育责无旁贷。何为卓越工匠,如何培养新时期卓越工匠,我们可从黄炎培职教思想中含英咀华,寻求突破与创新,抓准并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灵魂与核心特征,走出一条特色创新的卓越工匠培养道路。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灵魂

“有业乐业”是黄炎培职教思想颠扑不破的灵魂。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教育、创造了社会。人类社会始终需要面对解决生产资料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要归结到提高从业者职业技能这一命题上来。由“劳动”这层关系带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发力点、社会矛盾的解决三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即职业教育。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要义即为“有业乐业”的论述,它虽然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但它既阐明了实践论中如何正确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有业”,又在职业道德层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乐业”。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程度加深,“有业”观念已深入人心,有的公民甚至成为某个行业或专业领域的精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敬业”与“乐业”一道,也成为从业者解决工作难题的精神财富。

二、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特征

“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是黄炎培职教思想与时偕行的核心特征。起初,“社会化”是指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学校。这与现代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根据是一致的。后来,“社会化”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渐囊括了教育队伍组成的多样化、机制保障主体的复杂化,逐渐发展完善成“大职业教育主义”。由“社会化”出发,在职业教育具体实施上,黄炎培强调“并不会在科学以外,别有解决的新方法”①。这不仅反映了职业教育的科学性,使人们从“咦饭教育”、狭义的生活教育的思维误区中走出来,也为职业教育的正确发展注入了动力。“平民化”的提出,不仅使职业教育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为解决失业、生计等社会性问题提供了思路。为此,面对当前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经验化办学等问题,应根据黄炎培职教思想的核心特征与时偕行,指导实践,纠正错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完成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三、黄炎培职教思想指导下培养卓越工匠的“五环”模式

构建培养卓越工匠的“五环”模式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各个环节设置的初衷与黄炎培职教思想对接,其各个环节的发展与完善是黄炎培职教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应用。

(一)卓越工匠与“五环”模式

卓越工匠是具备鲜明国格、聪颖智格、健康体格、健全人格、卓越匠格“五格”和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践行能力、竞合能力、创业能力“五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五环”模式正是以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灵魂与核心特征為指导,为培养新时期卓越工匠而探索创新的一套包括目标环、机制环、过程环、活动环与评价环在内的卓越工匠培养模式。其中,目标环是所有环节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引导生发出其他具体环节;机制环是其他环节顺利实施的基础,内外结合有力保障卓越工匠的培养;过程环是核心与精髓,是卓越工匠培养的主要着力点,最能体现职教育人模式的特点;活动环是着力打造卓越工匠培养的第二课堂,与过程环一道,是铺就培养卓越工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评价环是卓越工匠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检验、调节、修正、完善其他各个环节。

(二)“五环”模式各环节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守正与创新

1.“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与目标环。从1913年10月《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中提到的学校教育思想之实用主义向度改良,到其对江苏、北京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后发出“今青年毕业于学校、失业于社会者,比比皆是”②的感叹,黄炎培决心献身职业教育,发出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先声。这一思想内核中包含关注学生职业生涯稳定性、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职业教育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大爱。今天,这三个要素仍值得当代职业教育者仔细琢磨并融入卓越工匠培养目标中。在办学历程中,黄炎培一直强调“敬业乐群”职业道德的培育。“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事业具备责任心;乐群,就要求从业者积极团结其他参与者幸福快乐地投身工作。”③这与新时期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需将黄炎培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思想落实到培养卓越工匠这一目标上。

在目标环中,“五格”是卓越工匠的核心素养,保持其内在稳定性。“五能”中的学习能力是基础和核心要义,主要包括阅读、写作、演说等能力;思维能力是前提和必要条件,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等能力;践行能力是关键和外在表现,主要包括计划、调研、执行等能力;竞合能力是重点和内在保障,主要包括竞争、合作、沟通协调、适应变化与承受挫折等能力;创业能力是最终目标和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决策、管理、创新等能力。所以,目标环的构建既有对黄炎培“敬业乐群”思想的拆分与发展,又统一于“使无业者有业”的三个内核要素中。

2.“大职业教育主义”与机制环。黄炎培职教思想在1926年《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一文中逐渐成熟。他对兴办职业教育的相关要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④。之后,寻找到了解决办法,即“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联络”⑤。这是其对职业教育办学在相关行业层面的关注与思考。在践行这一要求的时候,他始终强调:“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也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⑥“大职业教育主义”告诉我们,职业院校的运行与管理必然要紧密结合所有的利益相关群体。结合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应建立一套包含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在内的机制环,系统有效地为卓越工匠培养保驾护航。

