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灭火安全避险对策研究

2022-04-17 01:02孙辉张志强
消防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森林火灾

孙辉 张志强

摘要:森林火灾是世界上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森林火灾扑救主要以人与林火直接对抗为主,危险系数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发生多起群死群伤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在分析火场险情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规避险情的九种方法,遭遇险情时的五种安全避险对策,希望能为森林消防安全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森林火灾;森林灭火;灭火安全;避险对策

我国森林防灭火事业已有70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众多因素的制约,目前仍处于依靠人力直接对抗林火的初级阶段,不安全因素多,危险系数大,人身安全随时受到林火威胁。近年来,由于组织指挥失误、灭火处置不当,致使人员伤亡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2019年四川木里“3·30”森林火灾、2020年四川西昌“3·30”森林火灾,造成46人死亡,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因此,科学预判险情,避免误入险境,灵活实施避险,避免人员伤亡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火场险情成因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涉及六种:一是大风天气。持续大风天气可加速水分蒸发,使林内可燃物变得干燥易燃;同时加快森林火灾蔓延速度,极易出现险情。二是高温少雨。高温使空气相对湿度变小、降水稀少,可燃物水分蒸发快,含水率低,森林火灾的燃烧强度增大,蔓延速度加快,极易出现险情。三是灌丛及幼林地。集中连片的灌丛和幼林地植株密度大、燃点低,林火蔓延速度快,释放能量迅速,加之人员行走困难,通视条件差,危险性大。四是可燃物垂直连续分布的林地。此地段多为坡地,易形成上山火,林火可迅速蔓延至树冠形成立体燃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五是可燃物载量大的林地。此地段可燃物载量大,释放能量多,燃烧强度大,威胁灭火人员安全。六是复杂地形。陡坡、沟谷、鞍部、山脊等地形复杂,影响气流走向,改变林火行为,易发生林火突变,形成冲火和火爆,造成人员伤亡。

(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涉及九种:一是进火场时火情掌握不明。向火场机动时,如果火情侦察不全面、观察不仔细,火灾发展趋势判断不准,行进路线选择不正确,贸然开进,极易被火袭击,遭遇险情。二是扑救过快造成打、清脱节。在灭火行动中,若扑打进度过快,扑打不彻底,清理任务就会加重,清理速度就会变慢,易出现打、清脱节,后方复燃的情况,使灭火人员腹背受敌,尤其是多支灭火力量协同灭火时极易发生。三是麻痹轻敌心理。在火场面积小和火强度不大时,易产生麻痹心理,对森林火灾的危险性估计不足,掉以轻心,组织不严密。若遇植被、地形变化和突起大风,极易改变林火行为,造成人员伤亡。四是临机处置不当。指挥员缺乏灭火实战经验,在遭遇突发险情时,指挥不力,处置不当,引起人员恐慌,造成人员伤亡。五是与友邻队伍协同配合不畅。规模较大的火场往往需要多支扑火力量共同配合完成。他们隶属关系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扑火进度不同。随着火场面积的扩大,参战力量会随之增加,指挥难度也会随之增大;若不能有效协同,各自为战,势必对友邻队伍构成威胁。六是遭遇险情时极度恐惧。灭火经验不足或初次参与灭火的人员突遇高强度林火时,面对浓烟滚滚、烈焰袭人、林火轰鸣的场景,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恐惧,盲目逃生造成人员伤亡。七是过度疲劳。灭火队员连续作战,体力透支大、身心疲惫;思维的反应、判断和预见能力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视觉模糊和反应迟钝等现象,易发生险情。八是灭火机具不按安全操作规程加油。在未燃尽的火烧迹地内或离火线较近的距离补充油料時,易发生危险。九是向火线运送油料和给养时易遭遇险情。运送油料和给养的人员对火场地形不熟、火情掌握不准,易遭到大火袭击或迷山。

二、科学预判险情

正确预判火灾风险是完成安全灭火,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在行动展开前,一线指挥员要做到“三熟悉”,即熟悉植被、地形、气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预判火情。

(一)远距离判断险情

通过观察森林火灾现场上空烟雾的颜色、浓度和飘移方向,判断林火强度、植被类型和火灾蔓延方向。若森林火灾现场上空浓烟滚滚,可以判定林火燃烧猛烈,火强度高。阔叶林、针叶林的中幼林和灌木林燃烧会形成黄黑色的浓烟。通常情况下,上山火也会形成黄黑色的浓烟;沟塘、草甸燃烧一般会形成白色浓烟;烟向前飘移的方向就是林火蔓延的方向。我国北方林区大部位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每年春季、秋季森林防火期,西北风盛行,森林火灾蔓延方向以东南方向为主。

