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助力邢台旅游提档升级

2022-04-18 21:48刘梅芳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邢台市邢台文献

收刊地址:刘梅芳 15175664002 河北省邢台市图书馆钢铁北路789号,

摘要:目前,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村落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成为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传统村落中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传统村落的旅游文化为基础,推进传统村落的生态旅游发展,在旅游文化建设中,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环境,发展符合当地旅游产业特色的旅游经济,推进传统村落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当地的经济收入水平。在对传统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对传统村落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智能整合设计,提高对传统村落旅游文化资源的集成管理和调度能力,从而促进旅游文化资源的信息共享化水平的提升,研究传统村落旅游文化资源智能整合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助力邢台旅游提档升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助力;邢台旅游提档升级

一、邢台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评价

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据统计,邢台24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中,文化型旅游景区为9家。邢台市最有代表性的十处景区有七处以人文景点为主。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上居多,而且文化价值品味也较高,极大提高了邢台市文化旅游资源核心竞争力。比如,邢台县张果老山和沙河市北武当山是道教文化和太极养生文化的重要基地;邢台县天河山景区以爱情文化为主,景区有牛郎庄、织女峰、鹊桥等大量有关牛郎织女的人文遗迹;红色文化旅游是前南峪生态观光旅游三大特色之一,景区内有抗大旧址和抗大纪念馆等红色景点;邢台市还拥有扁鹊庙等著名历史名人文化景区。

2.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具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环境和社会形态的不同,各区域社会文化产生了显著的差异性,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正是这些地域文化的差异,促进了人们加以了解和沟通的愿望。历史遗迹、文物和民俗等对文化的承载功能表现最为突出,因而每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民俗文化往往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邢台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市,拥有许多特色鲜明地域文化资源,比如清河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通过对武松、武大郎等往事的寻访,展现武松文化等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内核;柏乡汉牡丹园的牡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神秘的传说,与洛阳、菏泽牡丹相比,有“柏乡牡丹天下先”之称。这些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资源是邢台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所在。

3.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历史积淀丰富,文化底蕴厚重

邢台历史悠久,被誉为“商殷之源、祖乙之都、邢侯治国”,是中华文明的早期发源地之一。3500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特有的邢台文化,使之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名人文化资源。这里拥有商朝发祥地——邢台葛庄邢商遗址,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帝王园林——沙丘平台;拥有中国最早的医学家扁鹊和科学家郭守敬的纪念地——扁鹊庙和郭守敬纪念馆;有“道教音乐活化石”之称的太平道乐、被誉为我国数学、天文、历法重要发祥地之一“紫金山书院”等等都是邢台历史文化资源宝库中璀璨珍品的代表,这些都构成了邢台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巨大优势。

4.红色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邢台有着光荣的历史和悠久的革命传统,具备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邢台县前南峪曾是抗日军政大学的所在地,南宫市曾是刘邓率领的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丰富而雄厚的红色游资源为邢台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力支持。与其他地区相比,邢台的红色旅游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知名度高,震撼力强,抗大陈列馆是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二是传奇性、参与性强,便于打造成为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三是与邢台市绿色生态、太行山特色文化等旅游资源相伴,同其他景观互补增值。以“红色”品牌为主题,让游客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同时,体验邢台美丽山水风光,领略独特的民俗风情,已经成为邢台旅游市场一大特色。

二、旅游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1.旅游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的重要形式

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展示方式,无论是文化遗址、遗迹、文物、建筑、艺术景观等形式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民族风情等为主要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艺术馆、遗址公园、文化公园、历史和文化街区等旅游公共产品都是它們最重要的展示方式和存在空间,以旅游景观、休闲游憩活动、舞台或现场演艺、参与性体验节目、研学课程等产品类型,供游客观赏、体验和研修。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旅游产品的形式、并通过旅游的途径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即使是那些融入城市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生产生活的文化元素、文化符号,也是在以旅游公共资源、旅游公共设施等形式在为旅游者提供着旅游公共服务,或营造着旅游公共环境。

2.旅游是传统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渠道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通过人的流动来实现文化的外向传播与异地交流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旅游者成为文化传播交流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中餐、唐装、中华武术、中医药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就是随着海外旅游者的脚步,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各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无论是通过海外旅游者来中国旅游,将中华文化带向世界,还是通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中华文化向国外传播,旅游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即使是在国内旅游领域,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红色文化等,也一直是我们开发研学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等最重要的文化资源。旅游成为文化交流传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渠道。

3.旅游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旅游业本身就是创新、创意型产业,旅游开发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优秀传统文化自身也要随时代而改变和发展,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更需要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能够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能够让更多的现代人去理解、认知和接受。旅游能够通过与时俱进的创新、创意,以最让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去表现传统文化的形态和特点,无论是嵩山的《禅宗少林》、G20的《印象西湖》,还是故宫的文创旅游商品和作为国礼的鲁班锁现代工艺品,都是在用旅游的方式创造性地演绎中华文化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最容易被普通人接受的文化展示方式,甚至能够让那些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通过这种方式感知和体验中华文化的内涵。同时,这种旅游转化和创新发展方式,本身也是对传统舞台艺术、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美术以及传统文化展示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4.旅游是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并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吸引各种社会资本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会资本参与的文化传承发展项目,有公益性的,也有市场化的。而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市场化利用,旅游化开发和利用是最有效的途径和最重要的渠道。实际上,以旅游化利用为渠道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经在以往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非遗”进景区、“非遗园”建设、“非遗”社区营造等成功的模式,都是通过旅游化利用途径、市场化运作渠道实现的。

