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下高校提升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研究

2022-04-17 22:16刘耀文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资助育人民办高校

刘耀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廣东科技学院从全面育人理念出发,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将学生全面发展与高校资助工作紧密结合,最终实现资助与育人的双向合力,达到“五育并举”的育人目的。

关键词:五育并举;资助育人;民办高校

一、当前民办高校资助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民办高校将“立德树人”理念根植于高校资助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对于提升民办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民办普通高校771所(含独立学院241所),比上年增加15所,招生规模比上一年增加16.38万人[1]。一方面,民办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数也不断扩大,学生的贫富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资助育人路径单一,学校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学费,可用于困难学生的资助的资金也极为有限,资助力度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而资助育人工作在民办高校开展难度较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容易陷入重资助轻“智助”的误区、重“关注”轻“感恩”,全面育人的效果更难以实现。

二、“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对资助工作的启发

(一)“五育并举”的内涵

为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塑造,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学生道德修养,拓宽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奋进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优良品格,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为社会培养积极贡献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做好充分准备。“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出发,旨在培养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民办高校资助工作的本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资助工作是实现育人目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学校通过提供物质上的资助,帮助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的亲情关怀、活动开展给予精神上的帮助,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拥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民办高校在物质帮助上存在途径单一,经费紧张的问题,在思想教育开展中力度还不够,教育的主要渠道以政治教育为主,缺乏系统性的整合[2]。因而,将资助育人与“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紧密结合,意义深远。

三、“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下高校提升资助育人成效的路径

(一)提高资助精确度,拓宽资助形式

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首先,民办高校在资助工作中要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民办高校学费较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主要集中为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补助,学校自主设立的资助金额较少,对于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力度不够。因此,学校围绕“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出发,在资助工作中提高困难学生资助的精确度,优化资助管理条例,细化流程保证资助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确保贫困生获得资助的固本之策。其次,拓宽资助形式,一方面高校需加大力度引进社会资源,为贫困生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高校可开设专项资金,将更多勤工助学岗过度给贫困生,让贫困生通过勤劳劳动,获得高校资助。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健全个人成长帮扶体系

高校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要实现育人成效,除了提供物质支持,精神帮扶也很重要。将“五育并举”育人模式与资助工作紧密结合,正是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必然要求。将高校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不断创新育人形式,促进育人形式多样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学校建立科学、系统的心理帮扶,使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现实情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消除社交中的自卑心理,达到对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其次,高校需借助朋辈的力量,动员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困难学生的引导作用,动员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健全长效育人机制,探索个性化育人途径

民办高校应创新创新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教育出发,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学生成长、成人及成才贯穿到育人工作的全过程,做到扶智与扶志双向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融入式教育,通过切实了解学生需求,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以浸润式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教学,结合专业实际,围绕“五育并举”育人模式要求,学生存在困难的贫困生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专业技能大赛,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取得突破。在社会实践上,资助工作应该是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快融入社会实践,最终实现自立自强才是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高校在组织社会实践工作中,应结合学生专业实际,体现社会服务精神,为学生就业创业做好铺垫。结合学生从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正式步入职场打好坚实基础。

四、小结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作,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公平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育人形式,拓宽育人路径,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育人格局。“五育并举”育人模式的提出为民办高校创新育人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将“五育并举”与资助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民办高校资助育人成效。民办高校要不断提高资助的精准度,健全个人成长帮扶体系,实现长效育人机制,让学生在向善向上的氛围中全面发展,独立自主,创新创业,最终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建伟,古松.新时代民办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索----以“相亲相爱壹基金”资助行动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19(01):127-129.

[2] 杜悦嘉.民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析[J].新校园(上旬),2018,(02):57.DB3C5DA0-053D-4195-A1E6-76518BF48BED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资助育人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