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路径的研究与实践

2022-04-18 18:13李云梅张梦龙
职业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双师型职业院校

李云梅 张梦龙

摘要: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自2019年以来,我国已立项建设两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本研究以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中的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系统分析当前创新团队培养困境,结合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03-0055-06

2019年6月,教育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提出要在2019—2021年期间建设360个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年,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正式立项建设单位120家,培育建设单位2家,涉及专业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Web前端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14个;2021年7月,确定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240家,培育建设单位2个,涉及专业领域包括“财经商贸、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等14个(具体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均聚焦于我国战略性重点产业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通过创新团队建设与培育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业院校科创服务水平,达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培育创新团队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以“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已经不能满足创新团队的发展需要。2019年9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为“新能源创新团队”)。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于2010年成立,是对接天津市八大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小而新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是天津市高水平建设项目优质专业,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群项目。新能源创新团队主持建成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并通过验收;开发国际化教学标准,出版双语教材;连续三年承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新能源赛项,获国家二等及以上奖项27人;2020年获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重点专业群。本研究以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例,对团队中的负责人、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剖析创新团队培养存在的问题、困惑和原因,结合创新团队建设实践经验,提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的路径。

一、“双师型”教师与“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从学术概念讲,“双师型”教师界定为:具备基本的教育和职业工作素质,精通特定专业工艺原理和专业实践能力,胜任承担对职业教育学习者教育和培训任务的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者[1];从当前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角度来看,“双师型”大多指的是“双证书”,即拥有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即可称之为“双师型”教师;另外,从专业教学角度来看,“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担任专业理论的教学工作, 又能胜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的教师。可以看出,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定义。但“双师型”教师大多指的是个体层面,大多从教师个人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解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基于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围绕某一专业(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或教学任务,共同负责、分工协作、责任明确、能力互补、创新发展的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团队[2]。

以“双师型”教师为主题在 CNKI 进行文献搜索,发表文献的总篇数为8 696篇,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94年至2000年,为初步探索阶段,每年平均公开发表文献5篇左右;第二阶段为2000年至2012年,为逐步提升阶段,从2000年的17篇数量稳步增长到2012年的597篇;第三阶段为2013年至今,为稳定研究阶段,每年平均公开发表文献540篇以上,2020年达到711篇,呈现深入研究的趋势,而在总体文献中以“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主题的文献总数为17篇。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创新团队的研究却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尚无成熟建设经验可资借鉴,各地各校还处于探索阶段[3]。参见图1、图2。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困境分析

(一)“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相混淆

目前,国内较多职业院校将创新团队培养简单视同为“双师型”教师培养,进而导致培养路径、方法单一,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法套用在创新团队培养上是行不通的。从当前学界定义来说,教师教学团队创新能力与教师个人教学创新能力是不同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指的是整体层面,从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建设出发,甚至可以从区域产业发展角度出发。而“双师型”教师培养更多指的是个体层面,大多从教师个人素质、能力等方面着手进行培养。因此,教师教学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与个体教师的培养路径应有所区别。而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加入团队后,团队培养与个人双师素质培养相类似,团队培养与个人培养的区别不明确。

(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没有形成长效运行协同机制

当前,由于对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的认知不清,导致大多数职业院校制定制度是针对“双师型”教师个体进行制定的,而不是基于团队的组建和激励制定的,制定的制度仅仅能够激励与评价部分个体,对于团队建设起不到激励与评价作用,没有形成团队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再者,团队成员表示教学团队大多是分散型组织,各自平时在校内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只有在有集中任务时才汇聚到一起,因此,团队成员之间难以形成较高的凝聚力,极容易形成单打独斗的局面,不利于团队成长;再者,创新团队的协作模式缺少机制保障,奖惩机制不明确,团队的工作量没有纳入到学院发展整体规划中,不利于创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三)“雙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产教融合程度低

对于创新团队的培养,企业参与度、积极主动性都较低,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团队仅仅是一个新的名词,创新团队培养的产教融合程度不够深入;另外,企业关心的重点还是学校能否解决企业的核心技术难题,但目前来说创新团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创新团队的理论教学能力较强但科创服务能力较弱,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难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增加了很多企业调研实践的经历,如国内之前没有联络过的企业,现在借助创新团队的平台可以与企业建立上了联系,通过创新团队培养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校企合作平台,但距离深度合作还有一定差距。

