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炕围画 绚烂“炕文化”

2022-04-18 07:02白英
青春期健康 2022年7期

文/白英

图1 弓进寿

原平是个古城,地处山西省北中部,绵亘的群山锻造了勤劳智慧的人民,孕育了悠久厚重的历史与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就是那日常起居取暖的火炕上,也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炕文化”。炕围画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那里,拙朴和雅致,粗糙与精致,实用与观赏,毫不违和地糅合在一起,令简陋的居室熠熠生辉。原平因独树一帜的炕围画而闻名,被称为“炕围画之乡”。年过七旬的山西原平炕围画老艺人弓进寿(图1),从事这门手艺几十年,见证着炕围画的传承与发展。

土炕上的绚烂风景

省级炕围画传承人弓进寿的家在离原平市10余里的新原乡张村,跟随弓老师走进室内,一进门仿佛时空穿越回了从前,斑驳的旧房里,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屋里的土炕上,将墙上的彩绘映衬得愈加精美。绚丽的炕围画、结实的土炕、木门木窗、灶台风箱给人的感觉是晋北农村也是这么诗意。弓进寿和老伴喜欢坐在炕上做营生,仿佛这一盘土炕就是他们的理想世界,这墙上的画、画间的人,是故事,是风景,同样也是生活。(图2)

图2 原平炕围画

图3 灶头画

画了一辈子炕围画的弓老师难舍怀旧情结,在他的介绍下,炕围画的门头说道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原平人,家里不分什么客厅卧室,一家人吃饭干活都在炕上。”为了避免墙灰弄脏衣服被褥,人们便围绕墙面画上人物或风景,再刷上清漆,这样既保持了整洁,还看着舒服。原平火炕一般连着灶台,炕围画也因此分为锅台、风箱、炕体几个部分。(图3)炕是起居之处,倚炕而绘的一圈图画就是炕围,而灶台上有锅台和风箱,兼顾做饭、取暖,墙上灶台画面积较大,不仅能防止烟熏火燎气烹,还能呼应生活愉悦身心。弓老师家的炕上,被褥整齐地叠放在墙边,刚好露出上部的炕围画,是一组花鸟与人物组图,《春晓鸟鸣》与《西厢记》等图案分别画在等距的几个画空中,周围装饰有式样不同的花边,显得祥和又自然。灶台画是整组画中的重头戏,没有了被褥杂物对视线的遮挡,看上去醒目完整。由于位置显眼,因而匠人总是把最拿手的本事用在此处显露。在《富贵满堂》中,鲜艳雍容的花朵色彩斑斓,驻足枝头的鸟儿栩栩如生,翩翩飞舞的蝴蝶活灵活现,工笔细描加上水墨重彩,精湛的绘画功底加上巧妙的艺术构思,使得整幅画面立体生动,色彩协调艳丽。试想,这样的画面环绕在炕头,出现在灶台,怎会不让人心生温暖?炕围画可以说是壁画、年画、建筑彩绘的复合体,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人们在上面尽情抒发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图4 绘制图案

花边百色百样 画空包罗万象

炕围画在原平人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农家盖一处房子不容易,当房子还在上梁、盖瓦的时候,有心计的主人就琢磨着在炕围上画点什么了。“那个年月生活条件不比现在,画一组炕围画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因为几乎家家都有一套或者几套精美的炕围画,如果谁家的墙上没有这一圈花花绿绿的图画,房子再好、再宽大也觉得不够气派、不上档次。一套好的炕围画可保持30~50 年,有的则经历百年之久,仍然栩栩如生不见剥落,与房舍共存,与主人共度岁月。长期走村入户画“炕围子”(炕围画的俗称)的弓老师们,早已深知村民们的心理,所以,对于完成一套炕围画的每一个步骤都极其认真。

“处理墙面,刷上白底,画上边道和‘池子’,在‘池子’里画上花鸟鱼虫和山水人物,用胶矾水和清漆‘封面’,一套炕围画就成了。”弓老师的口中,画空被形象地叫成了“池子”,他描述的炕围画绘制过程,说起来挺轻松,但其实是有很多讲究的,整个流程需要经过做底墙、上底色、打稿子、绘制图案(图4)、着色、上漆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花边一半工”,在弓老师他们的眼中,评定一套炕围画的优劣高下先要看边道,在别的艺术门类中边道一般是陪衬,而在炕围画中,边道图案却是精华所在。弓老师时而比上尺子涂色,时而徒手描画,经过他手画出的各种花样边道犹如计算机编好的程序,规整而又舒展。别看是边道,弓老师却格外费工夫,花边图案上的对称、线条上的穿插变化和色调的对比,工艺极其精致。特别是立体边道,通过颜色透明度的变化达到空间延伸,造成一种虚拟空间的立体效果,处理非常巧妙。褪色边、玉带边、卷书边、万字边、狮子滚球边、富贵不断头边、夔(kuí)龙套蝠边等,或古朴、或新颖、或简洁、或精细;或平面展开、或立体凸现;或强烈明快、或平和迷离,可谓百色百样,美不胜收。(图5)

