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断面隧道CD法转双侧壁法施工工艺研究

2022-04-18 18:13李鹏程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值模拟

摘要 因超大断面隧道具有跨度大、结构稳定性差等特点,在同一隧道工程中需要根據不同的围岩等级和跨度进行变换工法来保证隧道建设顺利完成。目前对工法转换的施工工艺尚无标准可依,针对这一情况,文章以海沧疏港通道工程为例,在CD法施工段与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段之间采用10 m延伸过渡段进行工法转换,在过渡段中挑顶扩挖形成作业面为双侧壁段施工台架提供作业空间,进而将CD段中隔壁逐渐偏移至双侧壁段中心位置,完成工法转换。采用该施工工艺不仅避免对双侧壁段各个导坑的施工造成影响,同时改善了临时支护的受力状况,维持了掌子面附近围岩的稳定。最后将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大致吻合,验证了工法转换施工工艺的可行性。

关键词 施工工法;隧道开挖;数值模拟;变截面

中图分类号 U4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6-0129-03

引言

近年我国隧道建设正在向着距离长、跨度大、地形复杂等特点发展[1-2]。当遇到变截面问题时通常使用不同的施工工法来保证掌子面稳定。变截面处隧道施工过程复杂、围岩受力状态多变,其中不同工法间的转换方法成为工程中的难题。

杨迪[3]等依托实际工程,对双侧壁法转换为长台阶法进行数值仿真,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对变形情况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殷明伦[4]等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数据,根据工法转换时的围岩应力与结构内力关系,确定了工法转换时过渡段的最优长度。

隧道施工过程中,在变截面隧道采取合适的工法转换方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围岩扰动和应力集中,确保在规定工期内顺利完工。该文以厦门海沧疏港通道工程B标段工程为依托,对超大断面隧道工法转换方案进行研究,为今后类似现场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工程简介

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疏港通道工程B标段全长3 260.883 m。主洞隧道与匝道隧道平交口分岔部分分段逐步扩大,如图1所示。分岔3(FC3)跨度为21.45 m,分岔4(FC4)跨度为24.95 m,根据两段跨度的不同,FC3采用CD法、FC4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FC3到FC4之间采用10 m延伸过渡段进行工法转换。

2 主要施工方案

2.1 施工工法选择

依据前期工法论证方案及FC3变更图设计,左、右线FC3段采用CD法开挖,FC4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通过增加开挖步骤,控制单次开挖面积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具体段落及支护形式如表1所示:

2.2 工法转换方案

在工法转换时,FC3段中隔壁在过渡段10 m范围内逐步向FC4段中心线位置偏移,从而实现在不同隧道断面间支护结构的顺利过渡,具体如图2所示。

具体工法转换步骤如下:

(1)FC3导坑1开挖至与FC4交界里程停止开挖,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2)FC3导坑4跟进至与导坑1同一里程处,停止开挖,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3)中部导坑及下部导坑2、3、5、6按FC3导坑步距持续跟进。

(4)FC3至FC4采用10 m过渡段,主要为FC4施工台架提供作业空间。

(5)FC3导坑1向FC4导坑1开挖,单次开挖1.5 m,2榀拱架,因挑顶及扩挖高度较小,可直接挑顶扩挖,施作初期支护及临时支护,临时支撑仍采用中隔壁临时支撑。中隔壁在过渡段10 m范围内逐步向FC4中隔壁偏移。

(6)FC3导坑1过渡段施作完成后,及时封闭掌子面。导坑4向FC4挑顶扩挖,单次开挖1.5 m,2榀拱架,须经2~3次爆破形成FC4开挖轮廓线,每次爆破完成后及时采用5 cm喷射混凝土进行初喷。开挖到位后及时施作FC4导坑4初期支护,导坑4过渡段施作完成后,及时封闭掌子面。至此FC4断面上导坑形成双侧壁施工作业空间。

(7)FC4导坑1按双侧壁导坑法开挖,及时施作支护,导坑1开挖15 m后,开挖导坑4。中部导坑及下部导坑按FC4双侧壁开挖法步距持续跟进。

(8)及时施作仰拱及填充,封闭成环。

2.3 双层初支施工措施

导坑1开挖10~15 m后进行4导坑开挖,导坑4开挖10~15 m后进行2导坑开挖,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进行第二层初支施作;导坑2、5、3、6第二层初支与第一层初支同步施作。导坑7第二层初支滞后第一层初支2~3循环施作。