(四)“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尚不完善

对于创新团队的考核评价目前大多采用的结果考核方式,属于个人考核评价,而不是考核团队的整体贡献度,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导致团队的评价结果最终还是考核个人,如某个人的实力较强,而团队其他成员较弱的不均衡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于团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重视技术技能积累评价,建立退出机制,团队成员可以有进有出。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目前的考核评价主要还是以成果导向方式开展,定期提交专业成果,缺少其他的评价方式,没有建立技术技能积累评价机制。

(五)“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国际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创新团队成员的水平与能力应能够代表该专业领域内的国内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团队教师能够具有国际化水平,了解国际前沿技术,能够在国际论坛会议中分享中国经验,提高国际影响力也是团队教师的重要任务与职责,但就目前而言,较多的团队教师国际化水平较弱,亟待进一步增强。

(六)“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缺少“行、企、校”沟通协作平台

创新团队成员由企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教师组成,但涉及的建设单位、建设领域较多,由一个牵头院校统领整个专业领域的建设模式辐射范围小,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强强联合形成合力;另外,创新团队统筹协调难度较大,创新团队任务推进难度较大,亟需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创新建设沟通协作平台。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因涉及院校多、地域范围广,团队成员协调统筹难度较大,缺少“行、企、校”沟通协作平台的联络沟通。

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培养路径

(一)构建“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明确创新团队培养方向

针对团队“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相混淆的问题,有必要对创新团队的结构进行分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德为先、以生为本、以双师能力为基础、以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教学改革为路径、以分工协作为纽带、以提升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从教育理念、机制体制、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建设路径、成果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创新团队从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入手探索“1”与“X”有机衔接、教师专业能力螺旋提升、成果创新突破的新途径。通过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逐步形成包含理论型、技能型、科研型教师的理实一体化的环形“双师型”教学团队;覆盖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专业青年教师、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金字塔形“双师型”教学团队;包括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文化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在内的钻石形“双师型”教学团队。三种结构从不同维度为团队成员明确培养方向与路径。详见图3。

(二)建立创新团队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优良的团队文化

在建设方案中明确指出,创新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关于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师德宣传教育实施细则》,建立师德考核机制和档案,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全员签订廉洁从教承诺书;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发挥优秀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将师德师风考核结果作为双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建立过程性和结果性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实施创新团队成员的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吸纳能力强、技术精和思想政治素养高的新成员。新能源创新团队成员开展师德承诺践诺活动,通过支部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党建+”进企业、进社区、进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承担中小学“双减”辅导等工作;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深入社区防疫一线,勇于担当,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培训,同时重视科研水平提升,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厘清基本概念与认知,在疫情期间实现“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形成互促共融、共建共享的团队文化。

(三)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三教改革”

现代组织理论提出组织团队的任务是塑造和培养人们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组织对其成员需实行贡献与报酬平衡的原则。因此,创新团队建设需从职业院校层面上结合时代发展要求,通过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分类管理、分层培养、双向协同、优化环境等构建体系化师资培养工程,在系统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多元化投入、融合化发展上全面提供保障,给予配套制度支持,保障创新团队成员能够积极投身到团队建设中,提升团队凝聚力,同时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相应任务,成为学院教师学习的典范;另外,创新团队着力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扎实推进“三教改革”,明确职责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同课程根据工作过程导向法对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新能源创新团队模块化课程“风电机组安装与调试”分为理论教学、工程案例、虚拟实训、实操演练等4个模块,“PLC应用技术”分了理论知识模块、动画模拟应用模块、实验台联系模块、电梯控制大赛模块、企业真实设备实境练习等5个模块,同时配套使用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

(四)创新校企合作协同机制,打造“双师型”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应着力破解校企合作难题,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做到“企业命题、院校揭榜、师生解题”,带领学生解决企业的真实技术难题,这样企业才有积极性地参与到学院专业建设中。与企业合作时应充分考虑企业获益问题,通过创新团队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校企紧密合作。以新能源创新团队为例,立足京津冀,创新团队成员发挥行业企业办学的突出优势,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的发展新模式。创新团队牵头组建京津冀新能源职教集团,促进四链相互融合、服务建设产业升级;共建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政行企校深入融合,服务人才供给平衡;探索1+1+N的新能源产业学院,发挥行业主导作用,服务面向小微企业;实施1+N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调动企业主体作用,服务面向大中企业;实施光伏专业中高一体化贯通培养,畅通人才上升通道,服务现代职教体系。遴选瑞能电气、英利集团等5家一流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进课堂、研课程、做项目等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结构优化。创新团队成员调研中环电子、汉能移动能源等30余家企业,分析新能源产业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匹配度。与瑞亚能源合作制定光伏电站运维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将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形成对接职业标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五)注重技术技能积累评价,提升创新团队的科创服务能力