(二)近距离判断险情

通过观察森林火灾现场可燃物分布和地形变化,判断火势强弱和蔓延方向。坡度大,植被呈垂直分布,水平气流受阻形成上山气流,可燃物距离火焰近,预热时间短,水分蒸发快,火势发展迅猛,即人们日常所说的“冲火(上山火)快、坐火(下山火)慢”。草甸、沟塘通常位于山脚的缓坡地带,净空条件好,杂草茂密,林火燃烧速度快,并向两侧山坡蔓延形成冲火;若山有多个分水岭,林火蔓延至分水岭就会形成多个火头。阳坡日照时间长,植被水分含量低,燃烧速度快。

三、灵活规避险情

森林火灾受地形起伏、植被类型、气象变换、时段分布等因素的影响,火行为瞬息万变,不可预知的隐患、风险随时可能发生。为此,有效规避火场险情,确保人身安全,是开展灭火行动的前提。

(一)预有准备,提前了解火场情况

第一,开进前准确掌握火场情况。如火场面积、火线位置、风力、风向、地形、植被、林火蔓延速度等。第二,摩托化开进时,不能迎风迎火开进。如遇顺风和侧风时,林火在公路一侧或两侧燃烧,应提前侦察火情,视火情随时停止机动;车辆停靠应选择火烧迹地内的公路或距火场较远的上风区域。第三,徒步开进时,合理选择开进路线。第四,机降进入火场时,不能将扑火队员投送至火头前方,应选择在火线两翼适当距离进行投送,并预留足够的时间开设机降场地和做好战斗准备。

(二)首尾兼顾,控制好灭火进度

第一,前打后清,打要打得干净,清要清得彻底,稳扎稳打,持续推进。扑打组与清理组要保持适当距离,切不可因扑打过快,清理跟不上而出现空档。否则,扑灭的火线极易因清理不及时发生复燃。第二,要根据林内可燃物的分布、载量的多少决定扑打和清理力量的分配。在腐殖质层较厚的地段,扑打易,清理难,要适当控制扑打速度,增加清理力量,确保火线不发生复燃。第三,要提前勘察地形。扑火过程,指挥员要提前勘察地形,正确判断可能出现的险情,预先选择好可利用的自然避险区域或开辟安全避险区域。

(三)保持警惕,克服麻痹心理

第一,时刻保持警惕。“风无定向、火无定势”,受多种因素影响,林火行为随时变化,灭火人员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高度重视林火发展,把小火当作大火来打,合理运用战术战法。第二,严密组织灭火行动。按照灭火程序、要求,落实各项安全规定,设立观察哨,派出侦察组,合理调用灭火组和清理组人员,防止因火势较强时,全员投入扑打,清理组力量薄弱,清理不及时、不彻底,留下安全隐患。

(四)严密组织,灵机处置火情

第一,下达任务要清楚。灭火行动开展前,一线指挥员要根据火场风力、风向、植被类型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向参战人员讲清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易出现的险情、应采取的灭火手段、注意事项等。让队员知道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做到心中有数,不忙乱。第二,战术运用要正确。如遇急进地表火、树冠火时,不可直接扑打,应采取距火头适当距离,跟进扑打或点烧围打。第三,紧急避险要准确。人员遇险后,指挥员要沉着冷静,集中人员和装备,稳定队伍情绪;对火情和我情作出準确判断,利用最佳地段、最佳时段,采取有效措施果断组织避险。

(五)做好与友邻队伍的协同配合

做到纵向“四联”、横向“双联”和“四通”。纵向“四联”即前指与大队、大队与中队、中队与班排、班排与小组要做到联通;横向“双联”即联指与队伍前指、本部与友邻队伍要做到联通;“四通”即通报队伍所在位置、通报火场气象、通报扑火进度、通报林火强度。

(六)加强人员管理及教育训练

第一,严格火场纪律,加强人员管理。教育所属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坚决执行命令。第二,加强森林灭火专业知识培训及技能训练。开展林火原理、森林灭火安全常识教育,进行森林防灭火专业训练、安全避险训练。第三,按森林火灾扑救梯次序列编队严密组织,防止因人员失控而引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七)适时休整,防止过度疲劳

