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探析

2022-04-18 19:33丁燕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劳动中职评价

丁燕

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同祖同源,劳动教育架起了专业和职业之间的桥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在遵循职教规律、科学分析劳动教育内涵和中职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制定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工作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要求,形成劳动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劳动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的劳动教育模式。

一、构建劳动教育目标体系

中职学生在不同成长和发展阶段,接受劳动教育的目标各有侧重,所以需要把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学段,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在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方面所要达成的目标,从而成为统帅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要素,引领劳动教育顺利开展。

在中职一年级,劳动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我们注重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实现“五育并举”培养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进程,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让懂劳动、爱劳动、会劳动成为每一名学生的自觉行为。初步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提高学生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让劳动教育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历程,锻炼他们的意志品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底色。

在中职二年级,劳动技能提升教育。一是常规开展班级、责任区宿舍,一日三扫和校园环境大清理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平凡的劳动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体会劳动的成就感。二是开展劳动实践周活动,每周安排一个班级,每个学生安排一个岗位,通过保洁、安保、学生会执勤、教师助手等角色体验职业岗位,体会劳动价值。三是开展“绿丝带”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等地参加敬老孝亲劳动,强化劳动意识、服务意识,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垃圾分类、桶前值守等活动,增强职教学子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职业荣誉感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在中职三年级,劳动实践体验教育。通过实训教学,创设实景化的工作环境,生产性工作任务和要求,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劳动习惯,端正劳动态度,实现品格内化和价值塑造。在校企合作中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真实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推行校企携手,共同完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实训场所教学资源,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实施劳动教育。二是在一些合作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分批安排学生参加跟岗实习活动,加强劳动教育,增强职业认同和劳动自豪感,培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科学合理设置选修和必修方式,突出课程的多样性、课程目标的导向性,开足开齐专业实训课程,依据不同专业特色设计不同的课程形态和实施方式,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劳动的技术含量,培养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推动课堂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协同育人。

二是依据专业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以《劳动教育读本》(中职版)为教材,每周开设两个课时专题劳动教育。

三是在公共文化基础课程中,结合课程思政,挖掘资源,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开发资源潜力,对劳动教育的可用资源进行统筹和拓展开发。发挥校本教育优势,挖掘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梳理和充分发挥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劳动功能和作用,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这样通过课程的相互配合补充,形成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征的劳动教育课程系统。

三、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开展劳动教育是完成中职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劳动实践是中职劳动教育的落地归宿。劳动教育强调体验、实践,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应突出在实践中体验,突出“做中学”。

坚持劳动教育与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相结合,培养劳动习惯。每周开展学生日常校园生活劳动、校园卫生公益劳动(清扫寝室、教室、实训室、公共场所等),养成“弯下腰踏实做事”的好品质,在劳动中体会责任感。

坚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塑造劳动能力。坚持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中职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坚持劳动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成就劳动价值。坚持劳动教育顶岗实习相结合,提升劳动素养。

四、构建多元立体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是过程评价。明确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指导学生如实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情况,将其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课程考核评价聚焦学生参与劳动的全过程,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填写劳动记录,注重劳动过程表现,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学生劳动教育过程记录。

其次是结果评价。学期末,考核学生对劳动知识的掌握情况占评价比例的50%,同时由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劳动评价,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占30%,自评、互评各占10%。期末考试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作为学生的劳动课成绩。

最后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并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优先推荐好的实习岗位,优先推荐升学、优先推荐就业。

总之,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推行“做中學和学中做”,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体系,有效实施劳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技能人才。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职思政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路径的实证研究+CDDB2020345C358C678-5DAC-42E5-B9C8-34E8D9952E0E

猜你喜欢
劳动中职评价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热爱劳动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