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文化渗透应用性探究

2022-04-17 14:40刘莹刘伟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舞蹈教学

刘莹 刘伟

摘 要: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承载者,是身体的动态形式,更承载着民族文化之根的传承任务,若失去民族文化内核,必将会走向动作的形式主义。在当前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当中,文化渗透方面大多停留在口述层面,学生难以把握特定民族的人物性格心理,仅限于动作的模仿,基于此必然要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本文以维吾尔族舞蹈教材中的喀什赛乃姆组合教学为例,探讨新的教学手段,从动觉的角度切入,介入情境感受和即兴感知的方式,在身体动作的教學中切入文化根源讲解,将课堂沉浸在民族文化的熏染当中。

关键词:文化渗透;舞蹈教学;赛乃姆;

一、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1、赛乃姆的文化渊源

维吾尔族舞蹈教材源于20世纪50年代老一辈艺术家深入民间采风,结合舞蹈康巴尔汗的部分动作收集整理而来。20世纪70年代末,许淑英老师小组又深入新疆地区采风,并创立“元素教学法”,对维吾尔族教材增加新的素材。随着不断的发展,维吾尔族舞蹈的相关教材不断完善发展。从50年代开始,维吾尔族独舞教材中就纳入赛乃姆舞蹈组合,一直延续至今。

“赛乃姆”一词源于音乐节奏的名称,其节奏平稳,适用于各种旋律和曲调,后逐步发展成为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1]各地的赛乃姆风格迥异,但表演形式都较自由,民间随音乐开始,或独舞、双人对舞、群舞,音乐推动进入高潮,伴随有欢呼呐喊,直到尽兴而止。各地域的赛乃姆风格都呈现出多元包容的态势,这与维吾尔族的绿洲文化紧密相关。在绿洲文化的影响下,使得当地发展成农耕、草原与商业一体化的模式,自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始,就早就了西域地区多文化的交融,因此在当前的维吾尔族舞蹈中也能够看到多地域文化相互渗透形成的独特风格。

2、赛乃姆的神形把握

“赛乃姆”作为维吾尔族民间舞教材当中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性组合,必然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基本的文化传承的价值与任务,即在民族民间舞蹈课堂当中要突出其文化内涵,学生跳的不再只是动作,而是民族的文化,在把握好文化传承与身体动态的基础之上,风格性自然应运而生。也有舞蹈领域的专家指出:“形态”可以有任何变化,但“神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的体现。[2]这里也就是所谓的神形兼备。如何使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和表演具备神态?就要使得学生由内而外理解并把握民族的特定形象及性格特征,教学当中教师的文化渗透就尤为重要。也就是民族民间舞神与形的把握是建立在教学中充分的文化渗透基础之上。

以南疆地区喀什地区的赛乃姆教学为例,其“神态”的影响因素,可通过对比分析法,从环境差异、民族影响、经济发展以及性格特征几方面来说。首先,南疆地区地处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沙漠,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因此生活在南疆地区的人们性格多坚毅、耐劳、开朗。北疆相对而言宜居,多草原,因此其舞蹈带有明显草原气息;其次,南疆相对北疆而言维吾尔族分布较广,北疆除维吾尔族多哈萨克族和汉族,故北疆的风格融合较明显,除维吾尔族的活泼、挺拔、优美又多了草原的潇洒与豪放。再者,从经济发展来看,南疆的经济发展远不如北疆,其娱乐方式相对传统朴实,因此赛乃姆在南疆地区更为广泛多见。由此可见,以喀什地区的赛乃姆体现的民族性格是朴实、热情、坚韧与活泼的,而这些都是由其特定的环境、经济与民族文化交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把握神态的基础之上,便要对外部形态提出要求,如手部的绕腕、头部的移颈、腿部的点、踢、跺、碾、转等。

二、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应用性

1、动觉感知的切入方式

舞蹈是一门视觉、听觉、动觉结合的艺术形式,但舞蹈中的情感体验,往往又更多地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特殊状态。舞蹈的内在节奏韵律,舞蹈的丰富情绪色彩,舞蹈的细致风格特色等,只有在动作过程中才能予以充分的表现。[4]在探求如何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问题时,动觉感知的方式必然是我们的首选,让学生通过自身身体的感知,远比说教式的讲授深刻的多。动觉感知的切入方式主要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限定即兴的方式进行。

情境再现指将舞蹈教学组合对应的民间的文化环境再现于课堂之中,例如喀什赛乃姆是喀什地区节日即兴的舞蹈,在进行喀什地区的赛乃姆前,在向学生对比介绍喀什地区的环境和文化因素后,设定特定的节日,学生将课堂空间想象为新疆喀什地区的舞池,伴随赛乃姆的音乐响起,学生可以各自自由分组,即兴而舞,转换音乐,学生围圈踏地作舞,加上自发的欢呼,再现民间起舞的场景。

限定即兴指根据该组合的风格特点,提取某一代表性动作作为限定,即兴作舞。如学生两两一组,限定为两人间必需移颈和眼神交流,配合赛乃姆的音乐,在学生自由发挥的情况下,能够使学生通过两人之间交流,感受到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与自信。

2、身体溯源的引导模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中的每一个动作元素,都是老一辈艺术家深入民间采风,经过则取、升华、组合而形成的,组合当中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源头可寻,在教授动作的过程中,不应只是在整体教学前笼统介绍文化背景,每个动作都应有自己的文化渗透在背后,该教学模式笔者称之为身体溯源式教学模式。例如,喀什赛乃姆中的典型动作“三步一抬”,或称“三步一踢”,主要有二八点三步一踢和三七点三步一踢,启动时双膝靠拢略屈,左膝颤一下,右小腿向后踢起后勾脚上前一步,脚跟落地,脚掌略内测,膝盖切记上下窜动。在以上要领之中,右小腿向后踢起一是由于维吾尔族人们的裙服饰,另一原因是喀什处在沙漠边缘,脚必需用力踢起方便移动。双膝靠拢由于维吾尔族的文化习俗,女子在生活中不能双膝像芭蕾二位似开胯。膝盖切忌上下窜动,是为保持维吾尔族挺而不窜的基本风格。

只有在教学当中将舞蹈教学组合后的各元素追根溯源,向学生讲解清晰,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为何而动,才能让学生感受民族民间舞蹈背后的民俗文化,让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表演“神”“形”兼备。

参考文献:

[1]陈琳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11

[2]白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探讨与传承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5

[3]隆萌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1280B3245-C66F-4803-BBE0-7636B6A1AE4A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舞蹈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进行文化渗透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