三、邢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邢台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但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

邢台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浓厚,但是各景区、景点之间分散、彼此孤立,现已开发建设的60多处景点绝大部分集中在邢台所辖各县。文化旅游资源表现出规模小、分布零散,缺乏产业龙头和精品线路,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加之各地区旅游业各自为政,景区和景点之间交流不够,缺乏实质性的区域合作,使得整个邢台旅游缺乏“大作品”,导致邢台旅游产业竞争力不强。

2.邢台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整合,旅游产品吸引力较弱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以点为主,景点孤立,由于缺乏合理的整合,缺少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旅游产品,比如墓碑等一些人文景点只是孤零零的矗立在哪儿,墓碑背后的历史故事没能形象直观地展示给游客。文化旅游特色没有充分体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导致景点缺乏强大吸引力,应该深入挖掘更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出富有地方特色、彰显自身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

3.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作为五朝古都,邢台市在国内外的旅游者心目中总体知度却不高,主要原因是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整体包装。一个地区仅有旅游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宣传,严密组织,才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喜的是,近几年邢台大力开展了旅游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太行山旅游文化节、天河山“七夕”爱情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扩大邢台旅游影响。

4.邢台旅游收入总量偏小,整体实力较弱,旅游产业竞争力不足

随着旅游需求的快速增长,邢台旅游业增速迅猛,旅游总收入逐年上升。2017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2628.56万人次、创收238.83亿元,共接待入境游客3.05万人次、创汇784.81万美元,旅游总收入比2014年增加将近124%。尽管近4年邢台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河北其他地区相比,旅游收入总量偏小,与旅游大市差距较大。以秦皇岛为例,2017年该市入境旅游收入21145.16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44.01亿元。旅游收入总量偏小背后折射出邢台旅游产业竞争力不足,多数文化旅游的景区景点经营模式简单化,单一的观光、单一的主题,缺乏新亮点,缺乏能够单独参与市场竞争的高端产品。

四、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助力邢台旅游提档升级的措施

地方文献具有“存史、资政、励志”的作用,而如何开发地方文献、提高文献利用率、利用地方文献为邢台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我馆征集地方文献的一个重要目的。

1.设立专门的地方文献借阅室

为加强对地方文献的保护和利用,我馆设立了专门的地方文献借阅室,指定专人负责,并在为读者提供开架借阅服务的同时,编印了“文史资料专题书目”“邢台中共党史资料汇编”等宣传和利用地方文献的书目资料和信息资料。

2.建立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

我馆将所有馆藏地方文献都编制了规范的书目数据,为读者提供从书名、作者、主题等多方位的检索服务。

3.建立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及提供数字化特色服务

2005年,我馆委托超星数图公司对当时馆藏的532种地方文献进行了全文数字化,建立了地方文献全文数据库,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地方文献数字化特色服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馆将对2005年以后征集到的地方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健全地文献全文数据库。

4.编制出版邢台地方文献提要目录

2009年我馆对馆藏地方文献及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进行了统一加工、整理、撰写提要,编辑了《河北省地方文献提要目录·邢台卷》,2010年8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地方文献820種,所收条目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顺序排列,后附有“邢台地方文献题名索引”,按音序排列。《河北省地方文献提要目录(邢台卷)》的编辑出版,对地方文献的宣传、保护、利用、征集具有重要意义。

5.加强地方文献宣传及举办地方文献展

1999年和2006年在我馆举办了“喜迎澳门回归首届地方文献展”及“邢台市第二届地方文献展”,分方志、文史资料、名家名作等几个专题,向社会公众展示馆藏地方文献,增强市民对地方文献征集重要性的认识。

6.开发深层信息产品

2006年,邢台市图书馆根据省委《关于开展抗战时期河北省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和市领导小组《关于调整抗战时期邢台市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利用馆藏地方文献,编制了《邢台市图书馆馆藏有关抗战时期图书资料专题书目》,收录了《中共邢台地区党史大事记》《清河文史资料》《中共邢台地区党史大事记》等地方文献资料117种。为了开展深层信息服务,我馆对117种地方文献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整理汇总出有关日本侵华期间给邢台市所造成的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制造的惨案以及建立据点、碉堡和封锁沟墙的情况等资料约200余条,汇集成《邢台市图书馆抗战课题调研成果目录》,为市课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提供数据和资料服务。

五、结语

总之,图书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收藏和服务机构,也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化社会教育职能,通过各种渠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读者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引导读者寻找、遇见、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和传承。同时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为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史研究提供各类专题资料服务,以保证地方文献工作健康持续地开展。

参考文献

[1]于协和.浅谈地方文献的收集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2):72—73.

[2]高小军.发挥民间阅读组织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J].图书馆界,2011(3).

[3]李姣.社会化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角色定位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12).

猜你喜欢
邢台市邢台文献
邢台市焚风时空特征分析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朱乐天历史小说《柴荣大帝》赠送仪式在邢台市档案馆举行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