图5 边道集锦

图6 画空

炕围画的点睛之笔当属画空(图6),画空形状有扇子空、菱形空、圆形空、方空等形式。空内的画是主画,涉及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弓老师说起炕围画上的内容,滔滔不绝,炕围画画师们并不像现代画家们那样每人都有专攻,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可以说什么题材、什么风格都会涉及。在弓老师的记忆中,早期旧炕围中大多是历史上流传的、人们都很熟悉又喜闻乐见的故事,如《三国演义》《西厢记》等的戏曲人物,通过简单的情节、形象的刻画,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后来逐渐增加了喜庆性、欣赏性的题材,配以花卉、山水、动物等。山水画往往是画好后再配以“春江花月”“风雨归舟”等类型的词句,诗意与画面相互映衬,意境悠远。花卉也是人们喜好的题材,富贵看牡丹,隐逸赏菊花,高洁绽荷花,凌寒开梅花,既瑰丽美妙,又含着美好的祝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生活中更不能少,鸾凤和鸣隐喻家庭和乐,乌鸦反哺教人孝顺父母,画面生动,妙趣横生。每一幅炕围画,经画师的精心设计结合农家主人的喜好,价值远远超出了画本身,能给人以知的启迪、情的感染、意的告诫、美的熏陶。当劳作一天的农家人,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瞧着炕围画便会很快进入甜美的梦乡。(图7)

图7 《红楼梦》炕围画

璀璨耀眼重放光芒

在炕围画创作基地的几位画师中,弓进寿最年长,已快80,史增岁、史增祥是兄弟俩,还有刘还贵,均已年过60。从事炕围画的艺人们,年龄偏大,这也看出这项手艺传承的艰难和前景堪忧。艺人们回忆起他们的学艺、从艺经历,像是回到了从前,艰辛中充满了快乐。弓进寿对这项民间艺术感情深厚,出生于1945 年的他,是原平新原乡张村人,父亲弓祥忠是炕围画老艺人,曾蜚声当年的崞县(原平建市前的古县名)画界,其师傅叫敬开,为清朝末年有名的宫廷画师,多次主持修缮彩绘北京故宫。“我17 岁跟随父亲走东家串西家,正式开始画炕围,从每天的打底、画线、做边、画空、熬桐油中步步锤炼,两年时间,炕围画各项技艺程序就都掌握了。”从自己能独当一面画炕围开始,他的记忆中每年一过完大年就有人请,一直到年根的腊月还在忙,那时候画炕围在农村的需求特别旺,到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约20 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原平和代县的大部分乡村,画成的炕围画有1 000 多套。

炕围画最活跃的时候是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也是炕围画手艺人最忙碌的年代。“人们富裕起来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画炕围,原平炕围画的手艺人队伍因此一度达到近千人。”为满足需求,弓进寿不仅自己创作,还开始带徒弟,他曾在家中举办以炕围画为主的美术培训班,前后两次招收学员和徒弟几百名,盛况空前。这些活跃在乡村的民间画师们,曾背着画笔、颜料进村入户,为一个个农家炕头绘画出花团锦簇的新生活,也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和灵巧双手养活了全家老小,对炕围画的挚爱和痴迷早已刻在了他们心中。

20 世纪90 年代后,随着经济发展乡镇城市化初露端倪,广大农村改变了传统的居住方式,炕围画渐渐失去了存在的环境,走向了沉寂,曾经的一室锦绣,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进入21 世纪后,随着中国人文化需求的增长,许多沉寂多年的传统“草根艺术”迎来了春天。近些年,已淡出人们视野的炕围画出现了升温迹象。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2009 年经原平市政府申报、山西省政府批准,原平炕围画列入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民间,也有大批有识之士,本着拯救、传承和发展炕围画的宗旨行动起来,2011 年,民营企业家李秀全成立原平炕围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我们这代人,对炕围画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李秀全遍访民间艺人,组织弓进寿等一批原平炕围画老艺人重拾传统技艺,开始对这一非遗技艺保护、整理、挖掘和发扬光大。(图8)

图8 传统故事炕围画

“画了一辈子,还是舍不得,我要让炕围画以新的艺术形式重新走进大家的生活。”弓进寿和艺人们,一方面传承炕围画传统技艺,一方面创新研发,把过去只能在墙上画的炕围画,画在了丝绢、木板等多种载体上,再经过装裱、加框,做成长卷、床头画和小品挂件等。2012 年9 月,由弓进寿制作的炕围画长卷在甘肃省平凉市召开的中国第九届民间艺术节上获得最佳作品奖,受到中外艺术家的高度评价;2013 年7 月弓进寿应邀参加了山西省首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展出其炕围画长卷两套,以及《鸳鸯图》《锦上添花》等炕围画镜框、小品、床头画等,引起多家媒体关注;2017 年弓进寿在北京恭王府现场展示技艺,并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炕围画完成了由实用性到艺术性的华丽转身。之后,炕围画艺人和他们的作品频频亮相各类文化活动,原平炕围画经过短暂的沉寂,终于又顽强生长,焕发勃勃生机。“咱这土玩意儿挺受欢迎,不少人说买回去当室内装饰,还有一些国外顾客买了做收藏。”李秀全投资全力推广,弓进寿和民间艺人们创作热情高涨,信心满满。

一部炕围画,就是一卷社会发展史,多姿多彩的原平炕围画,凤凰涅槃,必将放射出更为璀璨耀眼的光芒。