第一,适时组织人员休整,恢复人员体力。休息时,人员不要过于分散,应集中管理,一般在过火后的火烧迹地内休息。但发生地下火的林地,地表土质疏松,易发生风倒木伤人,应选择在火烧迹地外缘适当距离休息。要特别注意的是,休息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5分钟。第二,休息时要安排警戒哨观察火情变化,防止突发险情威胁人员安全。第三,休息后继续行进时,必须认真清点人员,防止队员因困倦睡着而掉队。

(八)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补充油料

第一,加油位置应尽量远离火线,选择在未过火的安全地带,禁止在火烧迹地内给机具加油。第二,加油时要做到“熄火、冷却、加油、擦拭、转移、启动”。严禁在工作状态加油。严禁热机加油,应停机5~10分钟待风机冷却后加油;严禁加油后未擦拭风机油箱、电路系统就启动。第三,合理安排风力灭火机编组。扑救火线时,要对风力灭火机进行合理编组,留有机动,避免在紧急情况下,因燃油同时用尽,出现危险情况。

(九)准确选择运送物资、给养路线

第一,确认扑打的地段已无明火且选择的路线与进入火场路线为同一条路线,方可行进。遇有大火袭击,应立即按原路撤回或选择其他合适的避险方式。第二,运送物资、给养的人员应严格沿火线边缘行进,严禁抄近路、随意穿插火烧迹地和未过火地段。第三,保持通信联络通畅,随时报告行进位置,防止走失和遇火袭击。

四、安全避险对策

森林火灾紧急避险通常是以避免扑火人员免受林火伤害为目的而采取的紧急避险措施,这不仅与扑火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更体现了“任务完成好,人员无伤亡”的森林火灾扑救的终极目标。开展森林火灾紧急避险通常需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出现高危林火行为;二是身处危险火环境;三是人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四是避险措施是形势所迫。

目前,常用的森林火灾安全避险对策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利用有利地形转移避险

当火场突发险情威胁人身安全时,火灾现场附近有可利用河流、湖泊、沼泽、耕地、沙石裸露地带或植被稀少的地域等有利地形,火头距灭火队伍还有一定距离,时间相对充足,应立即组织人员快速转移至安全地域主动规避危险。尽可能选择相对湿润、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地段采取蹲姿或卧姿避险,不宜选择细小可燃物密集的林地,防止被地表火烧伤。

(二)预设安全区避险

在开展灭火行动前,为有效防范被林火袭击,灭火人员应预先设置安全区域或确定撤离路线。按照“宁大勿小、宁宽勿窄”的原则,通常选择在地势平缓、植被稀少、上风处的有利位置开设安全避险区域,清除区域内的危险地表可燃物(站杆、倒木等)。一旦出现险情,迅速组织人员有序撤离,进入安全区域避险。

(三)点迎面火避险

当大火威胁人身安全,时间紧急,来不及转移至安全区域时,火灾现场有道路、河流、农田、植被稀少的林地等可作为依托,可迅速在依托外侧点放迎面火。点放迎面火时,注意点放速度、面积。速度不宜过慢,若点放速度过慢,烧出的面积小,安全系数低。

(四)点顺风火避险

当林火强度突然加大,人员安全受到威胁时,火灾现场无依托或虽有依托,但不具备点放迎面火的时间和距离,应迅速点放顺风火,迅速进入烧出的火烧迹地内避险,并随着火线继续前进。点放顺风火时,灭火机手跟进助燃,水枪手清理火烧迹地内的余火,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烧出较大的避险区域。

(五)冲越火线避险

当遭遇林火袭击时,火场无可利用的地形,又来不及点火解围,应选择在地势相对平缓、植被稀疏、火强度较弱、火墙较薄的地段;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冲越火线时,要穿戴好防护装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将易燃易爆的机具抛至安全距离以外,轻装快速冲越。

参考文献:

[1]朴金波,白夜.森林灭火组织指挥[M].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2006.

[2]刘发林,森林防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孙辉(1971.03—),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指挥系森林消防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森林消防技术。

通讯作者:张志强(1978.12—),男,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消防指挥系讲师,研究方向:森林消防安全。

猜你喜欢
森林火灾
景福镇预防森林火灾方法措施分析
气候变化对森林火灾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的探讨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
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