技术技能积累能力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业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4]。创新团队建设的重点在于加强技术技能积累评价与过程性考核,提升技术技能创新积累能力,有效提升团队的科创服务能力;技术技能积累评价主要从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成果推广三个方面开展[5]。新能源创新团队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立足京津冀,服务新能源产业,创新团队牵头组建京津冀职教集团,校企共建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主动承担重大项目研发,通过技术转让、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 200余万元。创新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的“碳中和新能源领域教学科研系统”参展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解决了新能源就地消纳问题,研制的新能源多能互补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产生经济效益400余万元;研发的光伏电动车、集新能源与智能控制技术于一体的无人驾驶车已在5个海外“鲁班工坊”应用。

(六)依托鲁班工坊建设项目,提升团队国际化水平

建设方案指出团队要落实“走出去”战略,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通过国际化项目建设,增强团队成员的双语能力、国际交流能力,新能源创新团队依托鲁班工坊建设项目,承担在印度和埃及建设鲁班工坊新能源专业的任务,输出光伏专业国际化标准、大赛装备和课程资源,培训外国师生1 000余人、境外企业员工615人;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共建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完成了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为期一个月的埃及教师国内专业培训,完成多台实训设备的采购、运输与调试等。通过鲁班工坊建设,不仅提升了创新团队双语教学能力,也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成果共享。

(七)创建共同体联盟,构建协作运行机制

创新团队共同体是由学校、行业、企业组成的协同组织,发挥高水平专业群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和多所院校共同参加的集群效应。共同体下设分委员,各司其职,分头共管,形成专业群建设成果,提高团队协同创新的能力水平。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创新团队牵头19家单位成立全国新能源创新团队校企共同体联盟,制定共同体章程,组建机构,明确职责,建立运行机制,搭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协同机制,增强了行业、企业、院校等创新团队成员的凝聚力和创新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另外,由创新团队主持建设的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学习用户达3万余人,建设模式被30余所高职院校采用;创新团队共同体协同建设新能源专业国家级培训基地、光伏1+X证书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教师2 000余人;对口帮扶新疆职业大学、通辽职业技术学院筹建新能源专业,助力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资能力提升,惠及师生1 400余人;为天津市耀华中学、岳阳道小学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进行新能源技术讲座和实践,受益学生达2 000余人。

近年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光伏专业品牌凸显,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团队成员“双师型”能力不断加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带动效应显著。2021年12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光伏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荣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民日报、网易新闻、新浪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转载报道。未来,创新团队还将依托国家级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西部院校、企业、农村、社区、中小学进行教学成果推广,促进新能源资源共建共享;依托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创新团队共同体,校、校、企强强联合提升专业贡献度,助推经济发展;依托鲁班工坊建设,深化产能合作,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先锋队”,需要创新建立长效的运行协同机制,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科创服务能力以及国际化水平,结合创新团队专业特色与优势探索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2]曹晔,刘红磊.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价值、内涵与任务[J].职教论坛,2021(5):86-92.

[3]李梦卿,陈佩云.“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8):79-84.

[4]潘海生.提升技术技能创新积累能力[N].中国教育报,2021-10-12(05).

[5]王秦,杨博,陈道志.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4):46-51.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h of "Dual-quality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un-mei, ZHANG Meng-long

(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teaching staff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 level of school running. Since 2019, two batches of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of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has been established. This study took the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as an example,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team leaders, major leaders, professional teachers, etc.,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current dilemma of innovation team training. The training path of "dual-quality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dual-quality teacher;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 training path

作者簡介:李云梅(1975—),女,博士,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教师团队建设;张梦龙(1988—),男,硕士,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ZD2020100101);全国职教创新团队建设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新能源与环保技术专业领域团队共同体协同合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TX20200111)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双师型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