在机制环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培养卓越工匠的内生动力和内部育人机制,需要积极联系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组建长效育人共同体;政府起宏观调控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正向支持,逐步形成政府调控机制;行业精准把控政府的决策并提出专业性的指导,逐步形成行业指导机制;企业是学校的合作对象、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从产教融合(宏观)、校企合作(中观)、工学结合与知行合一(微观)三个层面,逐步形成校企合作机制;社会是卓越工匠培养的广阔天地,时时、事事、处处、人人皆可育人,逐步形成社会参与机制。可见,机制环是从“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出发,挖掘出了卓越工匠培养利益链条上的五个群体,明确了这五个群体在卓越工匠培养过程中的发力点,是黄炎培职教思想在职业教育机制理论方面的创新应用。

3.“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和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与过程环。1917年,黄炎培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开创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规模化格局。他从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出发,提到“教育之为事,不惟训练人之脑,尤当训练人之手”⑦。在职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推行工读交替制,提升实践操作与技能锤炼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比重。这种职业教育实施策略逐渐发展为當今所倡导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由此出发,倡导为学生构建学、研、训、赛、产于一体的卓越工匠培养过程环。

在过程环中,“学知识”是前提,主要指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要坚定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做好学习规划与职业规划,逐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研技术”是基础,要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做精做细,结合时代发展特点,着眼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与推广;“训技能”是关键,需重复、反复训练所学专业技术,灵活运用,为创新发展、技术革新乃至技术革命打下坚实基础;“赛素养”是动力,须重视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训;“融产业”是目的,应紧密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引领产业,务必做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工作过程转化为教学过程。由此可见,过程环的构建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和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这一思想的具体延伸。

4.“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与活动环。1942年,黄炎培在成都中华复兴讲座上倡导“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行必踏实”⑧,并亲笔写下来赠予友人。之后,他将其完善为“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和家人在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笃行不怠。从这一思想源头出发,结合陈鹤琴的“活教育”、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顾明远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等宝贵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卓越工匠培养的活动环逐渐被勾勒出来。

职业教育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特征要求开展紧扣实践、服务大众、探明求理的育人活动,理应广泛开展探求事物发展规律的格物致知活动教育、臻于至善的文明修身活动教育、注重美育的体育艺术活动教育、孕育服务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鼓励就业创业的活动教育。“求真、求善、求美、求实、求创”活动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作为第二课堂,是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补充。其中,“真、善、美”是永恒不变的追求,“实、创”为职业教育活动的最大特色。对规律的探寻是核心,至善的道德品质与高尚的审美志趣是基本要求与支撑,实践性、就业创业是目标和落脚点,五个方面共同构成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的卓越工匠活动教育体系。由此可见,活动环是对以“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也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要求。

5.“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与评价环。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时,黄炎培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提出:“夫职业教育之目的,一方为人计,曰以供青年谋生之所急也;一方又为事计,曰以供社会分业之所需也。”也就是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实现富国强民。在《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一文中,他对职业教育目的提出了独到见解:“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⑩而要实现这一职业教育愿景与任务,还应结合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的总方案和总部署,瞄准学生这一主要评价对象,以综合教育评价为检验标准,深化评价改革方案,构建完善职业教育评价环节。

评价环要做到,以行业合格性评价为生命线、优秀性评价为目标,落实科学性评价;以企业直接性评价为外部驱动,通过学生个人的工学结合交替学习,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目的,改进结果评价;以社会客观性评价为镜像参考,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重视权威机构的排行榜单,积极引入家长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以教师潜心育人评价为主要依据,将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常规化,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强化过程评价;以学生个性化评价为新起点,积极开展在校生、应届毕业生、毕业三年以上学生对学院、教师评价,以卓越工匠评价指标为依据,进行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营造良好的竞合氛围,健全学生综合评价。所以,评价环是在深入理解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认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保障。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职业教育者应以古鉴今,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汲取宝贵经验。黄炎培职教思想中历久弥新的灵魂与核心特征指引、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职业教育者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功,也必将有助于卓越工匠的培养,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创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注释]

①④⑤⑥⑦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450,431,432,447,278.

②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317.

③郝欣,蒋春洋.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源起、内涵及当代启示[J].河北职业教育,2020,4(5):39.

⑧程道德.理必求真  事必求是  行必踏实  收藏中国近现代大学校长墨迹有感[J].收藏,2016(11):134.

⑨赵宾.黄炎培的家训家风[N].团结报,2017-05-25(6).

⑩黄炎培.抗战以来[M].重庆:国讯书店,1942:47-48.

猜你喜欢
黄炎培五环模式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五环数阵
五环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