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未来

2022-04-17 01:29石玉刚
民族文汇 2022年10期

石玉刚

关键词:天地人和谐统一;特色和价值;食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一、食育课程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琳琅满目、纷繁复杂的各种食材、食品大量涌入人们饮食生活,导致健康问题频出。例如“三高一低”的膳食结构,导致肥胖、糖尿病、癌症、冠心病等高发。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2015)》顯示: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分别上升了7.3%和4.8%;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及肥胖率也比2002年升高了5.1%和4.3%,这些都与近年来偏食、挑食、膳食模式改变有着直接关系[1]。

从我国课程体系现状分析,目前在中小学领域系统研究和开设以提高孩子对健康食物的认识和培养他们健康饮食习惯为目的,倡导“天地人和谐统一”的食育课程,一定程度上还属于空白。

二、学校食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一)顶层设计,研发素养化的课程目标

在食育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学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坚持目标导向就是将国家的要求作为学校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基于当前学生发展对于食育教育的需求,坚持结果导向就是确定学校育人目标,并不断追求直至达成目标。

素养化的课程目标

(1)食与文化:感知事物的多样性,愿意悦纳不同种类、口味、颜色等食物;感知理解并欣赏传统饮食文化;喜欢并参与食物制作,愿意用有趣的方式表现并分享食物。

(2)食与健康:能够均衡饮食,预防疾病

(3)食与料理:参与体验并了解掌握一些食物的耕种、养护、收藏、择洗、烹煮、摆盘等技能。

(4)食与人际关系:注意进餐礼仪,文明进餐。

(5)食与生命:对食物及食物种植、生长、管理、烹煮、食用等相关的农耕、节气等事物和现象的认知了解。

通过食育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吃饱、吃好、吃的安全,吃的健康,还要吃的有文化,有品位,不浪费,形成终生受益的健康习惯。

(二)整体建构,建设结构化的课程体系

依据目标的分析与比较、内容的梳理与重组、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活动的设计与建构 、评价的设计与贯通的研究路径进行结构化的设计。

我校以“食”为研究载体,编制1-2年级,3-6年级的食育课程文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食与文化、食与健康、食与料理、食与人际关系、食与生命五个具体目标出发,建构起一套系统、连贯、实用的食育“五育”课程,包含 5大模块、10类主题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直接的劳动实践现场,助力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树立相关的礼仪和环保、感恩的意识,渗透传统文化。

(三)系统运行,常态化实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开发的文本,每个年级每月一节理论课,对食育有初步认知。制定就餐六步曲,饭前洗手,排队取餐,合理膳食,卫生清理,餐具回收,饭后漱口,每张饭桌6个同学为一个团队,相互提醒。每个周末在家与父母一起制作美食,每周主题不同,拍照上传家校本,纳入个人当周评价。

(四)反馈矫正,探索可视化的食育评价

评价是食育课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要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为依据,以食育育人目标的达成为目的,创新了“一课一自评、一日一记录、一周一反思、一月一总结”的“四个一”评价方式。学生自定量规、自我评价、自我提升,天天进行自我达标。

食育课程教学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除了教师是评价者之外,小组、学生本人都作为评价者,这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获取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态度的信息,最终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在食育课程中的技能制作等级评价、在日常餐饮过程中的饮食习惯、饮食文明素养都要以过程评价的形式记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形成食育评价档案。

三、学校搭建平台促课程实施

1.建造家政馆,开设家政课。

学校建成了高标准的400平方的家政馆,随即开设家政课,每学期每个班级半天时间进行实践。家政馆内设立了四大区域:1.会客区(茶道和咖啡的会客礼仪)2.餐饮区(中西餐的制作及就餐礼仪)3.整理区(床铺、橱柜、衣服熨烫及缝纫)4.洗衣区(手洗和机洗衣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生活自理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奠基。

2.餐厅帮厨实践课

餐厅是学生食育素养形成的主阵地,每个班级每学期有一天时间在餐厅全面帮厨,他们从了解餐厅的文化、设备开始逐步渗透到菜品、主食的制作和餐具回收及卫生清理当中去,从整个过程全面了解饭菜加工及餐具的清理和消毒,即提升了学生自身的食品制作技能,又能感受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3.开辟种植园,开设农场课程

学校开设了2亩的种植区,每个班级一个区域,选择自己想种的农作物,经历1学期的时间让学生体会从播种到收获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去敬畏自然,热爱自然;让学生明白食物的起源,食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农耕、节气等传统文化。

4.实行自助取餐

学校率先实行在校生学生自助取餐的用餐模式,旨在让学生养成“吃多少 取多少 均衡膳食”的营养用餐模式,爱惜粮食,不浪费;学生建立自主、有序的用餐环境,形成独立自主的品格,拥有“饭前感恩”等优良的食育文化习惯。

四、学校食育课程效果初显

1.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懂得合理搭配膳食,能为家人制作一日的合理膳食菜单;三餐用餐率达到100%,学生吃零食喝饮料现象大幅度减少,学生挑食现象逐步减少,学生肥胖率大幅度下降,食品安全意识得到强化。

2.2020年申获潍坊市“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食育课程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研究》。

3.2021年5月,为全国新时代劳动教育教学研讨会提供现场,在学校农场上示范课。

4.2021年5月,国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专家到学校调研、指导食育课程开设。

5.中国社会科学院食育课程专家多次来我校调研,高度评价我校食育课程。

参考文献:

[1]宋媛,贺永琴.食育从儿童抓起:让食育走进教育的视野[J.]家教方法,2015,(11)01

[2]方明荣,陈兰兰彰显食育课程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