在施作双层初支时应注意:

(1)第一层初支与第二层初支拱架错开设置。

(2)在第一层初支临时支撑喷射混凝土,要预留好第二层拱架横穿位置,以避免第二层初支施做时进行凿除横穿孔。

(3)第二层初支应与第一层初支拱架的搭接位置错开。

(4)第二层初支拱架应增设锁脚锚杆和纵向连接筋进行固定。

2.4 临时支撑拆除措施

(1)在确定拆除段的永久支护封闭完成后,此时才可对该段的临时支护进行拆除,拆除时须满足规范要求。

(2)在临时支护拆除前,需要对拆除段的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当均满足稳定条件时方可进行拆除。

(3)首先采取隔3拆1的方法,观测到的隧道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时,采取隔1拆1的方法,以防中隔壁支撑突然失稳倒塌。

(4)监控量测数据稳定后,对临时支撑上的混凝土进行清理,逐环清理钢筋网及钢架。对单次拆除临时支护长度以不大于1 m为宜。

2.5 监控量测措施

应根据设计对监测点进行布设,在开挖、支护完成后及时对监测点进行作业,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对检测项目及内容做出调整。

对于分岔段超大断面施工,主要进行的监测项目有: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拱顶下沉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等。

3 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型的建立

采用FLAC3D对变截面隧道进行数值模拟,选取隧道左线ZK4+005.0至ZK4+055.0建立模型,长宽高分别为50 m×160 m×140 m,如图3。模拟计算中初期支护采用壳单元,锚杆采用杆单元,二衬、中隔墙均采用实体单元,隧道开挖使用null单元实现[5]。

围岩及支护参数根据地质工程勘察资料结合相关规范取得如表2、3所示:

3.2 计算结果

按照实际施工方案模拟开挖完成的隧道位移云图如图4所示,在过渡段并未发现较大的变形,过渡段中隧道产生的位移变化较为平稳,并未发生因截面扩大而导致变形超过控制量的情况。

在隧道纵深方向每隔5 m分别在拱顶设置监测点,对拱顶处的位移变形进行监测,将数值模拟中开挖稳定后的监测点数据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如表4所示。

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沉降量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数值模拟得到的位移均小于现场实测位移,相对误差处于13%左右,无论是数值模拟还是现场实测得到的拱顶沉降均在规范的控制范围内。

4 结论

该文以海沧疏港通道为背景,对超大断面隧道采用过渡段进行工法转换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利用数值模拟对工法转换时隧道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得到以下结论:

(1)根据对隧道开挖完成后拱顶沉降值进行分析,无论是数值模拟结果还是监控量测数据,开挖完成后的拱顶变形均处于规定要求的控制范围内,证实了采用过渡段进行工法转换有利于围岩的稳定。

(2)在开挖过渡段时,拆除中隔壁会导致拱顶下沉和拱底的隆起变形量增加。因此,拆除临时支架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工作。

(3)采用10 m延伸过渡段进行工法转换,方便大型机械进入工作区,避免对后续双侧壁段导坑的施工造成影响,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田四明, 王伟, 杨昌宇, 等. 中國铁路隧道40年发展与展望[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11): 1903-1930.

[2]洪开荣, 冯欢欢. 近2年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与思考(2019—2020年)[J]. 隧道建设(中英文), 2021(8): 1259-1280.

[3]杨迪, 钱坤, 童建军, 等. 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工法转换施工力学特征研究[J]. 现代隧道技术, 2021(S1): 216-223.

[4]殷明伦, 张晋勋, 江玉生, 等. 超大断面隧道工法转换过渡段最优长度[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3): 1163-1168.

[5]吴佳俊, 胡祖栋. 基于FLAC3D的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分析[J]. 工程建设, 2021(11): 66-72.

收稿日期:2022-03-05

作者简介:李鹏程(1985—),男,大专,工程师,从事隧道工程现场施工及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数值模拟
基于AMI的双色注射成型模拟分析
锥齿轮精密冷摆辗成形在“材料成型数值模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西南地区气象资料测试、预处理和加工研究报告
张家湾煤矿巷道无支护条件下位移的数值模拟
张家湾煤矿开切眼锚杆支护参数确定的数值模拟
跨音速飞行中机翼水汽凝结的数值模拟研究
双螺杆膨胀机的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一种基于液压缓冲的减震管卡设计与性能分析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流阻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